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两束单(江南博哥)色光a和b分别沿半径方向射入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砖后,都由圆心O点沿OP射出,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
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
B.
C.
D.两束单色光从射入玻璃砖到由O点射出的过程,在玻璃砖中传播时间相同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通过光路图可以看出,b光的偏折程度大,则b光的折射率较大,a 光的折射率较小,A项正确。
由光的色散可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a 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B、C两项错误。
两束单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不等,所以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也不相同,D项错误。
[单选题]2.一小球装在边长略大于球直径的正方体容器内。
如图所示,当小球和容器一起在空中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中,()。
A.球对容器顶有压力
B.球对容器底有压力,压力等于球重
C.球对容器底有压力,压力小于球重
D.球对容器上下底均无压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后,若不计空气阻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容器加速度为g。
以容器为研究对象,若球与容器间存在压力,则容器的加速度不等于g,与题干不相符。
故本题选D。
[单选题]3.如图4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当r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A项错误。
r小于r1时,r一定小于r2,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项错误。
由图可得,r 等于r2是分子之间的平衡位置,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C项正确。
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D项错误。
[单选题]4.初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中演示实验栏目安排的内容如图所示。
该内容最适宜帮助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该演示实验用于教师讲授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本题选A。
[单选题]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核反应为聚变反应
B.热核反应中有质量亏损
C.热核反应会放出巨大能量
D.由于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所以质量也是守恒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质量数守恒是核反应方程中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律,它强调的是核反应核子个数保持不变,而不是说核子的质量(或总质量)不变。
质量亏损是指热核反应中核子反应后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总质量变小,它强调的是核子总质量变化情况。
故本题选D。
[单选题]6.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遵从光电效应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放出a、γ两种射线时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光电效应是电子在某些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的照射下会被光子激发出
来而形成电流,天然放射现象与光电效应没有关系,A项错误。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决定,与外界的温度无关,B项错误。
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核外电子无关,故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C项正确。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放出a、γ两种射线时,动量守恒定律仍然适用,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单选题]7.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卫星从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变为圆轨道需要加速,因此圆轨道在P点的速度大于椭圆轨道
同,C项错误。
在轨道2上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相同,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动量是矢量,在轨道2上动量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D项错误。
[单选题]8.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2.5×104J。
气体对外做功1.0×104J,则该理想气体()。
A.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B.温度降低,密度减小
C.温度升高,密度增大
D.温度升高,密度减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由△U=W+Q=-1.0×104J+2.5×104J=1.5×104J,可知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由于气体对外做功,所以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问答题]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简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答案:无
参考解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如下几种方法:
(1)重视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发挥物理学史教学的优势,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的发现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素养,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2)结合现实生活实例,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方面,教学中应重视演示实验,并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参与的力度。
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
学生的分组实验具有演示实验所不能替代的优点。
(3)关注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相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
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物理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实现物理教学与多学科的整合。
尽管物质科学是科学的主要部分。
但科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科学的方法、技能,不同的科学领域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科学领域又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
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割裂。
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依靠多学科的整合。
[问答题]2.简述练习教学的一般程序。
参考答案:无
参考解析:(1)复习旧知识。
在习题课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一般会通过提问、讲述等方式灵活地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
(2)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
复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一般会采用做练习题的形式或示范解题思路和规范的步骤,或让学生尝试解决,根据学生解决的情况组织学生讨论等。
这一步主要涉及如何选择目的性、针对性强的典型的练习题,以及选择什么教学方式组织练习等。
(3)学生练习。
这一步是在以上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关键问题是练习题的选择和呈现的序列。
(4)小结。
习题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总结解题方法和策略。
[问答题]3.案例:
某位同学对一道题的解答如下:
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问题:
(1)指出此道题检测了学生的哪些知识点。
(4分)
(2)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法。
(6分)
(3)针对学生的错误给出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0分)
参考答案:无
参考解析:(1)知识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2)正确解法:
(3)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吗?
生: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和匀速直线运动。
师:很好,哪位同学来说一下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师:非常准确。
那么平均速度怎么计算呢?
生:平均速度当然就是速度的平均了。
平均速度为15m/s。
师:是吗?平均速度也是速度,当然也可以用速度公式计算,对不对?那我们再计算一下吧。
生:总路程是100m,总时间是7.5s,平均速度约为13.3m/s。
师:所以大家知道如何计算速度、平均速度了吗?
[问答题]4.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比热容”时的片段。
师:大家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在傍晚时分,沙子已经凉了下来,海水却仍然是温暖的。
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比热容的内容。
老师做实验,大家注意观察。
接下来我使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将两个加热器浸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液体中,一个是水,另一个是食用油。
大家观察相同时间内液体升高的温度,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食用油热得比较快。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就是比热容,其符号是c,单位是J/(kg•℃)。
接下来我们讲……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析。
(15分)
(2)请设计一个新的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
(15分)
参考答案:无
参考解析:(1)①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需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等过程。
学生应该通过科学探究开展学习,经历猜想等过程后发现实验结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引导、点拨与总结,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②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
整个片段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参与非常少。
这没有体现学生学习主人翁的角色,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
成。
(2)教学片段:
教师:大家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在傍晚时分,沙子已经凉了下来,海水却仍然是温暖的。
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是沙子和海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不同。
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实验探究一下。
实验器材包括玻璃杯、温度计、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水和食用油。
这个实验如何设计呢?。
学生:老师,我可以比较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的温度变化,从而分析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教师:这位同学的思维很活跃,提出的想法也很好,但仍有美中不足之处。
物理实验要求严谨精确。
如果两种液体的初始温度不相等,如何进行比较呢?有没有更加严谨的方法比较二者的变化呢?
学生:老师,可以将初始的温度、加热时间以及实时温度都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就能准确地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
记录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便于我们分析数据以及检查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完善实验计划,再次确认实验步骤,思考实验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生:我们组讨论后一致认为使用电加热器需要谨慎小心,建议其他小组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同时,加热后的仪器温度较高,切忌用手直接触碰,否则便会烫伤。
实验完成后,待仪器冷却至室温后再拆除并整理。
最后,大家要收拾干净桌面再离开实验室。
教师:各小组可以开始实验了,实验完成后请举手示意。
教师:哪一个小组想率先分享你们的实验结论?
学生:老师.我们组的结论是食用油比水热得更快。
教师:这就是说,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同样的热量,温度升高不同。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用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也就是吸收的热量不同。
怎么才能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呢?我们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问答题]5.下面为某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电生磁”一节中“电流的磁效应”演示实验。
如图9所示,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上面放一条直导线,分别给导线通电、断电和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有什么变化。
任务:
(1)分析甲、乙、丙三种实验情况下小磁针的偏转情况,总结“电流的磁效应”。
(4分)
(2)基于上述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
(8分)
参考答案:无
参考解析:(1)甲:小磁针N极向外偏转,S极向内偏转,直到磁针与电流方向垂直。
乙:断开电路,磁针周围没有磁场,小磁针回到初始位置。
丙:变换电源正负极,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N极向内偏转,S极向外偏转,直到磁针与电流方向垂直。
结论: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当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2)教学片段
师:大家想一下,什么物体周围有磁场?
生:磁铁。
师:没错,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磁体。
其实,除了磁铁,还有一些物体周围也是有磁场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演示实验。
(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察)
演示1:沿着静止的小磁针方向,把一跟铜导线水平放置在它的正上方,当导线中通有电流后,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小磁针转动了。
师:磁针转动说明了什么?
生:小磁针受到了磁力的作用。
师:磁针的N极指向哪里,S极指向哪里。
生:N极向外,S极向内。
演示2:断开电流,小磁针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
师:这一次大家又看到了什么?
生:小磁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师:好,那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总结出什么?
生: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演示3: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小磁针的偏转也发生变化。
师:大家注意观察,这次磁针还是偏转了,但是和之前的偏转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一次N极向内了,S极向外。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电流有方向,磁场也有方向,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发生了改变,说明磁场方向也改变了。
[问答题]6.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要求是:“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
材料二如图所示为初中某教材“流体压强与流速”一节中“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演示实验。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等内容。
任务:
(1)简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
(24分)
参考答案:无
参考解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液体和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②具有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获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