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时期,编制和落实《××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保障和促进海西绿色腹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南政办〔2010〕4号)要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为依据,编制了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政策制度和安排重点项目的依据。
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状况
一、主要工作和经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得到完善。
以《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条例》为基础,制定实施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决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及奖惩暂行规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实施方案》、《××市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和《××市人民政府安委会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文件和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安全生产目标保障体系得到强化。
建立完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目标保障体系,强化政府“一岗双责”和企业的主体责任。
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实行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安全检查、预警通报、挂牌督办、控制指标监控、履职报告、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有力措施。
同时,将安全生产纳入创业竞赛、绩效考评、“平安××”建设之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得到加强。
市、县(市、区)两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人员编制、装备进一步充实。
乡镇(街道)设立安办,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全市已委托139个乡镇(街道)履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建立了公安派出所协管农村道路交通、消防等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机制,严格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
加强源头管理,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逐步建全。
安全生产秩序得到改善。
持续深化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旅游、学校等10个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了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
并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度综合绩效管理考评,我市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得到有效推进。
加强安全生
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制定出台了《××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市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政府和相关部门行业应急救援预案,全面开展矿山、危化品等高危行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修订)、评审、备案、实施、培训、演练等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监控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主要控制指标情况
1、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逐年持续大幅下降。
2010年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为1188起、213人和1227人,与2005年2626起、372人和2491人相比,各类事故起数下降54.76%、死亡人数下降42.74%、受伤人数下降50.74%。
“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平均每年死亡252人,比“十五”期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平均每年死亡361人,年均减少109人,下降30.19%。
提前全面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3%的目标。
2、各类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遏制。
“十五”期间我市各类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年均10.6起,“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类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年均下降为4.6起,提前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到2010年本市重特大事故(现规定为较大、重大事故)起数控制在9起以内目标。
3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显著下降。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快速增长,而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年大幅下降。
2010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与2005年1.06相比,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71.7%。
圆满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在“十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控制在
1.2%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1.1%以内目标。
4、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年好转,持续下降。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逐年大幅增加,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逐年持续下降。
2010年工
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2.18,与2005年12.22相比,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82.16%。
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在“十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逐年下降2.5%以内的目标。
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迈入全国、全省先进指标水平。
“十一五”期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净增长较快,私人机动车大幅增加,道路交通里程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十一五”期间全市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大幅下降,2010年全市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2,迈入全国、全省先进指标水平,与2005年9.93相比,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67.77%。
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在“十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逐年下降8%,到2010年下降达到8.6%以下的目标。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
1、事故总量仍然偏多,道路交通事故所占比重大。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7454起、死亡1261人、受伤7933人,平均每年死亡252人。
全市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23起,平均每年发生4.6起。
主要是道路交通事故所占比重大,事故起数6541起、死亡1046人,分别占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87.75%和82.95%,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占全市各类较大安全事故的86.96%。
2、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较为薄弱。
在交通、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领域,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企业仍然存在,安全生产仍不稳固,且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消除。
3、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生产经营单位未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岗位操作规程不规范,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设备设施落后或欠缺、安全保障能力弱,安全培训教育不重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
“三违”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
4、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十一五”期间,全市进一步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但与中央、省上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要求和我市安全监管的繁重任务相比,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68万个,从业人员80多万人,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人员仅110人,其中:10个县(市、区)安监局人员编制共42名,平均每个县(市、区)4.2名,均低于全省县(市、区)安监局平均5.7人的水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量依然薄弱。
监管监察手段较落后,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费不能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安全监管队伍能力和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装备和工作经费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5、社会公众安全意识还不强。
社会公众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较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公众在安全生产知识教育、防范技能培训、救援训练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为社会公众提供识灾救灾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训教育机会还需加强。
四、现状与形势
经济增长持续较快。
从2004年起全市GDP 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322.1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2010年全市GDP 增长11%,二产比重从34.4%提高到43.2%,规模工业总产值从197.39亿元增加到765亿元,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达到140家。
“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深入实施和海西效应的持续拓展,我市经济仍将处于持续较快发展期,同时也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期。
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多元化。
2010年全市共有生产经营企业1.68万家。
其中:煤矿企业1家(省属3个生产系统),非煤矿山企业122家(已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企业1029家(生产48家,经营981家),烟花爆竹经营企业1336家。
传统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交织,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并存;同时还承接发达地区转移部分调整的
产业,安全保障低的状况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人员密集场所数量众多。
人员密集场所和公共聚集场所众多,大型商贸市场、文化娱乐场所、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加大安全监管难度。
2010年全市共有人员密集场所1184个,包括公共娱乐场所482家,星级宾馆、饭店50家、客运车站25家。
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数量增长较快。
2010年全市道路通车里程13489公里,占全省15.07%,与2005年相比增长18.10%; 全市农村道路通车里程11800公里, 占全省14.80%,与2005年相比增长107.94%,且农村公路硬化增长107.94% 。
2010年全市拥有机动车辆49万辆,其中摩托车43.75万辆,农用车1.64万辆,2005-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加2-3万辆,机动车快速增长加剧了与道路交通承载能力的矛盾,“十二五”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交通事故控制难度仍然较大。
建设项目和规模增长迅速。
“十二五”时期,我市已进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集中期,高速公路已建在建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铁路已建在建里程也将突破1000公里,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还有许多列入国家、省上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些建设项目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势必加大安全监管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增长较快、重点项目建设多,安全生产将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事故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既要解决遗留问题,又要处理新的情况,安全生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应对。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服务海西绿色腹地跨越发展。
强化政府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安全监管、严格安全准入,加强执法监管监察,严肃责任追究,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
效机制,有效降低事故总量,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实现我市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各级政府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建立,全民安全素质进一步提高,反映安全生产总体水平的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有效控制在省政府下达年度目标内,力争逐年有所下降,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分类目标
1、全市各类事故控制目标。
全市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2010年实际数0.30,2015年控制在0.19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安全事故死亡率,2010年实际数2.18,“十一五”五年平均值3.17,2015年控制在2.35以内(主要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年均死亡38人,2010年死亡28人,造成基数偏低,加上统计口径的调整变化一些不可比因素。
因此,为使该项规划指标更加科学、合理,以“十一五”期间五年平均值,下降26%测算);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2010年实际数3.2,2015年控制在2.80以内;全市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率,2010年实际数0,2015年控制在0.35以下;较大事故控制目标,努力控制在每年省政府下达的目标内,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目标。
形成完善的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网络体系,确保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探索农村村民委员会(社区)安全协管员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水平,完善和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方法。
3、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提高安全生产及其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为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到2015年,建立健全市、县安全生产专家队伍,进一步规范和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在安全评价、认证、技术鉴定、安全培训和咨询等方面技术支撑作用,基本建立全市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
4、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目标。
建立完善市、县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
到2015年基本完成市、县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建设。
努力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控,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有效治理。
5、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到2015年,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工矿企业的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
6、安全宣传文化和安全科技发展目标。
成立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工作机构,探索符合市情、有效、可行的政府、社会、企业安全宣传文化建设模式,安全宣传教育及科学普及工作得到加强,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基本都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
积极推广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章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到2015年全市各乡镇(街道)均设立安监机构,有在编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必须装备和经费,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需要。
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人员、经费、装备基本到位并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车辆、
事故抢险指挥车辆和专业救援队伍基本装备的配备以及现场检测设备、现场调查取证与分析设备、办公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
各负有监管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满足安全生产工作需要。
实现分级属地监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协调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市、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核心作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综合监管职能,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保障机制,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科技含量,有效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现执法手段科学化、执法监察信息化、执法工作标准化。
二、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加强本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础性工作。
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它大型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在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推进市、县(市、区)两级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争取到2012年末,市本级建立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县(市、区)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平台体系达80%。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规范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市、县、乡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提高事故处置能力,形成组织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有效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
三、建设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
依托“数字××”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体系。
重点任务是××市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二期工程建设。
完善市、县两级政府安全生产信息门户网站,推行安全监管执法政务公开,实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项目审批、监管执法、安全检查、案件处理等政务
公告公示制度,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条例》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针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适时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文件。
五、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持续深化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人员聚集场所、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物品、特种设备、旅游、学校等十个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严格执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严格执行
建设项目“三同时”、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及使用、风险抵押金和责任保险等制度。
继续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
道路交通:夯实管理基础,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社会化进程。
推动道路交通安全领导、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
推进交通安全宣传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探索推进建立机动车交通安全与保险费率挂钩机制和××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机制。
强化源头管理工作,严格机动车和驾驶人源头管理,加大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力度。
推进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隐患制度化建设,建立公路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和整改制度,将治理事故多发路段的经费列入政府年度预算。
加强对重点车辆的动态安全监管,继续推进卫星定位安全服务系统建设。
全面落实治理超载超限工作,建立对超载、超限的倒查制度,依法追究违法源头的责任。
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手段,组织实施《交通安全宣传规划》。
大力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机制。
推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
推进国、省道公路卡口建设。
人员密集场所: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加快城乡消防规划的编制、调整和实施,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
加强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消防组织建设,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加大火
灾隐患整治力度。
提升社会单位自身防控能力,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全面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推进消防志愿者活动的开展。
提升灭火应急救援能力,抓好专业力量建设,完善公共突发事故抢险救援体系和联动机制。
到2015年,全市各地城市公共消防设施达标率100%,完成所有乡镇消防规划(简易消防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城市90%以上的居民基本掌握火灾预防、逃生自救、报警、灭火器的使用等消防基本常识,2012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基本达标。
矿山:严格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制度,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
推进非煤矿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与安全标准化建设。
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及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继续推广非煤矿山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快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矿山资源整合工作,淘汰落后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
危险化学品: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管。
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继续推进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技术改造,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计划,开展化工园区规划编制和推动化工项目入园,逐步完善和落实化学品分类、登记、建档等制度。
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动态监控平台,建立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安全距离不足,或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化学品企业,采取“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进行整治,提高区域安全水平。
建筑施工和城市燃气: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积极开展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增强各方主体安全品牌意识。
突出抓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