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发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况有关。
2/3/2020
28
4、疫病发生的类型及特点
⑴温疫:主要表现为高热、自汗而渴,不恶寒, 或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头疼身 痛,脉数。 ⑵寒疫: 主要表现为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 热,虽发热而不甚渴,或咳嗽气壅,或鼻塞声 重。 ⑶湿热疫:主要表现为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 出胸痞,苔白或黄,口渴不引饮,身重头痛,目 黄,胸满丹疹,泄泻等,多与季节气候的过热挟 湿有关。
2/3/2020
19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 ②湿性重浊,易下趋、袭阴位 ; ③湿性黏滞,易兼他邪 ;
2/3/2020
20
(5)暑邪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 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 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 立秋之前(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邪 纯属外邪,只有外感,没有内生。故有“暑属外邪,并 无内暑”之说。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发病
2/3/2020
2
第一节 病因
学习要求
1、掌握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内伤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 4、了解疠气的形成分类和疫病流行的因素,及其他
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2/3/2020
3
概述
病因——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 素。(又称为病原古做“病源”)
病因学说——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 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症临床表现的学说。
2/3/2020
4
病因学说的发展
1、《内经》理论形成时期,主要运用了三部分 类法及阴阳分类法。 2、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千般疢 难,不越三条”的分类法。 3、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的“三因论”。 4、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病证方论》“三因学 说”。 5、目前则主要根据病邪的来源及致病特点,可 将病因三大类或四大类。
2/3/2020
17
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 ②火热易扰心神 ; ③火热邪易伤津耗气 ; ④火热易生风动血 ; ⑤热邪易致疮痈;
2/3/2020
18
(4)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 邪。湿邪致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 外湿和内湿的区别: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 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界 湿邪而致;内湿由脾失健运,水湿偏停聚而成。二 者相互影响,外湿发病,易于伤脾,脾失健运,则 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 招致外湿。
2/3/2020
38
(一)痰饮水湿
1、痰饮水湿的概念 痰饮水湿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 物,属于继发性病因。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便 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 能失调继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2/3/2020
39
2、痰饮水湿的形成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导致肺脾肝肾三焦膀 胱脏腑气化功能失常—肺失宣肃,水津不能敷布 下输;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肝疏泄失常;肾气 化失司,水湿不化;三焦水道不通;膀胱贮尿排 尿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基础)聚而生 成水湿痰饮。
2/3/2020
13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性主动; ④风为百病之长;
2/3/2020
14
(2)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 邪。寒为冬季主气,其它季节亦可见到。 外寒和内寒区别:外寒指外感寒邪。其致病又有伤 寒、中寒之别。寒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 寒”;寒邪直中于里,伤于脏腑阳气,由为“中寒”。 “伤寒”和“中寒”是根据寒邪侵犯部位的深浅而定
2/3/2020
24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燥邪干涩,易伤津液 ; ②燥易伤肺 ;
2/3/2020
25
(二)温疫邪气
1、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
邪。在中医文献中,又有“瘟疫”、“疫毒”、 “戾
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 导致
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
2/3/2020
32
(2)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
①社会因素; ②疾病因素; ③体质因素 此外,环境因素,如噪音、水、空气污染 等,亦可影响情志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 生。
2/3/2020
33
2、七情致病的特点
⑴直接伤及内脏,首伤心神; ⑵影响脏腑气机,引发多种病证; ⑶数情交织为病,多伤及心肝脾; ⑷可致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2/3/2020
31
1、七情致病的基础
(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不同的情 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 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气血充盈的外在表现。 反之,当脏腑生理功能失常,精气血失去充盈时 则会出现异常的精神情志变化。
2/3/2020
40
3、痰饮水湿的致病特点
⑴阻碍气血运行; ⑵影响脏腑气机; ⑶易和他邪为患; ⑷易蒙窍扰神; ⑸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湿邪)
2/3/2020
41
4、痰饮水湿致病的病证特点
痰饮水湿形成后,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而 筋骨皮肉,无所不至,可影响多个脏腑组织,致病 广泛,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 的临床表现,大体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 满、肿、痛八大症状。虽然痰饮水湿病证繁多,错 综复杂,但舌苔滑腻,为其共有特点之一。
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邪气,所以又称其为 “六邪”。
2/3/2020
9
2、六淫产生的因素
(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 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机体适应范 围。 (2)机体适应能力低下。
2/3/2020
10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否的相对性
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六气太过或 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2/3/2020
5
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一是直接询问发病的原因,即详细询问发病经过 及有关情况(是否感受外邪、有无情志因素及外 伤、有无接触传染因素等),从而推断病因; 二是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 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 素,这种方法又叫做“审证求因”。
2/3/2020
义 的。内寒则是指机体阳气不足虚寒内生。
2/3/2020
15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 ③寒性收引
2/3/2020
16
(3)火(热)邪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 之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为阳盛所生,故 火热可以混称。 外火与内火的区别: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 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 感病演变过程。内火则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或五志化火而致,是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 出来的,无明显外感病史。但外火与内火相互 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起内火。
2/3/2020
21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 ③暑多挟湿。
2/3/2020
22
(6)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 燥邪。燥为秋季主气。秋季敛肃,气候干燥 缺乏水分,人体易感燥邪而发病。由于兼邪 不同可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由由燥与热合 所致,凉燥由燥与寒合所致。
2/3/2020
8
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六气”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 条件,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
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
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
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
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伤人
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淫,有太过和 浸
于 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
2/3/2020
44
1、瘀血的形成(了解内容) 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外伤导致气血 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利出现:
⑴气虚血瘀; ⑵气滞血瘀; ⑶血寒致瘀; ⑷血热成瘀; ⑸血虚致瘀; ⑹出血致瘀.
2/3/2020
2/3/2020
23
外燥与内燥的区别
外燥由于外感燥邪、肺卫失宣所致,可见发热、 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 或痰中带血,咳而不爽。内燥为津伤血少,机体 失其濡润所致,是津伤液耗的一种表现。由热盛 津伤,或汗、吐、下后伤津过多或失血过多,或 久病阴血内伤等原因引起。多见口咽干燥、皮肤 干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 便干结等症。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体正气 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
2/3/2020
11
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5)转化性
2/3/2020
12
4、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 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邪为病虽以春季为多,但 不仅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也可以发生。 外风与内风的区别:内风多为肝功能失调的一种表 现,主要症状为头目眩晕、四肢抽搐、肢麻、动 手、强直、乃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等。外风多为自然界风邪为患。外风主要 症状为发热、恶风、汗出、头痛、鼻塞等,脉象浮 缓。
2/3/2020
29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是指能直接伤及脏腑气血阴阳而发病 的一类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主要在 于邪气来源、侵入途径、致病特点等有所差异。 此类病因所致疾病非外邪所侵,病起于内,故所 致疾病称为内伤病。
2/3/2020
30
(一)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由于突然强烈或长久的情志刺激, 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 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 的一类病因。
2/3/2020
42
(二)瘀血
1、瘀血的概念 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 血、蓄血 等。瘀血指体内血液凝聚停滞所形成的病 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既包括脉管中 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 血。
Baidu Nhomakorabea
2/3/2020
43
瘀血和血瘀的区别
两者涵义不同。瘀血具有病理产物及致病 因素的双重性,因病致瘀,因瘀又导致新 病,为病因学概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 畅或瘀滞不通,为病机学概念。侧重于讨 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
2/3/2020
37
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 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继发性病因。在疾病过程中, 由于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的作用,引起气血津液代 谢失调、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等病理变 化,可产生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这些病 理产物一经产生,又可引发机体更为复杂的病理变 化而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既是 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
2/3/2020
26
2、疠气的致病特点
①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②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无论老少强弱,
触之者即病;(区别于其它病邪最显著的 特征) ③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2/3/2020
27
3、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
⑴气候反常: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 ⑵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⑶预防隔离工作不力; ⑷社会因素:疫疠的流行,与社会的经济、文化
2/3/2020
34
(二)饮食失宜
1、饥饮不节 ; 2、饮食不洁 ; 3、饮食偏嗜 。
2/3/2020
35
(三)劳逸失度
1、过劳 ⑴劳力过度 ⑵劳神过度 ⑶房劳过度 2、过逸
2/3/2020
36
(四)禀赋异常
⑴禀赋不足: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不足,致使精 气血虚弱,发育障碍、不良或畸形而言。 ⑵禀赋缺失: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偏颇或不足, 致使出生时即存在的某脏器组织的缺失;或各种 形态和结构异常,可以是某一脏器、脏器的一个 部分或人体较大区域的异常。
6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外感性致病因素,是指来自于自然界,从肌表或 口鼻侵犯人体,而引发外感病的一类病邪。由于 邪自外入,而致一系列表证,故称外感病因,又 称作“外邪”。包括六淫和疠气。
2/3/2020
7
(一)六淫
1、六淫及六气的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 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热)同时也是 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被称为“六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