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9课《蝉》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9课《蝉》教案XXX)

教学目标

一)研究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研究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XXX)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二、作者简介:

XXX: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一般读完,但他保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天然科学学士学位和天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究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XXX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讨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实、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XXX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悄悄地长逝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天下的XXX”。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XXX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XXX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XXX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天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发展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这一层次对幼虫蜕皮景遇的考察时按实物发展按次进行的。第7天然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景遇的观察,第8-9天然段写对幼虫蜕皮景遇的观察,第10天然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景遇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题目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景遇,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这一部分的说明按次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历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1-13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第14-17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XXX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次(第18-24天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吊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24自然段写幼虫钻到地穴后“隐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以后,蝉要到四年之后才能被发现,那就是课文第2自然段开头所写的“蝉初次被发现”。这时蝉才会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样,课文就把蝉从卵——幼虫——成虫的生长过程衔接起来并连成一体了。

第四层次(第25-26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四、重点探究。

1、请人人在文中就蝉的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细细品读,勾画出过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甚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然后共同探讨并归纳:

挖洞(4节):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7-9节):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产卵(11-12节):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幼虫钻土(23-24):四处寻找软土,挥着XXX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躲藏自己。

2、关于成语“金蝉脱壳”: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悄悄地歇着,开始演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那末我们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按次描写蝉脱壳的呢?再读课文7-9节

明确: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革——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爪、翅膀和后爪的露出——末了写尾部。

那么你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发展过程“卵——幼虫——成虫”的按次来介绍,而是从中央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看末了附表),作者为甚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明确: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首,容易引起读者的浏览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天下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