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级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
实验报告
(基本实验一:信号与系统基本实验)
姓名学号U2012 专业班号电气
同组者1 学号U2012专业班号电气
同组者2 学号专业班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4-11-9
实验成绩
评阅人
实验评分表
目录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观察 (4)
实验二、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6)
实验五、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 (10)
实验六、LPF、HPF、BPF、BEF间的变换 (19)
实验七、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25)
实验八、调制与解调 (34)
实验结论总结 (38)
心得与自我评价 (38)
参考文献 (40)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观察
一、实验原理
描述信号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时间的函数),也可以用函数图形(信号的波形)。
信号可以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种。
普通示波器可以观察周期信号,具有暂态拍摄功能的示波器可以观察到非周期信号的波形。
目前,常用的数字示波器可以非常方便地观察周期信号及非周期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信号的波形和特点。
了解常见信号有关参数的测量,学会观察常见信号组合函数的波形。
学会使用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了解所用仪器原理与所观察信号的关系。
掌握基本的误差观察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内容
1、观察常用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信号的波形。
2、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读取信号的幅值和频率。
四、实验步骤
1、接通函数发生器的电源。
2、调节函数发生器选择不同的频率和不同波形,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
1、频率f=299.995Hz,幅值Vp=500mV,周期T=3.33ms的正弦信号如图所示:
图1-1
函数表达式为V(t)=0.5sin(600πt)。
2、频率f=399.988Hz,幅值Vp=500mV ,周期T=2.5ms 的方波信号如图所示:
图1-2方波信号
函数表达式为V(t)=⎪⎪⎩
⎪⎪⎨⎧≤<-≤≤T t T T t 2,5.02
0,5.0。
3、频率f=400Hz,幅值Vp=0.5V 的三角波信号如图所示:
图1-3三角波信号
函数表达式为V(t)= ⎪⎪⎩
⎪⎪⎨⎧≤<+-≤≤-434,18.04
4,8.0T t T t T t T t 。
t 单位为ms
实验二、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一、实验原理
一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的简单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图2-1、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实验电路图
合上图2-1中的开关K1,则由电路可得
11)(·)(E t U R t i c =+ (2-1)
因为dt
)
()(t dU C
t i c =,则式(2-1)变为 11)()
(E t U dt
t dU C
R c c =+ (2-2) s E s U RCU s CU R c c c /)()0()(11=+-
所以,
RC t c RC t c e U e E t U //1)0()1()(--+-= (2-3)
式(2-3)中,若E 1等于0,则等式右边只有第二项,为零输入响应,即由初始条件激励下的输出响应;若初始条件为零,即U c (0)=0,则等式右边只有第一项,即为零状态响应。
显然,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之和为电路的完全响应。
若E 1=15V ,U c (0)=E 2=5V,断开/合上开关K1或K2即可得到如图2-2所示的这三种响应过程的曲线。
图2-2、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曲线
图中①为零输入响应,②为零状态响应,③为完全响应。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的原理。
学习实验电路方案的设计方法——本实验中采用模拟电路实现线性系统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内容
1、连接一个能观测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的电路。
2、分别观测该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的动态曲线。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实验电路;
2.关闭K2指向R2,完成放电,以保证电容两端电压归零。
3.闭合K2指向R1,K1指向15V,此时为电容两端充电,充电后,将K2闭合至R2,完成零输入响应,此时电容两端电压变化为零输入相应。
4.闭合K2指向R1,K1指向5V,此时为电容两端充电,保持K2在R1处,将K1闭合至15V处,此时电压输出为全响应。
5.将K2闭合至R2,完成放电,再将K2闭合至R1,由于之前K1接到15V电源处,所以,此时电容的输出为零状态响应。
五实验结果
1 断开K1、K3,闭合K2,使电容充电至U
c (0)=E
2
=5V,然后断开K2,闭合K3,在示
波器上观测到零输入响应如图所示:
图2-3零输入响应
2、断开K1、K2,闭合K3,使电容放电至U
c
(0)=0V,然后断开K3,闭合K1,在示波器上观测到零状态响应如图所示:
图2-4、零状态响应
3、断开K1、K3,闭合K2,使电容充电至U
c (0)=E
2
=5V,然后断开K2,闭合K1,
在示波器上观测到完全响应如图所示:
图2-5完全响应
六、实验思考题
系统零输入响应的稳定性与零状态响应的稳定性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相同。
零输入响应与输入无关,其只和电路结构有关,只要电路自身是稳定的,
零输入响应就是稳定的;而零状态响应不仅与输入有关,还和电路结构有
关。
所以系统零输入相应的稳定性与零状态相应的稳定性不相同。
实验五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
一实验原理
滤波器是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具有选择性的一个二端口网络,它允许某些频率(通常是某个频率范围)的信号通过,而其他频率的信号幅值均要受到衰减或抑制。
这些网络可以是由RLC元件或RC元件构成的无源滤波器,也可以是由RC元件和有源器件构成的有源滤波器。
根据幅频特性所表示的通过或阻止信号频率范围的不同,滤波器可分为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和带阻滤波器(BEF)等4种滤波器。
图5-1分别为4种滤波器的实际幅频特性的示意图。
图5-0、4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4种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和实验模拟电路可用图5-2表示。
滤波器的网络函数H(j ),又称为频率响应,它可表示为
)()()
()
()(0ωθωωωω∠==
A j U j U j H i
式中,A(ω)为滤波器的幅频特性;θ(ω)为滤波器的相频特性。
它们均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测量。
图5-2、4种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和实验模拟电路
二、实验目的
了解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特性。
分析和对比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
三、实验内容
1、测试无源LPF和有源LPF的幅频特性。
2、测试无源HPF和有源HPF的幅频特性。
3、测试无源BPF和有源BPF的幅频特性。
4、测试无源BEF和有源BEF的幅频特性。
四实验设备
实验电路板一块,双路输出直流稳压电源,函数发生器,数字式示波器,交流数字电压表。
五实验步骤
1、将设计、搭建的实验电路板或基本实验模块接通电源,用示波器从总体上先观察各类滤波器的滤波特性。
)不变的情况下,逐渐改变
2、实验时,在保持滤波器输出正弦波信号幅值(U
i
其频率,用示波器或交流数字电压表(f<200kHz),测量滤波器输出端的电压U。
当
o
是否保持稳定,数据如有改变应及时调整。
改变信号源频率时,都应观测一下U
i
3、按照以上步骤,分别测试无源LPF、HPF、BPF、BEF和有源LPF、HPF、BPF、BEF的幅频特性。
注意:滤波器的输入信号幅值不宜过大,在有源滤波器实验时一般不要超过5V。
六实验结果
图5-1无源低通滤波器
图5-2有源低通滤波器
图5-3无源高通滤波器
图5-4有源高通滤波器
图5-5无源带通滤波器
图5-6有源带通滤波器
图5-7无源带阻滤波器
图5-8有源带阻滤波器
五 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书本上的实验数据得R=1k Ω,C=0.1uF ,滤波电路的特征角频率为:12R C c f =π=1591.5Hz ,用修正因子修正得'c f /2ch c f f BW =+ =589.4Hz ,'lg c f
=2.77。
开环增益1f c
R Avf R =+
=1+1K Ω/1k Ω=2
品质因素3Q Avf =-=1,带宽BW =589.4Hz 上下限截止频率为:
/2cl c f f BW =-=589.4-589.4/2=294.7Hz /2ch c f f BW =+=589.4-589.4/2=884.1Hz
六、实验思考题
1、示波器所测滤波器的实际幅频特性与计算出的理想幅频特性有何区别? 答:(1)示波器测出的实际幅频特性曲线比较平缓,计算出的理想幅频特性曲
线是急升急降的。
2、如果要实现LPF、HPF、BPF、BEF源滤器之间的转换,应如何连接?
答:(1)将有源LPF与有源HPF串接即可得到BPF滤波器。
(2)将有源LPF与有源HPF的输出端口接在加法器的两个输入端口,加法器的输出端口输出滤波信号,即构成了BEF。
实验六、LPF、HPF、BPF、BEF间的变换一、实验原理
1、HPF的幅频特性
()
j
High
Hω
与LPF的幅频特性
()
j
Low
Hω
的关系。
设
()
j
High
Hω
为HPF的幅频特性,
()
j
Low
Hω
为LPF的幅频特性,则有
()()
j1j
High Low
H H
ωω
=-
(6-1)
如果已知
()
j
Low
Hω
,就可由式(6-1)求的对应的
()
j
High
Hω
;反之,亦然。
令
()1
j
1
Low
H
jRC
ω
ω
=
+(6-2)
则
()1
j1
11
High
jRC
H
jRC jRC
ω
ω
ωω
=-=
++(6-3)
与式(6-2)对应的有源LPF的模拟电路如图6-1所示,与式(6-3)对应的有源HPF 的模拟电路如图6-2所示。
图6-1、有源LPF的模拟电路图
图6-2、有源HPF 的模拟电路图
2、BPF 的幅频特性
()
j Band H ω与LPF 、HPF 幅频特性间的关系
设CL ω为LPF 的带宽频率,CH ω为HPF 的宽带频率,如果CL ω>CH ω,则由他们可构成一个BPF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j j j Band High Low H H H ωωω=⨯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6-3所示。
图6-3、BPF 的模拟电路图
3、BEF 的幅频特性
)(j ωH Block 与LPF 、HPF 幅频特性间的关系。
如果LPF 的带宽频率CL ω小于高通滤波器的带宽频率CH ω,则由它们可构成一个BEF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为
)
()()(j ωH j ωH j ωH H igh Low Block +=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6-4所示。
图6-4、BEF 的模拟电路图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低通、高通和带通等不同类型滤波器间的转换关系;熟悉LPF 、HPF 、BPF 和BEF 的模拟电路,并掌握其参数的设计原则。
三、实验内容
1、在一定条件下,由LPF 和HPF 构成BPF 。
2、在一定条件下,由LPF 和HPF 构成BEF 。
四、实验步骤
1、实验电路(有源滤波器电路)接通电源。
2、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接入无源(或有源)滤波器的输入端, 调节该正弦信号频率(由小到大改变)时,用示波器观察其低通滤波器输出幅值的变化。
3、按步骤1,逐步用示波器或数字万用表观察测量LPF、HPF、BPF、BEF输出幅值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
信号源峰-峰值=10V
TP1 低通滤波器 TP2 带通滤波器 TP4 高通滤波器 TP5带阻滤波器
图6-5低通滤波器频率响应图
图6-6带通滤波器频率响应
图6-7高通滤波器频率响应图
图6-8阻滤波器频率响应
六、实验思考题
1.由LPF、HPF连接带通、带阻滤波器有何条件?
答:(1)组成带通滤波器时,LPF的高频截止频率f H 要高于HPF的低频截止频率f L;
(2)组成带阻滤波器时,LPF的高频截止频率f H低于HPF的低频截止频率
f L。
2.有源滤波器与无源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有何不同?
答:无源滤波器主要有无源元件R、L和C组成, 有源滤波器由集成运放和R、C 组成,集成运放的开环电压增益和输入阻抗均很高,输出电阻小,构成有
源滤波电路后还具有一定的电压放大和缓冲作用,因此有源滤波器可以实
现比无源滤波器更为理想的响应曲线。
但受运放增益带宽积的影响,有源
滤波器也有工作频率范围的限制。
实验七、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一、实验原理
1、信号的采样
离散时间信号可以从离散时间信号和连续时间信号采样得出。
其数学表达式就是一组开关函数S(t)和连续函数r(t)的乘积r*(t)。
如图7-1所示。
图7-1、采样过程
信号采样的时域表达式为
∑∞
=-=∙=0
)
()()()()(*k kt t kt r t S t r t r δ
傅里叶变换:
*
*
0()[()][()()][()()]
k k R j F r t F r kT t kT F r t t kT ωδδ∞∞
==-∞
==-=-∑∑
∑∞
-∞
=+=k s jk j R T )(1ωω
由此可知,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始信号频谱的周期性延拓,其幅值衰减为原始信号幅值的1/T 倍,如图7-2 所示:
图7-2、采样前后的信号频谱
2.信号的恢复
采样信号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还原于原信号。
条件:m s ωω2≥。
其中,s ω为采样频率,
m ω为原信号占有的频带宽度。
当2s m ωω<时,采样信号混叠,无法用
LPF 获得原信号频谱的全部。
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用一个截止频率为s ω、增益为T 的LPF ,就可以滤去多余的高频分量,还原出原信号;而当2s m ωω<时,采样信号的频谱会发生混叠从而导致不可恢复性失真。
如图7-3 所示:
图7-3、采样前后的信号频谱
图7-4所示的框图表示了对连续信号的采样过程和对采样信号的恢复过程。
实验时,除了选用足够高的采样频率外,还常采用前置LPF来防止信号频谱的过宽而造成采样后信号频谱的混淆。
图7-4、信号的采样和恢复原理框图
二、实验目的
了解信号的采样方法和过程及信号的恢复。
通过实验验证采样定理,并掌握采样周期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掌握根据原理框图设计实验方案、
自行搭建实验电路、自行设计电路参数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原理框图和实验任务设计实验方案。
2、根据实验方案搭建电路。
3、研究正弦信号和三角波信号被采样的过程,以及采样后的离散化信号恢复为连续信号的波形。
4、用采样定理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步骤
1、连接采样脉冲(方波)信号发生器、采样器(采样开关)、低通滤波器组成的采样与恢复电路(实验电路板7;或自己设计搭建的实验电路板)。
2、利用函数发生器,输入频率为100Hz左右的正弦信号(或其它形状波形的信号作为被采样信号)给信号采样与恢复实验电路的输入端,观察采样输
出信号以及通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恢复信号。
3、改变被采样输入信号的频率,再观察采样输出信号以及通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恢复信号。
4、改换被采样输入信号为其它波形(三角波等),再重复以上实验。
五、实验结果
1、输入信号为Vp=5V正弦波。
(1)、正弦波频率为f
=100Hz,原信号、采样后信号和恢复后信号
m
正弦波采样信号原波形与恢复后的波形
=600Hz,原信号、采样后信号如图
(2)、正弦波频率为f
m
原信号与恢复信号对比
=600Hz时,被采样信号经滤波后可恢复成原信号,此时由实验结果可见,f
m
f s =2f
m。
(3)、正弦波频率为f
m
=800Hz,原信号、采样后信号如图
原信号与恢复信号
由实验结果可见,f
m
=800Hz时,恢复后的信号有明显的失真,不能恢复成原信
号。
此时,f
s <2f
m。
综上,当采样频率f
s 与被采样信号的频率f
m
满足f
s
>2f
m
或f
s
=2f
m
时,滤波恢复
后可恢复成原信号;而当f
s <2f
m
时,滤波恢复后不能恢复成原信号。
2 输入信号为Vp=5V的三角波。
(1)、三角波频率为f
m
=100Hz,原信号、采样后信号如图
原信号与恢复信号如图
由实验结果可见,f
m
=100Hz时,被采样信号经滤波后可恢复成原信号,此时
f s >2f
m。
(2)、三角波频率为f
m
=600Hz,原信号、采样后信号如图
原信号与恢复信号如图
由实验结果可见,f
m
=600Hz时,被采样信号经滤波后可恢复成原信号,此时
f s =2f
m。
(3)、三角波频率为f
m
=800Hz,原信号、采样后信号如图
原信号与恢复信号如图
由实验结果可见,f
m
=800Hz时,恢复后的信号有明显的失真,不能恢复成原信
号。
此时,f
s <2f
m。
综上,当输入信号为三角波时,所得结论与输入正弦波时相同,即:当采样频
率f
s 与被采样信号的频率f
m
满足f
s
>2f
m
或f
s
=2f
m
时,滤波恢复后可恢复成原信号;
而当f
s <2f
m
时,滤波恢复后不能恢复成原信号。
满足采样定理。
一实验原理
1、所谓调制就是用一个信号去控制另一个信号的某个
参量,产生调制信号。
解调则是调制的相反过程,而
从调制的信号中恢复出原信号。
2、用正弦信号作为载波的一类调制称为正弦波调制,
它包含正弦波幅度调制(AM),正弦波频率调制(FM)和
相位调制(PM)
用非正弦波周期信号作为载波的另一类调制称为脉冲
调制,用信号去控制周期脉冲序列的幅度称为脉冲幅度
调制(PAM),此外,还有脉冲宽度调制(PWM)和脉冲
位置调制(PPM)等。
近代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中则将该
多脉冲调制技术改进成为脉冲高度不变而宽度按照正
弦规律变化的多脉冲调制形式,称为“正弦脉冲宽度调
制(SPWM)”
3.正弦幅度调制与解调
图8-1
脉冲宽度调制示意图
图8-2 调制解调过程
图8-2 为正弦波调制与解调的方框图,图中X(t)为被调制信号,C(t)为载波信号,
Y(t) 为已调制信号,由框图可知:
其傅氏变换为:
如果X(t)是带宽有限的信号,图8-3示出了调制频分相应多点的频谱。
由式(8-1)可知,用正弦波t0cosω进行调制,就是把调制信号的频谱X(ω)对半分地分别搬到±ω0处。
信号传输信道为理想信道,在接收端可以无失真地接收到已调信号Y(t)。
解调的任务是从Y(t)中恢复出原始信号X(t)。
同步解调的原理就是用相同的
载波再用一次调制。
图8-2中V(t)的频谱为:
其频谱V(ω)如图所示。
显然,若用一个截止
频率为ωc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在接收端就
可以完全恢复原信号X(t)。
应该指出,在实
际的调制系统中,往往满足ωo>>ωm,故接
收端并不需要采用理想的低通滤波器,用一
般的低通滤波器即可满足工程上的要求。
通
常把图8-2这样的调制与解调称为同步调制
和解调,或称相干调制和解调。
它要求接收
端的载波信号与发送端完全同频同相,当然,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接收机的复杂性。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幅度调制和解调的原理。
2、观察调制和解调后的波形。
3、在前面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根据实验任务和要求、实验原理方框图来设计
实验方案、实验电路的方法。
4、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或其它集成芯片在实现电路方案时的各种应用。
三实验内容
1、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实验。
2、根据实验原理方框图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和搭建实验电路。
四实验步骤
1、方案实现中的若干工作:因实验室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仅能提供一路正弦信号电源,而本实验需要2个正弦信号(一路低频正弦信号,作为电路板输入的被调制信号;而实验所需要的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载波信号完全同频同相,因此需要提供另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同时提供给调制部分和解调部分),故可采用实验电路板输出的低频正弦作为被调制信号,另外通过函数发生器产生高频正弦信号,供调制和解调两部分用。
这两个正弦信号应幅值相等,初相位相等,频率成比例。
本实验中可先调节实验电路板输出的正弦信号频率约为500Hz、幅度为500mV,作为调制信号;函数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约为20KHz、500mV,作为二路载波信号,然后连接到实验电路板上。
注意将两种信号源的地应接在一起。
2、接通实验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输出”(调制信号输出先不要连接解调部分),调节电位器RP2观察调幅器输出波形。
3、将“调幅信号输出”接到解调电路中的“调幅信号输入”上,将载波接到“载波信号输入”上,将解调信号输出接到“LPF(低通滤波器)输入”上。
用双踪示波器分别观察被调制信号(原信号)和“LPF输出”信号(调制解调后的信号)并且记录波形,如果两个波形相差较大时,调节RP2和RP3至两个波形近似。
五、实验结果
TP1 TP2和调解后的波形如图8-3 8-4 8-5
图8-3
图8-4
图8-5
从实验所得的波形图中可以看出,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后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从而证实了调制技术的可行性,实验进行得较为成功。
六、实验思考题
已调制信号的幅度Y(t)与解调信号 X(t)的幅度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
当用正弦波信号对已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时,由傅里叶变换可知,在理想情况下,解调信号X(t)的幅度为已调制信号Y(t)幅度的一半。
但在
解调过程中,当通过增益为2 的低通滤波器后,两者的幅值应该相等。
事
实上,信号在调制的过程中会有所衰减,因此其幅值不相等。
从图中可以
看出,两者的差值是比较大的。
当然在工程实际中,这些是可以进行补偿
的。
实验结论总结
在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观察》中,通过观察各种不同的波形,对他们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学会初步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在实验二《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中,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的结论。
在实验五《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中,通过测量画图,对数学软件有了进一步的学习。
同时通过对各类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的幅频特性的比较,我们发现有源滤波器的通频带要宽于同类型的无源滤波器,且有源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更陡峭,因此其对频率的选择比无源滤波器更精确。
在实验六《LPF、HPF、BPF、BEF间的变换》中,我们学习了用LPF和HPF组合实现BPF和BEF的方法,以及LPF和HPF的截止频率需要满足的条件(对于BPF,需满足f H(LPF)>f L(HPF);对于BEF,需满足f H (LPF)<f L(HPF)。
)。
通过对组合而成的BPF和BEF的幅频特性的测量,验证了实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实验七《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中,我们掌握了采样和恢复的过程及原理,并对采样定理进行了验证。
实验中,我们使用三种频率的正弦波作为被采样信号,分别
对应f
s >2f
m
、f
s
=2f
m
、f
s
<2f
m
三种情况,结果f
s
>2f
m
和f
s
=2f
m
两种情况对应的正弦波可
以由低通滤波器恢复成原信号,而f
s <2f
m
时则会有较大的失真,不能恢复成原信号。
当输入信号改为相同三种频率的三角波时,得到的结论与正弦波相同。
在实验八《调制与解调》中,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调制与解调的实质,同时明白在解调的过程中不能的频率可能不能完全恢复信号,幅值会发生变化。
心得与自我评价
经过六次实验的洗礼,收获颇多。
1预习。
在每次试验前都要预习工作成了做实验的必须的工作,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实验的目的,原理,对于实验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2克服浮躁心理。
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出现由于小小的失误而导致实验的多次
进行,再这样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但是通过这几次的实验,在克服浮躁方面明显有了更为成熟的表现,因为在实验之前对实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自信心还是十分饱满的,这对于做实验是极其有帮助的。
3报告。
报告是一个实验的精髓体现,写好一份报告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正是有了这些付出,才使得这些实验经历格外珍贵。
同时,写好一份好的报告为将来写论文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数据的处理要用到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同时查阅相关文献等,都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注重实验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成为电气接班人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美]Edward W.Kamen,Bonnie S.Heck. Fundamentals of Signals and Systems.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美]Alan V.Oppenheim. Signals and Systems.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熊蕊.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教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大钦,罗杰.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康华光,陈大钦,张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