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某日某摄影师背朝西南方向拍摄的我国某地区太阳及河中倒影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曲景观的形成,得益于()
①较高的纬度①丰沛的降水①平坦的地形①茂密的草本植物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答案】1.B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曲是由于河流对河床两侧的侧向侵蚀形成的。
纬度对河曲的形成影响不大,故①错误;结合上题解析该河曲景观可能位于新疆,新疆气候干旱,降水不多但也能形成河曲景观,故①错误;平坦的地形使河流侧蚀和沉积作用较强,河流在侧蚀和沉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故①正确;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故①正确。
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故选B。
(2021·湖南·明达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3.如图,I阶段新形成在河流北侧的河漫滩()
A.在洪水期不会被淹没B.由河流快速下切而成
C.在河流凹岸侵蚀而成D.由坡面径流侵蚀而成
4.①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并推测河流大体流向是()
A.滑坡体堵塞河道;自西南向东北B.滑坡体堵塞河道;自东北向西南
C.河床泥沙淤积增多;自西南向东北D.河床泥沙淤积增多;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2.D 3.C 4.A
【解析】2.①、①存在有现代河道和废弃的古河道,①只有古河道,说明①时间最早,A、B选项错误。
①、①的区别在于河漫滩的有无和滑坡体上游河道的宽窄,滑坡后可能形成堰塞体阻挡河道,原有河道被废弃,致使上游水位漫涨,滑坡体以上河段河道较为宽阔,随时间变迁,此处渐变为河漫滩,故①早于①,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故选D。
3.从图中可以看到河漫滩原为滑坡体,但因位于位于河流凹岸,流量大、流速快,受流水侵蚀变成了河漫滩,C选项正确。
河漫滩在丰水期时可能会被河流淹没,枯水期初露,A选项错误。
此处河段一侧为河漫滩,应为侧蚀作用,并非下切作用,B选项错误。
此处为河流凹岸侵蚀,并非坡面径流侵蚀,D选项错误。
故选C。
4.据上题,滑坡后可能形成堰塞体阻挡河道,原有河道被废弃,致使上游水位漫涨,滑坡体以上河段河道较为宽阔,C、D选项错误。
因是滑坡体以上河段河道较为宽阔,故图中左侧应为上游地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故选A。
(2022·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积扇是河流流出出山口后流水沉积而形成的重要地形。
根据冲积扇所处的环境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旱扇和湿扇。
湿扇位于湿润、半湿润区,所在区域降水较多,扇上河流常年存在;旱扇是暂时性河流造成的,常见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扇上通常多干涸的河道。
左图为“湿扇”与“旱扇”示意图,右图为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旱扇”和“湿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扇”自扇顶至扇缘颗粒物逐渐变粗B.“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
C.“湿扇”河流多为时令河D.“旱扇”沉积物中砾石磨圆度较好
6.判断太行山东侧的冲积扇类型为()
A.湿扇B.旱扇C.无法判断D.二者皆有
7.太行山东坡冲积扇()
A.扇顶适于耕作B.扇缘常有盐渍化现象
C.扇中常为绿洲D.扇顶到扇缘沉积物无分选
【答案】5.B 6.A 7.B
【解析】5.河流流出山口后,随着流速逐渐降低,携带的碎石泥沙逐渐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湿扇”自扇顶至扇缘颗粒物逐渐变细,A选项错误。
“湿扇”常年受河流的堆积作用,面积一般较大;“旱扇”主河道为常流河,其余为时令河,堆积作用较小,“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B选项正确;读图可知,“湿扇”上全部为常流河,C选项错误。
湿扇的河流常年存在,砾石受到的磨蚀作用更强,磨圆度更好,D选项错误。
故选B。
6.太行山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多,扇上河流常年存在,冲积扇类型为湿扇,A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
故选A。
7.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扇缘地区组成物质较细,可以发展种植业,扇顶砾石较多,厚度大,不利于耕作,A选项错误。
扇缘地区地下水位高,再加上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如灌溉不当,常有盐渍化现象发生,B选项正确。
扇缘地区地下水位高,常溢出水面,形成绿洲,C选项错误。
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变小,沉积物分选性明显,D选项错误。
故选B。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近2000年来,长江入海口的海岸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南岸边滩不断推展,北岸沙岛逐渐并岸,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长江口地貌。
下图所示长江口的历史变迁。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北岸沙岛并岸最早的可能是()
A.瓜洲B.马驮沙C.常阴沙D.启东诸沙
9.根据图中海岸线变化可以推出()
A.上海所在地形成于10世纪后B.崇明岛形成晚于上海
C.长江中上游土地开发强度增大D.海岸线东扩变化趋缓
10.随着汇入径流泥沙增多,未来十年长江()
A.河口北扩B.河口束窄C.河口西退D.河口扩展
【答案】8.A 9.C 10.B
【解析】8.由图中可知距今2000---3000年前海岸线是图中形成最早的海岸线,而瓜州沙洲距今2000---3000年前海岸线最近,故应是最早与长江北岸并岸最早的沙洲。
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选A。
9.根据图中海岸线变化可以推出上海所在地形成于10世纪前,故A错误;崇明岛形成于10世纪前,和上海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故B错误;由图可知海岸线向东推进的速度变快,说明长江入海口的泥沙增多,长江中上游土地的开发强度增大。
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选C。
10.随着汇入径流泥沙增多,泥沙在河口推积使河口变窄,河口向东进,故B正确CD错误;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向南岸偏,河口有可能南扩。
故A错误。
故答案选B。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流阶地是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河谷地貌。
黄河源区和上游阶地广泛发育。
下图为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段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该段黄河由北向南流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地层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A.细砂层B.砂砾石层C.含砾砂质黏土层D.砂岩
12.T3阶地上部在河流东、西两岸沉积颗粒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流速B.河流水位C.坡度D.岩性
13.图示黄河东岸缺失T1阶地的原因最可能是()
A.物质来源少B.地壳运动活跃
C.下切侵蚀作用弱D.堆积作用强
【答案】11.D 12.A 13.C
【解析】11.考查地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读图可知,细砂层、砂砾石层和含砾砂质黏土层都是河流堆积形成的沉积层,形成时间较晚,A、B、错误;砂岩位于黄河东、西两侧,岩层向河谷方向倾斜,为当地基底岩石,形成时间最早,D正确。
12.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
T3阶地上部在河流东岸为细砂层,西岸为颗粒较粗、黏性强的含砾砂质黏土层,由此可推测,河流西岸搬运能力强,流速快,河流东岸流速慢,搬运能力弱,A正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水位高低关系较小,B错误;两岸沉积层坡度差异小,C错误;河流东、西两岸阶地上部都由流水搬运的物质沉积而成,与岩性关系小,D错误。
故选A。
13.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同一河段,物质来源差异很小,A错误。
结合材料以及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此地阶地的形成是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图中东岸缺失T1阶地,可能是在T1形成过程中,东岸地壳抬升较弱,下切侵蚀作用弱,C正确,B错误;堆积作用强易形成阶地上的沉积物,不会导致某级阶地缺失,D错误。
故选C。
(2022·山东·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模拟预测)河流泥沙的淤积量与冲刷量之间的差值一般称为冲淤量(为正值,代表淤积大于冲刷;为负值,代表冲刷大于淤积)。
如下图示意长江口不同水深、不同时间段冲淤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02~2010年,长江口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等库坝拦蓄泥沙B.入海径流量大幅减少
C.枯水期输沙能力减弱D.流域内植被覆盖减少
15.未来,-5m的水深线可能会()
A.向北岸方向移动B.向南岸方向移动
C.向海洋方向移动D.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14.A 15.D
【解析】1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该时段冲淤量大大减小以致数值小于零说明淤积量小于冲剧侵蚀量,流域内植被覆盖减少会加剧区域的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大上升,进而使得淤积量增大,D错误;入海径流量大幅减少,输沙能力减弱,均会加剧河流泥沙的淤积,BC错误;三峡等库坝拦蓄泥沙,会减少库区下游的河流含沙量,从而减少了淤积,A正确,所以选A。
15.根据图中信息,0m到-5m水深范围,在2010- 2015时间段内的冲淤量接近于0,与前期相比冲淤量呈减小趋势,从而可以推测在一定时间段内,淤积减弱,冲刷增强,即侵蚀加剧,导致-5m水深线向陆地移动,D正确,C错误;根据图文信息无法判断是向南岸还是向北岸移动,AB错误,所以选D。
二、综合题。
16.(2022·贵州·仁怀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河道宽阔平坦,泥沙沿途沉降淤积。
明代潘季驯在主持治理黄河过程中提出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据有关方面监测,黄河在入海三角洲上每年携沙造陆3万亩左右。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遥感影像图。
(1)说明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简述“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方式可有效解决黄河下游河段泥沙淤积问题的地理原理。
【答案】(1)黄河含沙量大,入海泥沙多;在入海口受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入海口潮流作用弱,海水搬运能力差,河流泥沙堆积多,三角洲不断向前推移。
(2)修筑堤坝控制河流宽度,可以增加河水流速;增强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泥沙沉积;流速增大,对河床侵蚀作用增强,可以冲刷搬运河床淤积的泥沙,加深河床。
【解析】(1))据所学知识,黄河在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时,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严重,大量泥沙入河,黄河含沙量大增;随黄河注入海洋时,在入海口处位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加上海潮的顶托作用流速下降,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黄河三角洲;加上海水侵蚀能力小于河流的沉积作用,三角洲不断向前推移。
(2)“筑堤束水”主要是提高河流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河流的束水量,增强河流的流速;“以水攻沙”利用河流快速的水流的搬运和冲刷能力,对河床侵蚀作用增强,可以冲刷搬运河床淤积的泥沙,加深河床,达到以水治沙的目的。
17.(2022·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2年初,汉江水位下降,“奇特”河床地貌袒露(该河床地貌曾长期被沙砾覆盖,约位于汉中市区汉江桥闸下游1000米处)。
该河床东西向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00米,东西走向沿水流方向平行排列,其中沟壑均匀分布,河心处凹槽最深达2米。
该河床主要由沙砾夫杂着小块鹅卵石沉积而成,河心处沟壑最深,由中心向两岸逐渐变浅。
下图为该段汉江河床的相对位置和“奇特”河床景观。
(1)说明“奇特”河床景观沉积物出现细沙、砾石夹杂沉积的自然原因。
(2)从冲淤变化的角度说明桥闸修建前后附近下游河床地貌的变化特点。
【答案】(1)汉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和年际变化大;地处冷水河汇入汉江干流处,干支流径流差异大,搬运的颗粒物差异大。
(2)修建前:以沉积为主,河床多泥沙沉积,起伏较小;
修建后:以侵蚀为主,河床细沙被侵蚀,河床以较大的砾石为主,起伏较大。
(3)地质时期河流携带大量沉积物在河床上不断沉积;后来该河段径流冲刷增强,河床表面大量松散沉积物被侵蚀;受径流的差异化侵蚀影响,河床出现沟壑。
【解析】(1)该“奇特”河床景观地处汉江谷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使得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因而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均有差别,且该“奇特”河床景观地处冷水河和汉江的交汇处,冷水河江面狭窄且流量小,汉江江面宽阔且流量大,两条河流搬运能力有差别,搬运的颗粒物差异大。
以上原因使得该“奇特”河床景观沉积物出现细沙、砾石夹杂沉积。
(2)注意设问强调从冲淤变化的角度,桥闸修建前,由于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弯曲,使得水流平缓,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为主,故河床泥沙沉积多,河床起伏较小。
桥闸修建后,拦截泥沙能力增强,河流落差增大,桥闸下游河段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上直径较小的颗粒物被侵蚀搬运走,直径较大的颗粒物不易被侵蚀搬运,使得河床起伏变大。
18.(2022·河北·秦皇岛一中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见下图)的岛屿主要由板块俯冲形成,中部多连绵的高山,岛屿上河流虽然短小,但输沙量巨大。
巴布亚新几内亚(世界上较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是南太平洋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岛国。
解析该地区河流短小但输沙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岛屿面积小,且中部有山脉分布,故河流短小;火山活动频繁,地表多火山沉积物;降雨量大,河流落差大,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河流含沙量大。
【解析】由材料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面积相对小,由图中水系的形状可知,岛屿中部有山脉分布,故河流短小;由图中可知该地区多火山,火山活动频繁,地表多火山沉积物,火山沉积物较疏松;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多对流雨,降雨量大,降水强度大;由于中部为山地,河流落差大,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故河流含沙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