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水循环的概念________的水在水圈、________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判断】(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学法指导】简图表示水循环的类型(1)图中①②③④为海陆间循环环节。
(2)图中③⑤为陆地内循环环节。
(3)图中①⑥为海上内循环环节。
【易错辨析1】外流区域只有海陆间循环一种类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外流区域以海陆间循环为主,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____________。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3.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__。
4.________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的____________,缓解不同纬度地区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判断】(1)江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 )(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3)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易错辨析2】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因而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知识链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示意归纳·助学助记33速记·认知清单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环节主要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3.水循环的意义(1)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的重要载体。
部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第一课时)
图3.3 宁夏砂田景观
宁夏中卫砂田西瓜——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西瓜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砂田
图3.3 宁夏砂田景观
裸田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2.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 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砂田
图3.4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裸田
植物蒸腾 降水
蒸发
地表径流
下渗
图3.2 水循环示意图
水汽输送
降水 蒸发
海洋
实验:模拟水循环
1 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盖满底部即可。把一个装有沙子
的小瓶放入水中。
2 把一块塑料纸(塑料薄膜)盖在器皿上用
模拟水循环
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
(塑料薄膜)上压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
的正上方。
用水井开采地下水
城市路面积水下渗
农田积水下渗
想一想: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运动 的?
植物蒸腾 降水
蒸发
地表径流
下渗
水汽输送
降水 蒸发
海洋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系示意图
贵州清镇市,地下河从崖洞流出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一)水循环的过 程
大气圈
水汽输送
植物蒸腾 降水
蒸发 水圈地表径流
下渗
生物圈
岩石圈
图3.2 水循环示意图
想一想: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运动 的?
降水 地表径流
降水 蒸发
海洋
想一想: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运动 的?
降水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降水 蒸发
海洋
想一想: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运动 的?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外表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间隔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分的水汽、猛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分散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转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安排,,削减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进步,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转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修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削减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施行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削减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削减,降水量削减;降雨时,下渗削减,大量地表径流会聚,简洁发生洪涝灾难。
➢围湖造田削减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减弱了其防洪抗旱才能,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四周地区气候的调整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削减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削减,易造成城市内涝。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4.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5.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6.人类可以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
从事渔业、航运等与海洋有关的活动时,需要关注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特点。
7.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海水的波状起伏形成海浪,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叫作洋流。
8.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的危害。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水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水文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水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海洋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 河海大学★★★★★ 1 中国海洋大学★★★★★2 四川大学★★★★★ 2 厦门大学★★★★★3 南京大学★★★★ 3 中山大学★★★★4 长安大学★★★★ 4 浙江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 5 南京大学★★★★5汉)中国地质大学(北★★★★6 武汉大学★★★★ 6京)7 西安理工大学★★★★7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8 郑州大学★★★★8汉)9 济南大学★★★★9 淮海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10 浙江大学★★★10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水循环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水资源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依靠,高中地理课是比拟重要的一门课程。
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篇一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的主要类型(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
(2)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
(3)陆地水:供给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
2.水体的互相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①水汽输送;②蒸腾;③蒸发;④地表径流;⑤陆地内循环;⑥海陆间循环。
(2)水循环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联络海陆间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空间上东南多西北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且年际变化大。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①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②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①开源措施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进步公民节水意识②节流措施改良农业灌溉技术进步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篇二1.水循环:(1)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3)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展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2.陆地水体的互相关系:(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亲密: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1. 概述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运动的循环系统,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蒸散、入渗和地表径流等过程。
这一过程中,水在地球上的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循环,维持着地球上水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2. 蒸发过程蒸发是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湖泊、河流、海洋表面以及植被上。
蒸发是水循环中的第一步,它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来源,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凝结过程水蒸气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层。
当云层增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降水,将水分返回到地面。
4. 降水过程降水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包括了雨水、雪、冰雹等形式。
降水将水分重新带回地球表面,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5. 蒸散和植被蒸腾蒸散是指水分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主要由土壤、湖泊、河流和植被蒸腾等形式进行。
蒸散和植被蒸腾是水循环中的重要过程,它们将水分返回到大气中,维持着水循环的持续进行。
6. 入渗和地表径流入渗是指地表雨水渗入土壤中的过程,其中的一部分水分会被植被吸收,成为植物生长的营养水。
而另一部分则会渗入地下水层,补充地下水资源。
地表径流则是指雨水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的过程,是地表水资源补给的重要来源。
7.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关系水循环中的一部分水分会渗入地下水,形成地下水资源,为地表水资源的补充提供了重要支持。
地下水在地下层中通过岩石的裂隙和孔隙进行流动,影响着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表水资源的补给。
8. 水循环与气候水循环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蒸气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气的湿度和温度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水循环的不断循环和转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
9.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和排放污水,已经对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间接地影响了水循环的进行。
因此,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水循环的平衡和稳定。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归纳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水在地理环境中具有三种变化的特性,因此在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
同时水也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为此,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三、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水在地理环境中具有三种变化的特性,因此在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
同时水也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为此,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三、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一、基本知识点(整理内容全部都很重要,带“▲”的为必背内容):1.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体部分,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1)影响蒸发的因素:①光照:光照越强,蒸发量越大;①气温: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①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①湿度:湿度越大,蒸发量越小;①水域面积:水域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2)影响下渗的因素:①地面性质(硬化或者沙质);①坡度:坡度越小,下渗量越多;①植被覆盖率越大,下渗作用越强;①降水强度小,降雨持续时间长,下渗量多。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①地表状况(硬化与沙质);①地形地势,影响径流落差;①降雨强度,影响径流量;①人类活动(城市化、乱砍滥伐)3.▲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4.▲水循环各环节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5.▲跨流域调水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7.洪涝灾害分为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8.▲洪涝灾害的防治:①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②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③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有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9.▲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但是,城市内涝主要是城市地表硬化造成下渗速度减慢,排水不畅,发生内涝。
(2)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湿地面积;②利用透水材料、渗水砖;③城市规划时合理布局城市排水系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3.1 水循环(教师版)
3.1水循环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能够通过示意图,说明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2.理解影响水循环不同环节的主要因素,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3.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0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一)海陆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2,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知识精讲目标导航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3,通过这种循环,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陆地内循环1,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落在陆地上。
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三)海上内循环1,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知识拓展】1,水有三种形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体就是水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其中海洋水是主体。
陆地水还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冰川水是陆地水体的主体。
3,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等;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等;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等;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流域面积、植被、地质条件、蒸发、人类活动等。
【知识拓展】河流补给【知识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即学即练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下面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1.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大气层、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覆盖物(如冰川、湖泊、湿地等)之间水分的循环和交换过程。
3.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地球上的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水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凝结:在大气中,水蒸气冷却并凝结成云、雾等水滴或冰晶。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逐渐增大,以降雨、降雪、降冰雹等形式返回地表。
-地表径流:地表降水形成的水流,沿山谷、河道等自然通道流向海洋。
-渗透和地下水:部分降水渗入地表,进入地下层,形成地下水。
4.水循环的时间尺度:水循环的时间尺度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如降水循环时间为年,地下水循环时间可长达几十年。
5.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温度:温度变化决定了蒸发和凝结的速率。
高温促进蒸发,低温促进凝结。
-气压:气压影响水蒸气的扩散。
气压高时,水蒸气向低气压区域扩散。
-风:风的运动使得水蒸气在大气中传播和扩散。
-山地和海洋:山地和海洋的地形特点对降水有重要影响。
山地容易形成降水,海洋上升的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6.影响水循环的地理因素:-水资源分布:水循环导致地球上各地水资源的分布差异。
热带地区降水丰富,而沙漠地区降水非常稀缺。
-水利工程:人类的水利工程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大坝、渠道等工程改变了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循环,包括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运动。
7.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增加,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降水强度和频率增加。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洪涝、干旱、暴雨等。
-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增加了地表径流和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以上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对于地理学习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1)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9 水循环 含解析
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水循环示意图主要环节特点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陆地内循环①蒸发;②植物蒸腾;③降水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海上内循①蒸发;②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环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
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
“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
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上的水水循环河流特征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水循环河流特征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的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第一节水循环水循环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蒸发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有:(1)气温高低。
气温越高,蒸发能力越强。
(2)饱和差。
饱和差是某地空气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3)风速与湍流扩散。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4.1水循环(共17张ppt)
奔流到海不复回。
二、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自然界的 水在水圈、大气圈、岩 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中通过蒸发(蒸腾)、 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 运动的过程
海上内循环
凝结
降 水 蒸发
凝结
植 物 蒸 腾
降
水
蒸发
陆地内循环
海
陆
间
循
环
凝结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降 水
一、水的行星
●地球上的水
1.形态
气 态
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液 态 数量最多,分布次之
固 态 仅高纬度高山或者特殊条件下存在
水的分布
陆地水:3.469%
冰川水 地下水 湖泊水 河流水 沼泽水 土壤水 生物水
海洋水:96.53%
水体分布
大气水:0.001%
地理角度思 考李白诗文
李白诗云: 的对错。
水汽输送
凝结 蒸发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2.改变地下径流——超采地下水 3.改变降水—— 人工增雨 4.改变蒸发——植树造林 5.改变下渗——铺设透水砖,路面硬化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改变了地表形态
渤海
青藏高原
黄河
回顾课前提问, 李白说的对吗? 李白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循环的环节名称。 A____降__水____,B____蒸__发____,C_水__汽__输__送___, D___蒸__腾_____,E__地__表__径__流__,F__地__下__径__流__。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水环境知识点汇编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水环境知识点汇编
水环境
1.水循环:① 根据其发生场可分为海陆旋回、内陆旋回和海洋内部旋回。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 其意义在于不断补充和更新淡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再生,维护全球水资源的动
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变化与降雨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河流冬季流量最大;B季风气候以河流为主,夏季流量最大;C温带海洋和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
流量夏季最大.
③ 河水和地下水可以相互补给,湖泊在调节和储存河流径流方面发挥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
融水)
② 中国西北地区的当地河流主要由冰雪融水供应(夏季洪水型)
高一
,冬季停产)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 洋流的流向与海水等温线的突出方向一致:高温和低温的流向是暖流,反之则是
冷流。
12下一页尾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第1课时自然界的水体和河流专题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的存在形式及分布1•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2•固态水:分布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存在。
3•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之。
(二)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汽水,其中海洋水最主要,占全球的水量的96.53%。
(三)陆地上的水体: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
冰川水为主体。
(四)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其它水体与河流的关系)(一)冰川水补给是单向的,冰川水可以补给任何水体,但是其他水体不能直接补给冰川(二)其他水体可以相互补给(三)河流和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1.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2/3,人类利用的还不多。
1•大陆冰川分布:两极地区(南极和格陵兰岛)2•山岳冰川分布:高大山脉的山顶(五)地下水1.地下水的2•地下水的类型: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3)地下水利用中的问题①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潜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②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并引起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③污染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坏。
(4)保护措施①保护补给区的自然环境,防止水污染;②适量开采,防止过度,避免形成漏斗区;③及时人工回灌,填补地下漏斗区;④有灌有排,科学灌溉。
三•河流(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的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时间集中不连续 氷童發it 丸(二)河流流量影响因素1•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读流经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是地形的迎风坡还是背风坡;2•内流河主要看降雪量和温度决定下的冰雪融化量; 3•流域(集水)面积大小,面积越大,流量越大;4•根据水系是否庞大,判读支流的多少,支流多汇集水量大;(三)河流径流的变化变化特点:1•雨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水旱灾害也比较频繁;2•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t9时间性 潼续性 水里稳走本阳需肘 气谧震化职雪冰川諸星气温高祗识雪显多少地晩锐较稳定—股与河氓有互朴作用 时间性明显箜苛妙XI 多少 眸水率节分鲨 陽加年歸吏化邸决于湘汨与河流的狛对位逼和水检湖右水里丸小 IQjW 75IKJ补誥区弾秋里地下水位弓河凉水位关峯晉医、尢以 东部率凤区 巖與型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但流量的年际变化小3•湖泊水地下水补给型:径流量稳定而可靠,且与河流互补,即湖泊对河水流量有调蓄作用。
高中地理-水循环
下列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有:贝加尔湖湖水、里海、未 登陆的台风、塔里木河河水、洞庭湖的湖水蒸发、南极 大陆附近海面上的冰山、印度的西南季风、马来群岛附 近海面上的对流雨、伏尔加河河水、亚马孙河河水、南 海的暴雨
水循环有很多,发生的领域也很多,有人体内、土壤 中、植物体内、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 空之间、海陆之间等。其循环速度各不同,一般低纬 水循环速度˃高纬,夏季水循环速度快;有风的吹拂 地区水循环速度加快。 温室效应会使水循环加快吗? 温室效应不会使水循环加快,因为水循环的动力来自 太阳辐射。在沿海地区,温室效应只使水循环的量发 生变化,水量增加;在西北地区(内陆)量减少(蒸 发量大使水量减少)。
南部:冬季盐度 低 海域面积广;淡水河注入;冬季多雨,温度较低, 蒸发弱(温海) 夏季盐度 高 海域面积广,封闭性较差,夏季 干燥,温度较高,蒸发量大。
年降水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盐度按纬度分布图
1、图中曲线数码分别是 ① 盐度 ② 蒸发量 ③ 温度 ④ 年降水量 。 2、图中A处附近,线①呈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暖流增温 B.蒸发量大 C.受赤道低气压影响 D.河川径流
植树造林对水循环的影响
影响蒸发
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 而增加降水量,达到调节水循环的作用。据测定 在干旱的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森林,每天能 向空中放散大约6千克的水,在夏季,绿地比非 绿地的气温低0.8℃,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 气温低1.3~3.2℃。城市露天之下的气温高达 35℃时,树荫下的空气只有22℃左右。因此大规 模植树造林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 施。
保 护 水 循 环
珍 爱 地 球
读图完成要求: 长江水、洞庭湖水的蒸发:参与 陆地内 循环 长江水、洞庭湖水的流动:参与 海陆间 循环 内流区: 陆地内 循环 外流区:既有 海陆间 循环,也有陆地内陆地循环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水循环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水循环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蒸发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有:(1)气温高低。
气温越高,蒸发能力越强。
(2)饱和差。
饱和差是某地空气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3)风速与湍流扩散。
无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单靠分子扩散,水汽压减小得慢,饱和差小,因而蒸发缓慢。
有风时,湍流加强,蒸发面上的水汽随风和湍流迅速散布到广大的空间,蒸发面上水汽压减小增快,饱和差增大,蒸发加快。
蒸发量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
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
蒸发皿没有水源就不可能有蒸发,因此开阔水域、雪面、冰面或潮湿土壤、植物是产生蒸发的基本条件。
实际蒸发量大小除与蒸发能力有关外,还与可供蒸发的水量有关。
在沙漠中,蒸发能力很大,但实际蒸发量非常少,因为几乎无水可供蒸发。
水量平衡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一区域(如一个流域)在任一时段(如一年)内,其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量。
如:1.全球水量平衡:降水量= 蒸发量2.海洋水量平衡:降水量+ 入海径流量= 蒸发量3.陆地水量平衡:降水量= 蒸发量+ 入海径流量干湿地区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
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
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
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
3.3、影响降水的因素:足够的水汽、剧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聚核会形成降水
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3.5、影响下渗的因素
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变更地表径流的季节安排,,削减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变更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爱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削减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削减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削减,降水量削减;降雨时,下渗削减,大量地表径流汇聚,简单发生洪涝灾难。
➢围湖造田削减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减弱了其防洪抗旱实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四周地区气候的调整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削减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削减,易造成城市内涝。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浇灌,会导致下游水量削减,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运
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
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
和土地荒漠化现象;沿海地区会引
起海水倒灌,出现土地盐碱化现
象。
5、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6、河流补给类型的推断
(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推断
分析思路:依据图示地区经纬度或海陆轮廓→得出图示区域气候特征箭头→河流补给类型。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2)依据径流变更过程推断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变更较
大,其径流量的变更随降雨量的变更而
变更;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
随气温的变更而变更,高峰在夏季;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平稳而
牢靠;
湖泊对径流具有调整作用,使径流变更
较小;
有明显春汛的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
给。
7、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
补给关系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
相互补给的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
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
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
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
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
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
洪峰。
在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增加
湖泊下游的径流量。
8、描述河流水文特征以及水系特征:
水文特征包括:河流流量、含沙量、有
无汛期、有无结冰期、流速、补给类型
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水系
状况及流域范围、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河网密度等
8.1、水文特征分析
8.2、水系特征分析
9、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
10、河流方向的推断方法
10.1、依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流淌,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而山谷处等高线凸向地势高
处,故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
反。
10.2、依据海陆分布状况
推断河流流向
因为大多数河流是由陆地
流向海洋,所以图中假如
出现陆地与海洋,就可以推断河流流
向。
(图示的河流是西北流向)
10.3、依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
流流向
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
凹凸,即等潜水位线数值大表明地势较
高。
等潜水位线的弯曲可以反映河流与
潜水的补给关系,即作随意一条等潜水
位线的垂线,且由数值高处指向低处,
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
明潜水补给河流,反之则是河流补给潜
水。
10.4、依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更曲线判定河
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整作用,
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
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更曲线的起伏
较小。
11、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读图
11.1、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更,纵
坐标可以表示气温、流量;
11.2、依据图像推断河流的枯水期、丰水期或者枯水年、风水年,以及是否出现断流、断流出现的月份,流量的年变更规律
11.3、常见的补给(参与上表,补充世界范围的)(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是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有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原因,冬季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川不溶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
(5)流量过程曲线变更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12、常见的图示分析
12.1、多种补给方式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松花江)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冬季寒
冷,积雪深厚,春春季积雪消融,4
月份左右形成第一次汛期(春
汛);7、8月份东南季风带来降
雨,河流出现其次次汛期(夏
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
12.2、水库建成前后的流量变更图
水库对河流水量具有调蓄功
能,汛期时可以蓄水,降低
水库下游的水位;枯水期时
通过放水,可以提高水库下
游的水位,这样就使河流流
量变得平缓,达到消退洪水
或推迟洪峰、枯水期增加下游水量的目的,实现趋利避害。
12.3、汛期时人湖、出湖径流量变更曲线图
汛期时上游来水,一部分流到湖泊中
去,减小了下游水量,这样就使湖泊下
游河段在汛期时,水位有所降低;枯水
期时,湖泊中的一部分水可以回流到河
流,增加了下游水量,这样就使枯水期
时,水位有所上升。
湖泊下游的径流量
过程线比上游平缓。
12.4、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径流量变
更图
第一步,明确径流量的变更主要受气候
(降水和气温)的影响。
其次步,依据图名或材料获得河流的位置信息,并结合径流高值区或低值区出现的时间及径流的变更分析影响径流变更的因素,进而推断河流补给类型。
右图中,由图可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
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更平缓,冬季径流量小,夏季径流量大,说明径流随着气温变更而变更,补给类型应为冰雪融水补给。
下游全年径流量变更明显,冬季径流量大,而冬季气汽温低,不会是冰雪融水补给,只能是雨水补给,且下游夏季径流量小,说明降水少,结合下游冬季降水多可知,下游为地中海气候。
12.5、与径流量相关的要素变更曲线图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径流量逐月累积曲线图,判读时先要明确径流量逐月累计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月径流量越大,累积径流曲线变更越明显。
由图可,6-9月曲线变更最明显,说明6-9月径流量最大,由该河流位于我国可知,该河流6-9月降水量大,补给类型
为雨水补给。
13、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
它是依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凹凸绘
制而成的。
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
制方法与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类似。
1.推断某点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就是潜水面与地表的
垂直距离,它等于该点地表的海拔减
去该点潜水面的海拔。
2.推断潜水流向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向都是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
3.推断潜水流速的大小
潜水流速取决于潜水面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
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流速也越快。
4.推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时,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时,潜水补给河水。
如下图所示,a为潜水补给河水,b为河水补给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