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性能实验指导书修订稿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性能实验指导书修订稿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性能实验指导书修订稿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性能实验指导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

开出实验类别:综合性

所属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空调用制冷技术本项目实验学时数:2(要求必做)

编制人:李改莲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焓差实验室结构组成(室内侧、室外侧模拟环境),空气再处理设备的制冷系统,计算机测试系统、各种控制方法等。掌握制冷原理的应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场地

焓差实验室

三、主要实验设备及说明

图1 焓差实验系统原理图

图2 操作界面

图3 整体风洞示意图

图4 分体风洞示意图

四、空调器焓差试验方法

1 室内侧、室外侧空气干湿球温度调节和测量

室内侧、室外侧空气干湿球温度调节和测量是通过TR1,TR2,TR3,TR4仪表进行的,并通过485通讯总线与计算机连接,将数据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当开启被试机及隔室内的冷机后,系统达到一个恒定的冷量和除湿量,此时通过仪表控制相应的固态继电器(SSR)调节电加热管的功率输出,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

2 循环风量测量和静压控制

空调机室内侧循环风量测量通过1个微差压变送器TR5调节仪表及变频调速风机在风量测量装置上进行。

为了模拟空调器正常使用时的状态,必须使用风量测量装置上的出风接收箱静压调整为零(此时模拟空调向内空间直接送风),然后测量喷嘴两端的静压差,并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出风量。

调节测量过程如下:用风斗将被试空调出风口和风量测量装置接收箱相连并密封。当开启被试验机后,静压变送器(范围-50~450Pa)将按接收箱静压值送到仪表TR5(室内侧风量),TR5根据设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自动控制风量测量装置变频辅助风机的转速,使静压达到设定值。此时,通过差压变送器和数据采集器、将表压值送到计算机进行风量的计算。

3 出风干湿球测量

被试机出风干湿球温度由风量测量装置内的专用测量器进行,通过A级铂电阻,HP34970数据采集器送到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

五、基本内容与步骤、要求

(一)基本内容

1、实验开始之前,熟悉实验装置各个部分,测试仪表装置及要调节的部件,做好其它准备工作。仔细研读实验装置图,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2、熟悉室内、外侧模拟空间制冷系统、空气再处理器、送、回风口布置、风洞箱原理等。

3、熟悉制冷主机及冷却水、冷冻水系统等。

(二)开机前的检查准备工作

1、查看制冷组电源是否接通,电压是否正常。

2、查看加湿器、冷冻、冷却两个水系统等是否满水,若未充满水时需补水到满水状态。

3、检查压缩机润滑油、加热等各种情况;

(三)开、停机及运行操作

1-1.送电:在控制室配电柜中合上本试验装置的供电空气开关。

1-2.开机准备:在控制柜柜中合上所有设备的空气开关(备用回路空气开关除外),再打开计算机;右旋钥匙开关,顺时针旋转控制急停旋钮,再按下运行按钮,整个系统控制回路通电。

1-3.开机:首先检查系统状态是否达到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允许开机状态;然后依次

开启各试验设备,在计算机中进入系统试验数据采集分析软件,按软件阐述的步骤进行试验。

1-4.运行:系统正常运行时,触摸屏上正在运行的设备的按钮显为绿色,表明相应的

设备正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1-5开始试验,打开计算机,进入测试软件,根据提示设置“铭牌”“工况”等参数。

1-6在软件的流程监控页面或触摸屏上点击室内侧总开关可以自动开启室内侧循环风机、室内侧电加热、室内侧电加湿和冷却塔,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手动开启室内侧冷机、喷嘴和排风机;

1-7在软件的流程监控页面或触摸屏上点击室外侧总开关可以自动开启室外侧循环风机、室外侧电加热(做低温时可以开启前置加热)、室外侧电加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启室外侧冷机;

1-8检查好被试机接线,再打开稳压电源输出空气开关供电,开启被试机

1-9 试验完成后先关闭冷机,然后点击室内外侧总开关,软件将会自动依次关闭各个设备。

1-10.停机:试验结束后,按一定的次序停止各试验设备。停机结束后,按下急停旋钮,关闭整个控制回路,关闭计算机,分断主供电开关。

1-11.清理现场

图示:从左至右依次为“总电源开关”、“启动开关”、“急停开关”

(注意)停机操作

A、每天常规停机:

(a)将机组总开关“ON —OFF”开关扳到“OFF”;

(b)约10分钟后停水泵;

(c)不关闭吸排气阀门,不切断220V电源。

B、长期停机:

(a)关闭供液阀,降低吸气压力;

(b)开关扳到“OFF”;

(c)10分钟后停水泵;

(d)放掉蒸发器、冷凝器内存水;

(f)切断380V与220V电源。

六、作好机组运行记录

本实验采用软件编程记录数据、输出方式

图1 室内机接管

图2 室外机接管

七、实验成果要求

1、认识各系统设备

2、描述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

3、描述中央空调系统流程

4、测定压缩机系吸、排气压力;

5、测定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6、测定风道内空气干、湿球温度。

7、将结果制成表格、分析影响空调机组的主要因素。

六、考核内容与方式

(一)考核内容

1、实验期间的考勤;

2、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3、实验成果:实验报告等。

(二)考核方式

1、课堂成绩(考核内容中1、2项);

2、实验报告成绩;

3、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期末成绩中。

七、主要参考书目

《制冷技术》——时阳、中国轻工业业出版社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彦启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制冷原理与装置》——郑贤德。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冷压缩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制冷原理与设备》——吴业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 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冯铖炼 指导老师:索艳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记录电池的放电特性,熟悉燃料电池极化特性 3.研究燃料电池功率和放电电流、燃料浓度的关系 4.熟悉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的操作 二、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氧气)。氢在负极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氧气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它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 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由电池外提供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它由正极、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中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2013年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起作用的成分为氧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当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就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此过程水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发电原理与可夜间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 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惰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发电机"。 一般来讲,书写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高度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若电解质溶液是碱、盐溶液则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性能实验指导书修订稿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性能实验指导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 开出实验类别:综合性 所属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空调用制冷技术本项目实验学时数:2(要求必做) 编制人:李改莲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焓差实验室结构组成(室内侧、室外侧模拟环境),空气再处理设备的制冷系统,计算机测试系统、各种控制方法等。掌握制冷原理的应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场地 焓差实验室 三、主要实验设备及说明 图1 焓差实验系统原理图

图2 操作界面 图3 整体风洞示意图 图4 分体风洞示意图

四、空调器焓差试验方法 1 室内侧、室外侧空气干湿球温度调节和测量 室内侧、室外侧空气干湿球温度调节和测量是通过TR1,TR2,TR3,TR4仪表进行的,并通过485通讯总线与计算机连接,将数据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当开启被试机及隔室内的冷机后,系统达到一个恒定的冷量和除湿量,此时通过仪表控制相应的固态继电器(SSR)调节电加热管的功率输出,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 2 循环风量测量和静压控制 空调机室内侧循环风量测量通过1个微差压变送器TR5调节仪表及变频调速风机在风量测量装置上进行。 为了模拟空调器正常使用时的状态,必须使用风量测量装置上的出风接收箱静压调整为零(此时模拟空调向内空间直接送风),然后测量喷嘴两端的静压差,并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出风量。 调节测量过程如下:用风斗将被试空调出风口和风量测量装置接收箱相连并密封。当开启被试验机后,静压变送器(范围-50~450Pa)将按接收箱静压值送到仪表TR5(室内侧风量),TR5根据设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自动控制风量测量装置变频辅助风机的转速,使静压达到设定值。此时,通过差压变送器和数据采集器、将表压值送到计算机进行风量的计算。 3 出风干湿球测量 被试机出风干湿球温度由风量测量装置内的专用测量器进行,通过A级铂电阻,HP34970数据采集器送到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 五、基本内容与步骤、要求 (一)基本内容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一、概要介绍 1.1 软件性能介绍 1.1.1 软件性能的理解 性能是一种指标,表明软件系统或构件对于其及时性要求的符合程度;同时也是产品的特性,可以用时间来进行度量。 表现为: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系统可扩展性;并发能力;持续稳定运行等。1.1.2 软件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呈现时间+系统响应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数量。(请求数/秒,页面数/秒,访问人数/秒) 并发用户数:业务并发用户数; [注意]系统用户数:系统的用户总数;同时在线用户人数:使用系统过程中同时在线人数达到的最高峰值。 1.2 LoadRunner介绍 LoadRunner是Mercury Interactive的一款性能测试工具,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该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实时性能监控的系统行为和性能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 1.2.1 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 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

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1.2.2 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1)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记录并将其转发给服务器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流,记录并返回给客户端。 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以为在一个真实运行环境中,虚拟脚本生成器能通过这种方式截获数据流;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在截获数据流后对其进行了协议层上的处理,最终用脚本函数将数据流交互过程体现为我们容易看懂的脚本语句。 2)压力生成器则是根据脚本内容,产生实际的负载,扮演产生负载的角色。 3)用户代理是运行在负载机上的进程,该进程与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是线程协作,接受调度系统的命令,调度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线程。 4)压力调度是根据用户的场景要求,设置各种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设置同步点等。 5)监控系统则可以对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的主要性能计数器进行监控。 6)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是辅助测试结果分析。 二、LoadRunner测试过程 2.1 计划测试 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需响应时间等。 2.2 创建Vuser脚本 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录制、编写)到脚本中,并对脚本进行修改,调试等。协议类型:取决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装置概述 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 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4kVA 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 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 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 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 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 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 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 一、换热器的形式 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性能实验指导书

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 开出实验类别:综合性 所属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空调用制冷技术本项目实验学时数:2(要求必做) 编制人:改莲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焓差实验室结构组成(室侧、室外侧模拟环境),空气再处理设备的制冷系统,计算机测试系统、各种控制方法等。掌握制冷原理的应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场地 焓差实验室 三、主要实验设备及说明

图1 焓差实验系统原理图 图2 操作界面

图3 整体风洞示意图 图4 分体风洞示意图 四、空调器焓差试验方法 1 室侧、室外侧空气干湿球温度调节和测量 室侧、室外侧空气干湿球温度调节和测量是通过TR1,TR2,TR3,TR4仪表进行的,并通过485通讯总线与计算机连接,将数据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当开启被试机及隔室的冷机后,系统达到一个恒定的冷量和除湿量,此时通过仪表控制相应的固态继电器(SSR)调节电加热管的功率输出,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 2 循环风量测量和静压控制 空调机室侧循环风量测量通过1个微差压变送器TR5调节仪表及变频调速风机在风量测量装置上进行。

为了模拟空调器正常使用时的状态,必须使用风量测量装置上的出风接收箱静压调整为零(此时模拟空调向空间直接送风),然后测量喷嘴两端的静压差,并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出风量。 调节测量过程如下:用风斗将被试空调出风口和风量测量装置接收箱相连并密封。当开启被试验机后,静压变送器(围-50~450Pa)将按接收箱静压值送到仪表TR5(室侧风量),TR5根据设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自动控制风量测量装置变频辅助风机的转速,使静压达到设定值。此时,通过差压变送器和数据采集器、将表压值送到计算机进行风量的计算。 3 出风干湿球测量 被试机出风干湿球温度由风量测量装置的专用测量器进行,通过A级铂电阻,HP34970数据采集器送到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 五、基本容与步骤、要求 (一)基本容 1、实验开始之前,熟悉实验装置各个部分,测试仪表装置及要调节的部件,做好其它准备工作。仔细研读实验装置图,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2、熟悉室、外侧模拟空间制冷系统、空气再处理器、送、回风口布置、风洞箱原理等。 3、熟悉制冷主机及冷却水、冷冻水系统等。 (二)开机前的检查准备工作 1、查看制冷组电源是否接通,电压是否正常。 2、查看加湿器、冷冻、冷却两个水系统等是否满水,若未充满水时需补水到满水状态。 3、检查压缩机润滑油、加热等各种情况;

PC性能评测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PC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张俊阳 班级:计科1302 题目1:PC性能测试软件 请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个PC机性能评测软件(比如:可在百度上输入“PC 性能benchmark”,进行搜索并下载,安装),并对你自己的电脑和机房电脑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加以比较。 实验过程及结果: 我的电脑:

机房电脑:

综上分析:分析pcbenchmark所得数据为电脑的current performance与其potential performance的比值,值大表明计算机目前运行良好,性能好,由测试结果数据可得比较出机房的电脑当前运行的性能更好。分析鲁大师性能测试结果:我的电脑得分148588机房电脑得分71298,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PU占总得分的比重最大,表明了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显卡性能和内存性能也很关键,另外机房的电脑显卡性能较弱,所以拉低了整体得分,我的电脑各项得分均超过机房电脑,可以得出我的电脑性能更好的结论。 题目2:toy benchmark的编写并测试 可用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10-100行语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整数操作,另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浮点操作,两个部分执行的频率(频率整数,频率浮点)可调整。请在你的计算机或者在机房计算机上,以(,),(,),(,)的频率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并算出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 实验过程及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x, y, a; double b; clock_t start, end; printf("请输入整数运算与浮点数运算次数(单位亿次)\n"); scanf("%d%d", &x, &y); /*控制运行频率*/ start = clock(); for (int i = 0; i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四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换热器为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本次实验所用的均是间壁式换热器,热量通过 固体壁面由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包括: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针对上述三种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方式的性能测试。换热器性能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温度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传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正比于冷、热流体间的温差及传热面积,即Q = KAΔT (1) 式中:A—传热面积,m2 (1)套管式换热器:0.45m2 (2)板式换热器:0.65m2 (3)管壳式换热器:1.05m2 电加热器:6kV ΔT—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 K—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 Q—冷热流体间单位时间交换的热量,W.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ΔT 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对于工业上常用的顺流和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计算 除了顺流和逆流按公式(2)计算平均温差以外,其他流动形式的对数平均温差,都可 以由假想的逆流工况对数平均温差乘上一个修正系数得到。修正系数的值可以由各种传热学书上或换热器手册上查得。 换热器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传热系数K。实验时,由恒温热水箱中出来的热水经水泵

和转子流量计后进入实验换热器内管。在热水进出换热器处分别用热电阻测量水温。从换热 器内管出来的已被冷却的热水仍然回到热水箱中,经再加热供循环使用。冷却水由冷水箱经 水泵、转子流量计后进入换热器套管,在套管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水排向外界,一般不再循环 使用。套管外包有保温层,以尽量减少向外界的散热损失。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用热电阻测量。 通常希望冷热侧热平衡误差小于3%。 实验中待各项温度达到稳定工况时,测出冷、热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和冷、热流体的流量, 就可以由下式计算通过换热面的总传热量 根据计算得到的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及已知的换热面积,便可由公式(1)计算出传热系数K 。 换热器类型 方式 热进温度 热出温度 冷进温度 冷出温度 热流体流量 冷流体流量 板式 顺流 57.1 43.5 22.8 31.8 78 72 逆流 56.5 35.9 23.1 33.1 76 72 套管式 顺流 57.6 40.7 22.5 31.6 72 78 逆流 56.8 35.2 22.1 33 72 64 管壳式 顺流 57.1 40.5 22.5 31.3 76 72 逆流 57.2 41.1 22.6 32 74 65 计算传热系数K 和换热器效率 TA Q K ?=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20XX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Energy Efficiency Test and Evaluation Regulation for Heat Exchanger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XX年XX月XX日

前言 2016年7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委托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组织起草《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以下简称规则)。 2016年7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西安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了规则的制定原则、重点内容以及主要问题、结构(章节)框架,并且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2016年9月,起草组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对规则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形成了规则征求意见稿。2016年XX月,特种设备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后,以质监特函[2016]XX 号文对外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201X年XX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起草组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并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审议,起草组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后形成报批稿,201X年XX月XX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延丰周文学 西安交通大学白博峰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冷浩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管坚刘雪敏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王为国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严勇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张迎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蔡隆展 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唐涤 上海蓝海科创检测有限公司王纪兵 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张永德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doc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 式中: 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 流量系数,无因次;

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每一 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 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 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 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

产品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产品项目性能测试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文档号: 密级:内部 版本号: 产品(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撰写:××× 审核: ××××测试中心 编写日期:××××年09月11日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一、测试项目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分析报告的编写目的在于统计量化××××系统版本中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分布特征,发现软件的缺陷和限制,从而对模块的质量做出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 本测试报告的预期读者是××××系统版本的软件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研发管理人员、测试经理、测试人员、维护人员。 1.2项目背景 产品名称:××××系统 软件开发者:××××开发中心 测试环境符合×××系统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及××××系统的系统测试环境列表的的要求 具体测试环境描述如下: 表1-1性能测试环境表

1.3测试参考文档 表1-2 测试参考文档

二、性能测试内容概要 测试目标 对××××系统产品在数据库为Mysql 5、应用服务器为Tomcat的架构下的性能情况进行测试。对测试过程中的性能指标数据进行剖析,最终给出该项目的性能指标数据。 测试用例 本次性能测试重点关注多个虚拟用户同时登录及在线过程应用服务器的系统负荷情况,利用性能测试分析工具察看登录及在线人数是否有缺失情况,同时还要测试被测系统的不同人数登录的响应时间,记录其性能指标进行对比,评估测试结果。 测试使用环境:(与功能测试环境一致) ?服务器硬件为******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 Mysql 5,应用服务器为Tomcat 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运行在同一台硬件服务器上 ?测试工具软件为 (SP2) 测试场景 并发测试:模拟不同的VU用户同时执行登陆操作,并使用LoadRunner记录主要参数性能指标。

空气焓差法试验室

空气焓差法试验室简称“焓差室”,焓差室用于空调器的制冷能力、制热能力、功耗、EER、COP、循环风量、季节能效比等各种参数的测量,并可进行各种极端工况试验。可作为房间空调的检测装置和设计开发的重要试验设备。 焓差室符合标准:GB/T 7725、GB/T 17758、ISO 5151、ARI 210/240、 ANSI/ASHRAE 37、JIS B 8615、EN 14511。 焓差室满足GB/T7725-1996标准要求,采用空气焓差法测试空调器的制冷(热)量,可对各种单、三相窗式、分体式及单元式空调器性能进行试验。系统为半自动工况控制、自动判稳及记录。 一、焓差室测试项目 1.稳定状态额定制冷; 2.稳定状态额定热泵制热,低温热泵制热,超低温热泵制热; 3.电热额定制热; 4.并可为以下型式试验提供环境条件: 5.最大运行制冷,最小运行制冷; 6.热泵最大运行制热,最小运行制热; 7.凝露; 8.凝水; 9.冻结; 10. 除霜;

二、焓差室规格 1.制冷量测试范围:2500~13000W 2.制热量测试范围:2500~14000W 3.风量测试范围:250~2200m3/h 4. 工况控制精度:标准测试工况±0.2℃以内,其他试验工况±0.3℃以内,自动除霜时按国标。 5. 试验结果精度:与标准窗机(标准机本身优于±1.0%)相比,误差在±3%以内,一次装机连续三次测量复现精度为±2%。 三、焓差室控制参数 1.室内侧的干球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范围:10~40℃ 测量不确定度:±0.1℃ 控制精度:±0.2℃ 温度传感器:Pt100 A级 温度变送器:VJU7-016 0℃~50℃/1~5V 数据采集:HP34970A 调节器:数字式PID调节器,通过SCR调节电加热。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 )

Q/SH1020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 Q/SH1020 ××××-××××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 与计算方法 2005-××-××发布 2005-××-××实施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发布

Q/SH1020××××-×××× 目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4 术语和定义 (1) 5 测试 (1) 6 换热器热负荷和传热性能指标计算 (2) 7 测试报告主要内容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计算数据综合表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数据汇总表 (6) 附录C(提示性附录)符号 (6) I

Q/SH102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提示性附录。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节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能源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涛、宋鑫、王强、王贵生、周长敬、李忠东、邓寿禄、冯国栋、郑召梅。 II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测试方法、技术要求、测试用仪器仪表、计算方法及测试报告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液-液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GB16409-1996 板式换热器 3 总则 3.1 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体系是由被测试换热器、冷热流体循环系统及测试仪表组成。 3.2 换热器型号表示方法符合GB 151-1999中3.10和GB16409-1996中3.5的规定。 3.3 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分级:一级测试为鉴定新投产换热器的测试,二级测试为换热器运行中的测试。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液-液换热器 指水-水、水-油、油-油等以液体与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 4.2 换热器一次侧 指热量的提供侧,即高温介质端。 4.3 换热器二次侧 指热量的接收侧,即低温介质端。 4.4 换热器传热性能指标 4.4.1 对数平均温差 指冷热流体平均温差的表示,表征换热器传热的动力。 4.4.2 传热效率 指实际传热量与最大理论传热量之比值。 4.4.3 传热面积 指从放热介质中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受热介质的表面积。 4.4.4 传热系数 指单位传热面积上,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差为1℃时,两流体通过换热器所传递的热量。 4.5 额定热负荷 指换热器使用设计的介质流体,在设计参数下运行,即在规定的介质流量、温差和一定的传热效率下连续运行时,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4.6 运行热负荷 指在换热器连续运行工况下,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4.7 热平衡相对误差 指一次侧热负荷与二次侧热负荷之差值与一次侧热负荷之比。 4.8 传热系数误差 指在额定热负荷工况下测试两次所得的传热系数,两值之差与其中较大的传热系数之比。 5 测试 5.1 测试技术要求 1

电性能测试报告分解

电性能测试报告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Report 拟制 (Tested by) 黄秋霞 (Qiuxia Huang) 日期 (Date) 2015-10-16 审核 (Approv ed by) Marey 日期 (Date)

目录 1 概述 (3) (Summary) 2 测试地点、时间、人员 (3) (Test place, Time, Personnel) 3 测试引用标准 (3) (Guide) 3.1 技术指标要求 (3) (Technical Norm Requirement) 3.2 测试方法 (3) (Test Criterion) 4 测试设备 (3) (Test Equipment) 5 结论 (3) (Test Result) 6 问题报告 (3) (Problem Report) 7 测试内容和结果 (4) (Test Items and Result) 7.1 常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4)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Normal Temperature) 7.2 高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5)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High Temperature) 7.3 低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6)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Low Temperature) 8 附录 (7) (Appendix) 8.1 输出电流测试值 (7) (Output Current Test Values) 8.2 效率测试数据记录 (7) (Record of Efficiency Test Date) 8.3 电压调整率计算 (8) (Line Voltage Calculation)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20XX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Energy Efficiency Test and Evaluation Regulation for Heat Exchanger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XX年XX月XX日

前言 2016年7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委托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组织起草《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以下简称规则)。 2016年7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西安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了规则的制定原则、重点内容以及主要问题、结构(章节)框架,并且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2016年9月,起草组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对规则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形成了规则征求意见稿。2016年XX月,特种设备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后,以质监特函[2016]XX 号文对外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201X年XX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起草组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并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审议,起草组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后形成报批稿,201X年XX月XX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延丰周文学 西安交通大学白博峰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冷浩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管坚刘雪敏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王为国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汤晓英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严勇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张迎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蔡隆展 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唐涤 上海蓝海科创检测有限公司王纪兵 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张永德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LoadRunner的使用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LoadRunner的使用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 LoadRunner简介: LoadRunner 是一种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工具,它能预测系统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LoadRunner 的测试对象是整个企业的系统,它通过模拟实际用户的操作行为和实行实时性能监测,来帮助您更快的查找和发现问题。此外,LoadRunner 能支持广范的协议和技术,为您的特殊环境提供特殊的解决方案。LoadRunne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LoadRunner的工具组成和工具原理。 2. 熟练使用LoadRunner进行Web系统测试和压力负载测试。 3. 掌握LoadRunner测试流程。 二、实验设备 PC机:清华同方电脑 操作系统:windows 7 实用工具:WPS Office,LoadRunner8.0工具,IE9 三、实验内容 (1)、熟悉LoadRunner的工具组成和工具原理 1.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2.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 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①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换热器性能试验大纲

换热能力验证 1、试验目的 验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流体阻力特性。 2、实验依据 JB/T 10379-2002 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 3、试验单位资质 ISO17025 4、实验条件 4.1试验地点 4.2 试验对象 4.3 实验设备 序号名称数 量型号测试厂家鉴定单位合格证 到期日期 1 涡轮流量传 感器 1 LWGY-40 2 压力传感器 1 DW115DP0-500Kpa 3 水银温度计 2 50-100 4 温度传感器 6 PT100 5 风速仪 1 VT100 6 压力传感器 1 475-0 MARK III 4.4状态要求 乙二醇溶液额定流量15 l/min 冷风额定流量0,475 m3/s 乙二醇溶液配比48/52%(体积比)

4.5环境要求 测试环境温度为20 .....+45 ℃左右 5、试验步骤 5.1 换热量测试—变冷介质流量(在100%通风面积和90%通风面积两种条件下分别测试) 5.1.1 将换热器按照JB/T 10379-2002 图2安装到测试台上。 5.1.2 冷介质进口温度为环境温度a℃ 5.1.3 热介质进口温度为a+20℃。 5.1.4 调节热介质在15 l/min 5.1.5 将冷却介质(冷却风)分别调节到0.5m3/s,0.9m3/s,1.3m3/s,1.76m3/s,2.2m3/s, 2.64m3/s, 5.1.6 按照JB/T10379-2002 记录各项测试参数值。 5.1.7 计算换热量 冷介质热流量 热介质热流量 平均换热量 热平衡误差 5.2 换热量测试-变热介质流量

5.2.1 将换热器按照JB/T10379-2002 要求安装到测试台上。 5.2.2 冷介质进口温度为环境温度a ℃ 5.2.3 热介质进口温度为a+20℃ 5.2.4 按照下表调节冷热测流量 5.2.5 按照JB/T10379-2002 记录各项测试参数值 5.2.6 计算换热量 冷介质热流量 热介质热流量 平均换热量 热平衡相对误差 5.3 风侧阻力曲线 5.3.1 换热面积100% 5.3.1.1 将换热器按照JB/T10379-2002 图2要求安装到测试台上 5.3.1.2 冷风测试温度:环境温度20-45℃ 5.3.1.3 控制热介质(乙二醇溶液)在15 l/min 5.3.1.4 控制热介质(乙二醇溶液进口温度为75℃,进出口平均温度72℃。 5.3.1.5 冷风变化范围0.15m3/s-0.6 m3/s(0.15,0.25,35,0.475,0.6) 5.3.1.6 记录不同介质流量下对应的压降 5.3.2 换热面积90% 5.3.2.1 将换热器按照JB/T10379-2002 图2要求安装到测试台上 5.3.2.2 冷风测试温度:环境温度20-45℃ 5.3.2.3 控制热介质(乙二醇溶液)在15 l/min 5.3.2.4 控制热介质(乙二醇溶液进口温度为75℃,进出口平均温度72℃。 5.3.2.5 冷风变化范围0.5m3/s-2.64 m3/s(0.5,0.9,01.3,1.76,2.2,2.64) 5.3.2.6 记录不同介质流量下对应的压降 5.4 热侧(乙二醇溶液)阻力曲线 5.4.1将换热器按照JB/T10379-2002 图2要求安装到测试台上

中国IM云产品性能测试报告2015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Confidential  a nd  P rotected  b y  C opyright  L aws  中国IM云产品性能测试报告2015 

  中国IM云服务发展与现状  目录  1  2  中国IM云服务竞品分析 

中国IM云服务市场宏观环境利好因素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Political  政治环境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为促进创业兴业、释放创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持,为经济社会持 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创业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  Economical  经济环境  Technological  技术环境  Social  社会环境  ??消费者对即时通讯等需求不断增加,促进IM云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IDC预测,未来5年,全球用于云计算服务的支出将增长3倍,云计算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 行业增长率的6倍。   ??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技术(SDN)、存储技术、分布式计算、OS、开发语言和平台等核心技术在中国市场企业均已基本掌握。  ??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目光从IaaS和SaaS开始转向PaaS,资本的涌入促进IM云服务行业发展。  ??主要IM云服务企业获得A轮或以上投资。 

中国IM云服务市场由于商业模式逐步清晰,快速晋升为市场启动期,并且得到资本市场融资  市场启动期(2015-) 应用成熟期 高速发展期 时间  A B C D 探索期  (2012-2014)  2012年,大蚂蚁IM业务剥离出来,推出BigAnt2.91版本拓展市场  中国IM云服务市场AMC模型  市场认可度  2013-2014年,容联、融云、环信和亲加等厂商纷纷进入,IM云服务市场开始爆发。  市场开始出现,各厂商纷纷试水,淘汰频繁  商业模式清晰  出现明确的商业模式并逐渐 完善,产品/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  市场发展步入成熟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0e2002059.html,  ?  A nalysys  易观智库  E 容联云通讯  完成了  B  轮融资。  亲加获得因特尔A 轮融资。  环信B轮融资。  2015年,亲 加等厂商触 及C端用户数破亿。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教学内容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 实验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装置概述 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 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 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4kVA 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 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 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 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 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 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 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 一、换热器的形式 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用途也很广泛。诸如为高炉炼铁提供热风的热风炉,就是一座大型蓄热式陶土换热器;热电厂锅炉上的高温过热器是以辐射为主的高温换热器,而省煤器是以对流为主的交叉流换热器;冶金工厂安装在高温烟道中的热回收装置常用片状管式、波纹管式、插件式等型式换热器;制冷系统上的冷凝器、蒸发器属于有相变流体的换热器,这类换热器无所谓顺流或逆流;内燃机的冷却水箱属于交叉流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 二、几种主要的换热器 1.列管式换热器(图1)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列管式换热器可以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进行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道中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有多种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及U型管式换热器。 2.螺旋板式换热器(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