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7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71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关于法学的性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由于法学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故法学是一门科学
B.由于法学解决的是人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要为人们在规则下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因此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
C.由于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与相互关系,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关系,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D.由于法学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因此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解析:解析:法学虽然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但有明显的阶级性和价值趋向性,因此属于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

故D项表述错误。

其他三项表述都正确。

3.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410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

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
(分数:2.00)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解析:解析: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按照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正式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

立法解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身就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该种解释具有全国的普遍适用性。

本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就属于这类立法解释。

故A项正确。

根据我国《立法法》第50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据此可知B项正确。

根据同样的道理可知D项正确。

另一种立法解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界限或做补充规定,其权限只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权或相应的地方政权。

司法解释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其解释的情形和效力与立法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别。

因此C项认为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是错误的。

4.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法律规则可分为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

公理性规则由法律原理构成,而政策性规则则是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制定
B.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该规则属于命令性规则
C.我国律师法规定: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该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
D.我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该规则属于准用性规则
解析:解析:法律规则没有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之分,此种分类方法适用于对原则的划分。

故A项错误。

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B项中的规则不是命令性规则而是禁止性规则,即规定人们消极义务的规则。

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
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可见,C项中的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

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D 项中规则不符合准用性规则的定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公司法》第154条第2款规定: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这一条文属于法律规则中的( )。

(分数:2.00)
A.授权性规则
B.确定性规则√
C.禁止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解析:解析:该条文属于命令性规则。

命令性规则是确定性规则的一种。

6.法的特征之一: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这里关于“法的普遍性”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B.法律的内容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
C.法律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
D.法律面临着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的法律要与国际接轨
解析:解析:对法的普遍性的理解有多种。

在谈到法的普遍性特征时,要注意指的是法在一国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

因此,C选项最符合题意。

7.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分数:2.00)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解析:解析:法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不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法既可以执行政治职能,也可以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故B项正确。

法最终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不是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8.关于法的本质的社会控制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
A.梅因
B.韩非
C.康德
D.庞德√
解析:解析:庞德是关于法的本质的社会控制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

9.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效力√
B.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适用于特定的人
C.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能适用一次
D.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
解析: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发布的个别性文件,这类文件的效力仅及于特定案件或相关的主体、客体、行为,没有普遍约束力,并非不具有效力。

故A项错误。

10.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分数:2.00)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解析:解析: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不为人们所知晓,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

故A项正确。

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宪法赋予各级立法机关的立法权限所决定的。

“从新原则”是指新法有溯及力,即新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生效的法律应当使所有公民知晓。

但是,法盲不构成免除其刑事责任的理由。

11.按照法律的调整范围,法律可分为( )。

(分数:2.00)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解析:解析:一般法和特别法是根据法的调整范围的不同所作的划分。

一般法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对一般的人和事在不特别限定的地区和期间内有效的法律;特别法是指对特定的人和事在特定的地区和期间内有效的法律。

12.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刑法在有无溯及力问题上采用( )。

(分数:2.00)
A.从旧原则
B.从轻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解析:解析:“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

这同时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故C项正确。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
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
B.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该规定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
D.该规定说明:政治对法律没有影响
解析: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该规定与法的普遍性特征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不冲突,因为普遍性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地方完全一样,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并非完全反对合理的差异,事实上,法律必须考虑到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普遍和平等。

该规定同时也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

选项D的内容和题目无关。

因此,正确选项为C。

14.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
A.凡是调整同一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就应该归入同一法律部门√
B.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因此,法律部门的划分是客观的
C.同一法律制度只能规定在同一法律部门
D.法律部门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因此,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只能归入同一法律部门
解析:解析:凡是调整同一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就应该归入同一法律部门。

A项表述正确。

法律部门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客观生存和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主观愿望的建构。

对于法律部门的划分,虽然有着客观的基础,但是最终还是人们主观活动的产物。

B项错误。

法律制度的概念同部门法是一种交叉关系。


种法律制度,可以附属于某一个法律部门,也可以分属于几个法律部门,如财产所有权制度,它涉及宪法、民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

同时,一个法律部门可以包含不同的法律制度。

C项错误。

许多规范性法律文件并非仅包含一个法律部门的规范,如经济法、行政法都含有规定刑事责任的规范。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部门法没有相同名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与之对应,如经济法、行政法这两个法律部门就没有相同名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与之对应。

D项表述错误。

15.下列关于法律和政治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
A.政治和法律的控制和调整功能都是通过对主体权利义务的确认和保障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
B.总体上,法律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律内容或价值追求的发展变化√
C.政策与法律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
D.政策与法律的意志属性是一致的
解析:解析:政治的控制和调整功能通过政治行为和过程实现,法律通过对主体权利义务的确认和保障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

因此A项错误。

总体上,法律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律内容或价值追求的发展变化。

B项表述正确。

尽管政策与法律在阶级本质上是一致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从形式上看,二者所代表的意志仍有不同属性。

法代表着一种国家意志,它对全体居民具有普遍效力。

党的政策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的主张,代表着全党的意志,它本身并不是国家意志,其效力也只及于党的组织和成员,对党外的人员和组织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因此,C、D项错误。

16.法的实施方式按( )可以分为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分数:2.00)
A.法的内容
B.实施法律的主体
C.履行义务的主体
D.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
解析:解析:法的实施,也叫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

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故D 项正确。

17.下列有关法学的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
A.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B.法学就其属性来说,既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
C.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等
D.由于各国的法律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法律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因此,法学不可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缺乏科学性
解析:解析:法学是一门以法(或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与相互关系,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

因此,法学的研究对象并非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A项表述错误。

由于法律是人们生活意义的规则体现,法学要解决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人们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要为人们在规则下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因此,法律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

B项正确。

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是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即法律的运行)这一角度对法学所作的分类。

C项错误。

从科学一词较为宽泛的定义来衡量,法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以不同方法为主导的各种流派,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理论具有规范性。

D项表述错误。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8.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9.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正确的表述有( )。

(分数:2.00)
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B.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C.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实现了法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D.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第一次阐明了法的阶级性与物质制约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只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唯物主义真正贯彻到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而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的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尽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都没有真正正确地揭示法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法学第一次实现了法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物质制约性)的统一,即实现了法的主客观性的统一。

故A、B、C、D四项均正确。

20.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创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用有意识的实在法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出来。

如果一个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情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

下列对此的理解,可以成立的是( )。

(分数:2.00)
A.立法者和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是一样的
B.法律是纯客观的,不具有任何主观性
C.法律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和总结,具有主观性√
D.法律体现了人的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这种主观能动性并不表示任意或者任性√
解析:解析:法律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法律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不是立法者纯主观的创造,但是,法律又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立法者主观认识的产物。

因此,C、D项是正确的,B 项是错误的。

A项不能从题干中反映出来,也与本题的考点无关,不应选。

2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统治阶级的意志(包括法本身)都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说明( )。

(分数:2.00)
A.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法的唯一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法不是统治阶级任性和专横的表现,而应遵循客观规律√
D.法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即人的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解析:解析:物质制约性是法的本质属性,法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要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但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是从最终意义上来讲的,因此它不是法的唯一决定因素。

故A项正确,B项错误。

同时,法虽然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故C、D项正确。

22.法在与相近的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政策等相比较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特殊象征和标志有哪些?( ) (分数:2.00)
A.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D.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解析:解析:法的特征是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

但道德、宗教、政策等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因此,规范性不是法独有的特征,A选项不正确。

23.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可以成立的有( )。

(分数:2.00)
A.我国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

此规定为授权性规则
B.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C.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此规定为禁止性规则√
D.我国公证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公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减免公证费。

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解析:解析:按照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1)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作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2)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其又分为:①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②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

A、B项错误,C、D项正确。

24.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与作为法律规则内容的权利义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两者所属领域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属于现实性领域,而作为法律规则内容的权利义务属于可能性领域√
B.针对的主体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针对的主体是特定的,而法律上规定的权利义务所针对的是一国之内所有不特定的主体√
C.法律效力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属于个别化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属于一般化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D.属性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未必都由法律所规定,并不必然具有法律属性,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必然具有法律属性√
解析:解析: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与作为法律规则内容的权利义务,两者领域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属于现实性领域,而作为法律规则内容的权利义务属于可能性领域;针对的主体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针对的主体是特定的,而法律上规定的权利义务所针对的是一国之内所有不特定的主体;法律效力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属于个别化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属于一般化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属性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未必都由法律所规定,并不必然具有法律属性,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必然具有法律属性。

25.法律推理的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

下列情况中,需要使用辩证推理的有( )。

(分数:2.00)
A.法律规定本身意义模糊√
B.出现法律空隙或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
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解析:解析:当发生法律规定本身意义模糊,出现法律空隙或漏洞,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等情况时,就需要使用辩证推理来解决有关法律问题。

掌握辩证推理的关键是要明确,只有在作为形式推理的两个前提——法律和事实至少有一个不确定时,确定它们的过程就是辩证推理(实质推理)。

题中A、B、C、D项都是法律不确定的情况,因此要运用辩证推理。

26.关于法律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法律意识即指人们的法律心理√
B.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
C.从当代中国的语言实践看,法律意识通常指对法律的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
D.根据意识主体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解析:解析: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

根据意识主体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27.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括为( )。

(分数:2.00)
A.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B.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C.它是法学的方法论√
D.它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解析:解析:由于法理学是研究法的一般理论、原则、制度等的法学分支,因此就为其他法学提供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