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尿液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对《人体废物的排出》一节内容在教学方式上的新的尝试。初中年级中这一节的内容在不同教材中的变化并不大,都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排泄和排遗这几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追求利用“尿液形成过程”知识点进行教学,很容易走到“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法上,较难有新的突破,同时老师和学生都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二、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遇到的知识和能力困难)
1.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这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做好了铺垫,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但非常肤浅,如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教师引导来帮助理解。
学生活动:分小组观察讨论,并将讨论后的答案写在学案上并向同学们展示。
学生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形状。
1.“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先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归纳尿的形成过程,再运用动画让学生感知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增强学生主体参与,学会合作学。
尿的形成和排出
部分学生:听过。
学生举手回答:是肾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导入
教师:有谁知道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很多废物,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而排出这些废物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人体的泌尿系统。
学生1:人体内会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2:还有水和无机盐。
学生3:还有尿素。
八、板书设计
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的概念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
输尿管:输送尿液 肾单位 肾小囊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肾小管
尿道:排出尿液
三、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1.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 、 肾小囊 肾小管
血液-----------------原尿--------------尿液
内壁过滤作用 重吸收
④排尿主要排出了水、无机盐和尿素。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
其他排泄途径
教师出示问题:1、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除了通过形成的排出外,也能通过 中的分泌排出。而二氧化碳则由 系统排出体外。
2、归纳:排泄途径有 ①出汗 ②呼气 ③排尿
(3)运用尿液形成的知识说明透析原理,运用储尿排尿的知识解释及时排尿与经常喝水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确立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血液透析机的分析,认同技术是连接科学与社会的桥梁
(3)通过对泌尿系统保健的讨论,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简要说明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1.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3.肾单位由、和组成。
4. 排尿的过程:
5.排尿的意义:①排出;②调节体内和的平衡;③维持的正常生理功能。
教师: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下面有一个表格资料,同学们阅读资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2.从学生年龄特征上看: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比较弱。这些特征对教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预设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结果。可分条表述)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入血尿、糖尿、蛋白尿等常见的疾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用,既帮助了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又突出知识的延展性。
主要成分
血浆中(g/100ml)
肾小囊中(g/100ml)
尿液中( g/100ml )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葡萄糖0Fra bibliotek1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问题:
①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有哪些不同?
②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③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激发学生的未知欲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师课件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Flash动态图片。
教师: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来观察人体泌尿系统,然后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写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以及各器官的功能。
教师总结: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其中尿液的形成是在肾脏中完成的,接下来同学们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形状。
六、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教学的环节、具体的活动、所需的资源支持及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播放与“尿毒症”有关的新闻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听过“尿毒症”这种疾病?
【教师板书】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时课件展示本节课题。
1.知识与技能
(1)能概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
(2)尿液的形成过程。
(3)能概述尿液的排出过程及意义。
(4)了解其他排泄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尝试归纳尿液的形成过程(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交流与合作能力)
1.本节课由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身边人真实承受的病症——尿毒症入手,瞬间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他们迫切探究知识的欲望。
2.“尿的形成过程”抽象而微观,学生难以理解。所以从问题的发现、探究到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图表中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flash动画、相关影音的播放,学生很容易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相关知识,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同时利用学案,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总结、思考巩固新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说明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标检测内容和方法)
1.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在通过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思考、讨论、寻求答案、发表见解、归纳总结、在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上有所收获。
2.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合作,平等交流,达到本节课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也较好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策略选择(说明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活动设计等)
(一)教法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思考全面性。
(二)学法
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让学生去弄清楚尿液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动脑去思考、分析、记忆的目的。
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区县
庄浪县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要素分析,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知道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与通过呼吸运动获得的氧气相结合,从而释放能量为人体利用。人体的这一过程与工厂生产相类似,在消耗原料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同时,也会产生废物,这些废物在人体的积累必将导致人体机能受损,故在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之后安排了人体废物排出相关知识,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在安排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理解尿的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教师课件演示、板书辅助解释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冲吸收
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并展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结论:
①与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较少。
②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
③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素的比例比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