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简介和作品赏析-贝多芬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简介和作品赏析:贝多芬作品赏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贝多芬简介和作品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贝多芬的个人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他的9首交响曲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晚期作品则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月光》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上(题目为《26. 月光曲》)。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1827年贝多芬左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四十六岁的贝多芬听觉已完全丧失。

贝多芬作品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
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位的作品。

就像瓦格纳所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

这部四乐章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

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

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

第四乐章:(合唱),急板、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

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

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做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

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

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

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

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道: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接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立即又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于是管乐又吹起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仍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

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

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

最后,木管乐器隐约闪现出《欢乐颂》主题的片断,才终于肯定: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这是贝多芬毕生追求的境界。

这时,从乐队深处,像是从远方,缓缓地传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咏出的一支纯朴的旋律,乐章的主要部分开始了。

这是《欢乐颂》主题的全貌展现,第一次展示无任何伴奏,随后逐渐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

这个欢乐主题一次次重复着,音响逐渐增强,声势越来越大,直到发展成为乐队全奏的高潮。

突然,恐怖的号角声又闯了进来,这时回答它的是人声了。

首先独唱男中音揭开声乐的序幕,唱出了贝多芬亲自写的宣叙调的歌词:啊,朋友,你别旧调重弹,还是让我们来唱一些更动听的、更欢乐的吧!紧接着,男中音独唱《欢乐颂》。

在后面的发展中,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唱出了席勒《欢乐颂》的诗句,音乐的主
题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有豪迈战歌般的男高音独唱,有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转入快速的进行曲,这是由欢乐的主题演变成的一支活泼而热烈的进行曲。

越来越热烈的进行曲,将乐曲推向又一高潮。

贝多芬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的作品以富有英雄性、戏剧性和思想性而闻名。

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例如他最著名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描写了与残酷的命运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信念。

他一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为《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

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则以热情豪放和对比强烈的交响性著称。

钢琴奏鸣曲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但体现了他个人音乐创作风格的演变,而且预示了钢琴音乐从古典主义进入浪漫主义的过程。

从他的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开始,贝多芬用谐谑曲代替了海顿和莫扎特使用的小步舞曲。

自此奏鸣曲的结构为:第一乐章,戏剧冲突性;第二乐章,抒情或沉思性的慢板,用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起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贝多芬用谐谑曲替代;第四乐章,回旋曲,热烈、节庆性特征。

在奏鸣曲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热情》、《悲怆》、《月光》、《黎明》和《暴风雨》五首。

在贝多芬的晚年,他还写了六首弦乐四重奏,其中代表作为《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

在声乐作品创作方面,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康塔塔《庄严弥撒》等重要作品。

他的最重要的一部歌剧为《费黛里奥》。

贝多芬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

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曲与乐队浪漫曲等。

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

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1]
贝多芬除了吸收传统的古典奏鸣曲结构合理的成分外,又在自己的创作中得以更大的创新:
引子的运用
翻阅古典大师的作品,从海顿、莫扎特到库劳、克列门蒂等,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开门见山,直叙其意,引子部分往往省略不计。

只有贝多芬,他赋予引子以新的意义,就像音乐会序曲或歌剧序曲一样,引子往往作为前言或相对独立部分对所述音乐内容作简略概括,并暗示、启发、过渡、说明等。

如《热情》第三乐章1-19小节的引子,《悲怆》第一乐章1-10小节的引子,升F大调奏鸣曲第24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1-4小节的引子等。

呈示部的不反复
我们知道,在分析古典奏鸣曲呈示部时,往往都会找第一个反复记号,第一个反复记号之前的全部为呈示部。

但在《热情》中,贝多芬却把这个反复记号省略了,这不能不说是贝多芬对古典框框的背叛和创新。

当然,本曲呈示部的不反复主要还是乐曲内容发展的结果。

连接部、展开部和结束部的充分独立性
贝多芬之前的作品,展开只是相对性地展开,往往是象征性的,并且连接和结束更是以一带而过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根本不具备独立性的意义,是以离调或转调乐句、以桥梁的身份处于作品次要的位置;有的干脆把展开部省略了。

而贝多芬却赋予展开部、连接部和结束部以新的意义,在篇幅和艺术高度上,是前人所不及的。

《热情》的第一乐章展开部就有71小节(65-135),连接部占20小节(16-35),结束部占15小节(51-65)。

而第三乐章的展开部
则有94小节之多(118-211),连接部则占40小节之巨(36-75);并在此乐段中赋予连接部一定的独立性意义和更为强烈的旋律化倾向。

尾声
尾声的空前发展不仅表现在篇幅的拉长上,而且更为可贵的是,贝多芬照样给予尾声以相对独立的意义。

《热情》的第一乐章尾声占59小节(即204-262),第三乐章尾声占54小节(即308-361)。

他往往引用主部、副部的音乐材料,对尾声作混合性发展,并给尾声冠以更具体化的Ad哈。

(《热情》第一乐章尾声部分239小节)、presto《热情》第三乐章尾声部分308小节),以及其他的如piuallegro等速度或力度的术语,使尾声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四乐句结构的独立段落。

贝多芬作品赏析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