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性大气环流》-说课稿
《全球性大气环流》出自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本节课共分三个课时学习,本节说课为第一课时,适合高一年级学生。

本节课要想顺利的学习,必须把握住学习的思路:从理想到现实,从简单到复杂,注入的因素越多,离现实越近,越能反映实际状况。

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和作用:本章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线。

前几节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理论基础。

本节课在整个高中地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业水平测试甚至高考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初接触到自然地理,感觉特别难,尤其全球性大气运动很抽象,而且初中地理基础较薄弱。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老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

2.难点:实际风的方向(立体空间)。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
三圈环流的形成为重点的依据是三圈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

而气候是高考中的重点,也是每年必考的考点之一。

实际风的方向为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加上没有学到物理上力的合成与分解,更难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

(四)教材处理:
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探究的全过程,先提醒学生紧紧抓住以前学过的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将前后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增加了一个内容——即单圈环流的形成;另外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分解为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四部分。

这一过程的学习必须从简单到复杂,影响的因素逐一往进渗入,这样学生的理解也能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气压带、风带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确立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三、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确立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各种地理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总结出基本的规律。

2.方法和手段:
①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三圈环流的形成;
②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

3.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
(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依据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理想到现实,逐一往进注入因素,让学生逐一去理解)
(板书)
﹝一﹞三圈环流
1.成因
2.单圈环流的形成
3.三圈环流的形成
4.三圈环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或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
教师在引导并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先要得出各气压带的形成,然后再根据上节课教的风向的画法,逐一会画出高中低纬度的风带的风向。

(依据:气压带的形成可根据大气的冷热运动得到,而风带的形成可根据上节课学到的内容画出)
(教师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来分析,直射点随季节南北而移动,那么分布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会随之而南北移动,边演示边总结出移动的规律,让学生从动态中获得规律,总结出结论,记忆会更深刻)
(板书)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
2.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五、说练习
本节课课堂练习是要及时总结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如他们是高低相间分布),并利用立体分布画出极地俯视图上的三圈环流和平面上的三圈环流,以便更好的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还要根据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总结他们分别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这是今后学习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六、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气候、洋流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难点,学习的过程中重在理解规律的形成,以便今后能很好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