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7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7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7篇)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一项重点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

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大学教师和学生,生活方式和行为正在发生变化不易察觉。

面对新的形势。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大学自身的要求的党建工作。

实践是重要思想“三个代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完成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理,组织者,实施者和各种保障要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管理,依照法律规定我们的宣传思想和道德原则,进入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秩序的纪律和法律,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效能思想政治教育。

一、重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工作,充分体现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其次,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必须培养高素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因此就必须以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相互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从而才能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

现代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是通过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培养出我国高素质高人才。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94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新时期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信息开始全面发展,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传统化的教育模式正在进入转型阶段,并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性阐述,而教师也要主动迎合当下的教学需求,将重点放在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完善思政教育工作。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教师的工作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

对此,受互联网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等资源开始被教师广泛应用,而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现阶段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欲望。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教学理念的创新。

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平台,建设一些主题鲜明且内容丰富的教育平台,提高网络媒体的运用能力,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思政教育工作。

再者,教师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并与学生建议一种长期且有效的互动模式,纵向发展,向学生推动一些正能量的教育信息。

另一方面,及时面对学生群体,倾听和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解决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

主要注意的是,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主动和学生交流与探讨,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教师可以经常浏览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站,及时掌握学生关心的话题,并利用互联网拉近师生的距离,因为在同个空间容易建立彼此的亲切感,使得这种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方式的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网络教育和课堂学习模式相互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历程和创新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历程和创新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俺课课程设置易程和创新发陈杰12(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无到有,课程设置上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和创新,其主要经验为:在全面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教学核心内容;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规律。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课程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历程;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20)09-0009-05doi:10.3969/j.issn.1003-0166.2020.09.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了卓越贡献。

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几经变更,但是始终与时代发展、与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梳理回顾课程设置历程总结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历程1.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接管旧大学伊始,就指示大学开设思政课程。

经过了一个短暂的“自下而上”即由大学自主选择开设思政课课程的时期后叫于1949年10月8日发布的《华北专科以上学校1949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规定,各高校均要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和“新民主主义论\195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明确要求,综合性大学及财经艺术等学院应按照第一、二、三年级的顺序开设“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工、农、医等专门学院按照第一、二年级的顺序分布开设“新民主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

新时代大学生“课程思政”的教育创新策略研究——以《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为例

新时代大学生“课程思政”的教育创新策略研究——以《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为例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9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新时代大学生“课程思政”的教育创新策略研究——以《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为例文/方姝 胡洋 安雪摘要:当代高等艺术类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融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等各环节;要不断建设育人主渠道,让“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主要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对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方法进行创新,自觉地接受文化自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以“专业课程思政”为抓手,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注重各类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想政治资源,从而建立高效的教学团队和完善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创新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高等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7 年 12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 正确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为之努力。

“课程思政”指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构建全课程育人环境,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挖掘思政映射点,寓教育于课程,进行课程的再设计,起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满足学生不同的思想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矛盾,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实现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乎全社会的重要工作,也是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新时代新环境,如何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转变思路,创新教育模式,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其次,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未来。

当前,全社会正面临着国际竞争、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社会差距等诸多挑战,需要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未来,注重人才培养,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最后,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与时俱进。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更新理念,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1.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深化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制度、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具体来说,可以加强教育评价力度,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探究精神;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理论创新。

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理论方法,学校才有可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在国内外教育理论的交流和借鉴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现有平台上进行改进和应用,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必须落实到实践中。

这要求学校注重在教育实践中创新,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与实践,不断完善现有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的需求,亟需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创新方向和思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研究成果,旨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些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缺乏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维需求。

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缺乏兴趣,认为这些课程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一些学生甚至存在着思想上的消极倾向,对课程缺乏积极性和认同感。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的终极目标。

探究“知行合一”在高职思政课教改中具体应用,旨在进一步改变改革创新,挖掘思政理论精髓,拓展思政课堂视野,培养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认同,以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行为实践,以科学引导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理性认知。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和意义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堂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渠道。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等系列重要论述,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后继有人,要求思政课培根固本、铸魂育人提质增效、引领方向,把思政课建设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立足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多、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获得感不足等问题。

为了实现思政课大提升、大格局,使思政课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灵话机动求实效、育人空间更加倡导从教室走向社会生活、课堂教学更加充分借助即时便捷的网络特色平台资源、育人力量更加注重教学资源整合贯通上下功夫,进一步开拓思政课教学视野、创新课堂形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学院自2019年4月起,从大处着眼,小处落脚,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

结合现代林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打造思政“金课”,持续推动思政课创新创优,决定开展思政课“四堂四创”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研究,为期一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这门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课程内容相对抽象,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内容广泛,既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有党的科学理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案例,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学生逐渐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工作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理论知识,更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以及社会调查等,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

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素之一。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各个要素的联结点的载体,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媒介,与教育渠道、途径、方法、方式密切相关,作为教育目的、任务、目标与内容的实现手段与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传输、互动、检验和增效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

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意义重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传统形态1.1课程载体课程载体是指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对高校而言,教学活动是大学生的主导活动,因而课程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的主导载体。

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受教最广、最快、最直接,然而正因为课程载体的直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1.2大众传播载体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仅仅是广播、电视以及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

它们是传统的人们了解国家和社会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

然而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看报看书的平台仅局限在图书馆,电视也难看到,最常接触的广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很难保持教育的持续性。

所以,这些载体在高校环境下,优势并不明显。

1.3管理载体高校管理载体是指将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具体化为学校的行政命令、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方式,以规范和指导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活动过程。

如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宿舍管理等。

大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对他们的管理,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倾向和习惯,能够克服说服教育的“软弱”,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但是,管理载体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在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弹,产生严重后果。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现实要求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流行文化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说教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已逐渐使人们感到厌烦和疲惫。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发展。

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互联网思政教育创新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创新与发展。

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思政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在线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可以在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大学生思想报告、学术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自我认识。

二、德育挂职创新德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可以通过德育挂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组织中担任职务、参加社会服务、进行公益活动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三、社会实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学校可以开展种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社会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全球化发展,国际化思想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学生交流计划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留学项目,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自己的国际化意识。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理论教育、德育、实践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课题(3篇)

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1. 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3. 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1)教学资源丰富:互联网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2)教学手段多样化:借助互联网技术,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性强: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互动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

2.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颠倒过来,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如论文、作品等。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一、本文概述1、介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文化、思想、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成为常态,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之中,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还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然而,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单教学资源不足等。

因此,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也日益凸显。

需要高校和教师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

2、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响应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以期为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方面,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还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3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3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3篇1.1环境干扰过大我们无法否认现代社会中由于中西文化的杂糅使其变得愈加复杂,再加上互联网成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导致高度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影响,积极的社会环境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是消极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制约。

1.2制度建设缺失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决定了一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般需要建立在必要的制度基础上,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对物质文化建设的管理,导致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依旧处于一个极度混乱的状态,这也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配套规章制度及精神内涵的主要原因。

很多高校虽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但是关于该项工作开展中的管理办法依旧处于空白,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依旧停留在教师课堂教授上,尤其是对于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厌烦感。

1.3忽视学生的能动性本文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严重忽略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化是新一代大学生最有代表性的标签,照本宣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必会被当代高校所摒弃,如果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一种被动的思维感觉,这便无法帮助学生将所接收的知识进行内化,更不会按照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不断的自我反省,所以匮乏能动性是导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虽然高校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各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的主修课,但是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往往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略教学手段,这并不利用当代大学生政治觉悟、政治鉴别能力及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所以本文提出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代青年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本文认为教师应重新考量与确定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或可以通过采用双向教学法来不断提高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样才能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化三改”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化三改”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本刊视线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化三改”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军松李军松,男,硕士,1977年10月生人。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论、传播社会学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一、学生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评价导向《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就是要“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为根本标准,在学生评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何谓“获得感”?本意是指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

作为课程直接受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现实“利益”的满足和潜在“利益”的期待,如果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利益”,那么,就会犹如马克思所强调的一样,“‘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苦心孤诣地“为学生着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也只能是人到心不到,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甚至遭到无情的嘲弄和断然的排斥。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就要在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上下功夫,并以此作为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成效的试金石。

学生的获得感,不是空泛的幸福感,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益”的获得。

一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尊,也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尊重需求的满足是学生获得感的前提和基石,既包括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包括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摘要:新时期,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要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模式。

文章就此展开讨论,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创新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模式,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探索有效的教育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非常庄严的任务使命,其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团结友善、爱国守法等,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构建和谐的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并引领学生形成主流的价值观念。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他们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但是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形成,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和思潮的影响,一些消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会影响学生,腐蚀学生的心灵。

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抵御各种不良的思潮、价值取向[1]。

此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的根本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一项根本工作,是高校育人的生命线工程。

它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与保障,也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大事。

长期以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十六号文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把握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机制、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1.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传播者,也是创造者。

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

因此,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去。

我们应审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扩招、异地办学、贷款征地等问题所引发的矛盾也初显出来,大学生就业、特困生、学生心理、教学质量等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当前高校稳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

128作者简介:甘露(1990— ),女,汉族,新疆昌吉人。

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重要基础性课程之一,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度发展,对思政教育的关注越发提升。

结合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际,对于其中实践环节的发展也给予足够的关注。

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环节的加入,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际环节加以优化,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以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一、现阶段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反思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展走向。

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反思,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以概括:在教学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于理论部分,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但是实践环节却相对匮乏,零散于其中。

这一状态在理论素质高的高校教育中尤为明显。

相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尽管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增加了实践环节,却缺乏连贯性、针对性,带有缺乏规划的散乱性。

在教师方面。

高校教师本身出身于专业学府,理论知识丰富,专业素养强悍。

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所需要的实践环节的关注、组织规划等都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是适应新课标发展增添于教育工作中的,而高校教师本身与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在实践类的需要与学生交流的环节上把握未必准确。

加之长期的教学习惯影响,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尤其是偏学术性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本身的关注却始终不足。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策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实践课教学效率,就要从完善思政实践环节、教师的培训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实践课的增设四个方面入手,抓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活动,注重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方式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使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思政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进而在教师的实践平台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此提高高校思政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实施方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思政实践环节体系。

高校“课程思政”理论建设与实践研

高校“课程思政”理论建设与实践研

71“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尝试,是“大思政”教学理念、学科德育理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我们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到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注重在授业中传道,在教书中育人。

围绕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以知识为载体来引领价值、创造价值,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书育人效果。

我校同样把“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进课堂教育当中。

例如: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中,教师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对其教授的内容通过剖析、组织及梳理并发现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国情、党情和民情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当前康复治疗技术发展形势,国家对康复学科政策、康复医院数量、诊疗人次等,引导学生关注国情、党情和民情,将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入进课程,潜移默化地坚定了高校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意识认同和社会情感认同。

二、加强医学人文素养以及医患沟通提升医学人文素养是加强医院文化的必要性,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医院的需要。

从医院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来看,医疗人际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也频繁发生,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因此,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强化医院文化内涵变得刻不容缓。

三、树立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康复治疗学是通过涵盖各类康复活动,处理好各种康复疾病情况的一种康复诊疗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人们都在追求高质量生活。

身体康复医学强调通过综合医疗手段对残疾人和技能残疾人进行教育和再教育。

另外,该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整个社会摆脱了歧视。

以《人体运动学》课程为例,在学习人体运动学训练第一章运动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当下社会视觉健康的重视以及对视觉康复训练创新的引入,以青少年视觉训练康复为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及创新,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特制定本计划。

一、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艰巨性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和各地各高校认真实施新课程方案,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统一编写使用本专科4本教材和研究生5门课程教学大纲。

初步构建三级教师培训体系,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面推进教学科研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推广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材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得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创新点、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联合,表现课程的实质运用特点。

在教课过程中着重案例教课,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样案例论述理论问题,同时指引学生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解说和解决各样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问题,逐渐提升学生解决各样思想道德问题的能力。

我们每年暑期召开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商讨会,研究教课创新与实质运用的方法问题。

同时整理汇编了一套教教案例,基本做到每章每节均有案例。

在实质使用中产生了很好的成效,深受学生欢迎。

每学期联合教课实践提出一些模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把学生疏成小组,每组肩负一课题进行研究,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方向,撰写检盘问卷,整理检查素材,联合文件检查,撰写检查报告和小论文。

这对提升学生理论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理论的踊跃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环绕十八大报告、十八届四中全会、六个为何、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教育等专题进行学习商讨,给学生作专题讲座(见网络资源专题讲座内容),指引学生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讲堂内外联合,学致使用。

这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讲堂教课的延长,很好表现了课程的实质运用特点。

、教课与教育相联合,彰显了用思想道德典范精神育人的特点在教课中重视德育教育,培育可以坚定做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者。

我们采纳了以下举措:一是在教课过程顶用思想道德模范的事迹教育学生,有效实行课程德育。

即学期初拟订课程德育计划,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课程德育工作总结,以不停提升课程德育的实效性。

经过教育逐渐指引学生认识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价值,这样就使得学生不是简单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关原理、知识,而是真实内化了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崇奉,从心里确定献身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

二是在教课中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思想与方法融于课程教课中,突显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育人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创新研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程的创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
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创新研究。

一、课程内容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应该紧密贴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不断进行创新。

要注重时事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探讨。

时事政治理论是指与当今社会政治相关的重要理论内容,包括当前政策、社会热点话题、国际政治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时事政治理论,可以
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并在学习中得到启发,增加对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可以设置一些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环节,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着重强调国家
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是高校学生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理论
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背景和重要内容,提高他们的法治意
识。

二、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代保持同步,注重开放性和互动性。


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只是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时代
的变迁,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老师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等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
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对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
解理论知识,并且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

可以开展“走出课堂”活动。

高校可以组
织学生参观一些政治教育相关的场所,比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国
家政治文化,增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

互联
网资源丰富多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一些网上课程或者论坛,让学生在
课后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创新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作。

只有不断地更新课程
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思想政治教
育人才。

希望各高校在这方面能够共同努力,不断进行创新探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
论课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