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阶段: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和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地球的表面积和海陆分布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总表面积、海洋的表面积、陆地的表面积,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了解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数据,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地球的表面积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以及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基础的地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积极探索和发现地理世界的奥秘。
(3)推荐参加地理研学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 地球的总表面积、海洋的表面积、陆地的表面积
②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
③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
④ 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的一节课。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用于展示和讲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说一说地球的海陆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世界海陆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说一说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新版)湘教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世界海陆分布的地理意义
2.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解决办法:
1.对于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3.地理实践: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世界海陆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地理情感:学生将能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和热爱,提高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他们能够认识到世界海陆分布的重要性和应用,对地理学科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地球的面貌》
-《世界地理》
-《世界地图册》
拓展视频资源推荐:
-《地球脉动》
-《地理中国》
-《国家地理》
拓展活动建议:
-制作世界地图,标注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加深对世界海陆分布的认识。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思考世界海陆分布对当地气候、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调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世界海陆分布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世界海陆分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4.运用世界地图说出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课前预习】1.读课本28页“图2-25、2-27、2-28以及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2)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占多少比例?(3)哪一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洋和陆地是否彼此相连?(4)北半球和东半球是以陆地为主吗?2.根据课本28页活动题1,思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特点?3. 阅读课本29页第一自然段正文,找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4.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有哪些大洲,找出几个比较大的岛屿,并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大洲。
5. 读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观察七大洲的分布特点。
6. 完成课本29页“活动”第1题—读图2-27、图2-28,说一说,北美注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7. 阅读课本30页的图片、地图资料或录像资料,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8. 阅读课本31页正文第三自然段,看一下“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9.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洋,找出几个比较大的海,找出几个海峡。
10. 读世界地图,了解四大洋分布在什么地方?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征?【课堂突破】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地图,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认识和逐步熟悉大洲、大洋的分布及其相对位置。
记某个大洲时,一般同时要关注它周围的大洋有哪些,要按一定的顺序记,如按顺时针方向记;记大洋的时候则要关注它周围的大陆有哪些;记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时,一般可先看比例尺小的地图,如东西半球图或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找到洲界线后,再去查看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大洲图或包含洲界的某个区域地图,这样由粗到细地查看就比较容易掌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2—26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5.通过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比例,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七大洲”、“四大洋”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海洋——生命的摇篮。
逐步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了解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关大洲、大洋突出特色的“世界之最”,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等是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关系有一定难度。
教学突破不论是大洲的分布、大洲、大洋的特色还是位置关系,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表,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进而熟练掌握,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好相关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2.学生手中有地球仪,便于直观的观察。
学生准备1.学生准备好纸、笔(最好是彩色笔)2.搜集有关洲界线、国界线、跨越大洲的国家、跨越大洲或国家的城市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引入新课(通过图片资料创设地理情境)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一、海洋与陆地通过阅读分析地图资料,解决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二、七大洲读图辨认,并用图总结、记忆利用地图来巩固加强重点内容本课总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而海洋更是生命的摇篮,认识各个大陆、岛屿、大洲为我们以后了解世界做好准备,而神秘的海洋更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研究,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向世界出发。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四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相对关系;学生能够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特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海陆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探究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相对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图(纸质或电子版)2.多媒体课件,包括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图片、视频资料3.探究任务卡、小组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地球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大陆和海洋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二)新知呈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1.利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名称、位置。
2.讲解各大洲和海洋的地理特征,如面积、形状、边界等。
分析海陆分布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总结海陆分布的基本特点,如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
2.分析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差异,如亚洲与欧洲、非洲与南美洲的海陆分布对比。
探究海陆分布的影响:1.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的形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
(三)巩固拓展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任务,如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图、比较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特点等。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心得和体会。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案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办法认识七大洲轮廓及大洲与大洋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讨论、互助、交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出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领会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知识体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认识它们的内在联系。
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大洲轮廓图)
请同学分辨它们大洲名称。
出示课件(东、西半球图)
请同学们帮着小动物找出大洲的地理位置。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它主要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起点,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了解世界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世界海洋与陆地的比例,海洋和陆的分布特点。
(过渡)
解释名词:海、洋、海峡
从直观的角度了解海、洋、海峡之间的差异。
三、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
出示课件(东、西半球图)
出示课件(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学生分析地图)1.读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2.读图找出四大洋周围的大洲。
3.读图找出四大洋面积,并排列出它们的大小循序。
让学生通过查找四大洋的过程中,了解它们的分布。
(过渡)
解释名词:大陆,岛屿,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形地貌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还相对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能够阅读和理解世界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地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2.难点: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2.演示法: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地图和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演示和讲解。
2.准备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地图和资料。
3.准备学习资料,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三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能够正确命名和位置。
3.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地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地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1.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图。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
3.地图阅读指导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地球仪,让学生注意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2.提问: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还是陆地?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是多少?二、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解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
2.讲解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标记出来。
3.讲解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标记出来。
三、地图阅读方法(10分钟)1.讲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包括地图的标题、比例尺、坐标轴、图例等。
2.分发地图阅读指导资料,让学生跟随指导资料进行地图阅读练习。
3.学生在地图上寻找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标注出来。
四、课堂活动(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在地图上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标注出来。
2.每组轮流进行讲解,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提问学生关于海陆分布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绘制一张世界的海陆分布图,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让学生阅读地图,观察并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概况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积、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3、区分海洋、海峡三个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重点、难点】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相邻大洲的分界。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相邻大洲的分界。
【教学方法】自学--展示—提升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比例为_______:______。
2、什么叫做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峡?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海峡?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_______。
5、________洋和__________洋的周围有五大洲。
6、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洋。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抱的大洲是___________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___ 洲,大洋是_____________ 洋。
7、、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8、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是___________洋;形状呈“S”的是____________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___洋;完全位于北半球,面积最小、水温最低、最浅的大洋是___________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情况。
(2)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实例,如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探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本节安排课时是2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
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了解大洲的相互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名称是“地球”还是“水球”的讨论,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及对自然奥秘的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海陆分布,因首先要重点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比例。
其中的陆地主要就是——七大洲,海主要就是——四大洋(第2课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
因此,把“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列为教学的重点。
(2)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
而学习地理重在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初一学生对于识图、填图、绘图没有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思维能力较欠缺,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及其依据(1)多媒体教学法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较难形成的七大洋的空间分布。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一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名称】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学生能够学会识别和描述世界主要的海洋和陆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爱,增强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征。
2.世界主要的海洋和陆地的名称及其位置。
【教学难点】1.海洋与陆地的相对比例及其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PPT课件,包含海陆分布的图片和数据。
3.学生活动卡片,用于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初步认识。
2.观看视频:播放地球从太空的视角逐渐放大到地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讲解海陆分布:使用PPT展示世界地图,讲解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2.认识七大洲:逐一介绍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3.认识四大洋:介绍四大洋的名称和它们的位置及特点。
三、学生活动(1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活动卡片,卡片上有不同海洋和陆地的图片和名称,让学生匹配并讨论。
2.地图实践: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四、巩固提升(10分钟)1.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如“海陆分布对气候有何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地区由于海陆位置不同而导致的气候差异案例。
五、总结反馈(5分钟)1.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2.学生反馈:询问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1.绘制一张简单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并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检查学生的地图绘制作业,评估他们对海陆分布的理解。
【教学反思】1.课后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二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课题名称】: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例,能够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掌握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世界地图,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能够利用地理信息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增强对地球多样性的欣赏,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全球海洋与陆地的比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
3.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教学难点】:1.描述海陆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识别并解释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和视频介绍海陆分布。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使用地球仪和地图,亲手描绘各大洲和大洋的轮廓。
【教学准备】:1.世界地图、地球仪、地理挂图。
2.多媒体设备,准备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视频片段。
3.学生分组任务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地球从太空视角的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观,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提问:“从太空中看地球,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地球是蓝色的多还是绿色的多?”二、新课讲授(35分钟)1.海陆面积比例(10分钟)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解释大约71%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而陆地仅占29%。
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2.七大洲与四大洋(15分钟)使用地图和地球仪,逐一介绍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
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加深印象。
3.地理分界线(10分钟)介绍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等,讨论这些分界线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15分钟)分发任务卡,小组合作,使用地图和地球仪,完成海陆分布的绘图练习。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
-教师可以指出陆地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陆地较多,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少。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地图册或互联网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并用地图表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2—26 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5.通过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比例,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七大洲”、“四大洋”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海洋——生命的摇篮。
逐步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了解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关大洲、大洋突出特色的“世界之最”,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等是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关系有一定难度。
教学突破不论是大洲的分布、大洲、大洋的特色还是位置关系,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表,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进而熟练掌握,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好相关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2. 学生手中有地球仪,便于直观的观察。
学生准备1. 学生准备好纸、笔(最好是彩色笔)2. 搜集有关洲界线、国界线、跨越大洲的国家、跨越大洲或国家的城市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引入新课(通过图片资料创设地理情境)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一、海洋与陆地 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七大洲利用地图来巩固加强重点内容 通过阅读分析地图资料,解决问题读图辨认,并用图总结、记忆本课总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而海洋更是生命的摇篮,认识各个大陆、岛屿、大洲 为我们以后了解世界做好准备, 而神秘的海洋更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研究, 就让我们从 这里开始,向世界出发。
板书设计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1. 海洋 29%,陆地 71%,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2. (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二、七大洲1. 大陆:2. 岛屿:3.大洲:4. 七大洲:亚 非北 南南 欧 大 洲洲 美 美极 洲洋洲 洲洲洲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1. 根据补充的统计数据,绘制海陆面积比例的扇形统计图或其他形式的统计图。
2. 仔细观察每个大洲的轮廓形状,抽象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据此绘制大洲轮廓略图。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学生活动4.练习巩固(主要针对:体现各大洲特色的“世界之最”、各大洲的位置) (1)分别找出: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最小 的 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群岛、最大的大 洲、最小的大洲、位置最北的大洲、纬度最 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等(2) 通过指图做书上活动, 找出各大洲的分布分布在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的 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5.仔细观察各大洲的轮廓特征,简化成简单 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 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反复阅读东、西半球图和南、北半球图 (1)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 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 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位置最南的大洲——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 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 洲 东半球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2)西半球主要有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主要有亚洲、 欧洲、北美洲、(非洲) ; 南半球主要有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非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5.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绘制简图教师指导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将上下两节课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洲界线:通过活动进一步训练学生读图阅读地图,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养成用图良好的用图习惯四大洋:以读图练习为主掌握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本课总结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位置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来熟悉这些大洲和大洋,特别是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更应熟知。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三、洲界线1. 亚洲与欧洲的主要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 亚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3.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4. 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四、四大洋1. 大洋:2. 海:3.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分析它们的位置及轮廓形状特点大洲和大洋分布图知识链接】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其轮廓可用下列展开的图幅来表示:知识拓展1.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2.全部位于北半璋球的大洲:欧洲和北美洲。
3.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4.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5.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6.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7. 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
8. 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9. 纬度最高的大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下列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A 南美洲B 北美洲C 亚洲D 非洲2.四大洋中面积最大,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一半的是()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3.下列大洲中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有()A 亚洲B 欧洲C 南美洲D 非洲4.被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围绕的大洋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5.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亚洲和欧洲地理分界线的是()A 巴拿马运河B 苏伊士运河C 乌拉尔山脉D 白令海峡6.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A 太平洋和印度洋B印度洋和大西洋C 大西洋和太平洋D北冰洋和太平洋7 .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 亚洲B 非洲C 北美洲D南极洲8.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北冰洋个性练习设计1.请将七大洲的“邻居”(相临的大洲或大洋)分别列举出来。
提示:按照一定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教学探讨与反思世界的海陆分布属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难度较低。
内容方面:出现了很多世界之最,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要强调学生记忆。
能力方面,强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反复的利用各种图表,指导读图的方法,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地在各种地图中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通过阅读统计图掌握面积比例等。
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活动并不少,但缺乏新颖、有趣、活泼的学生活动。
补充资料世界海陆分布特点1.全球海陆分布不均,陆地相对集中于北半球。
2.除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外,其它各大陆的形状均为北宽南窄、略呈倒置的三角形轮廓。
3.除南极大陆外,各大陆都是南北对称分布。
4.在一些大陆东缘有一连串的弧形群岛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岛弧外侧则为一系列深遂海沟。
在南纬40° ~60°以南或北纬40°~60°以北的大陆西岸是支离破碎的海岸。
5.大西洋两岸海岸线凹凸形态彼此吻合。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上的悬殊,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总的大势是海洋包围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任何一个地球大圆所分的半球,其海洋面积都超过陆地面积,各种常见的半球划分其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如下: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的苏伊士地峡上,北起塞得港,南到陶菲克港,全长173km,宽180~200m。
修建历时十年之久,于1869 年完成通航。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对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贡献,它大大缩短了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 000km~10 000km以上)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使大西洋经捷径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
在世界所有通航运河中,苏伊士运河是使用国家最多、通过船只最多、货运量最大的航线之一。
它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斜贯巴拿马共和国中部,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国际航道。
运河处在巴拿马地峡最狭窄的地段,中间的分水岭海拔仅84m,南北两坡都有入海河流,运河就是凿通分水岭、疏浚河道、修建船闸建成的。
全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船舶自加勒比海进入运河后,经过三道船闸,升高26m,然后穿过加通湖和切穿分水岭的库累布腊航道, 在靠近出口时再经过三道船闸,下航到太平洋的巴拿马湾,有“水闸运河”之称。
船只通过运河好像越过一座水桥。
运河宽度在153m~304m之间,水深为13.5--26.5m ,可通行5 万吨级轮船,通过运河需8~9 小时。
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始于1878 年,法国首先从哥伦比亚政府取得运河的开凿权,后因工程困难而停工。
1902 年美国趁机收买了巴拿马运河运河公司财产,1903 年策动巴拿马独立,并强迫巴拿马签定“美巴条约”。
取得了运河开凿权,同时划出运河两岸宽约16 空里的地带为运河区,由美国占领和使用。
1920 年运河正式通航,美国不仅霸占了巴拿马运河、控制了国际航运,还在运河区驻扎有大量军队,实施殖民统治。
经济上为美国提供了巨额利润(每年平均达2.6 亿美元),局势上利用巴拿马运河可调动两洋舰队为其全球战略服务。
为了废除不平等的“美巴条约”、收回运河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在1977 年9 月7 日于华盛顿与美国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远中立和运河营运条约” 。
新条约于1979年10月1日生效,规定运河由两国官员组成的运河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原运河区的司法和移民机构、海关、邮局等交由巴拿马管辖和经营。
新条约还规定,巴拿马于上世纪末收回运河区,全部承担运河的管理和防卫,届时美军将全部撒离巴拿马。
【歌谣巧记】大洋和大洲的位置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