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方视角对公立医院补偿范围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6期(总第635期)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摘 要:我国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后,必须重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
目前,政府投入是保障卫生体系公益性的关键,可以补需方和补供方。
本文基于补供方的视角,对公立医院补偿范围进行讨论。
由于目前对公立医院补偿范围没有界定,阻碍了我国公立医院补偿制度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
本文拟通过探讨补供方中的补偿范围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供方视角;公立医院;补偿范围
药品加成是自1954年国家出台药品加成政策以来被作为政府投入减少后对公立医院的一种重要补偿形式沿用至今。
取消药品加成后,必须改变目前政府卫生投入总量不足的现状,政府投入是保障医疗卫生体系公益性的关键。
政府对医疗机构提供补贴以弥补其提供产品和服务形成的外部收益损失的一种补贴方式,即补供方。
是能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的一种政府投入机制。
补供方最重要的实施原则是范围有限性。
目前,我国对公立医院补偿范围没有科学的界定,阻碍了我国公立医院补偿制度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
本研究通过对公立医院补偿改革机制中补偿范围的探讨,希望能为补偿改革的范围提供可操作性的决策。
一、补偿范围的探讨必须以产品性质为基础
为使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效率,补偿形式必须以产品的界定性质为基础。
合理的区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混合产品三大类别,是落实政府责任,合理划分补偿范围的途径。
其中公共卫生基本都是公共产品,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属性,市场机制与价格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是需要政府筹资的范围。
而私人产品的供给者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产品的成本补偿。
因此,私人产品在市场供应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补偿范围在私人产品方面并不是全覆盖,需要个人直接付费或引入商业保险。
混合产品的性质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使得该类产品的提供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或单纯采取非市场的政府决策过程,否则会带来公平和效率的损失。
因此,混合产品的提供必须结合政府和市场的力量。
二、以政府为主,建立公立医院补偿范围的责任机制
(一)政府补偿到位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补偿存在不足,据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我国卫生总费用从1978年的11亿元上升到 2006年的8659亿元,占GDP的比例从3.04%上升为4.72%,2010年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为19600亿元,占GDP的5.28%。
尽管卫生总费用所占GDP比重在曲折上升,但这一比例美国为16%,发达国家为10%,全球平均为9.7%,我国还远低于这一水平[1]。
而在卫生总费用中,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政府和社会的卫生支出分别占比为27.5%和35.1%,个人为37.4%,政府卫生投入的严重不足[2],导致医院经营上的趋利动机更加强烈,不利于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
新医改文件中政府已经承诺:“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
即通常所称的:政府应该对公立医院的“六大”埋单。
这是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和执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成本,这个成本应该由政府拨付,必须补偿到位。
(二)加强对资源使用的监管
医院在日常经营中所进行的业务和提供的服务千千万万,成本纷繁复杂,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究竟哪些成本是合理的,应该得到补偿,而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应该得到补偿。
政府作为一个局外人是不可能具有这样的能力、精力和技术手段对成千上万个项目进行判别、审查、核定。
但是政府对补偿资金的监管是可以实现的,在市场化自主补偿模式下,应把这种监管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和消费者,即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消费者“以足投票”的机制来决定医院的补偿成本是否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进而引导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
三、提高补供方的效率
(一)建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
政府落实对现有公立医院投入责任,进行优化配置和调整,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公立医院的定位和发展[3]。
这种投入责任的落实,应该逐渐建立起明确的政府对公立医院公益性投入目标考核体系,政府对公立医院公益性投入纳入严格目标考核,公立医院依靠创收维持生存和经营的改变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
医院经营管理须在市场、计划机制之运行属性矛盾而又并存的情况下,宏观战略上要解决兼顾实现公益性社会责任、医院发展进步和员工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三兼顾愿景;经营管理上要克服机制并存之矛盾碰撞;现实中要解决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亏损,不能真实反映医务人员高技术、高风险、高职业压力劳动价值等因素与困难。
从微观上看,在医院的发展中,医院内部如何解决医疗与预防、临床与行政、医疗行为与成本可支撑、近期目标与远期后劲发展等状况的综合平衡管理;如何与政府目标、患者需求、当地经济状况相结合;如何将卫生主管部门的“等级医院评审”“医院评价指南”等目标要求与医院成本可支撑下有所作为结合一致等。
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公立医院管理者面前的课题。
(三)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医疗服务项目中有相当部分的定价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远低于真实的成本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价值,医疗服务体系的成本必须回归其真实、科学状态。
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是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充分到位的基础,医院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真实反映成本的基础上,特别是对需医疗服务的收入应该独立核算,这部分收入应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纳税。
组织不考虑创收的医疗服务活动,把精力真正放在改善医疗质量上。
医务人员的价值观有了真实的体现,不再成为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的附庸,回归正常医患关系等。
这是将政府投入作为能促进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路径,构建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理想和科学的价值体系,也是我们医改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恒芬.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研究
[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29-25.
[5] 马雷,李道苹,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浅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07):8.
[6] 宋杨,蔡源益,等.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问题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04):2.
基于供方视角对公立医院补偿范围的探讨
冯 丹 李 静 程珂娅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遵义)
作者简介:冯丹(1991—),女,汉族,贵州遵义人,硕
士,助教,研究方向:卫生政策研究,医院管理。
医学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