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B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B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B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 C 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 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 D)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 B C D)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 C 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6. 规律的特点有(A B C D)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 B D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8.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A B C D )。
A.实践的需要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9.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 C D)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1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 B C)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答: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实体性要素有: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智能型要素有: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教育水平。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其基本形式都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片面性、表面性。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其基本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识的次序决定的。
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于对事物的理解深度也大不相同。
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稳定性、可认识性。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主要是因为克服了社会化再生产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侠义界限;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在生产的要求;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动矛盾即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的矛盾;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使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得到了协调和发展。
四、论述题
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④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答:第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第二、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
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公有制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有制还有多种经济形式和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还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劳分配是我们现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惟一的分配原则。
我们虽坚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但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
我们的按劳分配还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外,还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但还存在一些非按劳分配形式
(1)福利性分配。
指因享受公有制企业福利待遇形成的收入。
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货币形式;二是实物形式。
我国的福利制度起源于低工资制度,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职工利益的保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福利性分配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应进行改革,缩小其分配范围。
(2)资产性分配。
指投资于股票或债券得到的股息、利息、红利,以及银行存款所获得的利息,还有租金收入等。
此外,企业凭借占有较有利的条件和国家资产取得较高收益,使这些企业劳动者比其他企业劳动者取得较高报酬,也属资产性分配。
(3)经营性分配。
指经营者依据其经营水平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所得到的个人收入。
具体表现为承包经营者和租赁经营者依据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合同规定取得的个人收入。
经营收入和经营者承担的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其他所有制经济,这就必然存在其他分配形式(1)个体经济的分配。
个体经济是依靠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生产和经营,个体劳
动者的收入是劳动收入。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中除劳动收入以外,还包括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所获得的收入。
(2)私营经济的分配。
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
在私营经济中,企业主按资本分配取得利润;雇佣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得工资。
在企业主收入中,一部分是企业主作为管理者而取得的管理劳动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大部分是资本收人,属于带有剥削性质的非劳动收人;还包括一部分机遇收入、风险收入等。
(3)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分配。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其分配方式和私营经济相类似,资方按资本分配,雇佣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类企业中,经济关系兼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二重性质,分配关系也表现出二重性,既有按劳分配收入,也有按资本分配收入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得的收入。
具体则根据双方在企业中的资本、地位、作用、经营管理形式等多种状况决定。
此外,还有经营收入,包括管理劳动收入、机遇收入、风险收入等,其中一部分成为资方收入,一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职工的收入。
上述绝大部分分配形式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
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显得越来越重要。
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是为了缓解生产要素的紧张程度,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效率和公平是既相制约,又相促进的。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基础,只有收入分配的适当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效率。
如果形象地比喻,效率是把蛋糕做大,公平就是分得合理。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
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
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哦)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答: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感情、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感觉等。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
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得2+5=10000成为可能。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成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忍不拔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