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准备
1、在对本工程施工前,要结合甲方与规划等有关部门联系,摸清地下管线的走向、埋置深度等情况,在现场用灰线和木桩标识,施工时,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挖出管线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能加深的加深,能改道的改道,尽量迁出建筑物以外。

地上设施,如:树木、围墙、等,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基坑开挖前应做好技术交底,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对施工要求和步骤都心中有数。

3、在土方开挖前,应提前办好车辆通行证等有关事宜,并对所有司机进行安全行车教育。

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提前办理市容、环卫的一切相应手续。

二、集水明排法降排水方案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降排水措施必须到位。

如涌入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土方开挖困难,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使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竣工后的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为此,在基坑开挖时要及时排除涌入的地下水。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采用集水明排法降排水。

1、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

3、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

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 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

4、集水井的内径为1米左右,井的深度一般应比工程基础底低1M左右。

集水井的内壁为干砌砖壁,半砖厚,砖间可留1~2cm宽的缝隙,以便地下水透过砖缝渗入井内。

在井的底部和砖壁四周,均铺一层10~20cm厚的碎石作为滤水层。

(有的工地也有用焊接而成的钢筋笼外包密目安全网代替的)
三、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
(一)维护原则
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实际勘察,基坑开挖前对原有建筑高程进行标识,基坑开挖过程中设专人随时监测,做好支护结构信息施工前的基点设置,同时做好临近建筑沉降观测,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各方联络,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临近建筑物沉降的测点通常应布置在墙角、墙身等外形突出部分、测点间距以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为宜。

对周围临近建筑物采取搭设防砸棚措施进行维护,以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其造成损害。

(二)管线、建筑物维护措施
1.在地下工程施工阶段,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基坑周围设置可靠地维护措施,特别是与现有建筑物相邻侧,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以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阶段,周围现有建筑不发生位移和不均匀沉降。

2.水工排(降)水过程中,保证对周围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确保现有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情况不发生变化,避免位移和沉降。

3.在基础开挖前会同建设、规划等部门,详细调查施工场地区域内及周边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等)、地下构筑物、地上设施等的情况,根据调查的情况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特别对变形具有敏感性的设施,预留安全距离,设置隔离带,并对路边电线、通讯线,采取相应的保护或加固措施.对于埋有地下管线的部分采取人工刨挖,以免整体机械开挖破坏地下电缆管线。

场区内车辆运行、设备及材料运输要严加注意,防止造成破坏。

对于在场区内影响正常施工的,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采用一定的处理措施,严禁野蛮施工。

4.如有距现场较近或距隔墙边较近的管线都要有防护措施。

在其上不允许堆放施工器材。

对于高压输电线路,要通知有关电业部门,按安全施工防护操作规程搭设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高压防护架体,防止发生影响线路的事故。

5.加强保护意识,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管线保护教育,专人负责进行监控。

6.对工程施工中所有可能影响管线的施工工序作出相应的措施,并形成方
案。

7.现场内使用的变压器用电设施,采取有效的围护措施,悬挂警示标识。

8.现场临时水电线路在敷设时埋深符合要求。

穿越道路时要在其上部铺设防护盖板,防止碾压破坏。

9.对已设立的测量放线用永久性和半永久性水准点,进行加固和保护,专人保管,经常进行复测和校正。

10.在相邻道路上作好沉降变形控制点,经常进行监测,防止出现开裂变形。

11.现场周边的高压输电设备周围搭设标准杉篙防护架,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人员、机械与其保持安全距离。

(三)周围建筑围护的应急措施
1.对地下管线离基坑较近的情况,如果不宜设置隔离桩或隔离沟或无明显效果时,可采用管线架空的方法。

管线架空后与槽边土体基本分离,土体的位移与沉降对其它影响很小,即使产生一定位移或沉降后,还可用支护进行调整复位。

2.管线架空前先将管线周围的土挖空,在其上设置支撑架,支撑架的搁置点要可靠牢固,能防止过大位移与沉降,并便于调整位置。

然后将管线悬挂于支撑架上,如管线发生较大位移或沉降,可对支撑架进行调整复位,以保证管线的安全。

3.当临近无法设置较稳定的支撑架时,可在管线位置开沟后在沟顶搁置支撑梁,直接将管线悬挂在支撑梁上,此时支撑梁也有可能随槽边土体一并发生位移或沉降,因此应经常及时对管线位置调整复位。

(四)基坑土方开挖阶段的应急措施
土方开挖有时会引起围护墙或临近建筑物、管线等产生一些异常现象。

此时需要配合有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以免产生大祸。

基坑开挖后,坑内大量土方挖去,土体平衡发生很大变化,对坑外建筑或地下管线往往也会引起较大的沉降或位移,有时还会造成建筑的倾斜,并由此引起房屋裂缝,管线断裂、泄漏。

基坑开挖时必须加强观察,当位移或沉降值达到报警值后,应立即采取措施。

对建筑的沉降的控制一般可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

根据基坑开挖进程,连续跟踪注浆。

注浆孔布置可在围护墙背及建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两排注浆孔间则适
当布置。

注浆深度应在地表至坑底以下2~4m范围,具体可根据工程条件确定。

此时注浆压力控制不宜过大,否则不仅对围护墙会造成较大侧压力,对建筑本身也不利。

注浆量可根据支护墙的估算位移量及土的空隙率来确定。

采用跟踪注浆时,应严密观察建筑的沉降状况,防止由注浆引起土体搅动而加剧建筑物的沉降或将建筑物抬起。

对沉降很大,而压密注浆又不能控制的建筑,如其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的,则可考虑采用静力锚杆压桩的方法。

如果条件许可,在基坑开挖前对临近建筑物下的地基或支护墙背土体先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压密注浆、搅拌桩、静力锚杆压桩等加固措施,此时施工较为方便,效果更佳。

对基坑周围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一般有两种方法:
(1)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
对地下管线离开基坑较远,但开挖后引起的位移或沉降又较大的情况,可在管线靠基坑一侧设置封闭桩,为减小打桩挤土,封闭桩宜选用树跟桩,也可采用钢板桩、槽钢等。

施打时应控制打桩速率,封闭板桩离管线应保持一致距离,以免影响管线。

在管线边开挖隔离沟也对控制位移有一定作用,隔离沟应与管线有一定距离。

其深度宜与管线埋深接近或略深,在靠管线一侧还应做出一定坡度。

(2)管线架空
对地下管线离基坑较近的情况,设置隔离桩或隔离沟既不易行也无明显效果,此时可采用管线架空的方法。

管线架空后与围护墙后的土体基本分离,土体的位移与沉降对它影响很小,即使产生一定位移或沉降后,还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

管线架空前应先将管线周围的土挖空,在其上设置支承架,支承架的搁置点应可靠牢固,能防止过大位移与沉降,并应便于调整其搁置位置。

然后将管线悬挂于支承架上。

如管线发生较大位移或沉降,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以保证管线的安全。

四、土方开挖
1、本工程基坑采用机械式大开挖,由挖掘机挖至设计标高附近,人工进行局部修整。

2、挖槽作业时由土建工长跟槽,严格控制挖土标高,基槽开挖至桩顶标高以上10cm地基土必须由人工开挖。

3、工程桩0.5m范围内的土体由人工剥离。

4、当挖土遇到地下构筑物或管线时,应通报技术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行处理方案。

五、土方回填
1、填土前,应将基坑的松散土及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并把基层整平。

2、在摊铺土料前,做好水平标高的控制标志。

3、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应夯实,采用机械碾压时,每层铺土厚度25~35cm,并应及时夯(压)实。

4、基坑回填应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用蛙式打夯机从坑边按回形路线夯向中间,夯打3~4遍。

夯打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不得漏夯。

5、当整个土方回填完成,应进行资料整理。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设计要求的土干密度,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和试验人员签字归档。

6、基坑和室内填土,每层100~500m2取样一组,但每层均不少一组;基础回填每20m3~50m3取样一组,每层均不少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7、回填土压实后测试土的干密度应100%达到要求。

六、临边防护措施
1、槽边设1200mm高钢管防护栏,夜间悬挂安全标志灯,防护栏立柱根部固定牢固,并挂密眼安全网一道与钢管绑扎牢固。

2、施工人员上下处,设置钢管斜梯,上下两端固定牢,中间与坑壁附着一点。

斜梯两侧均带扶手,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七、回填土
(一)施工准备
1、灰土垫层下的基土(层)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

2、填土前应取土样,通过配合比实验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灰土配合比和土的最佳含水量;虚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

3、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拌和料铺设。

4、施工用土料必须为实验取样的原土,土层、土质必须相同,土料中不得
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并严格按照实验结果控制含水量。

5、熟化石灰应采用块灰或磨细生石灰,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亦可采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

6、填土前应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7、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填土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立桩、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8、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9、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质量→试验确定施工参数→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清理→过筛灰土拌合→分层铺灰土→耙平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操作工艺
(1)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2)检验土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检验石灰的质量,确保粒径和熟化程度符合要求。

(3)灰土拌和: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应按照设计要求3:7控制配合比。

拌和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和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4)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应依据实验结果严格控制。

如土料水分过大或过干,应提前采取晾晒或洒水等措施。

(5)回填土应分层摊铺。

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通过压实实验确定。

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

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

(6)回填土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实验确定。

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7)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窗间墙等下接搓,上下两层接搓的距
离不得小于500mm。

(8)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9)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