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与朱元思书》
(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艺文类聚》。
(二)字音字形:缥(piǎo)碧轩(xuān)邈(miǎo) 嘤嘤(yīng) 鸢(yuān)飞戾(lì)天
横柯上蔽(bì)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窥(kuī)谷
(三)重点字词:
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俱:全,都从:顺、随缥碧:青白色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 6.蝉则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负:凭依上:向上“转”同“啭”,鸟叫声戾:至息:平息,使……停止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横柯上蔽10.任意东西
经纶:筹划“反”同“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东西:往东往西(四)一词多义
①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②直:直视无碍:一直,
猿则百叫无绝:停,断争高直指:笔直
③上:负势竞上:向上④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横柯上蔽:在上边猿则百叫无绝:数词,多
⑤轩:互相轩邈:高,这里作动词用,往高处伸展⑥者:经纶世务者:……的人
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中轩敞者为舱:高。
⑦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有时见日:通“现”,显现,显露
(五)全文翻译:
风和烟都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见水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或: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从枝叶的空隙中)显现出日光。
(六)《与朱元思书》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爱慕自然,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七)课文结构
总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清澈;湍急(静动结合)厌倦政治
分写(夸张比喻)寄情山水
奇山:轩邈成峰鸟鸣猿啼光影交错
(八)语段赏析:
(1)富春江的山水“奇”在哪?“异”在哪?
答:“山”奇在峻峭,有活力;“水”异在清,急。
(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
(3)文中最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有何作用?
答:最后四句,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美,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第22课《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朝代)浔阳柴桑人。
课文选自《陶渊明集》,体裁是传记。
(二)字音字形:性嗜(shì)酒辄(zhã)短褐(hâ)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晏(yàn)如衔(xián)觞(shāng)赋诗黔(qián)娄(lîu) 戚戚(qī) 兹(zī) 汲汲(jí) 俦(chîu) 欤(yú) (三)重点字词:
1.造饮辄尽
2.箪瓢屡空,晏如也
3.兹若人之俦乎
造:往、到辄:就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俦: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
5. 每有会意
6.或置酒而招之
戚戚:忧愁的样子会:体会,领会或:有时
7.先生不知何许人也8.亲旧知其如此9.不汲汲于富贵
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亲旧:亲戚朋友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10.环堵萧然11.以乐其志
萧然:空寂的样子乐:以……为快乐
(四)一词多义:
①以:因以为号焉:把②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以此自终:凭借无怀氏之民欤?:助词,译为“的”
③言:闲静少言:说话,说④其: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
⑤如:晏如:…的样子⑥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亲旧知其如此:像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上下,左右(五)全文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
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六)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五柳先生身份称号、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状况等,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七)课文结构:
好读书
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
常著文
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八)语段赏析:
(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3)“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4)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形象:率真随性、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第23课《马说》
(一)文学常识:《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代(朝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韩愈文选》,体裁是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类似于现在的杂文)。
(二)字音字形:祗(zhǐ) 骈(pián)死槽(cáo) 枥(lì) 粟(sù) 邪(yã)
(三)重点字词:
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3.其真无马邪
4.其真不知马也
策:用鞭子打,鞭打策:鞭子其:难道其:其实,或“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餐,顿“食”同“饲”,喂材:通“才”,才能是:这样虽:虽然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9.才美不外见10.故虽有名马11.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犹,尚且等:等同“见”同“现”,表现虽:即使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四)一词多义:
1.之:A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B马之千里者: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C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E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
2.食:A食不饱:吃,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C一食或尽粟一石:餐,顿
3.策:A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B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
4.以:A不以千里称也:因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凭,靠D能以径寸之木:用
5.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6.或:A或以为死:有的人B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C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7.其:A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B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C其真不知马也:其实D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
8.而: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B执策而临: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9.尽:A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B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五)全文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
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六)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七)课文结构:
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有伯乐的重要性)托痛惜
马说分析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物愤怒
(世无伯乐的危害)寓嘲讽
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意
(无人识马的感慨)
(八)语段赏析:
1. 《马说》是一篇_说__(体裁),作者是唐朝(朝代)韩愈(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托物寓意手法。
文中的“伯乐”是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是比喻人才;“食马者”是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2.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3.本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到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②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③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言之成理即可)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
字景濂,号潜溪,明代(朝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文体是赠序。
(二)字音字形:逾(yú)约既加冠(guān) 叱咄(chìduō) 俟(sì) 负箧(qiâ) 曳屣(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 绮(qǐ)绣容臭(xiù) 烨(yâ)然缊(yùn)
(三)重点字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
3.益慕圣贤之道
4.俟其欣悦
致:得到援:提出质:询问慕:仰慕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汤:热水覆:蒙盖再:两次走:跑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9.同舍生皆被绮绣
支:通“肢”。
被:通“披”,穿。
(四)一词多义
①以:以衾拥覆:用②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以中有足乐:连词,因为与朱元思书:信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③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④其:俟其欣悦:他⑤至:礼愈至:周到
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底
⑥若:烨然若神人:好像⑦患:又患无硕师名人:动词,担忧,忧虑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
⑧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⑨道: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
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当初;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
(五)全文翻译: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时归还。
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我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了却不知道。
回到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来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六)《送东阳马生序》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给马生,目的是勉励他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七)课文结构
得书之艰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听(神态描写)
求学之劳负箧曳徙、四肢僵劲勤且艰
生活之苦食无滋味、缊袍敝衣(细节描写)
(八)语段赏析:
1、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勤奋、谦虚求学的态度。
2、作者在写自己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我的概括: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5、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第26课《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体裁是游记。
(二)字音字形:坻(chí)屿(yǔ)嵁(kān)佁(yǐ)然翕(xī)忽如鸣珮(pâi)环篁(huáng)竹清冽(liâ) 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 披拂(fú)
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三)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佁然不动
尤:格外道:道路可:大约佁然: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隶而从者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下见小潭
清:凄清居:停留隶:跟从、跟随西:向西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10.皆若空游无所依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2.其岸势犬牙差互
下:往下空:在空中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13.似与游者相乐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5.记之而去
乐:逗乐,取乐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去:离开
(四)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以”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取乐,似与游者相乐。
(五)全文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在下边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山甚、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木环绕包围,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六)《小石潭记》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七)课文结构:
发现:闻声伐道
小发现小潭全貌:全石为底移步换景
青树翠蔓
石潭中景物虚写:鱼影布石定点特写环境幽清
实写:清澈见底抑郁忧伤
潭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行比喻手法
岸势:犬牙差互
记潭中气氛景:凄神寒骨情景交融
情:悄怆幽邃
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身→岸势)(气氛→感受)(八)语段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2)岳阳楼壮美雄奇(3)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第27课《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二)字音字形:谪(zhã)守淫(yín)雨霏霏(fēi)岸芷(zhǐ)汀(tīng)兰
嗟(jiē)浩浩汤汤(shāng) 山岳潜(qián)行日星隐曜(yào)
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ï)暮冥冥忧谗(chán)畏讥
(三)重点字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谪:降职或远调越:到了乃:于是制:规模于:在其:它的
5.属予作文以记之
6.予观夫巴陵胜状
7.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属”同“嘱”,嘱托胜状:胜景涯:边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9.前人之述备矣10.然则北通巫峡11.春和景明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述:描述。
备:详尽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景:日光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3.薄暮冥冥;去国怀乡14.连月不开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6.或异两者之为薄:迫近。
去:离开开:放晴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或许16.微斯人,吾谁与归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斯:这以:因为。
(四)一词多译:
1、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一片,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
4、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5、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极:尽,引申为直达,南极潇湘;尽,此乐何极。
7、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
9、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
10、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11、夫:那,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淫雨霏霏;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
感叹词,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去:离开,去国还乡;逃离,逃跑,委而去之。
13、为:心理活动,心情,或异二者之为;作为,全石以为底。
(五)全文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往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的日子),寒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而青翠。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应答,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对着风,那真是快乐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他的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他的国君担忧。
这样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六)《岳阳楼记》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