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卖炭翁》课件(共31页)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感情上
同: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异:《石壕吏》中既有对人民的颂扬,同情又有对战争 的控诉,还表现出了思想上的矛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 博大胸怀; 《卖炭翁》更多地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 情。
比较阅读
请从思想感情和写法两个方面比较本课三首诗的异同。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本诗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 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 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精读细研
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 使”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找出描写这 两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听读课文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薪xῑn 敕chì
鬓bìn 叱chì
辗niǎn 将jiāng
辙zhé 系xì
古体诗押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句式节奏有变化,使诗歌跌宕生姿。
整体感知
木柴。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灰白。
做什么用。营,谋求。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
“衣正单”按常理来说应该盼望天气暖和,可老人却“ 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这是因为老人清楚地知道:只有 天气寒冷,炭的价格才能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些,他宁愿 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写出了卖炭老 人的悲惨处境。“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精读细研
(
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
天亮。
困倦,疲乏。
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
门外泥中歇。
轧着冰冻的车 辙(赶路)。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 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 有东、西、南、北四门。
整体感知
黄衣使者,指太监。
轻快的样子。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公文。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句写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运炭的艰难,路远、 车重、雪厚、人苦的生活状态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精读细研
(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心理描写
历尽艰辛,好不容易烧了一车炭,早早地驾着牛车,辗 着冰辙赶到集市南门,一心希望炭能卖个好价钱,到头来宫 使却硬要拉走。“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多 少无奈,多少悲愤,多少绝望,尽在其中。
——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资料链接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 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 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 (太监)不肯接受,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 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 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若还不愿意,我也 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于是殴打太监。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诗歌内容。 2.品读,分析人物形象。 3.悟读,体会诗人感情。
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 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 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强调继承《诗经》的 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据说“老 妪能解”。
知人论世
讽喻诗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有美刺作用; 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的正义感 和责任感。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写作背景
本诗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 首。诗人有自注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就是宫 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 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 式。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这正是宫 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 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 德宗都不肯听从。
写法探究
1.题材的选择,提炼与开掘 “炭”和“柴”相比,更来之不易,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希望。而且卖炭翁的“炭”是自己“烧”出的, 而“烧炭”用的“薪”又是自己“伐”的,“伐薪“”烧炭“概 括性极强,但可见其复杂的工序,漫长的艰苦劳动过程。这样选 材就更加典型,更能突出主题。
课堂小结
外貌描写——年迈艰辛
卖炭翁 心理描写——矛盾、无奈 同情
对 比
动作描写——运炭艰难
宫使
外貌描写——趾高气扬 动作描写——蛮横霸道
憎恶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 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和宫使的残 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比较阅读
请从思想感情和写法两个方面比较本课三首诗的异同。
更悲惨,在皇帝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 “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 辗冰辙” “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 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体察民间疾苦,关心百姓; 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势力; 一位敢于为民发声的诗人!
精读细研
(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
“手把”“口称” “回”“叱”“牵”
“宫使”仗势欺人 专横跋扈
“宫使”蛮不讲理 霸道凶残
精读细研
本诗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诗中有哪几
处对比并谈谈其作用。 对比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牛困人饥
翩翩两骑
身上衣正单
愿天寒
作用: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表现劳动人民生活 的艰难不幸,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表 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憎恶。
精读细研
卖炭翁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
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 “苍苍”指鬓发的颜色,写出其苍老。“烟火色”“十指黑”可 见老翁烧炭十分艰辛。此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老人劳苦的形 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不易。
精读细研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资料链接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 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 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 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 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写法上
同:三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 是直接抒情;
《石壕吏》《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几乎 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布置作业
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会想些什么呢?他 往后的日子,又是怎样过法呢?请为本文续写一段结尾, 200字左右。
无论是关心人民疾苦,有宽广济世胸怀的杜甫,还 是揭露残酷现实,同情底层人民为民发声的白居易,还 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家们,他们都是 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
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像他们一样关心 国家、热爱人民,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吧!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
长安城宫廷在北面, 指皇帝的命令。 吆喝。 集市在南面。
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
助词,用于 掉转。
动词之后。
挂。 同“值”,价钱。
驱将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吝惜不得。 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 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写法探究
(1)以“两鬓苍苍”和 “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卖炭翁 年迈与劳动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 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2)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 “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写法探究
3.对结局的处理上 农夫结局圆满,得到了补偿,皇帝罢免了宦官。卖炭翁结局
精读细研
卖炭翁的形象特点:
穷困悲苦 老态龙钟 疲惫憔悴 忍气吞声 受压迫受剥削却又无力反抗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悲苦的老百姓。
精读细研
宫使
(1)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外貌描写
“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肆意妄为、横 冲直撞、趾高气扬的情状,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异:《石壕吏》中既有对人民的颂扬,同情又有对战争 的控诉,还表现出了思想上的矛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 博大胸怀; 《卖炭翁》更多地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 情。
比较阅读
请从思想感情和写法两个方面比较本课三首诗的异同。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本诗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 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 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精读细研
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 使”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找出描写这 两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听读课文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薪xῑn 敕chì
鬓bìn 叱chì
辗niǎn 将jiāng
辙zhé 系xì
古体诗押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句式节奏有变化,使诗歌跌宕生姿。
整体感知
木柴。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灰白。
做什么用。营,谋求。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
“衣正单”按常理来说应该盼望天气暖和,可老人却“ 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这是因为老人清楚地知道:只有 天气寒冷,炭的价格才能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些,他宁愿 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写出了卖炭老 人的悲惨处境。“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精读细研
(
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
天亮。
困倦,疲乏。
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
门外泥中歇。
轧着冰冻的车 辙(赶路)。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 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 有东、西、南、北四门。
整体感知
黄衣使者,指太监。
轻快的样子。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公文。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句写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运炭的艰难,路远、 车重、雪厚、人苦的生活状态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精读细研
(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心理描写
历尽艰辛,好不容易烧了一车炭,早早地驾着牛车,辗 着冰辙赶到集市南门,一心希望炭能卖个好价钱,到头来宫 使却硬要拉走。“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多 少无奈,多少悲愤,多少绝望,尽在其中。
——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资料链接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 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 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 (太监)不肯接受,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 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 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若还不愿意,我也 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于是殴打太监。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诗歌内容。 2.品读,分析人物形象。 3.悟读,体会诗人感情。
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 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 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强调继承《诗经》的 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据说“老 妪能解”。
知人论世
讽喻诗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有美刺作用; 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的正义感 和责任感。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写作背景
本诗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 首。诗人有自注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就是宫 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 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 式。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这正是宫 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 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 德宗都不肯听从。
写法探究
1.题材的选择,提炼与开掘 “炭”和“柴”相比,更来之不易,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希望。而且卖炭翁的“炭”是自己“烧”出的, 而“烧炭”用的“薪”又是自己“伐”的,“伐薪“”烧炭“概 括性极强,但可见其复杂的工序,漫长的艰苦劳动过程。这样选 材就更加典型,更能突出主题。
课堂小结
外貌描写——年迈艰辛
卖炭翁 心理描写——矛盾、无奈 同情
对 比
动作描写——运炭艰难
宫使
外貌描写——趾高气扬 动作描写——蛮横霸道
憎恶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 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和宫使的残 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比较阅读
请从思想感情和写法两个方面比较本课三首诗的异同。
更悲惨,在皇帝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 “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 辗冰辙” “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 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体察民间疾苦,关心百姓; 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势力; 一位敢于为民发声的诗人!
精读细研
(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
“手把”“口称” “回”“叱”“牵”
“宫使”仗势欺人 专横跋扈
“宫使”蛮不讲理 霸道凶残
精读细研
本诗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诗中有哪几
处对比并谈谈其作用。 对比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牛困人饥
翩翩两骑
身上衣正单
愿天寒
作用: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表现劳动人民生活 的艰难不幸,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表 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憎恶。
精读细研
卖炭翁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
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 “苍苍”指鬓发的颜色,写出其苍老。“烟火色”“十指黑”可 见老翁烧炭十分艰辛。此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老人劳苦的形 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不易。
精读细研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资料链接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 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 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 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 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写法上
同:三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 是直接抒情;
《石壕吏》《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几乎 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布置作业
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会想些什么呢?他 往后的日子,又是怎样过法呢?请为本文续写一段结尾, 200字左右。
无论是关心人民疾苦,有宽广济世胸怀的杜甫,还 是揭露残酷现实,同情底层人民为民发声的白居易,还 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家们,他们都是 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
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像他们一样关心 国家、热爱人民,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吧!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
长安城宫廷在北面, 指皇帝的命令。 吆喝。 集市在南面。
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
助词,用于 掉转。
动词之后。
挂。 同“值”,价钱。
驱将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吝惜不得。 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 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写法探究
(1)以“两鬓苍苍”和 “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卖炭翁 年迈与劳动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 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2)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 “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写法探究
3.对结局的处理上 农夫结局圆满,得到了补偿,皇帝罢免了宦官。卖炭翁结局
精读细研
卖炭翁的形象特点:
穷困悲苦 老态龙钟 疲惫憔悴 忍气吞声 受压迫受剥削却又无力反抗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悲苦的老百姓。
精读细研
宫使
(1)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外貌描写
“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肆意妄为、横 冲直撞、趾高气扬的情状,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