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导学路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导学路径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导学路径课程标准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界定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理应受到老师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也一再强调教学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
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标准》却常常处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多数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时,过多地依赖于网络及教参上现成的资料,缺乏深入思考,没有创造性,完全没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导学路径研究》课题旨在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导的路径和方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课程标准》目标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课堂。
导学,即引导学习。
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思考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研究,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提高觉悟的教学方法。
导学路径,即教师引导的方式和方法。
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的助力、课中交流的指导和课后练习的点拨等,自始至终,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学生核心素养。
本课题研究的前提是“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将在学校已有的“智慧趣美”课堂改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究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同学科不同内容的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新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早在上个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就把通过教师的引导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教育的重点,在教学中重视教师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国内,教育者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进行了研究。
当代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上海市北中学的“分类指导、因学定教”,上海嘉定区的“导学案分层尝试指导教学法”,他们的研究有以下共同点:
(1)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重视学生的发展。
(3)对传统“注入式”“填鸭式”的摒弃。
主张合作互助、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都说明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影响的共生关系,在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教师的导向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正在成长时期,知识经验都不丰富,智力和体力不成熟,教师的有效引导更显重要。
2018年,我们学校就进行了“智慧趣美”课堂的研究,倡导“建设‘寓美于智,美趣融合;以美启智,趣美导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要达到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只有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在每一节课中实施还学于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觉钻研。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教师有效指导的探索与研究,旨在通过教师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学生想学、爱学、善学、会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的研究来源于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反思,在反思后改进,消除传统教学方法上的种种弊端,从传统的孤立性封闭式学习向开放式学习转变,从传统的强迫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而创立教学的新局面——教与学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统一等。
其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改变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化发展。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4.总结新的课堂教学经验,丰富和发展我校“智慧趣美”课堂教学建设,推动学校乃至全县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探索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有效教学指导的基本方法,以“导”促“变”,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落实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地转化,进而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同行,构建符合我校学情的导学模式,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学案。
2.通过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总结导学路径,以“导”启迪学生的智慧,以“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还课堂于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4.在研究中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二)研究内容
1.深入解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内化课程标准,并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细化每一学段、每一学期、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探讨、制定符合我校师生实际的“智慧趣美课堂导学指南”。
2.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建立课前预习导学模式的研究。
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探讨课前预习的指导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落实“学生会的不教”的理念,并让其有可操作性。
3.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导学环境和导学路径的方法研究。
此研究内容关注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小组的建立、交流展示方法探讨、激励性评价措施的使用,形成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模式。
4.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创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教师如何分配课堂的时间,如何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导和巧妙的点拨,开启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最终形成得以推广的导学模式。
(三)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1.更新观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意识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实践。
我们的研究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入手,强化教师的专业理论,以理论指导教学,让理念落地课堂,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2.根据学情,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主体主动学习和发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3.努力践行,探索课堂导学路径。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建构符合我校特色的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4.理念落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标为指导,充分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获取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5.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以“导”启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导学研究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准确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经常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里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课题研究思路、方法及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课题研究的总思路是深入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广泛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大量研究名师、优秀同行的课堂教学,研究他们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导学方法和技巧,努力探索更利于学生发展的导学路径。
以行动研究为主(在教学实践中,边行动,边探讨,边反思、总结,边研究、改进),再辅以案例分析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对案例中教师导学的路径及导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探寻更优的导学路径及方法)、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方法调查了解我校各门学科教学实际中导学路径存在的共性问题,梳理困惑,进行整理与总结)、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基础教育导学路径的论文、著作、报道等,了解跟课题有关的资料,寻找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和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老师们的先进经验,加以提炼、完善,形成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和可推广的成果运用案例)等。
(二)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0年7月-2020年8月)申报阶段:
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实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以导学路径为研究对象,申报此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0月)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理论,研究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2、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有针对性地深入准备。
第三阶段(2020年11月-2022年5月)实施阶段:
1、课题组全体成员,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
2、设计教研活动,开展深入研究。
课题组全体成员依据前面的自我研究主讲研究课、观摩课,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思想,体现研究思路,展现研究的过程,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课题组成员再共同研讨,总结可行的导学路径和方法,并提升成有理论依据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并做好课题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2022年6月-2022年8月)结题阶段:
1.整理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研究中的经验总结进行筛选,优化整合,形成研究实验报告。
2.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撰写成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
3、整理、分析和统计研究成果和数据,展示研究成果。
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4、申请课题结题。
(三)预期成果形式
我们的研究是基于课堂实践的研究,多数时间是边行动,边研究。
成果主要是优质课、案例、反思、论文和结题报告,以结题报告为主。
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必进行一次总结、提炼,形成有理论支撑的研究报告,最后整理、提升成结题报告。
四、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及核心观点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我县的窗口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州级十佳学校。
我校一直以科研强校为理念办学,十分重视教研教改,先后参加过国家、省、州各级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题《小学语文“积极引导,主动探索,创新发展”教学模式研究》获州级A 等成果奖;州级课题《中年级段的训练》获县科技成果奖;承担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把“语言文字运用”有效根植于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四个省级课题的研究,且均已结题。
多年的课题研究造就了一支勇于进取、锐意改革、富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和具高超管理能力的领导班子。
此课题参研教师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而且都是
深入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常年坚守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精力充沛。
他们都刻苦钻研教学,并有志在教研中出成果,研究斗志昂扬。
工作日每天2—3节课的工作量,完全具有完成此课题研究的能力和充足的时间保证。
五、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及主要参考文献
课题负责人:xxx,小学高级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县语文学科带头人,省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员,学校教科室主任。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30多年,潜心课堂教学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多次参加省、州各级课题研究,且都已顺利结题,主持完成的州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也于2010年结题。
经常参加省、州、县各级教研活动,所执教的竞赛课多次在省、州、县各级获得一等奖;主讲优质课、示范课20多节,深得同行好评。
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多次获省级和州级优课。
撰写教学论文近100篇,分别在国家、省、州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她还是我县语文教学的领头羊,经常承担各种竞赛的评委工作,每学期给全县一线教师作指导讲座至少一次,多次在全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作点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研型教师。
核心成员:xxx,中学高级教师,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因工作出色,多次被县教委、县人事局、州教委表彰为“先进个人”、“优秀校长”、“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作为全县窗口学校的校长,他非常重视教学教研工作,并亲自下沉到教学一线,承担科学学科的教学,且成绩优异。
曾承担并主持州、县两个教育科研课题,所撰写的论文<<对初中生物新编教材的几点认识》、《对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浅谈学校后勤管理》等在省级刊物发表并获得县一等奖。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在全国初中生物、化学竞赛中,获得省、州优秀辅导员奖。
他是一位真正的科研校长、学者校长,更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领头人。
xxx,省小语学会会员,县语文学科带头人。
学校办公室主任。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三十年。
多次参加省州级课题研究,且都已顺利结题,主持的省级课题《把“语言文字运用”有效根植于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于2017年顺利结题,承担的州级个人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笔习惯培养的研究》于2010年结题。
所撰写的论文、教案、教学实录获得过国家级、省、州、县级奖,在刊物上有发表;优质课曾获县级一等奖和州级奖,录像课获得过省级奖,多次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送课下乡活动,并承担课堂教学主讲任务。
如今仍任教一个班的语文,始终把研究工作贯穿于教学实际,拥有充足的研究时间和广阔的研究阵地。
xxx,学校德育处主任,恩施州名师、建始县骨干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24年,积极教研教改。
多次参加课题研究,主持州级规划课题《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性学习》和《课堂教学实效、高效性研究》以及州德育课题《小学生行为养成的研究》均已顺利结题,参与的州级德育课题《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目前正在研究中。
在多次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多次执教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并分别获各级奖励,积极总结经验,撰写多篇教研论文,在各级教研部门获奖。
xxx,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参与的省级课题“运用中小学班队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现已结题。
多次参加校级、县级公开课,执教的语文优课《索溪峪的“野”》、《凡卡》均获县级二等奖;2017年暑假教师培训会上上县级示范课《风儿轻轻吹》,《ie üe er》获得州级优课。
论文《班队活动准备之我见》获州级二等奖,论文《浅谈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获州级三等奖。
在工作中,她一直坚持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尊重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全是教学一线教师及处室负责人,具有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拥有充沛的研究精力和广阔的研究阵地,怀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效地把研究工作贯穿于教学实际。
多数人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州级课题研究,他们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并且在各级教研部门获奖;积极参加各级录像课比赛、优质课竞赛及教学技能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他们都是本地域及县市的教学骨干,有州级名师、省、州、县级骨干教师及省、州、县级优秀教师,是我县课程教改教研的先锋队,是教学研究的积极践行者,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人力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科学出版社
[4]蒋宗尧《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书》延边人民出版社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6]龚春燕等著《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漓江出版社
[7]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编号: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