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
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
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
《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
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
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
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3. 一般祭文多使用韵语,本文则通篇散体。
由此生发,你认为内容决定形式的说法正确吗?
有一定的道理。
为适应表达内容的需要,作者大胆摒弃了已成抒情桎梏的四字韵文或骈文的传统格局,而采用了长短不拘的散体,以便于更自由地抒写心中的巨大哀恸,但是传统的祭文形式也能写出真挚的内容,如李商隐的韵文祭文《祭小侄女寄寄文》。
4. 有生则必有死,谈谈你对死亡的看法。
供学生自由讨论
第五讲婉约派宋词李清照思考题
1. 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入。
如作者抬眼空中“雁过也,”内心感触悲凉,“却是旧时相识”;又如眼前“满地黄花堆积”,愈加触动情怀,“如今有谁堪摘”,景随步移,情触景生。
2. 你所读过的古典诗词中,还有哪些也是借助声调韵律来抒情写意?
如李颀的《送陈章甫》,李贺的《送沈亚之歌》、《浩歌》及《罗浮山人与葛篇》。
3. 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吗?
伤感和惆怅,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情感,它不是强烈的生活失意的直觉体验,而是一种莫名的孤寂感。
通常它总是发生在气质敏感、感情细腻、学养天分较高的诗人词人身上,李清照即是如此。
4.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入。
5. 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
吗?
6.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的不同特点。
第六讲豪放词苏轼辛弃疾思考题1. 分析词中有“趣”的笔墨。
如“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句,颇可见出作者的幽默与安适。
2. 你能举出苏轼作于此时的其他作品吗?这些作品中是
否也有富于理趣的笔墨?
黄州时期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为人称颂的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富于理趣的句子也颇多,如《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
3.名词解释豪放派
4.简答
1)举例说明豪放派宋词的特点;
2)婉约派宋词与豪放派宋词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分析。
3)除《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以外,你还读过哪些写送别的诗词作品?通过比较,体会辛词抒发感
情的特色所在。
第七讲鲁迅复仇思考题
1. 篇中两次写到“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其用意有何不同?
均指其达致生命力的“飞扬”即其价值凸显而引起的情感;而第一次是因爱人之“爱”与置爱人于“死”而达致,是“有血的大戮”所引发的,第二次则因己身“干枯”的同时“赏鉴”“旁观者”的“干枯”而达致,是“无血的大戮”所引发的。
2. 依你所见,诗中二人有此处境,应“毫无动作”呢,还是或相爱、或相杀,“照所欲而行的为是”呢?
被看者“毫无动作”使旁观者“无戏可看”,固然实现了对看客的复仇,但代价却是自主选择爱或死之权利的丧失;然而如果果真的“照所欲而行”呢?则固然可以自主
选择,却必然成为旁观者赏鉴的对象──也许这本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第八讲梁实秋下棋思考题
1. 你认为这一类“休闲”式的生活小品文,价值在什么地方?
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愉悦,引发感悟,进一步或能在思想感情上得到陶冶。
2. 你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吗?你是否对此有过超然、幽默的观感?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3. 作者最后的总结分析准确吗?你能否举一反三,提出类似的现象做一下分析?
启发引导学生讨论
第九讲余光中《四个假想敌》思考题
1. 概括与分析本文中“我”的矛盾心理。
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
2. 举例说明本文中作者对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
作者关注和叙写他人的举止言笑,如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供奉”,“假想敌”来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时的哑剧等等,均是对人情事态的生动再现。
3. 本文作者的幽默风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妙喻连篇,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
4. 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第十讲胡适思考题
1. 面对今天的实际,你认为胡适的这三条还有坚持的必要与可能吗?
胡适首次讲此话时正是日寇侵占东三省、国内外矛盾纷起之际,那时尚且有此号召,何况是国家步入正轨之今日?社会浮躁、私欲膨胀、理想缺失,恰需大学生坐言起行,在社会转型期奠定一生选择的正确基础。
2. 反躬自问:我们在大学求学时代,“求知识的欲望”和“理想的人生的追求”是否足够强烈?
走上社会之后,能否坚持理想、保持兴趣和信心,尚是将来之事,而在校求学期间若无强烈的求知求仁之志,何谈日后?
3. 本文带有励志性,但没有特别强烈的语气,你认为这样写好吗?是否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
任何听众,只要是有些自主性的群体,都不一定愿意接受鼓动性的、煽动性的、强烈语气的教训,特别是对大学生这样的群体。
励志而非训诫,本文因此并不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
第十一讲《北方》艾青思考题
1.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是忧郁的。
很多词语都喻示着忧郁,充满着忧郁的思绪;在悲哀的国土的写实性的描绘中,渗透了作者忧郁的主观情感。
但这忧郁不是悲观和绝望,而能给人以力量,诗中作者将忧郁化作了坚强。
2. 分析本诗在表现自然景物时对色彩的运用。
例如在表现“土地”意象时常用“灰黄”色调和“暗淡”的光,有力地暗示了现实中深沉的悲哀和凝重的不幸,也浸润着诗人忧郁的情思。
故诗中的色调、光彩、形象,不仅是感觉和印象的捕捉和记录,而且是一种暗示和象征。
3. 本诗捕捉的形象、画面有什么典型意义?
诗人把主体的思想感情融入感觉,进而发挥多层次的联想,创造出明晰而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暗淡的灰黄”之上“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等等。
4. 朗诵本诗,体会其内在的节奏与韵律。
朗读时注意其内在节奏,与格律诗不同
第十二讲张爱玲《天才梦》思考题
1. 创造性工作主要依赖天才还是勤奋?
文学艺术领域的创造性工作主要依赖天才,而这里的天才的产生,(教材编写者认为)是靠百分之九十的天分,加十分努力。
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2. 天才就意味着精神和心灵的痛苦。
天才就意味着享受事业成功的快乐。
你更认同哪一种说法?
各有道理。
天才因为远较常人敏感,所以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痛苦;因为事业成功,而体会到常人所没有的快乐。
3. 你感觉张爱玲的自我描述真实客观吗?你也试着写一
篇自传或自述看看。
基本上是的。
其笔调冷静客观,不掩盖自己的天才,也不讳言自己的种种“乖癖”。
没有流露出成名者的得意和疏狂,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十三讲楚辞《渔父》思考题
1. 本文通过自设问答的形式表现内心矛盾,你认为这种方式与直抒胸臆相比,优点在哪里?
更加形象生动,对比更加鲜明。
2. 在屈原的执著与渔父的旷达之间,你更欣赏哪一个?理由是什么?
供学生自由讨论
3. 对比《卜居》,看二者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都是自设问答,以申己志。
渔父形象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接近。
不同之处,《卜居》着力表现屈原精神的坚贞执著,而《渔父》中的屈原是站在与渔父相对立的立场上的,作品很好地保持了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张力。
(此外,还可以参看本课“参考阅读”中所附的《庄子·渔父》一文,与屈原的《渔父》比较,其区别亦与此类似。
)4. 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哪篇是自设问答的?
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长林赋》
第十四讲罗大佑《现象七十变》思考题
1. 有人说:“假如乐谱失传,录音手段和设备丧失殆尽,那么80年代的邓丽君,也许就是两百年后的柳永;90年代的刘欢,可能就是三百年后的白居易。
因此,从文学的、诗的意义上对他们的作品给予关注,显得非常必要,他们在歌中所表达的种种情绪和感觉,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和其他严肃艺术未必能表达得了。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好的流行歌曲既可以表达写作者和歌者的生活感受,也可以反映丰富的民族情绪、文化关怀和社会批判,加之语言通俗,极具个人风格,就具有了通常文字所没有的感染力。
现代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诗,其社会影响大于现代新诗。
2. 你认为流行歌曲能否成为经典?理由是什么?
只要能表达时代独特的精神情感和社会风尚,为大众接受、喜欢,并在艺术形式上有独特创造,经过时间的淘洗,有可能成为经典。
3. 举出三段你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歌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供学生自由讨论
第十五讲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思考题1. 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还是作者杜撰?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吗?
作者劳力于农村,对乡村生活中人猪之亲密关系自是
司空见惯;即便并非实有其猪,以动物作为譬喻之媒,亦是古今中外文章惯技。
2. 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
有道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此为自由价值之要义,但实现起来,问题确是不少:政府、社会、思想专制、风俗习惯、陈腐观念,障碍所在多有。
关键是体会“特立独行”之意义,由己身开始实现之。
3. 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你认为“闲篇”太多吗?它是否影响了对论题的充分阐述呢?
严肃主题不必全是冠冕文章,看似闲笔,却更有助于引人入胜;文章中心意旨在读者的阅读兴奋中深入其心。
第十六讲《我有一个梦想》思考题
1. 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蕴,体现在哪些方面?
爱国主义,民权诉求,宗教修辞,理性精神,人类情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文章中的相关内容
2. 本文多呼告句式,这与演讲者面对25万之众的听者有无关系?
有。
这种修辞方式最宜面对听者众多的场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拣出文章中的相关语句
3. 朗读这篇演讲词,体味中译文传达给你的感受。
本篇演讲有多种中文译作,教师可参考不同的译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原文的确切意涵和汉译的优劣。
1.“风、雅、颂”是《诗经》的( C )。
A. 分类
B. 表现手法
C. 思想内容
D. 特征
2.“风骚”中的“风”和“骚”分别指的是( C )。
A.《诗经》《楚辞》
B.《诗经》《离骚》
C.《国风》《离骚》
D.《国风》《楚辞》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的
( D )。
A.《师说》
B.《马说》
C.《祭十二郎文》
D.《进学解》4.“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是元好问对
( D )的评价。
A.杜牧
B.郑玄
C. 杨亿
D.李商隐
5.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人是( C )
A. 苏轼
B. 辛弃疾
C.李清照
D.柳永
6.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的是( B )
A.胡适B.鲁迅C.梁实秋D.余光中
7. 不属于艾青的诗歌的是( C )
A、《我爱这土地》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D、《北方》
8.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 A )
A.戴望舒
B.徐志摩
C.卞之琳
D.舒婷
9.与鲁迅有过论战,被鲁迅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是( C )
A.余光中B.胡适C.梁实秋D.林语堂10.李商隐《无题》是( C )
A.七古
B.七绝
C.七律
D.五律
11.“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对( B )的评价。
A.《静夜思》
B.《春江花月夜》
C.《西北有高楼》
D.《水调歌头》
12.白流苏是是张爱玲小说( A )中的女主人公A.《倾城之恋》 B.《金锁记》 C.《半生缘》 D.《红玫瑰白玫瑰》
14.钱钟书的代表作是( B )
A、《边城》
B、《围城》
C、《家》
D、《子夜》
三、补全名句(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人生代代无穷已_,江月年年只相似。
5.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四、简要回答 (每小题5分,共20分)
1. 举例分析《诗经》的表现手法。
答.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分)赋是铺陈叙事、描摹景物、状写情态、借以抒情议论的艺术手法。
(1分)比,就是比喻,是一种渲染事物,突出特征,强化形象的艺术手法。
(1分)兴,是发端起兴之意,以此物引起他物。
诗人往往先见他物,忽然触动了早已潜伏于头脑中的某种思绪,感情波澜起伏,很自然地唱出自己的心声。
(1分)这样的诗往往具有渲染气氛,衬托意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1分)
2.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与苏轼的《临江仙》为例,比较分析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
答. 婉约词在风格上以柔婉低调缠绵往复为极致,结构缜密而绮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2分)豪放词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怀为目的,表达豪放、旷达。
(2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1分
3. 谈谈你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的理解。
答. “华美的袍”是指作者的天才,它能够给人带来生命的欢悦,“蚤子”指生活中的小烦恼,能让人体会到生命被撕咬的痛苦。
这二者恰恰构成了生命本质的两面。
二者的强烈对比体现了梦想之美和现实之痛的不可分割性,人生困境的不可摆脱性。
五、作品分析(每小题10分,共30分)
3.“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
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
……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
……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
……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
(1)指明这篇文章的出处(作者,篇名,年代)。
(3分)(2)分析本文的主题。
(4分)
(3)分析本文的写作风格。
(3分)
答.(1)当代,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3分)(2)生活中有一种力量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这种外力的设置与安排,意味着对自由的扼杀。
(4分)
(3)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严肃的主题;运用反讽的手法,构成叙事的张力。
(3分)
六、(15分)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心理及“复仇”主题,并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看客”及“复仇”的看法。
答.“复仇”是鲁迅一生心头萦绕不去的重要主题之一;旁观心态、看客行为是鲁迅揭示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之一。
““庸众”因“无聊”而将他人的一切举动“事件”化、“戏剧”化,从而“旁观”之,“赏鉴”之,以慰其无聊;而赏鉴者不光是看看“热闹”而已──那倒算得上是“人之常情”;鲁迅恰于此尖锐揭露出赏鉴者的深层心理:“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一种渴血的欲望、一种足可慰其无聊的慰安。
他人特别是其中的所谓“独异个人”,因之被迫成为表演者,其庄严神圣的爱与死,都在无聊看客的围观中成为作秀。
在他们残酷的注视下,一切出自本心的、伟大的思想、行为,均成为可以观看的戏剧,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价值、精神、统统被无情的目光所消解、扭曲、阉割。
被看者不但将要在肉体上丧失尊严,其精神、灵魂也将被吞食。
而被赏鉴者欲摆脱此一地位,则只有“毫无动作”,使路人“无戏可看”,以此向看客们“复仇”。
(10分)
被看者“毫无动作”使旁观者“无戏可看”,固然实现了对看客的复仇,但代价却是自主选择爱或死之权利的丧失;然而如果“照所欲而行”呢?则固然可以自主选择爱
或死之权利,却必然成为旁观者赏鉴的对象──也许这本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