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卡片游戏”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转“卡片游戏”课堂
一、案例背景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很多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的逐渐成熟,不再愿意像低年级学生那样通过做简单的游戏、蹦蹦跳跳地表演来展现自己,也不愿意被枯燥的课文朗读、老师的单线程讲解所牵制。

所以如何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用适当的形式秀出自己,又能体会到乐趣的教学活动成为我不断思考的问题之一。

在不断地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动手动脑的“卡片”设计,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

下面通过两个个片段分析来介绍这个设计。

二.案例实施过程
案例一:用“卡片”传递“语音”
什么样的卡片会发音?还能教学生语音?是在卡片上写上单词的音标,然后带着学生一边一边看卡片来读吗?这么想那你就OUT啦。

这节课中我们要学习字母e在单词中发/e/这个音。

除了书上的这个句子“Let’s put the red vest on the bed.”中的“let, red, vest, bed”这个几个词,还有哪些像这样发音的词呢?学生们纷纷动脑筋,有的人迫不及待地举手,一口气报出“neck, leg, desk”等词,还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想法被别人说出去了而耿耿于怀。

这时候,我拿出为每组准备的卡片,发给学生。

请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将自己想到的单词写在卡片上。

差不多每组都操作好后,我再做下一步要求的说明:音乐响起时,请将本组的卡片传递到下一组;小组内大声朗读你所拿到的新卡片上的词,并在卡片上圈出你认为这符合这个发音规则的单词。

像这样听音乐传递,直到本小组的卡片又回到自己的小组来。

查看卡片上其他小组做的标记,并在全班进行学习和讨论。

案例简析:
这个活动的开展是多线程同时进行的,比起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而言内容更为丰富。

每个人都有自主思考的机会,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

通过小组传递交流,学生思考的信息也得到了传递,信息的正确与否能够在传递的过程中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或纠正。

同时避开直接
指出错误,而是用做符号的形式,可以顾忌到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也为课堂节省了有效的时间。

在活动中运用音乐来控制传递的起始,是一种很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案例二:用“卡片”做“动作”
卡片除了会“发音”,还能做“动作”?什么样的卡片有这样神奇的功能?请看 A PE lesson 这节课的一个环节。

A PE lesson 是一节以体育课为主题展开的,课文里面有大量又长又绕口的口令。

学生要能看懂,会读,理解意思,并能做出动作。

有的学生爱表现,愿意通过自己做动作让老师了解他掌握了。

有的学生害羞,不喜欢在人前做动作,老师很难在课堂上立即看出他是否会了。

于是,在最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任务活动:
我的手中共有六张不同颜色(以区分不同小组)的大卡纸,卡纸上面是事先贴好的九个正在做各种指令的可爱的卡通人物。

每组还会拿到已写上指令的九张纸条。

四人一组,按照4号到1号的顺序(从能力弱者先开始,降低他们的难度),每人轮流选择一至两张指令条贴,读一读,然后贴在相对应的图片下。

同学们都在小组内忙活起来,读纸条上的句子、贴到相应的图片下、检查其他同学贴的是否正确(如果有人贴错了,必定会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图)、做动作表演。

然后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小组的成果贴到黑板上。

案例简析:
为了保证学生在此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我特意在设计中关注了以下三个要点:
1.所有图片在同一卡片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

如果每人拿九幅图,量会显得过大,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就是一种负担,会失去兴趣。

如果每人只拿一幅图,又会过于简单,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拓展。

这样将所有图呈现在一张大卡上,使得操作面广,内容丰富,又不失信心。

2.句子和图画是一一对应的。

如果有人贴错,会导致其他成员的指令纸没有地方贴,其他成员就会主动地来帮助他。

3.反馈的时候,小组内不仅反馈图与指令是否一致,还要反馈图上的动作,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理解。

具体方法是按照1~4号的顺序(由能力强的学生做好示范),选择其他人贴上去的指令,边说边做出动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组内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案例分析
这两个案例分别从两种类型的教学内容出发,一节是语音课的教学,一节是课文教学的任务拓展。

但都共同运用了“卡片”的设计,旨在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和学生自主的参与性。

1.运用“卡片”,拓展教学内容。

在备课的时候,我们结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始设计教学活动。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卡片”去呈现?可以是新知,也可以是复习巩固。

但绝不是把我们平时做的练习题换个地方,而是一种知识的拓展和延生。

卡片上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要新颖,能够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第二个案例中,卡片上那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做的各种造型。

这些是在学生的练习书上看不到的,是教师的原创。

卡片上的内容要具有思考性。

学生拿到了这张卡片,他的眼睛要动起来——观察卡片上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他的手要动起来——去黏贴,去写,去圈点;但最重要的是他的思维要动起来——去思考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2. 运用“卡片”,灵活调节内容
就卡片而言,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最多是色彩斑斓一点、形状可能可爱一点。

但如果卡片上的内容是灵动的,可随意调节的。

那么,在课堂上才能有效带动起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我运用到的卡片都是纸质的,所以在黏贴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准备好的双面胶,但这并妨碍随时调节卡片上已生成的内容。

比如案例一中可以随时增添删除单词,可以圈圈画画。

案例二中可以反复地黏贴,直到最终达成一致的答案。

3. 运用“卡片”互动,为学习内容“增容”。

在“卡片课堂”中,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运用到小组合作的形式,每小组大概4~6人,首先在组内的各抒己见和互动。

其次是组际间的互动交流。

这样一个人的想法可以传递到全班,一个人的问题可以在全班无形中就交流起来。

比起各自为阵的学习要有效多了。

“卡片”课堂的益处有哪些呢?下面简单说一说。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沉闷的课堂是不会有人喜欢的,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喜欢能够动起来的课堂。

在“卡片”课堂中,就有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全身心互动起来。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互动中必然会有合作,学会学习,会会合作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一个目标之一。

在“卡片”课堂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简单易操作
只需要为每组准备一张卡片,或者根据需要在某些环节设计还可以小到位每人准备一张卡片。

不需要其他的材料,每节课都可以操作起来。

而且熟练后,这些卡片的模板保存起来,还可以方便以后不同课的替换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