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网_第5章-地表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5章
2010年6月12日
(1)地表水: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水域,如河流、湖泊、水库等。

(2)水污染源:凡对水环境质量可以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统称为水污染源。

(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点源、非点源;按污染性质分: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热效应)
(3)我国常用水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 《地下水质量标准》;
3. 《渔业水质标准》;
4. 《农田
灌溉水质标准》;5. 《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6. 《海水水质标准》。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分类依据: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划分为五类(P130)
I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记忆:适用于地下水作为淡水利用的情况,不适用于地下水作为矿物资源利用的情况)
分类依据: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类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P130)
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V 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监测频率:设立监测点定期监测,每年不得少于二次(丰水期、枯水期)
评价方法:1. 单项组分评价;2. 综合评价
单项组分评价的原则:1. 按标准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2. 不同类比的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标准内容:按照污水的去向,分年限规定了69种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
高允许排水量。

适用范围:1. 现有单位水污染的排放管理;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4. 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记忆:涉及到达标排放的都适用) 标准分级:1. (3-2=1)排入GB3838 III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GB3097 II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2. (5-3=2)排入GB3838 IV、V类水域和排入GB3097 III 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3. (有管有厂执行三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4. (有管无厂按1和2的规定)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1和2的规定;5. (最严要求)GB3838中I、II类水域和III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的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污染物分类与控制方式(不允许稀释后排放):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要求,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标;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标。

(第一类污染物: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α]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等13 项污染因子)
(7)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的区别
1. 水环境质量标准先执行综合性标准,再执行行业标准
2. 污水排放标准先执行行业标准,再执行综合性标准
(8)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展开见P132)
1. 明确环境质量目标;
2. 界定污染源强;
3. 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4. 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
5. 得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结论
(9)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1. 明确工程项目性质;
2. 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 建设项目水污染源分析;
5. 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10)确定评价等级判据的原则
1. 判据能反映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特征(受纳水体的规模和水质要求);
2. 判据能体现项目水污染源的排放特征(排放量,污水水质特征);
3. 判据容易获取、形式简单。

(11)评价等级划分依据(两类四条,两类与判据依据对应)
1.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
2.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3. 受纳水体规模;
4. 水环境质量要求
(12)评价等级划分原则
1. 污水排放量大,水质越复杂,评价等级越高;(从污染源排放特征出发)
2. 水域规模小,水质要求严,评价等级越高。

(从水域水环境特征出发)
(1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的内容:1. 环境水文条件;2. 水污染源;3. 水环境质量
调查的方法:(以资料收集为主,现场实测为辅)1. 搜集资料法;2.现场实测法;3.遥感遥测法。

调查的范围:1. 应包括项目排污可能不达标的范围,并考虑评价级别要求,评价等级越高,评价范围越大;2. 拟定调查范围附近有敏感水域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至敏感水域边界。

调查的时间:(1,2,3对应3,2,1)1. 一级评价——丰、平、枯三期调查,至少平、枯两期;2. 二级评价——平、枯二期调查,至少枯一期;3. 三级评价——枯一期调查;4. 特殊情况,气候异常,水库放水、冰封期、面源污染(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
(14)水文调查与测量
调查原则:1. 一般在枯水期进行调查;2. 在能准确求得水文特征值及环境水力学参数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测定的次数和天数;3. 水文特征值满足水文状况分析和水质预测需要即可。

(枯水、精简、满足需要)
河流水文调查特征参数(7个):河宽、水深、流速、流量、糙率、坡度、弯曲系数(1.3)。

调查方法:1. 收集资料法;2. 现场实测法;3. 判读地形图。

(14)水污染源调查——点源
调查原则:1. 搜集资料为主,实地调查为辅;2. 根据评价等级及其现有污染源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决定调查繁简。

调查内容:1. 排放特征(位置、方向、形式);2. 排放数据(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速度、变化等);3. 用排水状况(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等);4. 废水处理状况(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等)
(15)水污染源调查——非点源
调查原则:搜集资料,不实测
调查内容:1. 概况(堆放位置、面积、形式、遮盖、保洁等);2. 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汇集、漫流、直排、处理后排、单排、共排等);3. 排放数据(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季节、排放时期等);4. 其他非点污染源(初期雨水污染物等)
(16)水环境质量调查
调查原则:搜集资料为主,实地调查为辅
调查因子:1. 常规水质因子(pH ,DO ,COD ,BOD ,凯氏氮,非离子氨,酚、氰化物、As 、
Hg 、Cr 6+
、TP 、水温);2. 特征水质因子;3. 其他方面因子(水生生物,底质)
(17)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评价原则:文字分析与描述辅以数字表达(两种:单项水质参数评价;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
评价依据: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 相关法规及当地的环保要求
评价因子:1. 工程废水排放的主要特征污染物;2. 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
3. 国家和地方水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

参数确定:1. 极值法;2. 均值法;3.
内梅罗指数法 评价方法:单项水质参数评价——将各个污染因子单独进行评价,利用统计得出各自的达标
率或超标率、超标倍数、统计代表值等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水体的程度,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污染时段和水体的主要污染区域,能较完整的提供监测水域的时空变化。

(P145-P146的计算公式掌握)
DO 溶解氧标准指数109f DO f S S DO DO
DO S DO DO DO -==--
PH 的标准指数7.07.07.07.0
pH pH pH S pH pH --=
--下限上限或 (18)水体自净 概念: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措施的情况下,它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的特性即称为水体的自净特性。

从机制方面可将水体自净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三类,它们往往是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影响的。

(强调记住)
物理自净:紊动扩散作用(浓度梯度),移流作用(水流推动),离散作用(流速不均) 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反应
生物自净:水中微生物食饵、水中微生物氧化分解
(19)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原则:1. 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根据导则及当地环保要求进行水环境预测,并加以
考虑叠加性水环境影响;2. 对于季节性河流,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所定水体功能,结合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特性进行预测;3. 对于预测水域存在敏感区时应简要分析;4. 采用通用易达的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
预测范围:与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相同或略小
预测点位:1. 所有水质敏感点 以及 预测范围外但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点;2. 地
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点;3. 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点;4. 河流混合过程段(当
需要预测该段水质时加密预测点);5. 最大亏氧点(拟预测水中溶解氧时);6. 超标水域(确定超标水域范围)。

预测时期:施工期(满足3个条件:1. 地面水水质要求高,III 类以上;2. 可能进入水体
的堆积物多或土方量大;3. 施工期长,1年以上)、运营期(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服务期满(水土流失、废渣、废矿污染物)
预测时段: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三个时段,对应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特殊情况
下如冰封期、面源污染严重的丰水期可视为自净能力最小时段。

一、二级预测自净能力最小、一般两个时段;三级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二级有个特例,评价时间较短时)。

预测水质参数筛选:1. 数目既要能说明问题又不能过多;2. 一般应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
参数的数目。

(污染物排序指标ISE 计算公式,要求掌握,P151)
()P P S h h
C Q ISE C C Q =- ISE ― 污染物排序指标;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C s ― 污染物排放标准,mg/L;
C h ―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Q h ― 河流流量,m 3/s 河流简化:1. 河流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2. 水文特征或水
质急剧变化的河段需分段预测;3. 三级评价无视江心洲、浅滩;4. 人工控制河流根据水流情况视为水库或河流,分段预测。

污染源简化:1. 排放形式简化(点源,面源);2. 排放规律简化(连续恒定排放,非连续
恒定排放)(P153简化规则:分排入河流、湖库、海湾的情况视排放口间距进行合并或分开考虑+当成面源的两种情形)
充分混合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
为均匀分布,满足此条件的河段称为充分混合段。

使用数学模式:一维模式、零维模式(一般);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污口下游3~5km 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重要的环保目标时,采取二维模式(特殊)。

混合过程段: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

(混合过程段计算公式P154)
使用数学模式:二维模型(弗-罗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以内的断面平均水质(使用条件为:大中河流、B/H ≥20简化为矩形河流,预测水质断面至排污口距离x ≥3km )
超标水域:在排放口下游制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
水质标准,这个区域称为超标水域。

(三个要素:位置、大小、形状)
混合区:指工程排污口至下游均匀混合断面之间的水域,它的影响预测主要是污染带分布的
问题,常用混合过程段长度和超标水域范围两项指标来反映。

零维水质模式
⏹适用条件:1. 河流充分混合段(包括假定瞬时混合的情况);2. 持久性污染物;3. 河
流为恒定流动;4. 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计算公式P155(质量守恒)
S-P模式(一维模型)
⏹适用条件:1. 河流充分混合段(包括假定瞬时混合的情况);2. 非持久性污染物;3. 河
流为恒定流动;4. 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计算公式P159(两个公式绑定在一起)
常用河流一维模型
⏹适用条件:1. 河流充分混合段(包括假定瞬时混合的情况);2. 非持久性污染物;3. 河
流为恒定流动;4. 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计算公式P161
二维稳态水质混合模型(P163)
二维稳态水质混合衰减模型(P163)
模型参数率定
⏹率定方法:实验室测定法、公式计算法、物理模型法、现状实测法、示踪剂法
⏹上、下断面两点法计算公式(P164)
(20)面源的环境影响预测
面源主要类型:水土流失面源(矿山开发项目等)、堆积物面源(火力发电等漏天堆放原料、燃料等)、降尘面源(大气降尘等)
面源预测的时期:施工期、一定时期年全部降雨产生的影响,一次降雨产生的影响(初期雨水)
(21)水环境污染控制管理
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水环境容量估算方法:1. 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计算水环境容量;2. 污染因子包括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开发区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3. 分析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和水质达标程度;4. 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与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5. 以受纳水体水质达标为前提,计算相关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思路:定下需要计算水环境容量的水体→定下污染物类型→分析现状→利用模型建立排污与水质关系→计算环境容量
达标分析:1. 水污染源达标分析(排放浓度达标、污染物总量达标);2. 水环境质量达标分析
水环境保护措施:1. 污染消减措施(具体、可行、经济);2. 环境管理措施建议(环境监测建议、水土保持建议、防止泄漏建议、管理机构设置建议等)。

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1. 削减污染负荷;2. 进行污水处理;3. 选择替代方案
水环境影响评价原题
1、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AB
A 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建设项目的影响越大,评价等级越高。

B 地表水域规模越小,其水质要求越严,评价级别越高。

2、当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有珍稀水生生物,需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3、下列水质参数与水温有关的有(ABCD)
A 溶解氧浓度 B非离子氨浓度 C耗氧系数 D复氧系数
4、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总汞、砷、铅、六价铬、镉十项指标丰、平、枯水期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5、水的稀释和沉降属于(物理自净)
6、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属于(Ⅱ类功能区)
7、如何判断水环境质量达标
(水污染源达标主要包含两个含义: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总量满足地表水环境控制要求。

我国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域的水体流量及环境质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明显,因此,提出了水质达标率的概念。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 ) 规定,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总汞、砷、铅、六价铬、镉十项指标丰、平、枯水期水质达标率均应为100% ,其他各项指标丰、平、枯水期达标率应达80%。

)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首先,要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水质类别要求,明确水环境质量具体目标,并根据水文等条件确定水质允许达标率。

然后,把各个单因子水质评价的结果汇总,分析各个因子的达标情况。

达标分析的水期要与水质调查的水期对应进行,
最后,以最差水质指标为依据,确定环境质量。

8、水环境保护措施的环境管理措施的内容 p175
(污染物消减措施:①改革工艺,减少排污负荷;②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③对项目污水处理措施进行论证和补充。

关注点源非正常排放的处理措施;④选择替代方案)环境管理措施:①制定环境监测计划,主要是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监测计划。

②完善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提出水环境保护相关要求。

③环境监理措施,提出工程施工期的环境监理要求。

④防止污染事故发生的措施,包括污染控制,事故风险防范、事故预报预警系统的实施。

9、ISE是指污染物排序指标,其值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10、大、中型河流,在排水口下游3km处有一取水口,在混合过程段需要用的模型C: (利用数
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

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 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环保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模式(或弗-罗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

)
A.零维 B、一维 C、二维
11、地表水面源调查 p100
典型地表水非点源包括,农业、农村生活、蓄禽养殖、工矿及其他非点源污染。

调查内容包括:
①概况: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

②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

有组织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是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与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共同排放
③排放数据。

选定调查的主要水质参数,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

④其他情况,雨水径流特点,初降雨效应的污染物数量。

12、水环评里面混合区的定义,单选题,这个看书就会了。

混合区是指工程排污口至下游均匀混合断面之间的水域,它的影响预测主要是污染带分布问题,常采用混合过程段长度与超标水域范围两项指标反映。

13、大中河流混合段内的水质预测模型因该选?应该选二维。

大、中河流由于水量较大,稀释混合能力较强,因此,此类问题的水质影响预测的重点是超标水域的界定问题,常采用二维模式进行预测。

14、水环评中的取样断面选取原则(5条)p216
取样断面的布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
(2)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
(3)水文、水质急剧变化处、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
(4)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取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

(5)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 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15、地表水环评的主要任务(6条)p94
(1)明确工程项目性质;
(2)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4)建设项目工程(水污染源)分析。

(5)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16、水环境污染源可分为(点源)(面源)
1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为(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特征)(受纳水体规模)(受纳水体对水质的具体要求)——两污两受,一量二质一规模
18、《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错,《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9、常规水质因子
①常规水质因子。

以GB 3838-2002 中所提出的pH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凯氏氮或非离子氨、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以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

(③其它方面的因子。

当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20、河流污水和河水充分混合后设置的断面为什么断面控制断面
21、不同评价等级河流水质调查的时期一级丰平枯,二级平枯,三级枯
22、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判定;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的污染物类型数以及需预测污染因子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a .复杂。

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10 。

b .中等。

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10 ;或者只需预测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7。

c .简单。

污染物类型数=1 ,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7。

2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属于几类标准;二
24、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的范围?P98
地表水环境调查的范围,主要是受建设项目排污影响较显著的地表水区域。

在此水域内进行的调查,应能充分反映地表水环境的基本状况,并能满足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有以下两点需要说明。

( 1 )应尽量按照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可能超标的区域来确定调查范围,并考虑评价等级的高低(评价等级高时调查范围取偏大值,反之取偏小值)后决定。

( 2 )当拟定评价范围附近有敏感水域(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伸到敏感水域的上游边界,以满足预测敏感水域所受影响的需要。

25、下面表述正确的是:B
A、pH计算结果取平均值
B、总氮和总磷是表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
C、给出监测数据,BOD比COD值高
2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P94
1. 明确工程项目性质;
2. 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水污染源分析;
5. 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27、调查水文特征的参数主要包括:河宽B;水深H;流速u;流量Q;糙率;坡度;弯曲系数>1.3时,可看做弯曲河流。

28、排入污水处理场的水执行几级标准?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29、排污口下方15KM处有大鲵保护区,在现状调查中还应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30、地表水监测方案中的采样点位的设置(他给的是个表让你填)。

P216
( 1 )取样垂线的确定
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大、中河:河宽小于50m 者,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 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
0.5m 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特大河: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

( 2 )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 时,在水面下0.5m 水深处及距河底0.5m 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1~5m 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取一个样;在水深不足1m 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 ,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 。

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m 处,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

31、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的河段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上游河段
32、常规水质因子包括(ABCD) A pH B五日生化需氧量 C溶解氧 D水温
33、与水温有关的水质参数值:
A、溶解氧浓度
B、非离子氨浓度
C、耗氧系数
D、复氧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