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眼中好老师形象文献初步整理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相关文献
1、袁爱玲-《对未来社会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透视》
在21世纪还未到来之际对幼儿教师提出一些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教师所必备的人格品质譬如合作民主的态度、善良、性情温和、兴趣广泛等等;高度综合的能力,包括科学研究的能力、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能力、制定教育计划、创设教育环境、组织一日生活和教学等基本的教学技能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2、张健波、郭俐-《21世纪幼儿教师素质及教育对策》
直接对21世纪的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若干要求。
素质要求包括:1、要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包括幼儿教育的时间观念、环境意识、开放意识、生命性观念、社会性观念等;
2、要有多层复合的、独特的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包括民族化、区域化、现代化、全球化的知识结构、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以及教育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等。
相关的教育对策包括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扩大对幼儿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时限,从职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等。
3、赵学菊-《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观念转换》
内容主要有转变角色观念树立新型的师幼观:从教育活动的“独奏者”向“合奏者”和“伴奏者”转换;由“权势权威”的角色向师幼平等互动的角色转换。
并实现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
教师应该既注重所必备的社会角色要求又具有自身的个性。
4、陆小花-《你会用眼睛和幼儿沟通吗?》
作者作为幼儿教师从亲身实践角度出发,提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不仅应该用温柔的话语和幼儿交流,而且要注意用眼神和幼儿沟通,这样才能成为幼儿喜欢的教师。
同样也是关于人格品质方面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的一些感性认识。
5、张新云-《浅谈新时期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与杜绝偏爱的重要性》
本论文从思辨的角度提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高尚的品格等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6、吴放-《美国幼儿教师看儿童》
作为一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通过对自己的学生调查,用比喻的手法来了解成人热爱幼儿的原因。
本文章主要是作者感性层面的认识、教学中的反思。
7、陈珏萍-《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从实践层面对幼儿教师进行感性的思考。
作者认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拥有爱心和关怀等优秀的人格品质。
8、王秀贤-《谈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策略》
从一名职业中专的幼儿心理学教师的角度,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提出若干关于培养幼儿教师的内容。
包括培养幼儿教师的高度的责任感、学习理念、心理承受能力、创新精神等心理素质。
9雷芳等-《十五以来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评述》
通过对2001到2009年的关于我国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对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和素质进行评述。
内容主要包括:
一、关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结构的研究。
(一)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首先,关于教师的社会角色的研究:幼儿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需要用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角色的规范要求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幼儿教师角色正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教育活动的“独奏者”向“合奏者”和“伴奏者”转换,由“权势权威”的角色向师幼平等互动的角色转换,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他们的角色应该是:生活中是妈妈,课堂上是老师,游戏中是朋友,学习中是榜样。
从多元文化背景的角度看,学者们对幼儿教师角色有多元期望要求: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是幼儿对话的伙伴,是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是家园公共关系的调节者。
从信息时代特点看,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
其次,除了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教师也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幼儿教师素质(能力)结构
“幼儿园教师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的总和。
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
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要规范管理,营造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通过激励、竞赛、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等提高教师素质;二是教师自身方面,通过多读书、交流、反思、教育行动研究等途径自我教育、加强师德修养。
10、李晓铭-《浅论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这使幼儿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认可吧?),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幼儿教师是摆在每个幼师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
本论文从思辨的角度对培养幼儿教师应有的素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专业思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爱心和责任心、心理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教学等技能、保护儿童安全的能力、教育的能力、创新精神、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等等。
比较相关文献
11、程道芳-《好教师的具体形象图》
该论文所研究的对象是中学教师,而不是幼儿教师。
关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本论文是通过叙事性研究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是访谈、观察等,站在教师的角度,自下而上的研究好教师的具体形象而不是从抽象层面来研究好老师必备的素质。
从人格和行为两个因素论述教师的具体形象,人格方面包括职业理想、教师的爱、教育良心、以及敬业;行为因素包括不断学习和反思。
论文对好老师、优秀老师的概念探讨时,提出很少有研究给出一个明确的“优秀教师”的概念,2004年,赖学军在《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中最早给出优秀教师的概念:“优秀教师,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同行专家确认,综合运用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探索新设想,制作新产品,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者。
”这一概念虽然能概括出优秀教师的一定本质,但是过于笼统。
其他的关于好老师、优秀教师的概念研究很少。
但是对好老师的标准研究很多,即“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优秀教师?”研究者有一线的教师也有学术界的研究者,一线的教师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实践提出对好教师的感性认识或者是一些描述性的回答,学者更多的是通过演绎的方法从理论上
进行探讨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也有的学者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另外也有学者介绍有关国外的优秀或者好老师的标准。
“从前任的研究现状看,虽然对好老师、优秀老师的标准问题并不统一,但几乎都是关于好教师、优秀教师应该怎样做的一套说辞,从教师的人格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到知识素质。
”这种研究不免过于思辨,过于抽象,我们很难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真正的现实中活生生的教师联系起来。
假如这些理论很难运用于实践中那么它的价值就打了很大折扣。
论文提到了对教师的研究的转变,表现在研究方法上,逐渐从量化转向质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逐渐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证研究;在研究视角上,逐渐从教师的培养机制转向教师入职后自身素质的提高。
但是当前的研究更多的只是关注教师应然状态的研究,好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很难让人在读了文本以后脑子里有一个很清晰的关于好教师或者优秀教师的具体画面或形象。
关于教师或老师的界定,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和老师所指称的对象是一致的。
教师这一词汇隐含着职业的意味,是规范的书面用语和学术用语,而在日常用语中主要使用“老师”称呼。
此论文为了遵从原始资料和论文行文的流畅,使用“好老师”,和“好教师”的不同名称。
关于好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界定,优秀教师主要是资格认定意义上的非常好的教师,评定的主体都是国家各级教育机关,是一种制度性的评定,而好教师,好的意思是有点多,使人满意,好教师作为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好的标准是使学校和学生满意,这种评定的主体是个人,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这是一种非制度性的评定。
12、杜迎洁-《关于“好教师形象”研究的调查报告》
研究者通过对高校研究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得到对好教师形象的比喻式描述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将好教师的形象归纳为智慧型、风险型、关爱型、引路型、宽容型、坚忍型、演员型、等类型。
并提出值得推崇的教师形象类型:引路型教师如太阳、灯塔、司机的形象、关爱型教师如挚友、父母等形象、宽容型教师如大海、演员型教师。
研究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形象应该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13、白秀良-《好教师的12种素质》
该文章叙述了美国的教育家通过对9万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出的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友善的态度、尊重学生、有耐心、公正、有幽默感、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关注每位学生、宽容、正视自己的错误、良好的仪表、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上述的12种素质主要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师的职业形象这几个方面。
14赵书林-《什么是好老师?》
本文是对好教师在课堂上的“增”与“减”的话题进行讨论,整理而成的一篇发言稿件。
本文通过思辨的方式对好老师的所具备的各种素质进行描述:好老师应该是快乐的、善良的、有同情心的、幽默的、公正的、热爱课堂、热爱真理、热爱学生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