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自我重塑的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自我重塑的路径
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媒介发展理念,狭义上是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广义上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网络传输系统的兼容性,针对图文、声音、影像等资料具有超强的加载能力,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
如今,媒体融合将新、旧两种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对新闻进行共同生产、共同传播,不仅扩大了受众范围,而且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新闻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快新闻记者的转型步伐,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同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媒体融合下新闻行业的特征
媒体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尤其网络媒体的出现加快了媒体融合的速度。
目前来看,大规模的媒体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经资源共享和集中处理,将新闻信息通过不用平台传播给受众。
媒体融合对新闻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出传播媒介聚合化、新闻生产一体化、信息传播广泛化、信息内容娱乐化的特征。
(一)传播媒介聚合化
伴随着新媒体与旧媒体的融合向着纵深发展,完善了新闻信息的承载模式,不论是信息采集还是传播渠道,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传播媒介聚合化的特点。
受众想要获取新闻信息,其方式和手段多样化,例如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浏览网页等。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能从不同角度呈现新闻信息,进而引导社会舆论,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强化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感受。
(二)新闻生产一体化
现如今,单一的、独立的新闻内容传播方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实现新闻生产的一体化,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一方面,图片、文字、影音等资料的搭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还原,让受众了解事件的全貌,提高新闻生产质量。
另一方面,记者利用网络资源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能提高新闻采编效率,更好地满足时效性要求。
(三)信息传播广泛化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内容变得公开透明,绝大多数的新闻事件均能在自媒体上传播,由于信息传播更加广泛,扩大了受众的覆盖范围。
另外,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操作,实现了记者与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拉近了两者的距离。
新媒体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甚至语言上的障碍,为信息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2]。
(四)信息内容娱乐化
这里的娱乐化并不是贬义词,而是站在新闻类别更丰富的角度阐述。
传统媒体报道新闻事件时,因版面、时间有限无法提供更多的新闻维度,受众获取的新闻类别较窄。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互联网成为新闻传播的一大渠道,相关网站对新闻类别进行明确划分,如时事、经济、体育、生活等,每个分类下的新闻素材很多。
另外,在新闻采编环节,一改字正腔圆的风格,生活化场景的构建、流行语的使用,提高了娱乐化程度,也拉近了记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这是传统媒体新闻时代无法想象的。
二、媒体融合对新闻记者带来的机遇和新要求
(一)带来的机遇
1.增加了采访渠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事件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也是精神层面的一种追求。
一个优质的新闻事件,必须有明确的采访目标,选择合理的采访渠道。
在过去,记者采访以面对面为主、电话采访为辅。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采访渠道明显增多,如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或在官方平台上留言互动。
这些新的工作模式,有利于记者接触新事物、探索新领域,为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升提供契机。
2.加快了信息传播
新闻事件内容的传播广度与社会影响力直接挂钩。
传统媒体下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广播和电视,其共同特征是受众被动接收信息,信息传播速度较慢。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得益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年轻受众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即可获取新闻信息,而且是主动选择信息。
例如,记者采访后即时编辑,相较于传统媒体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更加突出新闻的时效性,吸引了一批忠实受众。
3.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新闻生产的角度看,包括选题、采访、写作、编辑、审查、发布等重要环节,其中编辑又分为文字编辑、图片编辑、影音编辑等内容,由于流程复杂、专业性强,整个生产成本较高。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以自媒体为代表创新了新闻生产方式,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而且投入的资源明显减少,因此新闻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对于受众而言,能接收更加多样的新闻信息;对新闻行业而言,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二)提出的新要求
媒体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记者转型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尤其是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支持下,记者只有提高综合素养,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需求。
1.媒体装备运用能力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装备不断更新,能捕捉到更加真实、清晰的新闻瞬间。
这就要求记者熟练运用媒体装备,尤其面对突发新闻时,能获得一手资料,为后续采编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另外,新装备能够带来新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记者只有正确使用这些装备,才能在新闻报道中发挥出正向作用,获得受众的支持和认可。
2.议题策划报道能力
选题是新闻制作的第一步,选题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新闻内容的质量。
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要提高选题策划报道能力,一方面能在多种多样的新闻事件中选出具有高价值的新闻,进行科学策划和精准报道,对事件真相予以还原。
另一方面,注意调动受众的情绪,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其中,进一步提高新闻事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发挥新闻引导作用
在新闻事件报道中,应正确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3]。
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应对新闻信息质量进行把控,既展示出节目的特色,又要以充满正能量的新闻事件为主。
反观一些自媒体平台,刻意制造冲突话题,对新闻事件添油加醋,甚至发布一些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些是严禁出现的行为。
4.贴近群众现实生活
新闻事件内容丰富多样,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新政策新法规的出台是新闻,“三农”问题的解决、邻里纠纷的处理也是新闻。
虽然不同受众群体对新闻内容的需求有差异,但总体上应该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记者在新闻生产中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选择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并报道出来,例如饮食安全、住房、就业、教育、养老等,如此才能对群众有所帮助,提高受众的忠诚度。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自我重塑的路径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生产者,只有立足于实际情况,不断提高个人执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媒体融合下的工作需求,推动整个新闻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我国媒体融合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新闻记者应正视这一局面,认识到融媒时代已经到来,看到媒体融合的作用和价值,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满足媒体融合环境的客观要求,为自我重塑提供思想保障。
第一,在传统媒体背景下,当日新闻事件在次日报道,如今则做到了当日同步报道。
记者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对新闻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处理,一方面加强新、旧媒体之间的联动,优化内容供给,
提高新闻创作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借助于视频直播平台,加强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丰富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
第二,媒体融合不仅是必然趋势,而且还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
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多,受众面更广;传统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大,受众更加稳定,两者融合可实现量变到质变。
因此,新闻记者应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健康发展,发挥出两者的优势合力。
第三,在新闻选题策划中,首先要树立大局观,将新闻事件及时报道出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宣传正能量,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其次要有主导观,理性战胜感性,真实、全面还原事件真相,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坚守职业底线,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最后要走群众路线,新闻记者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而是要走入社会、进入群众的生活,掌握群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为选题策划提供依据。
(二)正确处理压力挑战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前者是事物变化的基础,后者是事物变化的条件[4]。
对新闻行业的发展而言,媒体、受众均是外因,记者本身才是内因。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必须正确处理压力挑战,这是自我重塑道路上的关键。
第一,新闻记者这一特殊工作岗位,为其带来了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关调查发现,记者群体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因为新闻事件不能出现一点偏差,否则可能造成巨大差错。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新闻记者的工作压力有增无减,只有正视压力、自我调适,用积极心态面对挑战,才能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第二,影响人的认知结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目标定向,二是自我效能,其中后者是人们对完成任务能力的信心和判断,会影响个体行为活动的效率、质量及情绪。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提高新闻记者的自我效能,才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具体操作就是提升新闻采编能力。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提升职业素养是一名合格记者的基本要求,除了采访写稿以外,还要从图片拍摄、视频录制、后期编辑处理、设备平台使用等方面入手。
换言之,只有掌握“十八般武艺”,做一名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将压力挑战化为无形。
(三)明确新型角色定位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成本降低,质量鱼龙混杂。
新闻记者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做一名优质的新闻传播工作者。
具体来说,要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一是信息意识。
记者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应作为新、旧媒体交互融合的桥梁。
一方面负责信息的获取,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加工、核实后在传统媒体上发布,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增强社会影响力。
另一方面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追踪,进一步提高传播效果和个人影响力,扩大受众范围。
二是服务意识。
以某新闻资讯APP 为例,其由数十个主题频道组成,每个频道有自己的服务主页,涉及电商购物、社区交流、生活服务、公益活动等内容,形成了精准细分的粉丝群体。
发布新闻信息时,记者除了采访以外,还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如发布重大疾病患者的信息,为其开通救助通道;寻人寻物,对生活闲置物品进行置换;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工作、情感上的问题等。
三是把关意识。
自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行业的门槛,记者作为“把关人”的身份被弱化[5]。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求记者增强把关意识,用专业的眼光对新闻信息的真实度进行分辨、评价,确保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没有疏漏,帮助受众更加准确地理解接受,避免引起冲突矛盾。
以《关注》栏目为例,针对社会热点话题、影响力较大的新闻事件,通过深入采访和长期跟踪,还原事实真相,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对信息技术进行熟练运用,才能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工作要求,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典型代表。
第一,对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进行熟练操作,掌握社交平台、短视频APP 的使用技巧。
新闻记者从传统媒体人转变为新媒体人、融媒体人,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补齐技术短板,丰富用户体验。
以《新闻联播》为例,其于2019 年入驻抖音平台,现有粉丝3 617 万,发布内容获赞3.6亿。
其构建的短视频生态模式,既突出主流价值,又具有创新活力。
第二,在新媒体的运营上,记者应该从受众群体的细分入手,为不同受众提供针对性的内容,实现新闻信息的精准化传播。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记者,不仅是优质新闻的生产者,还是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传播介质的融合者。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记者,哪里就有事实和真相。
(五)改进工作机制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自我重塑不是个体行为,而是整个新闻行业的群体行为。
为了帮助记者迈出坚定的步伐,还需要记者供职的单位改进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促进记者实现自我重塑。
第一,协调机制。
优化新闻生产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定期召开媒体融合协调会,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统一调配,明确记者的责任和权利,科学设置新闻生产周期,各部门协作发挥出合力。
第二,激励约束机制。
落实考评工作,设置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如收视率、市场份额、营销能力、新媒体指数、受众互动量等[6]。
以新闻资讯APP 为例,对于此类记者的考评,以访问人数为数据源,从总访问人数、单个内容最高访问量、订阅用户增量、活动参与次数四个方面,对该手机频道的运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采取适宜的奖惩措施,例如设置新闻传播奖励基金、评优评先,激发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自身不断进步,增强新媒体平台的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对新闻行业及从业者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压力挑战,明确角色定位,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并改进工作机制,才能促进新闻记者自我重塑,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满足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