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课标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一、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探究我国的国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思维活动,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党的思想路线提出的依据,认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懂得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不仅获得相应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以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求真务实的自觉性,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综合探究课。
设计这一综合探究的主要意图:一是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认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二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看,真正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懂得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意义,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党在现阶段必须实行这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联系;懂得党的思想路线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认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思维活动,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的关系,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在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善于从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等去制定人生目标;勇于面对挫折与困难,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和毅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
2.确定的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几个概念是学好本课的基础,也是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关键,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是深刻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并升华学生感情的突破口,且学生容易片面理解,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中,可以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探究与共享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采用感悟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学法。
六、教学手段
利用CAI辅助教学 PPT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我国国情的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分组查阅有关我国国情的资料。
(二)导入课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那么什么是求真务实呢?我们首先看一段话,在这段话里我们去寻找求真务实的内涵。
“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
——胡锦涛
(三)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一】
我们首先来研究“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这句话,那么有谁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学生回答:“总体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和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
学生:“我想从下面几组具体的数字更形象的说明我国的国情。
一是从资源上看,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
在水资源方面,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 24.7%。
二是从人口数量上看,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亿,并且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 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到2033年前后,将达到人口的峰值15亿。
庞大的人口数量给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
通过上面对我国国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那么如果我们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能体现什么哲理呢。
我国的国情是客观存在的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对我国的国情这一客观实际的反应,说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探究活动二】
学生:“我还注意到,我国的基本国情虽然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我国现阶段国情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新特点的出现,需要党和国家的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
例如: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所以我们急需要快速发展经济,提出了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事实表明,我们国家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速度也有一个限度,发展速度过快会导致物价上涨,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
”
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角度,我们从他的分析可以看到,作为客观实际的国情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在主观上我们也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如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所以我们提出了“又快又好”,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路。
【探究活动三】
接下来我们来看,“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学生:“回忆一下上学期学的经济生活,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现在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发展落后。
在十五末期,我国GDP总量中,东部地区占55.4%,东北地区占8.7%,中部地区占18.8%,西部地区占17.1%;人与自然不和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严重。
现在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出10多倍,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矛盾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到提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
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对如何进行现代化的认识,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到提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成熟了。
(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制定的具体的方针、政策都是以党的思想路线作为依据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要以此为指导,善于从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等去制定人生目标;勇于面对挫折与困难,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和毅力。
(五)布置作业
大胆创意:收集和查阅我国最近一段时间,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尤其是从去年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今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分析其变化的依据。
反思自律: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实际和学习计划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提供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把握不够准确。
虽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哲学知识,但对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时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否则容易出现跑题、冷场等现象。
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举例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出现了有的答非所问有的答不上来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要全面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更加有效地教学。
2.教学目标设置过多,部分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位。
本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学目标设置的比较详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设置了若干条。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目标一一落实,如本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的就不好。
究其原因,在于我对综合探究课的特点把握不深刻。
现在反思,综合探究课不同于讲授新课,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以饱满、炙热的感情去打动、感染学生,使他们情感得到升华,再进一步将这种情感转化成行动的动力。
3.作业设置既要考虑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更要着眼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认可。
一节课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结束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了,那他对这些理论相信吗、认可吗?他在日常生活中会以所学的知识作为指导去行动吗?这就需要我们在作业设置中进一步去引导,以作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并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感受。
十、名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