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消瘦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癌: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阿米巴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所致。

B: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

因此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形如槟榔切面的条文,称为槟榔肝。

变性: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产物异常堆积。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玻璃样变性:细胞内、血管壁和结缔组织中出现均质、粉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之外的其他部位出现钙盐沉积。

瘢痕组织:指肉芽组织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本身尚不具备癌的诊断标准。

白血病:它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骨髓被肿瘤细胞弥漫性替代为特征。

C:创伤愈合: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表现出各种组织再生过程的协同作用。

充血:局部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D:凋亡: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导致的细胞自杀,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

动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内细动脉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动脉粥样硬化:指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

病变特征是血浆内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浸润和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变硬,心、脑、肾等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贫血性梗死等病变。

大叶性肺炎:多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急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E:恶病质:机体极度消瘦,显著衰弱和严重贫血的状态称为癌性恶病质。

F: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多由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可有数量增多。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阑尾。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儿科护理学(二)》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二)》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生长: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是小儿裸体的重量。

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腹围: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人对某以部分或某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为注意力。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低体重: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消瘦: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矮身材:小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体重过重: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遗尿症:正常小儿自2~3岁起已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儿童保健:是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性防治医学。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完整版)诊断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完整版)诊断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1.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2.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3.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4.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5.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氏杆菌病。

6.间歇热:体温聚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7.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9.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0.体征(sign):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11.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12.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13.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14.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15.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16.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17.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时,患者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消瘦的识别与处理

消瘦的识别与处理

肿瘤性疾病
心血管系统
各系统恶性肿瘤如肝癌、 食管癌、胃癌、淋巴瘤等。
血液系统Hale Waihona Puke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精神系统 呼吸系统
消瘦的少见病因
RARE CAUSES OF THE EMACIATION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创伤、大手术后 佝偻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久服泻剂或对胃肠 有刺激的药物 神经性厌食及抑郁等 心理性疾病 酒精依赖
消瘦的常见病因
COMMON CAUSES OF THE EMACIATION
首先需注意是否为生理性消瘦
若患者因劳动量、运动量过大,或因生长 发育、妊娠、哺乳等生理过程导致体内脂 肪与蛋白质消耗增加出现的消瘦,称为生 理性消瘦。通常经休息调整、补充营养, 体重很快就会恢复至原来水平。
如果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 且伴有食欲缺乏、乏力倦怠等症 状,经休息调整后仍不恢复,则 可能是罹患某些疾病的先兆。
• • • 营养摄入不足 营养消化吸收及利用障碍 营养需要增加或消耗过多
CLASSIFICATION
消瘦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THE EMACIATION
CLASSIFIC -ATION
小儿营养不良、佝偻病口腔溃疡、 下颌关节炎、食管肿瘤、急慢性感 染、尿毒症、恶性肿瘤、肾上腺皮 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神经性厌食抑郁症
3.伴随症状
(1)食欲亢进: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 (2)食欲减退:多见于全身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神经性厌食症(可与暴饮暴食交替 出现)等。 (3)发热:多见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某些恶心肿瘤(如 淋巴瘤等)。 (4)腹泻:多见于炎症性肠病、慢性胰腺炎,吸收不良综 合征、甲亢等。 (5)神经症状:如长期失眠、焦虑、精神紧张、忧郁等。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论)l、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长大,或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长大,致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增生: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或组织器官因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3、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缩小;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致器官实质部分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通过增生,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有的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变性。

6、细胞水肿:细胞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细胞水肿。

7、组织水肿:组织间隙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组织水肿。

8、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中性脂肪滴)或脂滴数量明显增多。

9、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H.E.染色为均匀一致的红染的物质,称玻璃样变性。

10、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血管壁原有结构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红染的、有折光性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样变性,也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l、黏液样变性:组织间隙内出现了类黏液(粘多糖和蛋白质)聚积,称为黏液样变性。

12、病理性钙化:除牙和骨外,机体其他组织内出现了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除牙和骨组织外,变性坏死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沉积,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14、转移性钙化: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清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牙和骨以外的正常组织内固体钙盐沉积,称这为转移性钙化。

15、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经溶酶体酶的自溶作用,出现的死亡后形态改变,称为坏死。

16、凋亡:是通过机体细胞内的基因协调活化(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宿主细胞“自杀性"死亡,故也称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膜系统不破裂,不发生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以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的形式出现,类似树叶凋枯脱落,故名。

17、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伴腐败细菌生长,使坏死组织变黑、发臭,称为坏疽。

医学生 病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医学生 病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适应、损伤、修复1、肥大: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两类。

细胞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意义。

2、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或支持组织化生。

3、肠上皮化生:由于炎症、溃疡病、肿瘤或其他原因,使胃黏膜上皮或腺体被肠上皮或腺体取代;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内出现了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吸收绒毛上皮,这种现象称为“肠上皮化生”。

4、变性:由于细胞非致死性损伤导致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的状态,常伴有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

一般是可恢复的,但严重的变性往往是不能恢复而发展成坏死。

(可逆性损伤)5、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的实质细胞中脂肪的过度蓄积,出现了异常的脂滴和正常脂滴数目显著增多,这种形态学改变称为脂肪变性。

常出现在肝肾心等组织。

6、虎斑心:心肌严重贫血、脂肪变性时,可见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脂变的心肌纤维),与正常心肌纤维(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7、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的钙盐沉积,其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间质。

8、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主的活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其主要表现是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结构自溶,细胞的核浓缩、碎裂、溶解等细胞和组织的自溶性变化,坏死组织周围常有炎症反应。

9、纤维素样坏死:发生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是风湿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坏死组织呈细丝状、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样。

10、坏疽:伴有腐败菌感染的较大块组织坏死,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

11、干性坏疽:常继发于肢体、水分容易蒸发的体表组织坏死。

动脉阻塞、经脉通畅,坏死组织干燥,腐败菌感染较轻,故坏死部分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12、凋亡:主要指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质膜不破裂,不自溶,无炎症反应。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医学事业编制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处于完好状态。

2.疾病:疾病相对健康而言,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其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3.脑死亡:脑死亡指包括端脑、间脑、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停止。

1.主诉:主诉为患者感受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2.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度至40度左右,一天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见于伤寒和肺炎球菌肺炎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等。

4.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良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5.腹泻:凡因肠粘膜的分泌旺盛、吸收障碍、肠管的蠕动增强,使肠内容物通过的速度加快,造成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称为腹泻。

6.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中胆红素增多,皮肤、粘膜和巩膜呈黄染的现象。

7.水肿:组织间隙液体增多的现象,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8.痛经:凡在经前或月经期出现明显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

1.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俗称大三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难以转阴。

2.蛋白尿: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

3.管型尿:管形尿是蛋白质在肾小管腔中凝聚而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物。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

3.恶病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pediatrics)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的临床医学学科,是全面研究儿童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临床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的热力作用(TEF):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如氨基酸的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的能量消耗,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消瘦(全科医生

消瘦(全科医生
Company Logo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消瘦
(二)精神过敏,多语易怒,性情 急躁。 (三)怕热多汗,皮肤潮湿。 (四)多食易饥疲乏无力。 (五)心慌气短,心率加快。 (六)甲状腺肿大并有血管杂音。 (七)眼球突出。
Company Logo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消瘦
三、诊断 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诊断甲亢不难, 但在临床上不典型病人易发生漏诊、误 诊。所以当遇到无明显原因之消瘦时, 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应全面进行甲亢 方面的检查。
Company Logo
前言
(4)严重创伤与烧伤,常有大量血浆渗出,蛋白质消 耗量显著增加等。 (5)某些药物原因,如甲状腺制剂,长期服用泻药等。 消瘦特点为:皮肤粗糙而缺乏弹性,肌肉萎缩, 皮下脂肪减少,骨骼显露。 本节课我们着重讨论内分泌、代谢障碍所引起 的消瘦
Company Logo
糖尿病性消瘦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西蒙-席汉氏病) 性消瘦
一、临床表现 (一)泌乳功能减退,由于催乳激素分泌不足,所 以孕妇产后无乳汁分泌。 (二)性腺功能减退,由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 表现闭经、性欲减退、阳痿。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 不足引起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不足,病人怕冷,少 汗,食欲减退。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由于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分泌不足,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病人 表现虚弱无力,体重减轻,皮肤苍白。
Company Logo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西蒙-席汉氏病) 性消瘦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 疾病,其严重程度与垂体破坏程度有关, 特点之一是明显消瘦乃至恶病质,占65%。 一般由于垂体及下丘脑肿瘤;头部放射治 疗;颅脑外伤;垂体切除等原因引起垂体 前叶的破坏,导致垂体激素分泌不足。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主诉:病人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也是病人此次就诊的主要原因。

护理诊断: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由护士负责。

症状:指在疾病条件下病人对机体功能异常所产生的主观感觉或自身体验。

体征:病人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异常时的客观体现。

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源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咯血: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

呼吸困难: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严重者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呼吸活动。

发绀:又称紫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粘膜、皮肤黄染的现象。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惊厥: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

心悸:病人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

意识障碍: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迟钝或缺乏的状态。

身体评估:指评估者应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来了解评估对象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被动体位:病人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的体位。

强迫体位:病人为了减轻疾病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

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1|3以内。

若取30~40的平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或坐位、立位时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呼吸暂停,周而复始。

病理名词解释要点

病理名词解释要点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名词解释1.适应2.肥大3.变性4.虎斑心5. 淀粉样变答案(一)名词解释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4.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位虎斑心。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这种淀粉样物质在HE染片中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

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修复2.不稳定型细胞3.稳定型细胞答案(一)名词解释1.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不稳定型细胞:又称持续分裂细胞。

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处在经常的分裂周期之中,一代替衰亡或被损坏的同类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3.稳定型细胞:又称静止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字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期,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 G1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这类细胞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血栓形成2.心力衰竭细胞3.附壁血栓4.梗死5.静脉石答案(一)名词解释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绪论1.症状(symptom)P2:引起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生理功能变化和病理形态的改变。

2.体征(sign)p3:病人患病时,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发热3.发热(fever)P9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4.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P9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

5.过热(hyperthermia)P10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是由体温调节、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障碍等导致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6.热型(fever type)P11对发热者,按一定时间间隔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成线即为体温曲线,该曲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7.稽留热(continued fever)P11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remittent fever)败血症热型p11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以及化脓性炎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9.间歇热(intermittent)P11-12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或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等。

10.波状热(undulant fever)反复发热p12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

11.回归热(recurret fever)p12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二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二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年末已经发生了萎缩性病变的慢性胃炎,并伴有肠上皮化生。

又可再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糜烂性腹膜感染。

肾性水肿:由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

常从阻滞疏松处开始,如眼睑、头皮、外阴处,严重时累及全身,出现胸腔积液腹水等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不尽感是膀胱受到炎症刺激或理化因素刺激所致肾小球疾病:是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及预后不尽相同而病变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分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的三大类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本病起病类似急性肾炎但其病情进展快临床是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急剧恶化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导致成慢性肾衰,典型的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但因不同的病理类型及病程阶段不同,表现可多样化。

肾病综合征:是因各种肾小球疾患所致的具有大量蛋白尿(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清蛋白30g/l)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等临床特点的一组综合征.肾盂肾炎:由病原体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间质的感染性炎症。

慢性肾衰竭:为各种原发和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

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主要利用的是弥散对流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还可通过半透膜两侧压力差产生的超滤脱水作用来去除肾衰时的水过多。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进行物质交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或其他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常见的腹透方式有间歇性腹膜透析,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持续循环式腹膜透析等方法.夜尿增多:若夜间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55ml,称.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150mg,蛋白质定型试验呈阳性反应称.大量蛋白尿:当每日持续超过3.5g/1.73m2(体表面积)或者50mg/kg体重称.镜下血尿:新鲜尿沉渣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或一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技术超过50万,可诊断为.肉眼血尿:尿外观呈血样或洗肉水样,称为.白细胞尿:新鲜离心尿液每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大于5个,一小时新鲜尿液白细胞数超过40万或12小时计数超过100万,称.贫血: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比容低于同地区同年龄和性别的标准值低限。

急性的名词解释

急性的名词解释

急性的名词解释急性,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词汇,用来描述一种疾病或症状迅速发展,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

在医学上,急性通常与慢性相对应,而慢性则指的是发展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或症状。

急性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但通常可以通过及时治疗得到迅速的缓解。

急性病的特点包括突然起病、临床表现明显、病情迅速发展和短暂持续。

许多急性病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症状,例如急性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腹痛等。

急性疾病的起因通常是某种生理或外部因素,例如感染、损伤或药物过量。

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和急性膀胱炎等,常常因病毒或细菌侵入机体而引起。

损伤性疾病如骨折、创伤和烧伤等,通常由外力引起。

药物过量也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反应。

急性发作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因疾病而异。

一些急性疾病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迅速缓解,而其他疾病可能需要数日或数周时间。

例如,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通常在几小时内发展成剧烈的腹痛和齐腹肌紧张,而肺炎的症状可能需要数天才能出现和恶化。

急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取决于病因和受累的器官系统。

一些常见的急性疾病和症状包括:中风,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头痛、瘫痪和言语障碍;心肌梗死,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和冷汗等症状;急性胃炎,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急性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紧急干预和迅速给予适当的医疗护理。

一般来说,及早的诊断与治疗是缓解或消除急性疼痛和不适的关键。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其他辅助措施等。

总之,急性疾病是一类迅速发展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疾病或症状。

它们往往突发且重要,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适当的治疗。

对于任何出现急性症状的个体,建议立即就医以得到合适的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合理使用药物等,也有助于减少急性疾病的发生。

重症医学名词解释、大题重点总结

重症医学名词解释、大题重点总结

1急性呼吸衰竭(A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2急性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Ⅰ型)和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Ⅱ型)3急性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Ⅰ型):主要由于肺换气过程中的氧合功能障碍所致。

典型表现为PaO2≤60mmHg,而PaCO2≤40mmHg。

4限制性通气不足:是指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到限制二引起的肺泡通气量不足。

5阻塞性通气不足:是指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所以起的通气功能障碍。

6体外膜肺氧合:是利用体外膜肺拉票提高PaO2和(或)降低PaCO2,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肺肺功能。

7Ⅱ型呼吸衰竭:一般来说,成年人,位于海平面水平,在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时,若PaO2≤60mmHg, PaCO2正常或低于正常时即为低氧血症或Ⅰ型呼吸衰竭;若PaO2≤60mmHg, PaCO2大于或等于50 mmHg是即为高碳酸血症或Ⅱ型呼吸衰竭。

8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由各种非心源性原因导致的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难治性低氧血症和肺水肿。

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各种严重的感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

10代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机体在创伤、感染和休克等引起SIRS的同时伴发代偿性抗炎反应,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以对抗炎症过程,有助于防止和减轻SIRS引起的自身免疫损伤。

1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从广义上来说是由于冠状动脉快速狭窄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任何因冠状动脉疾病而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所致的多种临床症状。

(它主要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12.辅助循环主要是指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急性减肥

急性减肥
急性减肥对机体代谢影响
2015-1-14

2015-1-14
大多数人的肥胖属于食物诱导的肥胖,肥胖 基因缺陷引起的仅占5%,因此,防治肥胖的基 本原则是使人长期、持续地处于能量摄取与消 耗的平衡状态之中。以使体内过剩的脂肪组织 转换为能量并释放,从而逐步达到减少脂肪、 减轻体重的目的;当体重减轻到理想体重后,保 持能量摄人与消耗平衡,防止肥胖复发。
急性减肥对机体代谢影响
2015-1-14
5
2.4遗传因素 有报道,双亲中一方是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患病率约 为50%,而双亲均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患病率增至80%, 通过定位克隆和定性研究,找到了ob基因,并证明,其 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当时命名为瘦素。 由于ob基因的遗传变异,而不能正常的产生瘦素,而瘦 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它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体重调 节中枢,引起食欲降低、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减轻体重。 瘦素抵抗作用: 在大多数肥胖者中未筛查到ob基因变异,推测在因饮食 或先天性的肥胖者存在瘦素抵抗现象,使致体重进一步 6 增加。
急性减肥对机体代谢影响
9
减肥过多—记忆衰退 德国古斯塔夫· 克兰霍弗博士提出:体内的残余脂肪能刺 激大脑、加速大脑处置信息的才能,加强短期与长期记忆。 体重超标15%的人智商测试至少比一般人或偏瘦者高28 点,体重超标20%一35%的最聪明,而过度节食减肥的女 性记忆力丧失最大。故为维护你的大脑功效,减肥之举当 慎之又慎。 低热量食谱—猝死 减少进餐、限制热量摄入是一种常见的减肥方法,但要 适度,每天摄取的热量不得低于600千卡,否则将对健 康甚至生命构成威胁。每天的食物所提供的热量若低于 600千卡可危及心脏,轻者发生心率改变,重者可出现 与饿死的人相同的心脏变异,有致猝死的危险。

消瘦护理常规

消瘦护理常规

消瘦护理常规
消瘦是指摄入的营养低于机体需要,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 20%或 BMI
≤18.5。

【护理评估】要点
1、了解患者既往史,是否有甲亢、糖尿病、嗜铬细胞瘤等。

2、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BMI。

【常见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疾病导致的摄入不足、消化或吸收障碍、消
耗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疾病导致身体疲乏有关。

【护理措施】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干净整洁,室内温湿度适宜(18-22℃,50%-60%),保持床单元干洁。

绝对卧床患者,指导其两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受压,引起压疮。

3、饮食护理
(1)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可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做到营养均衡。

(2)进食量应由少到多,开始少食多餐,逐渐增加进食量减少进食次数,最终过渡到正常饮食。

(3)糖尿病病人注意每日的饮食摄入量。

4、心理护理。

5、健康指导
(1)让病人了解身体外形的改变是基本发生、发展过程的表现,只要积极配合护理常规
检查和治疗,部分改变可恢复正常,消除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

(2)鼓励家属主动与病人沟通,促进病人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主动参与对病人的护理,以减轻病人内心的抑郁感。

(3)鼓励病人加入社区中的各种社交活动,多与人沟通。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主诉:病人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也是病人此次就诊的主要原因。

护理诊断: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由护士负责。

症状:指在疾病条件下病人对机体功能异常所产生的主观感觉或自身体验。

体征:病人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异常时的客观体现。

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源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咯血: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

呼吸困难: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严重者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呼吸活动。

发绀:又称紫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粘膜、皮肤黄染的现象。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惊厥: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

心悸:病人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

意识障碍: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迟钝或缺乏的状态。

身体评估:指评估者应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来了解评估对象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被动体位:病人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的体位。

强迫体位:病人为了减轻疾病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

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1|3以内。

若取30~40的平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或坐位、立位时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呼吸暂停,周而复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消瘦的名词解释
急性消瘦是一种身体状况,指的是一个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显著减少体重。

与慢性消瘦不同,急性消瘦通常是由某种特定的疾病或生理问题引起的。

这种体重下降可能是全身性的,也可能是局部性的,取决于引起症状的根本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急性消瘦的定义、常见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定义及成因
急性消瘦的定义可以由体重的减少幅度和减少的时间来衡量。

根据医学标准,
当一个人在一个月内体重减少5%以上,或在六个月内减少10%以上,被认为患有
急性消瘦。

这种迅速的体重减轻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某种长期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如癌症、免疫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问题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对营养的摄入和吸收能力受到影响,导致体重下降。

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

这可能是由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化疗等引起的。

此外,各种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如肺炎、肠胃炎等。

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以导致急性消瘦,如结肠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
进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不断消耗能量,无法及时摄取足够的营养,最终导致体重减轻。

症状与检测
除了明显的体重减轻,急性消瘦还可能伴随其他一些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引
起体重减轻的原因的直接反应,或是随着体重减轻而出现的次要反应。

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肌肉萎缩、精神不振、贫血等。

对于急性消瘦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询问病史、进行体检以及进行一系列实验室
检查。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排除可能的疾病并确定诊断。

治疗方法
针对急性消瘦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原因。

如果体重减轻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治疗应以解决病因为重点。

例如,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癌症引起的消瘦,放疗、化疗或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此外,改善饮食和营养摄入也是治疗急性消瘦的重要部分。

营养师可以制定个
人适宜的饮食计划,确保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其他必需营养物质。

在一些严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营养支持,例如静脉输液或胃肠外营养。

同时,心理支持也很重要。

急性消瘦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
致抑郁、焦虑等问题。

因此,提供支持和理解,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
急性消瘦是不同疾病或生理问题引起的体重迅速下降。

了解急性消瘦的定义、
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确诊和治疗该病症是至关重要的。

尽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护士和医生在对待急性消瘦患者时应该给予关注,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照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