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六种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那么,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呢?我觉得应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难易程度、提问的切入点这几个方面入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梳理、筛选,我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提问方式:
1.转换角色。

以前我经常这样问——如果是你(如果你是文中的**)会怎么办?现在,我开始把学生直接当成文中的人,这样的角色转换更直接、彻底。

《去年的树》一课就更多地使用了这种方式。

“小树,你想说什么啊?”“小树,你们还想帮人们做些什么啊?”“小鸟们,以后你们打算怎么做啊?”
2. 示弱求助。

大家可能有这个体会,如果让学生给老师帮点忙,拿个什么东西,学生都很愿意。

把这种“帮助”引进课堂效果也特别好。

“老师有个不懂的地方……”“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老师又有不明白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认真研读文本。

3.激励竞争。

小孩子都好胜,可以抓住他们这个特点展开教学。

“谁还有更好的想法呢?”“我可以做得更棒!”这些具有煽动性的话语常常让学生跃跃欲试,课堂上小手林立,“我”“我”不绝于耳。

4.启发诱导。

学生是需要启发的,没有学生能在一开始就很轻松的抓住问题的本质,往往都需要老师的启发。

《父亲和鸟》一课最后,我问学生“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学生的回答总是不能深入下去,我就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么样?”
5.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之首,有的揭示文章中心,有的概括主要内容,有的是全文的线索……读课题后,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就可以引导学生问一问“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不要叶子行不行?”《称赞》一课也可以用课题质疑法:谁称赞谁?为什么称赞他?称赞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达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6. 点睛设问。

根据文中的中心句设置问题。

中心句就是文中的总括,是文章中心的揭示,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于离题太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我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如《父亲和鸟》一课第一句就说“父亲一生最爱鸟。

”我就抓住这句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从哪看出父亲最爱鸟”展开教学。

总而言之,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储备还是研究的深度还尚显肤浅,到目前为止,还有两个领域是我不敢涉足的。

一是语感方面,二是某些思想方面的。

同时,如何进行问题的预想和应对?如何面对启而不发的学生?这将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