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体育人文精神是从体育文化心理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的总和。
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最高价值原则是唯人主义,这也是体育人文精神的时代文化主题。
高校体育教学要积极发挥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用,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品格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完整人”的发展。
1 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联
体育与人文精神是密切相关的。
古代奥林匹克“追求人类真、善、美,期望通过竞技改造人类远非理想的社会,要让世界人民彼此互爱”,《奥林匹克宪章》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使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生活方式”并“为人的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都体现出体育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关注整个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也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这一新口号。
从学校教育来说,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
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都求真求实,求善求美,他们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
另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也是体育教学自身的需要。
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个性化发展,这都需要人文精神发挥其重要作用。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背离了体育的精神。
体育教学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技术训练场”或“体质加强班”。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正是步入了这样的歧路。
许多高校将参加某种竞赛视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子目标之一,运动员成了比赛夺魁的高级机器,单纯的体育竞争和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人们谋取功利的手段。
正是由于过于重视竞技体育的功利性,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特别是运动专业的体育教学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另外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式以及观念的影响,过于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重视体育技术的训练,而忽视情感体验、意志锻炼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
碍着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评价标准过分统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到他们人文精神的养成。
3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对策
3.1 坚持“人本主义”指导思想
在传统“生物体育观”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学培养目标出现了偏差。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并将人视为具有创造性、主动性及自我实现性的个体。
在其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也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要求及真正需要。
充分的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个体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自由、自主的个性化发展。
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充分、全面与和谐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绝不是要抛弃“生物体育观”的科学理性,而是要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2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融入提供有利的条件。
要调整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公共基础课、选修课,跨学科选课、跨专业选课等多种课程体系平台。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爱好,尽可能多地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
同时课程的开设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要。
第二,教师要将人文精神贯穿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足、篮、排等团体球类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在马拉松等田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体育竞技的比赛过程中,磨练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公正诚实等优秀品质。
总之,只要教师能充分的重视人文精神,能将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充分的结合,就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要充分的尊重学生,承认学生在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运动天赋、努力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
在整个评价里要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增添“感情分”,对那些即便未达到理想成绩,但
努力较多、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实质性鼓励。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但要看学生的最后成绩,还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努力情况等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另外,加入“感情分”,为了避免其他学生认为不公平,或者是老师有偏私,可以吸引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即评价的主体不但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综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的综合成绩来进行考核。
3.4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的知识基础、专业水平、道德修养、人格力量等,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
没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更多极具人文精神的学生的。
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需要学校加大对体育老师有关人文素质的培训力度,从总体上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
结论
总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要坚持“人本主义”指导思想、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宋立威、宋杰、郭兰萃.对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诠释[J]. 辽宁体育科技,2009,(2)
[2] 杜兵、王爽、富小刚. 对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探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