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季学期高二历史第三次周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1年秋季学期高二历史第三次周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唐朝中期

D.明朝初期

2. 下列关于右图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主张“格物致知”

B.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他提出“心即理也”

D.他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

3. “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有()

①程朱理学的没落②社会动荡③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④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

A.南宋

B.元朝

C.北宋

D.明朝

5.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使理学开始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

B.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

7.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在气先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8. 王守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观点反映了()

A.认识到重树思想标准的重要性

B.认为人们的道德沦丧

C.要求人们回复良知

D.激励人们发奋立志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10. 宋明理学包含的积极精神有()

①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②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④显示人性庄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下列观点体现心学观点的有()

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②“致良知”

③“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④“格物致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下列对于宋代理学形成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三教合一”的产物②儒学吸纳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③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为理学形成作出了贡献④“二程”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直接原因是()

A.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B.寺院经济的发展

C.社会经济的落后

D.儒学内容陈旧

14. “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是()

A.“发明本心”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即理也”

15.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二、材料解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请完成:

(1)上述两则材料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在求理的方法上两者有何不同?

(3)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的思想?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

材料二又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

材料五“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三反映了朱熹怎样的思想主张?材料四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思想主张?

(3)对材料二、五的观点你有怎样的看法?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太极图易说》

材料二张载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正蒙太和》

材料三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

《遗书》卷11

材料四朱熹认为:“静亦动也。动静如船在水,潮至则动,潮退则静。”

《朱子语类》卷12

请完成:

以上四则材料包含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由此你得到怎样的启发试结合相关知识简要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