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考辨及其文化特质
文化传播论
和思考。
文化传播何以可能?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呢?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传播的时代。加世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 a
一68一
纪人类最大的遭变是文化传播对人类社会和人类生
活的全面渗透。文化传播将是21世纪文化研究最重
要的主题和中心视界之一。文化传播作为人类存在
能都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展开的。
.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同时也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传媒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传媒化是当今时代
的一个显著特征。透过传播认知文化、认知社会和人
类自身,将成为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场变革。
一、文化传播:人·媒介·社会
文化传播(Cultural ation)与人的精神
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正如美国文化传播大家威尔伯
·施拉姆(Wilbur Schramm)所言:“我们既不完全像
神,也不完全像动物。我们的传播行为证明我们完全
是人。”川文化传播总是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交织
在一起,成为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
国家之间必不可少的交往活动。正如人的生存离不
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如何理解周围的世界?如何
理解我们的社会?历史上人们彼此是如何交往的?文
化传播的本质及其特征何在?媒介变迁与社会发展
和人类文明有何内在关联?是媒介在控制人还是人
在控制媒介?如何理解文化传播的功能及其与人的
全面发展的关系?文化传播在当代的表现形态是什
么?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境况如何?如此等等。对于这
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明晰或含糊地涉及传播。”〔,’
这些描述说明了文化传播的可能性、普遍性以及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文化与传播的关系辨析
文化与传播的关系辨析作者:臧燕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文化与传播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从未停止,而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两者之间犹如身体和影子,难舍难分。
关键词:文化;传播;关系辨析文化与传播的关系历来都是传播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传播与文化的关系见仁见智,很难有一个让各方都信服的观点,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结论当然不同,既然如此,也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文化与传播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从未停止,而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两者之间犹如身体和影子,难舍难分。
一、文化是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笼统来讲,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共同的理想和行为方式,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它是指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风俗、思想、观念,小到个人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而我们对传播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也就是说信息是传播的主要内容,那么信息又是什么呢?从广义上来讲,信息就是世界的一切变动,从狭义上来看,信息就是能消除人们的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毫无疑问,文化就是一种信息,因为它既是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社会发展的航标,人类历史的延续,它能够消除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文化是一个民族、种族、国家之所以存在的根本,是人类和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而今天文化又是不同种族、民族之间冲突的重要根源,全球政治的首要冲突将发生在拥有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
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
文明之间的断裂线将成为未来的交火线”。
如果深究为什么不同文化之间会产生冲突,除了政治的、经济的利益上的因素之外,恐怕传播也难辞其咎,正是因为各国在传播中夹带了大量的本国的文化传统、文化观念,所以,在传播已成为主要交往方式的“地球村”里,文化的碰撞就不可避免。
而对外交往,本质上就是一种对外传播活动,文化信息不仅是同一种族、民族、国家为建构一种文化形态,保持本民族、国家的独特性而进行传播的主要内容,还是不同种族、民族、国家之间为了影响乃至同化对方而在对外传播中出鞘的一把利剑。
文化传播理论
文化传播理论
文化传播理论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信息传递在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传播文化知识、习惯、价值观和其他文化等。
它主要指导文化传播行为,努力实现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文化传播理论可以被分解为三个基本部分:文化来源、文化传播媒介和文化接收者。
文化来源是指文化传播的源头,可以是文学、媒体、宗教、社会团体等,它们传播的信息往往具有文化特征。
文化传播媒介是指信息的传输途径,可以是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
文化接收者是指接收文化信息的群体,它们可以是政治人物、媒体人物、家庭成员、学生等。
文化传播理论的实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文化传播者必须了解文化环境,以便发展有效的传播策略。
其次,文化传播者必须了解文化的特性,以便更好地传播文化信息,例如文化传播者可以运用艺术、音乐、文学等传播文化。
最后,文化传播者必须了解文化接收者的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化信息的传播。
文化传播理论是一门重要的学习,它可以帮助文化传播者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新闻传播的跨文化交流特点有哪些
新闻传播的跨文化交流特点有哪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新闻传播的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新闻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这一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语言和符号的多样性是新闻传播跨文化交流中的显著特点之一。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当新闻跨越不同文化传播时,语言的翻译和转换就成为关键环节。
然而,语言的翻译并非简单的词汇对应,而是涉及到文化内涵、语境和习惯表达的准确传达。
例如,某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可能有丰富的文化联想和特定的含义,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难以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
此外,非语言符号如图片、图表、表情等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
同样的一个手势或表情,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截然相反的含义。
其次,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特点。
不同文化拥有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会影响人们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某些文化中,个人成就和竞争被高度重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利益和和谐关系可能更为关键。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会导致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评价和反应大相径庭。
比如,对于一个关于商业竞争的新闻报道,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积极的创新和进取,而在注重集体合作的文化中可能会引发对过度竞争和社会失衡的担忧。
再者,新闻视角和关注点的不同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常见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的新闻媒体往往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受众需求来选择报道的内容和角度。
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新闻关注的重点;而在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问题可能更受瞩目。
这种差异使得同一事件在不同文化中的新闻报道中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从而影响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另外,传播渠道和技术的差异也对新闻传播的跨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新闻传播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上存在差距。
一些地区拥有先进的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而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报纸仍然是主要的新闻来源。
第五章传播论的人类学主张
三、美国文化区学派(文化历史学派)
• 美国文化区理论是在研究北美印第安文化 中对德奥文化圈理论的改进。它更强调细 腻的经验操作,把考察空间缩得更小,把 文化要素分得更细,对文化的整体关联性 也更加强调。将文化分为文化特质、文化 丛和文化类型。
• 认为人类学的主要目的:1)重建人类发展 的历史;2)决定历史现象的类型和它们的 历程;3)探讨文化变迁的动力
– 他将人类学从仅仅是对原始的奇风异俗的追逐中解放 出来,明确地提出人类学要关注现代生活。
– 著作《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 2、威斯勒
– 认为一个部落的文化通常自成一种型式,称作 文化型式;同样型式常集于同一地域,用文化 型式的标准来区分就叫文化区域;一个文化区 域按文化特质的多少划分为文化带。文化特质 最多地地带便是中央带,即文化中心,文化特 质较少的是文化边缘。
第一节 传播论者的主要流派
• 传播论的先驱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拉策尔,他根 据巴斯蒂安的地理环境概念,发展成地理环境学 说,也称人类地理学派。他认为,自然对个人以 及通过个人对整个民族特质和精神的影响是起决 定作用的。文化要素是随民族迁徒而扩散的。文 化要素的相似性证明文化间存在历史上的同根关 系和某种联系。
– 1)拉策尔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 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其主要做 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图上,再分析 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范围。文化要素伴随 民族迁徒而扩散开去的,因此,这种分割开来 的文化要素具有历史的联系,这样,文化要素 的形态本身就对发现各种文化要素在历史上的 联系提供了重要原因。
– 1)集中探索于有限度的地理、历史地域,研究其在历 史上经过的深度及其地理上和别的民族接触的广度
– 2)应用客观的统计方法,以追溯文化特质及文化丛的 传播,并用心理学的方法,以研究文化特质的联合、 相侵和同化。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学特征及传播策略研究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学特征及传播策略研究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涵盖了娱乐、相亲、美食、文化、艺术、亲子等各种类型,许多节目获得了喜人的收视率。
《上新了·故宫》以其独有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方式,收视率一路领先于其他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
鉴于此,以《上新了·故宫》为研究对象,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受众四个方面分析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从而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未来的传播实践中持续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传播学特征;《上新了·故宫》《上新了·故宫》包括《上新了·故宫第一季》《上新了·故宫第二季》《上新了·故宫第三季》。
《上新了·故宫第一季》播出伊始就好评如潮,而且取得了电视、网络双平台第一,电视端收视率全国第一、网络端热度全网第一的好成绩,以后几期节目的收视率也持续保持第一,豆瓣评分高达8.4分。
《上新了·故宫》作为国内首档聚焦博物院藏品与文创产品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其播出形式为季播,其拍摄流程为:首先,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行识宝,在专家的介绍下探寻故宫藏品的历史渊源与历史文化;其次,与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师联合高校设计类专业大学生设计一件(套)与该文物相关的文创产品,使传统与创新得到完美的结合。
《上新了·故宫》作为国内首档聚焦故宫文化的文化类真人秀综艺节目,之所以从首播以来就好评如潮,是因为其独特的传播策略,在引领观众领略故宫文化的同时让故宫文创走进寻常百姓家。
本文从传播学理论出发,分析节目的传播特征,总结其传播策略,希望能对地方电视台的文化传播类节目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从《上新了·故宫》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学特征通过比较分析近几年几大比较火热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信中国》《上新了·故宫》等,可以发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特点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受众四个方面。
文化传播学 要点整理
文化传播学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定义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现象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强调信息的传递;从信息科学的观点来看,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作为一种客观的机制在维持物质的运动和系统的运行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结合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与物质、能量共同形成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广义的信息,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他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有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①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②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社会传播具有系统性,其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社会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一、什么是社会学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三、社会学的功能四、社会学的思想发展历程内容介绍●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百六十多年来,社会学伴随着社会变化并作为其反映逐渐发展、壮大、成熟起来,本章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发展历程做一概括介绍。
一、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社会学的研究特点4、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一)社会学产生的标志1838年,法国学者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sociology)一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对研究对象的分歧1、社会学有无自己的研究对象2、如果有,其特定对象是什么●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1、以社会和社会现象为对象(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实证主义2、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对象(韦伯、孙本文)反实证主义3、“问题说”、“剩余说”、“学群说”、“调查说”、“未定说”社会学定义: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依照美国学者米尔斯的著名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的社会学想象力。
(三)社会学的研究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四)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总和论2、综合论3、普适论4、中心论5、平等论(1)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四、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一部分社会学的产生●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一)思想背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勾画了理想的社会,认为社会起源于人们共同的生活需要,社会要有一定的分工与秩序。
是乌托邦思想的早期代表●卢梭——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
基本观点是:个人自然地或道义性地被赋予了某些权利,但这些权利的行使受国家的调节和限制,国家由此发挥其控制功能。
出版活动的文化积累与文化传播辨析
多份 载体 与一 份 载 体 相 比 , 完 全 毁 坏 的 概 率 要 其
小 得 多 , 得 以保存 的概率 要 大得 多 。第 二 , 而 出版
摘
要 : 化 积 累和 文化 传 播 是 出版 活 动 的 两种 社 会 文化 功 能 , 必 要 站 在 人 类 出版 史 的 高度 从 理 论 上 来 文 有
探 讨 出版 活 动 的这 两 种 社 会 文 化 功 能。 文 化 积 累 反 映 的是 社 会 所 拥 有 的 文 化 内容 的 总 和 , 出版 活 动 本 身 并 没
1 0 — 1
出版 活 动 的 文 化 积 累 与 文 化 传 播 辨 析
社 会性 文 化 活动 。
克利 特 、 格 拉 底 等 学 者们 的哲 学文 化 。公 元前 苏 6 —5世 纪 的希 腊 学 者 主要 是 招 收弟 子进 行 讲 学 , 以传授 自己 的文 化 成 果 。甚 至 苏 格 拉 底 ( 4 9 前 6
识 分 子 阶层得 以发 展 壮 大 , 而 形 成 对 书 籍 的社 从 会 需求 。这 些社 会条 件说 明战 国时期 可 能有 出版 活动 。从 近年 发现 的 战 国楚 简 ( 海 博 物馆 馆 藏 上 楚简 、 湖北 郭店 楚 简 ) 中可 知 , 同一 作 品 ( 如《 例 缁 衣 》 有 不 同的 抄 本 ; 然 这 些 抄本 是 否 为 出 版 ) _虽 _ 5
般知 识 ” [17 种 “ 化 ” 映 的 是 人 的 文 化 素 0 32这 14 文 反
质 。在讨 论 出版 问题时 , 笔者认 为 , 文化 ” 般 是 “ 一 指“ 精神 财 富” 。 什 么是“ 出版 ” ?学术 界 目前 对这 个 问题 还 有 争 议 。有 一种 观 点 认 为 “ 以文 字 图像 符 号 编 述 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和气候会极大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及其特征。
中华文化诞生于华夏大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与历史背景对其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是使之呈现出独特文化特质的重要基础。
从中华大地的独特风貌来看,中国的自然环境相对封闭,漫长的海岸线,高耸的山脉、奔腾的江河、广袤的草原、沙漠将中华大地勾勒起来。
而西高东低富有层次感的地势、处于中纬度的显著季风气候为古代中华民族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独立安全的广阔空间,既奠定了不同地域形成丰富多样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也对其产生发展、相互间交流融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中国古代经济形态角度来看,由于气候、土壤、水利等方面的环境差异,逐渐形成了东中部的广大地区适宜农耕生产,西北部地区则适宜游牧生产的人文社会生产景观。
从总体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古就把“农”视为“立国之本”,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形式。
中华民族从社会结构角度看,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积淀,中华民族在中原沃土上形成了传统农业模式为主、由血缘家族组合而成的农村乡社,并沿袭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严格的主从、嫡庶、长幼宗法等级结构。
另一方面,中华大地幅员辽阔,物质条件相异,形成了高原区牧畜,林区捕猎,沿海及水乡捕鱼等多样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并逐渐发展出货通天下的商业等。
这些经济形态既相对独立,又与农业形成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因此,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是根植于农耕社会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对“天”的仰赖、敬畏和亲切,由于生活方式的自给自足、多样共存,由于民族对于稳定、统一的国家的期待,因而孕育出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追求和平、崇尚道德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务实精神、中庸之道、尚农重农思想、集权主义与民本主义、以及乐天安土的生活情趣,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多元化民族分支,使中华文化多彩多姿,呈现出各民族向心力不断增强和多元文化类型持续融合的趋势,培养了中华民族对乡土深切的依恋和对祖国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论述文化传播特征
论述文化传播特征
文化传播是它自身文化的可迁移性,它具有将文化信息传播的能力,包括传统,知识,礼仪和信仰。
文化传播通常指文化信息通过传统和新媒体,从社会团体传播到社会团体或从一个社会团体传播到另一个社会团体的过程。
文化传播表明,一般而言,文化不属于任何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属于某一特定实体或社会,而不仅仅是个人。
文化传播是一种发展性过程,它可以改变,创新和变化,因此它可以增强社会的文化传承。
文化传播的特征主要有:
1、它是一种社会性的过程,它可以在人类社会的分支中发现,它可以使社会发展变得更加有效。
2、文化传播具有继承性,它可以传承文化,并完善文化的传承范式,使文化可以流传很长一段时间。
3、文化传播通过语言,包括官方语,方言和新语言,因此它可以使文化变得更加深入、多样化,从而改变文化。
4、文化传播可以影响社会和它的文化,比如社会政治制度或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这也将引起文化的变化。
5、文化传播是一种对对文化的反思,它可以理解文化变化的原因,以确定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之,文化传播主要是社会性,继承性,语言介入,社会影响和文化反思等特征,这些特征将由文化本身的特点决定,而文化传播也将与之相结合。
通过文化传播,部落传统也可能改变,以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于传播学视角探析中医药文化的特点
基于传播学视角探析中医药文化的特点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探索中医药文化的以下特点:
1. 传统性: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千年来一直传承下来,代代相传。
这种传统性使中医药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并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综合性:中医药文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体系,包括中医药理论、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中医药文化融合了中国哲学、道德观念、宇宙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这种综合性使得中医药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与外延,其传播也需要全面理解和解释。
3. 基于经验和实践: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基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经验,强调个案分析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文化注重与患者的互动、观察和沟通,以及对身体、心理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考虑。
这种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使得中医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强调实践的验证和适应性。
4. 自然疗法:中医药文化强调自然疗法和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中医药文化采用草药、针灸、按摩等方法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等要素,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中医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强调与现代医学的对话和整合,以确保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性、综合性、基于经验和实践、以及自然疗法等特点。
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传播理论基础知识
文化传播理论基础知识文化传播,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它背后的理论基础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首先,我们来谈谈文化传播的定义。
简单来说,文化传播就是指文化从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个社会群体或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转移过程。
它可以是通过语言、文字、艺术、习俗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播者,他们是文化的源头,负责将文化内容传递出去。
传播内容,这是传播的核心,包括知识、观念、技能等。
传播渠道,例如口头讲述、书籍、电视、网络等,决定了文化传播的范围和速度。
还有受众,即接受文化传播的人群,他们的背景、兴趣和需求会影响对传播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文化传播的模式也多种多样。
有一种是线性传播模式,就像一条直线,传播者发出信息,经过渠道到达受众。
但这种模式过于简单,忽略了反馈和互动。
后来出现了循环传播模式,强调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网状传播模式越来越常见,信息在多个节点之间自由流动,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文化传播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它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让我们开阔视野,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精华。
比如,我们从西方引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文化传播还能够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外,它也有助于塑造社会价值观,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然而,文化传播并非一帆风顺,也会面临一些障碍和挑战。
语言的差异可能导致信息的误解和偏差。
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某些文化元素在传播过程中难以被接受和理解。
还有技术的限制,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不足,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为了促进文化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提高传播者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生动地传递文化内容。
丰富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和技术手段。
同时,要注重培养受众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文化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文化传播知识点总结
文化传播学知识点总结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①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删除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2.透视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各具特色),文化又是世界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3.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是尊重本民族文化);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①传播媒介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
②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辨析题 高考专用
文化类辨析题第一单元1、辩题:和谐文化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1)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道德文化,对良好风尚以及健康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此得出和谐文化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却是错误的。
(4分)(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分)(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的矛盾,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因此,简单地认为和谐文化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4分)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正确的。
(4分)②人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法选择,是错误的。
(3分)③人们应当提高识别先进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3分)因此,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非不可选择。
(1分)第二单元1、辨题: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
(1)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商品、资源在全球的流动,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不可避免地推动了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博厄斯——现代人类学之父
博厄斯——现代⼈类学之⽗是博厄斯使⼈类学成为⼀门科学——⽶德博厄斯将思想、猜测、与收集初民的奇风异俗结合起来,此次将⼈类学建成⼀门理论能够被验证的科学——本尼迪克特博厄斯⼈类学的科学基础,来源于他所具有物理学的严格训练,和他个⼈的分析和综合能⼒的天赋。
他在1858年7⽉9⽇出⽣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明登市⼀个犹太商⼈的家庭,先后就读于海德堡⼤学,波恩⼤学和基尔⼤学,1881年获基尔⼤学物理学和地理学博⼠学位。
和当时的⼀般读书⼈⼀样,博⽒对哲学颇具偏好,但他所爱好的不是哲学的抽象性,⽽是哲学的看法或态度。
他吸取了巴斯蒂安、格兰(Gerland),尤其是拉策尔等⼈的“地理决定⽂化”的学说。
早期对地理的兴趣促使他在巴芬岛(Baffin Island)上进⾏了为期⼀年的科学考察(1883-1884),他对⼟著爱斯基摩⼈的研究使他否定了地理决定论。
当他返回到德国之后,成为了巴斯蒂安在柏林皇家民族博物馆的⼀名助⼿,并受到体质⼈类学家维尔楚的影响。
1885年,博厄斯的⼯作是整理博物馆从北太平洋和北美的西北海岸收集来的雅各布森收藏品,⼀年之后,他在柏林的⼀次民族展⽰中⾸次遇到了贝拉考拉(Bella Coolla)⼟著。
⾃1886⾄1892年他在爱德华·B·泰勒和海伦(Horatio Hale)的领导下,为⼤不列颠科学协进会到美洲西北海岸作了若⼲次的调查。
在德国的这些⼯作经验和⽣活经历决定性地塑造了后来他在美国事业之初的⽅向。
移居美国后,同时也带来了巴斯蒂安的反进化论取向和对经验的强调,并带有某种对历史的以及温和的传播论的重视。
他先后任克拉克⼤学⼈类学讲师,哥伦⽐亚⼤学体质⼈类学讲师、教授,美国⾃然历史博物馆民族学馆馆长,是美国⼈类学协会的创始⼈之⼀,并于1907-1908年当选为主席。
博厄斯1936年在哥伦⽐亚⼤学退休,于1942年去世。
由于博厄斯在美国开创了“四领域研究”(体质、语⾔、考古、⽂化⼈类学)的⼈类学研究范式,并最终成为美国⼈类学的特⾊⽽与欧陆⼈类学相区别,⽽且他和他培养的弟⼦统治⼆⼗世纪前⼆⼗年代美国⼈类学,因此,博厄斯被誉为美国⼈类学之⽗,是现代⼈类学奠基⼈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 ,一种失 去的文 明 ;另一 方面 ,传
播 又必然是 文化的传播 ,没有 文化 , 传播 便失去 了根本 ,也就失去 了存在
必要 与意义 。所 以 ,文化与传播 是人
的存 在的两个 方面 ,两者犹如物 质与
运动 那样 ,形成 辩证统 一的关 系 ,不 可分离 。
文化是传播 的文化 ,传播 是文化 的传 播 。没有 文化的传 播和没 有传播 的文 化都是不存 在的 。一方面 ,文化 的形 成和发展受 到传播 的影响 。传播
“ 宣”表示 庄重的传 播 ; “ ”表示 扬 宏大的传播 ; “ 通”表示言语的通达 ; “ ”表示物件的沟通。据考证 , “ 递 传 播”一词在我国出现于10 ̄ 前 ,即可 40 = 能始见于 《 北史 ・ 突厥传 》中的 “ 传播 中外 。咸使知闻”一语。当然 ,那时传 播一词并未广泛使用。 在 国 外 ,据 考 证 ,传 播 这 个 词 起 源于 拉 丁 语 的c mmu iai n o n c to 和
播 的 特 征 及 其 文化 特 质 ,这 对 于 当 下 中 国文 化 对 外 传 播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 关键词 】 传播 ;文化 ;渊源 ;关联
和 动 作 、声 调 、语 言 、文 章 、印刷 1 “ 播”渊源考辩 . 传 中 国 古 代 ,汉 语 中的 “ ”与 品 、铁路 、电报 、电话 以及 人类征服 传 “ ”最 早 是 分 开 使 用 的 ,它们 与 空 间和时 间的其他任何 最新成果 。” 播 “ ”、 “ 布 流” 、 “ 宣” 、 “ 扬” 、 大 约与此同时 ,另一位 美国学 者皮尔 “ 通” 、 “ 递”诸字 同义 ,在 用于 人 士 ̄ 11年出版的 《 91 思想的法则 》中 类信息 交流时 ,其 义位相 同而 义象各 设了—个题为 《 传播 》的短章 ,其中有 异 : “ ”表示纵横 的传播 ; “ ” 传 播 这样一段论述 : “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 表 示 广泛 地 传 播 ; “ ” 表 示伸 展 惟一手段是像 ( o ) 布 i n。即使传播最简单 c 的传 播 ; “ ”表 示 连续 的传 播 ; 流 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 ,一 ( 见
存在 。交往 和传播是 形成人 的本质属 性—— 社会 性的基本 前提 ,是 人的社 会本 质的充分 表现形 式 。交往 和传播 是人类的基本行为 ,它与人俱在 ,与生 俱来。传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 文化借助于传播影响着人类。因此文化 传播产生于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需要 。 如果 把 文 化 和 传 播 放 在 一 起 来 思考 ,则会 发现任何 文化 ,只要存在 的 ,就会传播 。而任何 传播 ,不论采 取什 么方式都 只能 以文化为 内容。因 而 ,文化和传 播是一 体的 、统 一的 , 但 又有区别 与不同之 处 。文化 与传播 互 为 生 存 的 条 件 ,文 化是 传 播 的 内 容 ,传播是 文化的形 态 ,文化 寓于传 播之 中 。一方面 ,文化 是传播 着的文 化 ,没有传播 ,文化便 失去了 生命 , 即 使 有 过 辉 煌 ,也 只能 成 为一 种 历
成了 日常用 语 。通过 这些 日常 用语 , 人们基本上 可以了解 “ 传播 ”一词主 要指 的是 人 类 传 递 或 交 流消 息 、观
点 、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
“ 播 ” 一 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 早 何 时 作 为 理 传 论 语言开始使 用 尚待进 一步的 考证 , 不过 根据现有 文献可 以判 断 ,至2 世 0
南方论刊 ・ 0 9 2 0 年第 1 期 2
文 化 长 廓
传播考辨及其文化特质
陈 岚’ 魏耀川2
(. 1上海电力学院外语 系 上海 2 09 ;2上海金 融学院外语 系 上海 2 10) 000 . 0 29
【 摘要 】 本文从中西 “ 传播”渊源考辩、传播与文化的关联、传播的文化特质、文化的传播功能四个方面,论述 了 传
播 的时候 , 就是在试 图与他 人共享 也 信 息— —某个 观点或某 个态 度……传 播 至少有三个 要素 :信 源 、信 息和信 宿 。另一位传 播学 者阿耶尔 则更明确 地指 出 :传播 在广 义上 指的是信 息的 传递 ,它不仅 包括接触 新闻 ,而 且包 括 表达 感情 、期待 、命 令 、愿望 或其 他任何 什么 。将 社会学 视点和信 息科 学视 点加 以结 合 ,人们 可以 为传 播学 中的传播概 念下一个基 本定 义了 ,这 就 是 :所谓传 播 ,即社 会信 息的传递 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
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 , 或者说是 由
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从2 世纪 4 年代信 息科学 诞生 以 0 0
后 ,许 多传播 学家在 界定传播概 念之 际 都突出强调 传播 的信 息属性 。例如 著 名传播学 者施拉姆在 《 传播 是怎样 运 行的 》一文 中写道 :当人们 从事传
促成 文化的整 合 、文化 增值 、文化 积 淀 、文化分 层 、文化变迁 和文化 “ 均
2传播与文化的关联 .
人类 要 生 存 和 发 展 ,就 必 须 进
纪初,一些学者已经 自觉地将传播作 行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 质化 ” 。传播 对文化 的影响不仅 是持 为学术考 察的对象 ,例如美 国社会学 产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人 类必 须 结 成 续而 深远的 ,而 且是 广泛而普 遍的 。 家库利在 10年 出版 的 《 99 社会 组织 》 定 的生产关 系 也就是 社会关 系。按 反过 来 ,文化 对传播 也有着十 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