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力环流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热力环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热力环流》,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五部分展开说明。
首先讲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认识,从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来看,本节属于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材在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后引入了热力环流的学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做好铺垫。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运用其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自觉的学科思维素养。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难点是热力环流过程中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以上是教材的基本情况,那学生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其实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利于结合实际理解原理。
但对本节课用到的大气物理学原理,学生跨学科的迁移能力相对较差。
基于此学情,再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内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至于每一种学习方法应如何使用以及设计的目的我将在教学过程分析中具体说明。
基于以上学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绘图分析等形式,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教学目标已经明确,教法学法也已经知晓,那么本节课具体应该如何展开呢?首先说一下我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填写导学案,对班级进行分组,起组名,并宣读评分规则,课堂上根据学生表现及时给予分值奖励,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做准备。
然后通过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资料。
提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失”在哪里?从而导入到新课的学习。
本节内容我主要通过三大版块展开分析。
版块1,介绍相关基础知识,这部分我打算交给学生完成,因为这些内容已经设计在学生的导学案中,课堂上随机选两个学习小组让其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分别进行评价,肯定学生正确的成果,同时对学生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目的是为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做好基础知识储备。
接着进入版块2的学习。
首先播放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录像,让学生观察实验效果,试着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热力环流的存在。
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动态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让学生与自己预习时绘制的图进行对比,相互讨论,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边绘制边讲解热力环流过程图,其他学生听的同时判断他的讲解是否有问题,若有问题可以讨论纠正,若完全正确以掌声鼓励,最后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成果,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整个过程结束后教师再次强调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以及这个过程中等压面的变化规律,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内容。
目的是通过对图例的绘制提升学生读图及动手能力,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知识的直观性。
在掌握了基本理论后,进入版块3的学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热力环流知识分析海陆风、城市风和山谷风是怎样形成的。
从而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具体我将三种风分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讨论完成后展示各自的成果,小组间互相点评,最后教师根据点评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目的是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我设计了课堂练习,目的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然后通过让学生填写热力环流框架图的形式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最后总结评价各小组的表现。
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下面我说一下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
我的板书设计分为主板和副板,主板为本节课的框架图,副板为学生绘制的图例及学习小组的得分情况。
这样设计既简洁
又能体现本节知识体系。
然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帮助学生课后再次巩固本节知识。
最后留两分钟时间给学生放一首海宁中学地理组制作的歌曲,《奔跑》版《热力环流》,让学生放松的同时又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