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沪粤版八年级期中复习—3章光和眼睛实验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章光和眼睛实验综合练习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

2.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通过实验得到表中数据:
3045
3045
利用表中数据及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填空: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_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
直射到水中时,传播速度将______,传播方向将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3.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实验中小强同学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_;
(2)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3)将一只点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______(选填“点撚”或“没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完全相同,目的是比较______。

(4)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和A'、B和B′、C和C'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
A.平面镜成虚像
B.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5)实验中,小强正在玻璃板前观察蜡烛A的像,小雨同学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表面,那么小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6)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填字母);
A.2cm
B.1cm
C.0cm
(7)在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A”或“B”)处。

4.“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__。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情形如图1所示,可见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实验中,当蜡烛与该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_____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光屏上将会出现一个_____、_____的实像;
(4)若蜡烛逐渐靠近该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所成的像会逐渐变_____(选填“大”或“小”);
(5)如果向右移动蜡烛后,不移动光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放上一个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6.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物理兴趣小组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左”或“右”)移动。

若不移动光屏则应对水透镜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

7.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的观察仪圆筒可以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

根据你的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圆筒的______(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2)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若易拉罐位置不动,向左移动圆筒位置,则像距______,光屏上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让物体靠近易拉罐,保持易拉罐和圆筒位置不动,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用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时发现:孔开得较大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光斑。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孔(图乙),并用一张卡片逐渐覆盖在孔上,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图乙中合乎要求的孔是______图。

8.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华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______;
(2)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______;实验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 ______;
(3)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线紧贴着纸板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在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接着,小华又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 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5)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
(2)实验中用到两支相同的蜡烛,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蜡烛A应该______(“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3)移动蜡烛B,人眼从E方向看过去,看到蜡烛B 与______重合,要确定B 位置是不是所需位置,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
(4)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蜡烛A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将______(向左移/向右移/不动);
(5)在蜡烛B 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A 侧透过玻璃板______(能/不能)看到蜡烛B,______(能/不能)看到蜡烛A 的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则凸透镜的焦距
f=______cm;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
(3)实验时如将蜡烛移到某一位置,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看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眼睛(选填“近视”或“远视”)。

11.利用如甲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______(选填序号①:“观察更清晰的像”或②:“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的前表面成了一个像,后表面成了一个像,成了两个像,为了使肉眼不容易看出来是两个像一感觉就是一个像,在5mm厚和2mm厚的两种玻璃板中,应该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实验中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前面的蜡烛A的像______就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_(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3)在乙图中画出位于A点的人眼看到蜡烛火焰顶端S点在镜中像的光路图______。

12.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
屏、一个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光源发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cm;小华将光源由图示位置缓慢向右移到35cm处,观察到光屏上光斑______(填字母);
A.缓慢变大
B.缓慢变小
C.大小不变
D.逐渐消失
(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小华用不透明纸将透镜遮去一半,发现光屏上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小”或“不变”)、亮度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小华将光屏取走,那么______(填字母);A.不可能再看到像
B.烛焰不再成像
C.烛焰经凸透镜成虚像
D.烛焰仍成实像且像仍在原处
(3)如图乙所示,保持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不变,在凸透镜左侧再放一透镜P(图中未画出),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后,恰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移去透镜P,光屏上像变模糊,此时小华将光屏稍稍向右移动,像又变清晰,则透镜P是______(填“凸”或“凹”)透镜,可作______(填“远视”或“近视”)眼镜。

13.小明想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玻璃板;
②厚为8mm的玻璃板;③直尺;④光屏;⑤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B;⑥白纸。

(1)实验前应选玻璃板______;(填器材前的序号)
(2)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坐标纸上,点燃蜡烛A,观察发现:玻璃中A的像A'偏高
且倾斜。

在图甲所示的a、b、c三种情况中,______图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发现蜡烛B与像A'完全重合(如图乙所示),说明平面镜成______(填“等大”或“放大”)的像。

记录物像的位置A、A'多次实验后,记录情况如图丙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小明在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他在A侧只能观察到______(填“像A′”或“蜡烛B”)。

这说明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所示,若蜡烛、凸透镜在当前位置,应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此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填“照相机”或“放大镜”)上。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的、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燃烧逐渐变短时,为了使像还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填“上”或“下”)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

15.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3)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
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_____(填“大”或“小”);
(5)该同学在得出以上结论后想要继续研究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折射时有什么规律。

表中是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图是光在这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的光路:
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图中的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1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
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17.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甲所示,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时,其中说法______正确(填字母);
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
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选填“I”、“II”或“III”)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

1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时,小明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接着小明应______(选填“先点燃蜡烛后调节高度“或“先调节高度后点燃蜡烛“);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位置,正确的做法是______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3)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时,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19.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

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

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

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
像和玻璃板之间的关系。

②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玻璃板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______(选填①或②);
(2)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3)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能透光,便于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
成的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2)实验探究时,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
(3)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实验时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
方案一: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移动;
方案二: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适当距离;(均选填“右”、“左”);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小明的眼睛应该在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进行观察。

答案
1.刻度尺位置前等效替代法虚无论怎样移动B,都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2.折射增大小于减小不变
3.确定像的位置没点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能C A
4.垂直顺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10.0倒立缩小实照相机倒立放大右大凸
6.缩小左抽水
7.A变小变小变大D
8.激光笔显示光传播的路径用笔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做标记(或序号)不能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路可逆
9.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需要A的像变换不同的位置观察B 是否与A的像重合不动不能能
10.10.0放大投影仪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远视
11.②2完全重合不能虚
12.10.0C缩小不变变暗D凸远视
13.①b等大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A′反射
14.同一高度左缩小照相机放大上
15.不变增大不可能45大小于
16.不需要对称不能B
17.B II变大B
18.先点燃蜡烛后调节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移动光屏右C幻灯机19.②物体的大小相等相等垂直确定像的位置不能虚
20.会聚同一高度照相机右左光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