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
制导则
一、概述
二、编制原则
1.合法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

2.实用性:应急预案应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危险源状况和应急资源,明确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确保应急预案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具有实际操作价值。

3.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具备明确的职责分工、详细的应急措施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便于从业人员和相关应急人员理解和掌握。

4.动态管理:应急预案应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编制程序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开展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识别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为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3.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调查本单位及周边可用于应急响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技术等资源,为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资源保障。

4.编制应急预案:根据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急资源调查结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

5.审核与发布: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核,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6.培训与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应急预案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掌握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内容要求
1.应急预案封面:应包含应急预案名称、单位名称、编制日期等信息。

2.应急预案批准页:应包含应急预案批准人、批准日期等信息。

3.目录:应列出应急预案各章节及附录的和页码。

4.应急预案摘要:应简要概述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主要危险源与风险、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响应程序等内容。

5.应急组织体系:应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各应急组织成员的职责和应急队伍的组成。

6.预警与响应程序:应明确预警发布条件、预警解除条件、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措施等内容。

7.应急资源保障:应明确应急资源的需求、配置、使用和管理等内容。

8.应急预案附件:应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图表、文件、资料等。

五、总结
本导则旨在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本导则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应急预
案,为应对生产安全事故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是指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可以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影响范围和可能的次生、衍生事故,从而为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和归类。

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物料、工艺、人员、环境等方面。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可以采用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可能性。

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可以通过专家评审、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定量评估可以通过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进行。

3.风险分类: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危险源分为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源、一般危险源和较小危险源四个等级。

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

4.应急预案编制:根据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

1.全面性: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涵盖生产经营单位的所有生产环节和活动,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2.动态性: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定期进行,以适应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等方面的变化。

3.科学性: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用性: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结果应直接应用于应急预案的编制,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参与性: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充分发挥从业人员和专家的作用,确保分析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6.透明性: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应向从业人员公开,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总之,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经营单位应充分重视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
规和标准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全面、动态、科学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为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有力支持。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
1.危险源识别:
资料收集:收集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清单、化学品目录、历史事故记录等。

现场观察:对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观察,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化学品等。

安全检查表:使用安全检查表(如预先编制的检查清单)来系统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故障树分析(FTA):通过构建故障树来识别导致事故的各种可能路径和根本原因。

事故树分析(ETA):通过构建事故树来分析事故的可能发展和后果。

2.风险评估:
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评审、安全检查表等方法,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定性描述。

定量评估:使用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和概率论,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风险矩阵:将事故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矩阵排列,以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分类:
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较大危险源:可能导致一定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一般危险源:可能导致较小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较小危险源:可能导致极小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4.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组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建立相应的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支援等职责和人员配置。

预警与响应程序:制定不同风险等级下的预警条件和响应程序,包括报警、疏散、救援、信息报告等步骤。

应急资源保障: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定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救援设备、通信设备、防护设备、医疗资源等,并确保其可用性和有效性。

法律法规遵守:确保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工作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持续改进: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不应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应随着生产过程、设备更新、法规变化等因素的变动进行定期复审和更新。

人员培训:对参与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识别和分析危险源的能力。

沟通与协作:危险源与风险分析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协作,确保信息的共享和沟通畅通。

通过上述步骤和方法,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分析危险源,评估风险,并为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这有助于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确保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减轻事故的影响,保护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