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七公报》发表背后的博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一七公报》发表背后的博弈
作者:廉正保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35期
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
中美建交后第二年,即198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在竞选中为了捞取选票,发表了许多亲台湾、破坏中美关系的言论,提出了在北京设立大使馆,在台北设立领事馆的“倒联络处方案”,甚至公开引用美国同时承认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例子,鼓吹“两个中国”或“一个国家两个政府”。他还扬言,如果当选,他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恢复美国同台湾的“官方”关系,大打“中国牌”。
里根的言行引起中国政府的严正关注,8月22日,邓小平会见了当时的副总统候选人布什,驳斥了里根的言行和布什的解释,表达了若里根最近发表的言论真的付诸实施,只能导致中美关系后退的政治立场。
1980年11月,里根在总统大选中获胜。里根入主白宫之后,坚持向台湾出售更高一级的武器。美售台武器成了当时影响中美关系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中美就售台武器问题谈判
1981年10月22日,包括美国在内的8个工业发达国家和14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墨西哥坎昆举行南北最高级会议。中国总理和外长借同里根总统出席午宴的机会,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直接向里根和美国国务卿黑格交涉,建议双方就此举行正式谈判。
1981年12月4日,中美就美售台武器问题谈判开始在北京进行。中方代表是章文晋副外长,美方代表是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1982年1月,负责远东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说,希望中美双方现在进行的武器谈判能达成协议,最后发表一项内容较为广泛的公报,包括美售台武器的一系列原则,也包括双方对国际问题的看法。
我方于1月22日提出了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第一个联合公报草案,核心是:美售台武器逐步减少,直至在一定时期内完全停止,在此以前在售台武器的数量和性能上不能超过卡特时期的水平。草案只谈售台武器问题,不谈其他问题。1月25日,美方提出他们的第一个草案,2月15日又提出第二个草案。美方草案回避了作出的售台武器承诺,而又把售台武器与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挂钩。谈判陷入僵局。
5月8日,邓小平会见布什。邓小平要布什转告里根总统,美国领导人应承诺,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并终止向台出售武器,承诺的方式可以商量,公报的措辞可以研究。
《八一七公报》中的美方承诺
中美双方继续就美售台武器问题进行谈判,逐段讨论公报草案。双方在逐段讨论中的争执在于:一、我方要求将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与《上海公报》《建交公报》中双方确认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直接挂钩,美方反对;二、美方要求将其解决售台武器的承诺与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同题的政策直接挂钩,我方反对;三、关于美方解决售台武器的承诺,我方力争尽可能明确,美方则力争尽可能含混;四、我方力争在公报中尽可能列入以后接触、协商的条款,美方竭力反对;五、美方力争在公报中尽可能列入中美在国际问题上的共同看法和发展双边关系的合作愿望,我方则坚持突出售台武器问题,少谈国际问题和其他双边关系问题。结果是双方互作妥协,于8月15日就公报全文达成协议,于8月17日发表,简称《八一七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就对台军售问题向中方做出三条承诺: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1982年8月17日,邓小平会见恒安石时指出,在公报中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售台武器,当然不能每年只减少一美元。公报说“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我们理解一段时间應该是有限的,不应该推向遥远的将来,而且最后的解决只能是停售,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是对任何人的一种承诺,不能曲解为美国售台武器的前提。恒安石说,公报是持久的,美准备完全忠实地执行公报。
《八一七公报》是解决美国售台武器的公报,但又不仅仅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公报,它并非仅仅因售台武器而起,它的意义和作用也不限于售台武器问题。公报说,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这三个“无意”都是较之《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更为明确的承诺。(摘自《纵横》廉正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