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七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重点
难点
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
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过程与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指导,要求读得有感情,进一步加深感受。
4.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七年级语文学科新课程导学案
审核人:__
授课
年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
题
第7课《最后一课》
任课
教师
李小英
课型
问题生成课
综合解决课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四、强化拓展
10
创设发现自己的优点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问题
学生练笔,达到现学现用的效果。
五、拓展阅读
5
创设发现自己的情景
指导阅读练习册《摆渡老人》并完成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教师奖励做得好的同学。
六、评议总结
5
总结本课知识
教师指导,点拨共同总结课文内容
学生做好相关笔记。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学生全面的学习小说这种文体,并做好相关的笔记。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个学期近半学期的自主学习训练,对自主学习的步骤有了一定的兴趣,初步形成了自学的习惯,能够了解一般记叙文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学习,知道了学习的重点和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方面,积极性比较高;学生朗读课文大多能放得开,不忸怩。
设计
理念
以人为本: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是设计理念与思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一、导入
2
创设学习期望情境
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问题研讨
10
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
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思路,点拨,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完成问题。
三、成果展示
8
创设汇报情境
教师归纳总结结果,并适当补充。
学生汇报各组的学习结果,并把不会的问题提交班集体,班级讨论完成,并达成共识。
四、阅读质疑问难
8
创设交流质疑的氛围
教师聆听,指导,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组内交流,小组间相互质疑,最后上交疑难问题。
五、本课小结
10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1、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上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深情、悲痛
在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思索、内疚
下课时(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教学
反思
学生激起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5
创设汇报情境
教师巡回检查(抽查生字、生词;简介作者、课文背景)
学生分组汇报预习结果,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三、小说文体简介
12
创设学习小说文体氛围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教学
准备
1、问题导读单
2、训练拓展单
3、整理小说的时代背景资料。
4、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问题生成课)
程序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激情导入
5
创设学习新课文的气氛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4、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5、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6、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7、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
第二课时(问题解决课)
程序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5.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重点
难点
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
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过程与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指导,要求读得有感情,进一步加深感受。
4.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七年级语文学科新课程导学案
审核人:__
授课
年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
题
第7课《最后一课》
任课
教师
李小英
课型
问题生成课
综合解决课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四、强化拓展
10
创设发现自己的优点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问题
学生练笔,达到现学现用的效果。
五、拓展阅读
5
创设发现自己的情景
指导阅读练习册《摆渡老人》并完成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教师奖励做得好的同学。
六、评议总结
5
总结本课知识
教师指导,点拨共同总结课文内容
学生做好相关笔记。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学生全面的学习小说这种文体,并做好相关的笔记。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个学期近半学期的自主学习训练,对自主学习的步骤有了一定的兴趣,初步形成了自学的习惯,能够了解一般记叙文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学习,知道了学习的重点和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方面,积极性比较高;学生朗读课文大多能放得开,不忸怩。
设计
理念
以人为本: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是设计理念与思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一、导入
2
创设学习期望情境
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问题研讨
10
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
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思路,点拨,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完成问题。
三、成果展示
8
创设汇报情境
教师归纳总结结果,并适当补充。
学生汇报各组的学习结果,并把不会的问题提交班集体,班级讨论完成,并达成共识。
四、阅读质疑问难
8
创设交流质疑的氛围
教师聆听,指导,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组内交流,小组间相互质疑,最后上交疑难问题。
五、本课小结
10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1、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上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深情、悲痛
在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思索、内疚
下课时(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教学
反思
学生激起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5
创设汇报情境
教师巡回检查(抽查生字、生词;简介作者、课文背景)
学生分组汇报预习结果,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三、小说文体简介
12
创设学习小说文体氛围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教学
准备
1、问题导读单
2、训练拓展单
3、整理小说的时代背景资料。
4、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问题生成课)
程序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激情导入
5
创设学习新课文的气氛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4、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5、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6、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7、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
第二课时(问题解决课)
程序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