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发展与启示——基于兰州文理学院发展转型的视角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1. 引言1.1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意义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传媒人才,更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信息传播和传播文化价值观。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传播能力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技能,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并具备解读、筛选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也是推动传媒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传授新闻伦理、专业规范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新闻传播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负责的媒体人才,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更在于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2000字】1.2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正在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媒体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这种变革不仅对新闻传播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社会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信息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人们对新闻与信息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随着国家对于新闻传播行业的重视,新闻传播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加强新闻传播专业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也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不断完善,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努力培养更具竞争力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媒介形态和受众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不变的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初心和理念并没有改变,依然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一、变1. 技术的变革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形式。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和普及,使新闻传播更加便捷和全面。
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下,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学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也需要与时俱进。
2. 媒介形态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对信息的垄断地位,新兴的数字媒体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这就需要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更加重视数字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具有数字传播能力的人才。
3. 受众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受众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就要求新闻传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多元化思维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不变1. 培养社会责任感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虽然需要面对技术的变革和媒介形态的变化,但是其初心和理念并没有改变。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依然是新闻传播教育的根本任务。
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应具有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从而传递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新闻作品。
2. 传播职业道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新闻传播教育都需要注重传播职业道德的教育。
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正确的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事实,做到公正、客观、真实的传播。
3. 培养扎实的新闻传播技能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在持续发生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背后,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这既包括价值观念的坚守,也包括教育内容的更新,同时也涉及到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本文将就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进行探讨。
首先来说说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这也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挑战,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是内容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领域的内容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
媒体融合使得新闻传播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而是涉及到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媒体平台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来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
三是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已经被引入到新闻传播教育中,比如网络直播、虚拟实验室、远程教育等,这些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就是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发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背后的东西值得我们探讨。
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坚守。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理念,依然是培养具有媒体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新闻传播人才。
这些价值观念是不容改变的,因为它们是新闻传播教育的灵魂。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更新。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数据新闻、多媒体编辑等新兴专业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最后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具互动性。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发展和变革,新闻传播教育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变”和“不变”两个方面去分析。
一、“变”1.媒介形态变化——线上媒体的出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
传统的纸质媒体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线上媒体的实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则更符合当下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需要。
新闻传播教育应该结合线上媒体的特点,注重教授线上媒体的运营和管理。
2.内容创新——拓宽媒体报道范畴随着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新闻传播教育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拓宽报道范畴,适应社会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提高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3.方法创新——新技术的应用目前,一些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
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教授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将其融入新闻传播的实践中,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1.核心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核心素养总是不变的,新闻传播教育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踏实肯干、专业过硬的新闻工作者。
2.倡导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最基本的原则是真实、客观、公正,不随意夸大事实、不刻意造假。
这一点是新闻传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必须不断加强学生的意识和理解。
3.培养实践能力——新闻报道的本质新闻报道的本质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学会新闻的采写、编辑、传播等一系列流程。
因此,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新闻报道中,掌握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都十分重要,没有“变”的话就不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也会失去市场竞争力,而没有“不变”的话就可能造成基础技能的缺陷。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新时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及时适应变化,同时保持某些传统的不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方面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教学内容方面的“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工具和技术。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技术,都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内容被越来越重视。
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传播素养。
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也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会关注和分析社会事件,并能够客观地报道和评论。
教学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是不变的。
学生需要学习新闻报道、媒体伦理、传播理论等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培养他们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习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巧。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写作和编辑都是必备的能力。
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编辑能力。
对于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需要通过实习或者实践课程,锻炼自己的采访、摄影、编辑等实践技能。
教学方法方面的“变”同样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在线视频教学、实时互动等。
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其不可替代之处。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也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研究对于我国的媒体事业和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
我国新闻传播学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很多学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限,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2. 课程设置滞后。
由于新闻传播学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很多新闻传播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缺乏专业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应用需求。
3. 学科建设不完善。
我国很多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学科建设和发展不够成熟,缺乏前沿性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无法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术指导和研究引导。
4. 实践教学不足。
虽然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5. 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学术研究水平整体较低,很多学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学术研究平台,导致学术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和深入。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
政府和学校应该增加对新闻传播学院校的投入,加大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更新,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数量,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从源头上改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 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要及时调整优化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新闻传播业务类、数字媒体类、社会媒体类等与新媒体发展趋势相关的课程设置,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健全学科体系。
学校要加强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深度,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才,建立和健全学科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技术的应用、新理念的兴起和新趋势的涌现,都让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认识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变”——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传统的纸媒已经逐渐被网络媒体所取代,新闻传播内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加强对数字新闻技术的培训,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技能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闻产业的发展需求。
“变”——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大众传播、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媒体,这些新媒体的兴起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往往注重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的培训,但这些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渐式微。
新媒体的兴起需要新闻传播教育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更加注重多媒体、跨平台的新闻传播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需求。
“变”——新理念的涌现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积极应对新理念的涌现。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注重新闻实务技能的培养,但在新时代,媒体融合、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也需要培养学生更加注重创新、跨界融合的思维能力。
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公益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新闻传播人才。
“不变”——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虽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化,但也有一些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新时代,我们也需要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强调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新闻传播态度和价值观念。
新闻传播研究现状与趋势
新闻传播研究现状与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到现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新闻传播形式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新闻传播研究来说,也设定了更高的研究目标,要在这样繁杂多变的媒体环境中,探寻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趋势,为新闻传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一、新闻传播研究的现状在当前的新闻传播研究领域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传播学传播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们对于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过程,以及其中的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
传播学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广告传播、网络传播等。
2.媒介与社会媒介与社会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媒介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这一研究方向涉及到媒介的历史、媒介与政治、媒介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3.媒介心理学媒介心理学研究的是媒介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以及人们对媒介的心理反应。
其中包括媒介选择、媒介内容的感性评价、媒介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4.新闻产业与管理新闻产业与管理主要研究的是新闻产业中的组织、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主要包括新闻业的市场化、新闻机构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职业道德等问题。
二、新闻传播研究的趋势1.追求理论创新在当前的研究中,新闻传播学已经逐渐走向理论创新的趋势。
在研究领域中,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为新闻传播研究开启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此外,传播学的相关重要理论,包括传染病模型、网络效应、重拾问责制等,也在不断地被更新和拓展。
2.注重实证研究在提升理论水平的同时,现代新闻传播研究也逐渐注重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数据的量化研究,能够用客观的方法获取精准的结论,有效地提高新闻传播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无论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方面,实证研究都能够给新闻传播研究带来深刻的影响。
3.融合跨学科研究手段随着新闻传播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涉足其中。
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与图书馆等领域的交叉融合,让新书传播研究趋向跨学科和多元化,提高了新闻传播研究的学科综合性和学科价值。
我国新闻传播院校大数据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院校大数据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者:弥建立来源:《教育传媒研究》2018年第04期【内容摘要】大数据对高校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就在甘肃的十一所设置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的大数据教育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大数据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大数据实际运用较少,在甘部分高校“行动”迟缓,大数据基础教育偏少。
指出,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教育应抢占大数据发展制高点,优化课程,建立品牌专业,加快转型,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与新媒体合作,增强新闻教育的针对性。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教育如今的傳媒行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深度融合,新兴媒体正在不断勃兴,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大数据更是重塑了新闻传播的流程,给中国传媒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基因,也对高校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教育走向何方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甘肃共有25所本科院校,其中,设置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高校有11所,我们就这11所设置了新闻传播专业的院校(以下简称“在甘高校”)的大数据教育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做了一些分析以期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全国新闻教育走向提供一些参考。
一、调查背景2016年全国有3所高校获批开办大数据专业,2017年有32所高校的大数据专业获批,2018年3月份,获得“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办学资格的高校全国达到248所。
这些数据表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成为当前颇为热门的专业。
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获批开办大数据专业,在甘高校的大数据专业呈增长之势。
“大数据”技术给中国传媒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央电视台的用户大数据平台,在节目收视评价和用户画像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①上海文广大数据智能挖掘系统助力广告精准投放,天津网络广播电视台将大数据分析系统用于用户数据采集分析。
但从总体上来说,目前中国媒体大数据运用现状并不理想,国家级媒体的大数据并没有真正成体系地服务于内容生产,一些初步建起了内容数据库的地方媒体,缺少大数据管理部门和专业人才,他们的数据内容未能做到有效整合。
基于文化自信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为例
第35卷第6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5,N o .62019年11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v .2018ʌ收稿日期ɔ2019G05G05ʌ基金项目ɔ甘肃省人文社科项目 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社会责任研究 (Y B 142);兰州文理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水平成果资助项目 应用技术型大学 双师型 教师培养研究 (2015G S P 02)ʌ作者简介ɔ李军(1978-),男,甘肃正宁人,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媒体大数据与影视批评研究.基于文化自信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为例李㊀军,马㊀丽(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10)ʌ摘要ɔ新建本科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培养能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应用型人才.以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为例,介绍了新建本科院校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初步成果,有益于相互交流和启发,共同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传媒类专业更好地发展,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ʌ关键词ɔ应用型教学体系;文化自信;文化自觉ʌ中图分类号ɔG 420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19)06G0104G04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T r a i n i n g P a t ho fA p pl i e dM e d i aT a l e n t sB a s e do nC u l t u r a l C o n f i d e n c e T a k i n g S c h o o l o f J o u r n a l i s m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a s a nE x a m pl e L I J u n ,MA L i(S c h o o l o f J o u r n a l i s m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L a n z h o u 7300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N e w l y Gb u i l t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u n d e r t a k e t h e i m p o r t a n tm i s s i o n o f c u l t i v a t i n gt a l e n t s f o r r e G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i c hd e t e r m i n e s t h a t t h e y m u s t c u l t i v a t ea p pl i c a t i o n Go r i e n t e dt a l e n t sw h oc a n i n t e r a c t p o s i t i v e l y w i t h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a k i n g S c h o o l o f J o u r n a l i s m 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o f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t sa n dS c i e n c ea sa ne x a m p l e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s u l t so fe x p l o r i n g th e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 a p p l i e dm e d i a t a l e n t s i nn e w l y Gb u i l t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c o l l e g e s ,w h i c h i sb e n e f i c i a l t om u t u a l e x c h a n g e a n d i n s p i r a t i o n ,a n d j o i n t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b e t t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e d i a s p e c i a l t y i nn e w l y Ge s t a b l i s h e d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c o l l e g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o a s t o r e a l i z e t h eb e n i g n i n t e r a c t i o n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f r eg i o n a l e c o n o m y a n d s o c i e t y .K e y wo r d s :a p p l i e d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c u l t u r a l c o n f i d e n c e ;c u l t u r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㊀㊀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决定,是党中央㊁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㊁调结构㊁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全国各类新建本科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把转型看作学校发展难得的时机和动力,普遍采取试点推动㊁示范引领等方式推动转型发展.兰州文理学院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的办学理念,特别是2013年升本以来,抢抓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聚焦文化传媒旅游艺术四大方向转型发展,正在逐步转型为一所服务甘肃文化大省㊁旅游强省建设,为区域文化㊁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2].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以下简称 学院 )在学校办学定位的指引下,也确立了用专业特色服务于甘肃省文化大省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在近几年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提升师生专业能力ң唤起师生文化自觉ң建立师生地域自信 的完整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此教学体系的创新价值在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加其对甘肃优秀文化的了解,提高对甘肃地方厚重文化的热爱度,进而建立其文化认同和地域自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甘肃省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及文化大省的建设工作.具体实践教学如图1所示:图1㊀实践流程图㊀㊀该图的逻辑为:因为有了自信会更加的热爱和欣赏,进而促进更好的投身其中,而自信的前提是认知和认同,认知和认同的基础是发掘㊁创作㊁传播[3].一、提升师生专业能力学以致用 ,先要学会才能用,专业能力是支撑学生应用型发展的基石.学院自成立以来就建设了 专业教学+专业实践 同时进行的 两条腿走路 的专业能力教学模式.(一)建设以应用型师资队伍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平台,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利用 部校共建 的有利条件,扎实推进 千人计划 ,聘请省内主流媒体骨干记者担任学院特聘教授,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和核心课程教学工作,选派学院骨干教师赴省内主流媒体挂职学习,全程参与传媒产品生产与传播过程,实现教师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引进数位有业界工作经历的高职称教师来院任教;同时,邀请行业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学生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二)建设以应用型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应用改进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注重强化应用型知识的传授和突出知识的应用型,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积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增加体验性㊁意会性㊁情境性的知识,使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三)建设以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为核心的教师工作室平台,实现教学实践研究一体化目前学院设立专业化㊁专项化工作室7个,分别为影视拍摄与制作工作室㊁主持与播音工作室㊁数字出版设计工作室㊁新闻大数据与融媒体工作室和3个教授工作室.工作室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每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学生的学习和练习㊁教师的教学㊁指导和创作型科研能力的提升.近年来,依托工作室,共完成各类横向纵向课题多项,申请资金近400万元.(四)建设以服务学生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院结合专业学习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校内建成了 一报㊁一刊㊁一站㊁一室㊁一中心 即院报«传媒之声»㊁院刊«潮音文化期刊»㊁大学生记者站㊁记录片工作室㊁青媒中心(传媒知闻)等实践教学平台的校内实践平台.(五)建设以实习实训基地合作为核心的节目生产平台,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学院陆续与甘肃省广电总台㊁读者集团㊁甘肃日报社㊁中国甘肃网㊁玉门广播电视台㊁甘肃万古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选派师生团队深度参与上述平台涉及甘肃元素节目的生产流程,完成他们下达的各类生产任务,并与他们合作进行院线电影«寻他»«当你老了»的拍摄,大大提升了学院师生新媒体制作水平和视频节目制作水平.同时,让媒体办在校园,深化教学对接产业,实现教学生产零距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引进网易甘肃㊁中国甘肃网㊁甘肃德美置业传媒公司等新闻媒体和传媒公司,零距离㊁高规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共完成各类任务700余次.(六)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核心的文化育人平台,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精心设计了内嵌锻炼专业能力的 特色新闻㊁魅力传播 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以该活动为载体举办影视作品制作大赛㊁主持人大赛㊁演讲赛㊁辩论赛等, 以赛促学 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近年来,共举办举办校园活动90余场,学院分团委连续二年蝉联学院年底考核第一名.二㊁唤起师生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㊁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4].落实到唤醒学生对于甘肃文化的自觉中,学院通过实践发现,首先是文化的发现与传播,即让学生触摸到甘肃文化,具体到传媒学生的触摸方式,学院结合专业特色,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一)建设了以发掘㊁传承和传播甘肃优秀文化为核心的影视作品制作平台目前全院师生共完成各类影视作品100余部,其中,近80部作品是介绍和宣传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作品,2018年5月,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㊁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下发文件,对第二届甘肃省优秀本土纪录片获奖作品㊁人才及机构进行表彰奖励,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机构奖.(二)建设了以发掘㊁传承和传播甘肃文化为主题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平台在暑期 三下乡 中,学院学生不仅亲身体悟到甘肃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发表新闻报道㊁拍摄影视作品并编辑活动集.近年来,学院暑期 三下乡 团队先后开展了 媒介文化入农户 红色基因代代传 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共发布新闻20余篇,被各类媒体报道80余次,制作视频11部,完成成果集3册,点赞量达4751次,浏览量累计超过65000次.利用此活动推动师生深入基层㊁深入群众,培养学生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深厚情怀和担当意识.学生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和毅力,对美丽中国㊁大美甘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三)开展文化交流与融合让学生在对外交流中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建立对甘肃文化的理性认知,如到南方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的学生,会遇到黄河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碰撞和融合㊁西北文化与东南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因为有前期对甘肃优秀文化的感知作为强力支撑,在不同的文化互动中,会逐渐建立起在学生知识体系和视野范围内的对于甘肃文化的立体的和理性的认知[5].学院建设了2+2合作办学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平台,增加和提高了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和质量.学院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㊁暨南大学㊁西南大学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大学签订 2+2 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合作办学协议,每年在大三学生中选拔优秀本科生赴上述高校学习2年,拓宽学生专业视野,为下一步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已派出三批共43名学生.三㊁建立师生地域自信地域自信是更好地服务于地域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而自信来源于自觉后的认同和热爱.学院通过实践发现,要建立师生的地域自信,留住他们的心,就要唤起他们主动服务于甘肃省文化大省建设的热情和责任心.经过提升专业能力和文化自觉后,学院师生已对甘肃文化建立了一定的认知,再通过建立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为核心的 范长江 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 活动平台,让无论是现场参与其中的师生,还是通过一篇篇报道㊁一张张图片关注活动的师生,在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的交织中,感悟甘肃文化的厚重㊁体悟甘肃文化的魅力,认同和热爱甘肃文化,进而提升地域自信,更好地服务于甘肃省文化大省的建设.目前学院已经连续五年组织 香港传媒学子走进兰州文理学院 活动,派出师生全程参与,配合«大公报»完成了新闻采写发布㊁视频拍摄制作㊁微信制作发布工作,得到省委宣传部和大公报认可.并且,通过建立以服务甘肃文化大省建设为目标的创客空间,让学生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助力甘肃区域发展,让自我价值与服务当地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学生对自我的认可会激发对认可来源(服务甘肃区域发展)的感激之情和认同之情,进而提升地域自信,更好地服务于甘肃省文化大省的建设[6].而且,学院引导学生设立了以服务甘肃文化大省建设为目标的创客空间,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为落脚点.截至目前,学院学生正式注册的企业已达8家,正在孵化的团队10余家,先后举办甘肃省大学生春晚㊁甘肃省大学生曲艺网等品牌活动,完成 红星耀陇原主题 微电影多部,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已成为学院一张靓丽的名片.综上所述,学院经过积极探索发现,新闻传播类学院应用型发展路径需要首先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用所学技能增加其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提高对地方的热爱度,进而建立其文化认同和地域自信,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既 提升师生专业能力ң唤起师生文化自觉ң建立师生地域自信 完整应用型教学体系,并且在此过程中也同时完成了育人先育心的思政教育,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7].ʌ参考文献ɔ[1]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第1版.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158G162.[2]易连云,黄东升.内涵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战略的路向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64G67.[3]孙颖,钟安石.独立学院应用型教育模式改革简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47G148.[4]盖晓明,谭朝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41G142.[5]李江涛.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51G162.[6]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101G103.[7]梅宁华.实现中国文化新的历史超越 关于推进文化强国的几点思考[N].北京日报,2012G02G06.[责任编辑:王敬儒]。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新时代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变与不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新闻传播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秉持一些不变的原则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是“变”。
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为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方式。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掌握新闻传播技能和工具的能力。
新时代下,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加强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关注。
社会的快速变迁和信息的快速传播,要求新闻传播教育注重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除技术和社会变革外,新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还需要关注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新闻传播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是“不变”。
在新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中,一些传统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坚持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思想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新闻传播教育还需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在新时代下,新闻传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新闻传播教育还要坚持公正、客观和真实的原则。
在面对众多的信息和媒体,学生需要学会辨别真伪,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从和追随,坚守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媒体的主流价值观。
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既面临着许多的变革,也要坚持一些不变的原则和价值观念。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技术,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变化,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教育也在不断变化。
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许多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但同时也有很多传统的价值和原则在教育中得到了保留。
本文将就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变”与“不变”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教育的“变”1. 新技术和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播媒体正在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新媒体的兴起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教育学生自如运用这些新媒体进行新闻传播。
2. 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在新时代,传播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有文字、图片、音频等传统媒体形式,还有视频、直播、VR等新兴传播形式。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向多元发展,不再仅仅限于文字写作和编辑,还要涵盖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技能。
3. 多元化的职业能力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注重学生的新闻写作和采访能力,但在新时代,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新闻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视频制作、数据分析、社交媒体运营等多种职业能力。
4. 国际化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需要开设更多的国际课程和交流项目,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闻传播人才。
5. 人性化教学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更加人性化,不再仅仅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培养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1. 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仍然需要坚守传统的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学校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新闻从业准则,不造假、不诋毁、不追求炒作,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
2. 新闻传播基本知识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必须依然注重学生的新闻基本功的培养,包括新闻写作、采访技巧、编辑能力等。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新时代是媒体与传播的时代,也是新闻传播教育的时代。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变与不变”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新时代媒体形态的变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传统媒体的基本原则与职责不变,是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任务。
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首要变化是媒体形态的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虽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冲击。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新媒体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具备新媒体技能和创新意识。
新时代媒体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信息时代媒体的快速更新和大规模传播,给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快速获取、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了解网络媒体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
尽管新时代媒体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的基本原则与职责并未改变。
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价值观仍然是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
新闻传播教育依然需要扎根于基础理论,传授新闻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新闻思维和判断能力。
传统媒体的传播原则与伦理规范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对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
近年来,虚假新闻和传播谣言等问题频频出现,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信力。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从业人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既面临着媒体形态的变化,又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基本原则与职责。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加强对新媒体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坚守传统媒体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职业道德。
只有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新闻传播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出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
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学的变与不变
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学的变与不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给新闻传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新闻传播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仍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学的变与不变,以期为新闻传播教学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1. 多样化的媒体形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复合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逐渐被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所取代。
在新闻传播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多样化的媒体形式,掌握各种媒体的运作规律和特点,具备跨媒体、跨平台的新闻传播能力。
2. 信息的快速传播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新闻事件发生后,短短几分钟内便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这对新闻传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快速获取、加工和发布信息的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同时也需要具备应对信息爆炸的心理调适能力。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愈发广泛。
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能够更好地呈现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提高信息传达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学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报道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
4. 互动性和参与性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更加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受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新闻传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传播。
1. 新闻传播理论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式,但是新闻传播理论的重要性并未减弱。
新闻传播教学仍然需要着重讲解和强调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让学生深刻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媒体的普及,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与此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逐渐改变。
本文将就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
在过去,新闻传播教育主要注重传统的新闻采访和编辑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采访、写作、编辑等基本的新闻生产技能。
在新时代下,这些传统技能虽然依然重要,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点。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传播的形式和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成为了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体现在了内容的多样化和深化。
在过去,新闻传播教育主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在新时代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新闻产业的发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新媒体传播、数据分析、创新策划等新的技能和知识。
传统新闻报道所涉及的议题也在不断拓展,新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各种新兴议题,如科技、环境、健康等领域的报道技巧和专业知识。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还体现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在过去,新闻传播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来进行教学,而在新时代下,教学方法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
教师需要更多地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讨论、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加自主和多样化。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还体现在了职业发展观念的变化。
在过去,新闻传播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成为传统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职业,而在新时代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职业形式和发展机会也在不断涌现。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职业需求,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就业竞争力。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的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不变的是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宗旨,即培养人们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品质。
在新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
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媒体的兴起让信息传播更加快速、直接和多样化。
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使他们熟悉和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准确、客观和全面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
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重视社交媒体的影响和运用。
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参与讨论的重要渠道,它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必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提高他们的社交媒体素养,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让他们能够在社交媒体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传递真实、客观和有价值的信息。
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还需要注重国际化的视野。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新闻传播变得世界性和多元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方式和规律也有所不同。
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推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传播各国人民的声音和文化。
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原则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严谨的学术研究和规范的职业道德仍然是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内容。
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教学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也是新闻传播教育一直关注和强调的。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诸多变革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展开探讨。
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先要谈及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就必须提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数字化成为了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变革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新闻写作和编辑技能的传授,更多地需要关注数字化时代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媒体素养和技能,提升学生适应数字时代传播需求的能力。
不变:媒体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虽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但媒体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却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不变”的重要部分。
媒体素养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媒体传播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媒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在媒体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强化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意识。
这些都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不变”的重要内容。
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转变。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而现在,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
学校和教育机构更加注重开设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
不变: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研究虽然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转变,但对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研究却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不变”的重要部分。
在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研究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修养。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积极适应变化,同时坚守一些不变的原则,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而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成为了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
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技能,使他们有能力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信息,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需求。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交媒体的特点是互动性和参与性,用户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和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而传统媒体则是单向传播信息。
新闻传播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跨界沟通的能力,懂得与用户互动,善于处理各种意见和观点,提高传播效果和传播力度。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新闻传播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了解国际新闻传播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熟悉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尽管面临着许多变化,新闻传播教育仍然需要坚守一些不变的原则。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学生应具备媒体素养、实践能力以及扎实的文化基础,同时还要具备诚信、责任感等职业道德。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新闻传播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迅速辨别信息真伪,理性分析问题,才能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立足。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要求媒体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及时把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推动媒体创新。
新闻传播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时代的进步,新闻传播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革。
但同时,也有一些方面是不会改变的,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首先,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变之处在于其对多元化和创新性的要求。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现在的新闻传播教育更多的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如今的新闻传播教育强调多元化和开放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传媒行业中尝试新的方式和手段。
而且,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发展,如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多元化和创新性的要求更加迫切,要求学生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
其次,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突出了个性化和分层化的思想。
传统新闻传播教育是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现在的新闻传播教育更注重个性化和分层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期望和需求而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辅导,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此外,传统新闻传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如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力等,这些素质对于一个新闻传播工作者而言同样重要。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下,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资产,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体现在了不同行业中的表现和工作,因此,对于新闻传播教育而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非常有必要。
但是,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同样也包含着一些依然坚持不变的方面。
例如,学习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等等,在新时代,这些依然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基础。
无论怎么发展,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等。
这些传统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结构、深入理解基础知识,掌握核心技能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对新闻传播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新时代是一个全面深刻变革的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变化。
有些方面依然保持了不变。
本文将从变与不变两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情况。
新时代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领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主要依靠传统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获取到更多、更全面的新闻信息。
这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培养学生对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敏感度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中的工作。
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在倡导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新闻传播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新时代社会的多元性也要求新闻传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意识和尊重他人差异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尽管新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需求,但也有一些方面保持了相对的不变。
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的核心都是信息,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无论媒体形式如何变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仍然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依然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是一个公共行业,记者和传媒从业者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
这一点在新时代尤为重要,因为虚假新闻和不负责任的报道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新时代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与变化,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依然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基本素养,才能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领域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2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4,N o .22018年3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r .2018ʌ收稿日期ɔ2017G11G20ʌ基金项目ɔ2016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在大数据背景下甘肃省新闻教育改革研究 (Y B 122)ʌ作者简介ɔ弥建立(1973-),男,甘肃清水人,兰州文理学院讲师,主任记者㊁博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论㊁新闻业务研究.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㊁发展与启示基于兰州文理学院发展转型的视角弥建立(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00)ʌ摘要ɔ大数据引领的媒体融合给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成败得失不仅对兰州文理学院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也为更多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提供有用的经验.初步统计了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教学点㊁师资和学生的基本数据,分析其发展现状,从转型发展的视角为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ʌ关键词ɔ在甘高校;新闻教育;发展转型ʌ中图分类号ɔG 210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18)02G0086G08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E n l i gh t e n m e n t o fN e w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E d u c a t i o n 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o fG a n s uP r o v i n c eA C a s eS t u d y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M I J i a n Gl i(S c h o o l o f J o u r n a l i s m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L a n z h o u 7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m e d i a f u s i o n l e db y b i g d a t a b r i n g s n e wc h a l l e n g e s t o t h e j o u r n a l i s me d u c a t i o n i n c o l l e ge s .Af t e rm o r e t h a n 30y e a r s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s u c c e s s o r f a i l u r e o f j o u r n a l i s ma n d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o fG a n s u p r o v Gi n c e c a nn o t o n l yp r o v i d eu s e f u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t s a n dS c i Ge n c e ,b u t a l s o p r o v i d e u s e f u l e x p e r i e n c e f o rm o r e l o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b a s i c d a t a a b o u t t e a c h i n gi n s t i t u t e ,t e a c h i n g s t a f f a n dn u m b e r o f s t u d e n t s i n j o u r n a l i s ma n d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o f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 a r e a n Ga l y z e d ,a n d 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j o u r n a l i s ma n d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d i s c i p l i n e i nL a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d 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a n d c o l l e g e s i nG a n s u ;j o u r n a l i s me d u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㊀㊀现今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一日千里,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引领的媒体融合,不仅全方位重塑了新闻传播实践的生产工具㊁传播内容㊁传播手段㊁接受渠道和反馈通道,催生新闻传媒行业发生着重大变革,也给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新挑战.除了 双一流 大学之外,更多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积极探索,为创新新闻传播教育做出了不懈努力.经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11所在甘高校设立了27个新闻传播学教学点,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教学特色与优势专业①.作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的兰州文理学院,将传媒作为自己的四大学科发展方向之一,并提出了更名甘肃文化传媒大学的构想.梳理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成败得失,能为兰州文理学院发展转型提供有益借鉴,也能为其他应用型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提供有用经验.一㊁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起步与发展㊀㊀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开启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新闻68传播教育虽然经历了 文革 十年浩劫,但是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新闻学院系或新闻学专业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2000年之后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出现了超常规发展的态势,2015年新闻传播学专业布点数已经上升到了1244个,在甘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后,与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基本保持了同步发展的轨迹.(一)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起步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开始起步.1983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9月3日,兰州大学新闻系成立,首批录取了来自全国9个省㊁区的40名学生.1985年兰州大学除了扩大新闻本科生招生外,还招收新闻学专业的专科生和夜大班.2000年以前,在甘高校中的兰州大学招收新闻专业学生,兰州商学院(现兰州财经大学)广告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两所在甘高校的新闻学和广告专业招收学生人数较少,招生人数比较稳定.(二)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逐步发展新闻学专业是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标杆性专业,它的开设对新闻传播教育有一定的标识意义,所以从新闻学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管窥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史.在2000年之前,在甘高校中只有兰州大学设立了新闻学专业.2000年之后,在甘高校中设置新闻学专业本科专业的学校逐步增加②,2001年西北师范大学新闻学本科开始招生,是省属高校中最早设立的新闻学本科专业.2002年西北师大知行学院新闻学开始招生,兰州财经大学2003年创办新闻学,2005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本科招生,兰州城市学院2007年开设新闻学本科专业,甘肃政法学院2008年开设了法治新闻专业,2014年兰州文理学院开设了新闻学院.由此,开设新闻学专业的在甘高校就从兰州大学1所高校增加到8所.兰州大学开始招收新闻本科生,每年45人左右,从1984年至2000年期间,约有毕业生800人.从2000年以来,在甘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的学校逐渐增多,新闻本科招生逐年增加,新闻学本科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45人增加到2013年近500人(见下表1),这十多年中,在甘高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约为4600人,加上兰州大学2000年之前的800余名毕业生,30多年来在甘高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总数约为5400人.依据上表所绘制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2014至2017年之间,在甘高校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招生人数基本稳定在600人左右,2014达到最高峰,接近700人.这四年间在甘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招生人数约为2500人.(三)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起步与发展时期的特点在甘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从起步到发展,与全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基本同步,但也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1.部分专业开设较早早在1984年,兰州大学新闻系首批招生,兰州大学成为全国最早恢复开设新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大学的广告㊁新闻学与传播学三个专业,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兰表1㊀2000年以来在甘高校新闻学专业本科招生人数表年份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兰州大学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西北师范大学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知行学院1306090505050兰州财经大学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西北民族大学606060606080808080120120120120120100兰州城市学院4943948250505050909090甘肃政法学院1128796909890909090909090909090兰州文理学院1651029090合计45959534732233132538238843942739556549569062757059578图1㊀2000年以来在甘高校新闻学专业本科招生人数折线图州财经大学的广告学也在全国高校中开设较早,商务传媒在全国很有特色,暨南大学曾经到兰州财经大学引进广告学专业教师.2.学科发展速度较快我省高校本科院校数量和本科招生从2000年到2013年之间基本保持了缓慢增长态势.2000年以前,在甘高校中只有兰州大学一所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2000年以来,在甘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的高校从1所增加到11所,新闻传播学科专业基本齐备,相对发展较快,学生招生数量增长也较快,其中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5400人,加上2500名新闻学专业的在校生,在甘高校为社会输送和正在培养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接近8000人.3.办学层次提升慢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办学层次提升较慢,目前基本以本科教育为主,新闻传播学硕士点不多,也没有形成真正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在甘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成为一个很 委屈 的专业,培养出了多名全国著名的新闻传播学博导,但是时至今日甘肃没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令人惋惜.二、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基本现状目前在甘高校共有25所本科院校,其中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校有11所(以下简称11所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教学点也逐年增加③.一些在甘高校还相继开办了一些与新闻传播学相关或相近的艺术学㊁文学类的关联专业,学科设置呈现交叉融合发展态势.(一)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点分布目前11所在甘高校开设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点共有27个.其中8所开设了新闻学专业的在甘高校,专业设置也不尽相同.兰州大学有广告㊁新闻学与传播学3个专业,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现设新闻学㊁数字出版㊁广播电视编导㊁播音与主持艺术㊁动画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学和数字出版2个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科.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新闻学㊁广播电视学㊁广告学㊁广播电视编导4个本科专业,其中前3个专业归口于新闻传播学.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本科专业有广告学㊁新闻学㊁网络与新媒体㊁汉语言文学㊁汉语国际教育㊁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有3个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㊁英语(法律英语方向和法律翻译方向)㊁新闻学(法治新闻方向和法治传播方向)和广告学(媒介经营方向)4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传播学专业点有新闻学和广告学2个.兰州城市学院本科专业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㊁播音与主持艺术㊁新闻学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后两个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目前设有新闻学㊁广播电视学㊁数字出版3个本科专业,这3个本科专业全部属于新闻传播学.西北师大知行学院有新闻学㊁广电编导㊁广播电视学㊁广告学㊁动画㊁数字出版等本科专业,其中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有3个.在其他没有新闻学专业的3所高校中,河西学院开办了广播电视学专业,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和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分别设立了广告学专业.这11所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点分布如表2所示.(二)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关联专业点分布开设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11所在甘高校,还开设了一些从学科门类不是新闻传播学但又密切相关或相近的关联专业,如播音主持㊁广电编导等88表2㊀甘肃高校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分布点(2017年)新闻学兰州大学西北师大西北民大兰州财大甘肃政法兰州城市兰州文理知行学院8传播学兰州大学兰州财大2广电学兰州大学西北民大兰州文理知行学院河西学院5广告学兰州大学西北民大兰州财大甘肃政法知行学院长青学院博文学院7网络新媒体兰州财大兰州城市2数字出版西北师大兰州文理西北民大3编辑出版学0七个专业教学点总计27专业.这些关联专业虽然从学科门类来说不属于新闻传播学,但经常由新闻传播学院(系)或者传媒院(系)来承办(如西北师范大学就是 一套班子,两个牌子 ,对外既称传媒学院又称新闻传播学院).从学科关系来说,它们是新闻传播学的关联专业,这些关联专业教学点的分布对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的增减调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此我们应当加以关注.开设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11所在甘高校,除拥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27个教学点外,还开设了17个非新闻传播学教学点.其中兰州大学和兰州文理学院的本科专业全部属于新闻传播学科,其余9所高校共设立了17个非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的教学点.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广电编导㊁播音与主持㊁动画等3专业为非新闻传播学科专业.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电编导专业不属于新闻传播学.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㊁汉语国际教育㊁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专业不属于新闻传播学.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㊁英语2个专业为非新闻传播学科.兰州城市学院广播电视编导㊁播音与主持艺术2个专业不属于新闻传播学.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的5个专业中,有4个专业不属于新闻传播学科.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广播电视编导㊁动画2个专业不属于新闻传播学科.除了这些设在新闻或传媒院(系)的新闻传播学关联专业教学点外,还有一些没有设在新闻或传媒院(系)的新闻传播学科关联专业教学点,这一类教学点也不少.如西北民大美术学院㊁兰州财大艺术学院㊁陇东学院美术学院各有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西北师大有平面艺术设计专业㊁兰州交大有动画本科专业㊁天水师范学院有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㊁影视技术㊁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等专业,兰州文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上这些专业严格来说不属于新闻传播学学科,又没有开设在其所在高校的新闻或者传媒院(系),这样的专业教学点不少于10个.查阅公开网站信息,其他在甘本科院校没有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及其关联专业,经过初步统计,我们可以得知,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这11所在甘高校,他们在新闻或传媒院系中开设的非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关联教学点有17个,在这11所高校之外,还有不少于10个的非新闻传播学的关联专业教学点,这样在甘高校的新闻传播学关联教学点达到27个,与在甘高校的新闻传播学27个专业教学点的数量持平.(三)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师生概况1.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师资概况教学工作主要由专职教师来担任,教师的职称高低间接地决定着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综合能力.新闻学科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人员的新闻实践操作能力也极为重要,所以 双师型 教师是一个要关注的指标④.随着教育的发展,硕士教育已经成为普及型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所以 硕士学历 这一指标没有特色,但却能反映教学人员的基本情况,也应当考虑在内.大数据引领下媒体融合要求教师必须精通计算机编程以及数据挖掘能力,理工科专业更具有优势,因此教师的理工科专业背景也应当关注.博士学习经历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条件和门槛, 博士占比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弱,大数据背景下的媒体融合要求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师应有把握学术前沿的理论视野, 博士 数量可以作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潜在发展能力的一个参考值.为此,我们从新闻传播教育专职教师的人数㊁双师型㊁副高职称㊁硕士98学历㊁博士数量㊁理工科专业背景㊁在校学生数量和师生比等几个方面对全省新闻传播教育师资的概况进行统计,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⑤:表3㊀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师资概况表专业设立院校名称合计学校名称教师总数副高教师双师型硕士教师博士教师理工教师在校本科生在校硕士生师生比例兰州大学5821123518230021013.4ʒ1西北师大362162313080016026.7ʒ1西北民大58177413215002826.3ʒ1兰州财大692675214013266020.08兰州城市401210151478619.65ʒ1甘肃政法24220129050621.08ʒ1兰州文理28107192298534.2ʒ1河西学院104110104016.8ʒ1知行学院21102140034816.6ʒ1长青学院未计200博文学院未计200总计32314352218581069914587449占比或均值100%44.3%16.167.5%17.9%0.7%100%100%23.06ʒ1㊀㊀从上表可知,目前在甘11所高校从事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的专职教师约为323人,副高职称教师占到44.3%,硕士教师占到67.5%,双师型教师占比16%,博士教师占到18%,师生比接近21ʒ1.2.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学生构成概况从上表统计可知,目前11所甘高校共有7449名学生在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其中本科生6991人,研究生458人,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为13.6ʒ1.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747万,硕士招生57.06万人,二者之比为13ʒ1,相较之下,在甘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比并不低,相对较为理想.11所在甘高校的44个教学点中,有17个非新闻传播学教学点和27个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点.其中新闻学专业教学点占到了8个,非新闻学专业的教学点有36个.8个新闻学专业教学点上分布着2500名(见表3)学生,每个新闻学专业教学点上的学生达到312名,其余近4500名学生分布在除新闻学专业之外的36个新闻传播学或新闻传播学关联专业教学点上,每个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平均为125人.这说明11所在甘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在校学生人数要比其他专业的在校学生人数多,每个教学点上的学生人数规模也要比其他专业的大.三、在甘高校新闻学教育的总体特点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有以下一些特点:(一)专职教师学历㊁职称相对较高从11所高校专职教师的基本数据来看,甘肃新闻传播类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情况相对来说还是令人相当满意的,师资力量总体上比较强.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专职教师中的硕士学历占比接近36%,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为35.5%,同年全国新闻传播类教师队伍副教授职称和硕士学历教师的比例均达到43%[1].目前在甘11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职教师队伍中,有副高职称的占到44.3%,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到67.5%.与2105年全国专职教师和新闻传播类教师相关数据相比,在甘11所高校的副高占比和硕士教师占比均不低,其中硕士教师占比分别超过全国和新闻传播类教师均值的30%和20%多.与全国2015年的数据相比,虽然在甘高校有2015和2016两年的发展期,但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甘肃来说,教师副高职称和硕士学历占比能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值就不容易.09(二)教学点较为密集㊁专业体系较完整2015年,全国本科高等院校中约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专业,高达57%的院校仅设有一个专业点.2017年12月统计结果显示,我省25所本科院校中,11所高校共开设新闻传播学教学点27个,平均1所高校就有1.1个新闻传播学教学点,高于全国 三分之一 的这一比例,说明教学点比较密集.11所在甘高校共有27个新闻传播学教学点,每个高校有2.5个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点,如果加上相近专业教学点,这一数据还会上升,与全国 高达57%的院校仅设有一个专业布点 的情况相比,在甘11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点分布数量上较为密集,专业教育的体系也较为完整.(三)学生规模总体适中但不均衡2015年全国637所高校开设了1073个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点,本科生14余万人,每个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点的学生人数约为130人.2017年11所在甘高校共有教学专业点44个,本科生6991人,平均每个教学点的本科生人数达到159人,略高于全国平均数.2015年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生14万人,全国的专职教师至少6912名,师生之比为20.3ʒ1,这一数据接近11所在甘高校20.7ʒ1的师生比.这两个数据说明11所在甘高校各个专业教学点上的人数分布规模要比全国均值高一些,但是师生之比总体接近全国均值,学生总体规模适中.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1ʒ1,其中,本科学校16.8ʒ1,高职(专科)学校17.7ʒ1.从具体数据来看,在甘11所高校新闻传播类师生之比存在不均衡现象,兰州大学㊁河西学院㊁知行学院三所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师生比接近全国均值,其中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比为13:1,而兰州文理学院师生之比超过34:1,接近全国均值的两倍,存在不均衡现象,其余几所高校师生比相对合理一些.(四)传统专业多㊁新兴专业少新闻学是新闻传播学科中最为核心的专业,也是新闻传播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内容生产能力为主的标杆性专业,同时还是与新闻媒体联系最为密切的专业,在甘高校十分重视新闻学专业,27个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点中有8个是新闻学专业教学点,而且各个学校开办新闻学本科专业的时间也比较早,新闻学专业成为新闻传播学专业中的主流专业.另外,传统专业广告学教学点有7个,说明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对媒体产业经营也十分重视.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在全国高校新闻传播学本科教学点中,传统的新闻㊁广电等专业教学点占到90%,课程设置传统媒体的特色很明显,网络新媒体等新兴专业教学点不到8%.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27个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点中,与新媒体有关的新兴专业点数量较少,网络新媒体专业点只有两个,数字出版专业点也不多,大数据等新兴专业更是稀缺,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传统专业多,新兴专业少的情况.(五)教师学缘有待优化缺乏新闻实践经历是当下中国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普遍的现象,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科 双师型 教师占比为16%,这一占比无法适应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亟需增加 双师型 教师.11所在甘高校的博士学历和理工科背景教师的数量较少.11所在甘高校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总共58名,其中兰大㊁西北师大㊁兰州财大占到45名,甘肃政法学院有9名博士学历的教师,其余几所高校博士人数较少. 博士占比 并不代表师资力量强弱的基本面,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博士教师少可能会导致新闻传播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的因素少,不适应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新闻理论 综合改造 的创新需要.大数据背景下,移动互联网㊁媒介融合㊁大数据㊁云计算等新的技术从理论研究层面走向实际运用,也催生了新的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传播学专业的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下增加数学㊁统计㊁计算机等相关的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2]一些国内高校新闻专业课程的设置已经开始重视学生跨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暨南大学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力,贵州部分高校将S P S S 统计软件与分析纳入到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中[3].开设类似这些课程,需要理工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师资力量,中国传媒大学虽在2014年就在国内率先开办了数据新闻班,但在师资方面却遇到了难题[4].目前,11所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专职教师中,只有10名教师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占比不足1%,教师学科结构急需优化.19四、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现状的启示据研究,未来百年影响最深远的技术莫过于大数据,移动化和智能化.在新闻业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5]与互联网㊁大数据有关的机器人新闻写作㊁算法运用㊁信息精准推送已经较为普遍,这种变化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消解了传统媒体时代成熟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而新的成熟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尚没有形成,承担新闻传播教育的高校必须对此作出自己的回应.兰州文理学院立足于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将文化㊁艺术㊁旅游㊁传媒作为四大学科发展方向,提出了更名甘肃文化传媒大学的构想.2017年上半年,兰州文理学院邀请全国部分知名学者和业界人士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把脉寻方,加快新闻传播学科群的建设步伐,努力探索地方应用型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方向与路径.结合在甘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突出 小㊁优㊁特㊁新 特色.(一)专业教学点上的学生规模要适当 缩小与全国数据相比,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各个专业教学点的学生规模分布比较适中,但是各个专业教学点的人数较多,其中兰州文理学院师生比最高.目前兰州文理学院有三个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教学点,加上专科学生,这三个教学点上的学生总数接近1000人,师生比接近1ʒ34,达到国家平均值的两倍.根据目前的师资数量,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还不具备扩大学生数量的条件,所以应当控制各个专业班级的规模.目前兰州文理已经开始控制各个专业的学生规模,新闻学专业14级三个班级近150人,15级三个班招生约100多人,16级㊁17级两个班不足100个,班级规模逐渐在压缩.广播电视学和数字出版专业的班级规模人数各不超过50人,班级人数基本稳定.下一步兰州文理学院还应当坚持目前 小班化 的做法,从大班向30人左右的小班㊁精品班过渡.(二) 优化 新闻学专业新闻学专业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和标杆性专业,目前全国新闻传播学专业布点中,超过28%的高校开设了新闻学专业,数量不少.在甘高校中,兰州大学的新闻学开设时间超过30年,开设新闻学专业时间超过十年的在甘高校也很多.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教育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建设了多个新闻操作实训室,创建学生新闻实践操作平台,学生摄影视频作品多次获得大奖,新闻教学的应用性特色逐渐显现,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做法.但是放眼全国,立足甘肃,兰州文理学院新闻学专业特色不是很明显,还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加快从传统师范型教学向新闻操作实践型教学的转变,增强新闻实践操作训练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如增加学生室外新闻现场采制能力的学习时间,对一些操作型课程如非编㊁摄像等课程,可以适当采用集中课时长时段授课的方式,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生产视音频产品的技能,也可以以班级轮流开办日播视频节目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新闻实践操作能力.(三)保持和增设 特色 专业2015年,从全国范围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布点来看,全国只有2所院校有7个专业布点,1所高校有8个专业布点(相同专业㊁学制不同的专业).全国高校中新闻传播学科各个专业点齐全的高校并不多, 大而全 的专业设置可能并不是地方高校的理想选择.在新闻传播学特色专业设置方面,兰州文理学院也在努力创新,依托«读者»实习基地,将已经开办多年的出版发行专业转型为数字出版,服务甘肃地方出版事业,这是特色专业应当保持.立足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的实际,兰州文理学院提出要增设少数民族语言播音班,如若成功,这将是一个富有特色而令人欣喜的专业.此外,针对社会需求可以增设一些特色课程或专业,如针对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的短视频产业和网络视频直播,可以增设一些特色微视频创作课程和网络直播训练,突出自己的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四)新设 新兴 的专业现在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新兴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是必选之路.2015年全国新闻传播学专业布点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只占全国布点量的4%,而移动互联㊁大数据㊁智能技术等发展很快.在甘高校中开办新媒体网络专业的只有两个学校,发展空间比较大.兰州文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开设了有数字媒体技术㊁数字媒体艺术㊁软件工程㊁计算机等新兴专业,这些专业的技术操作特点十分明显,这非常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