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篇:谈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当前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很大。

这是因为:(1)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这一联系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性格与其思想品德的相互关系之中。

(2)心理健康促使人的智力发展,心理不健康阻碍人的智力发展。

(3)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交互作用的。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两者互为因果。

(4)在理想美、思想美、品德美、性格美、情感美的内容中,很多都是人的心理健康特征所应包括的内容。

没有健康的心理,就谈不上学生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那么,怎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应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1)有与自己年龄阶段特征相符合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有自尊心、上进心和自信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爱学、会学。

(2)情感健康,情绪比较稳定,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

遇事比较冷静,处事比较谨慎,同情老幼弱小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

(3)有与自己年龄阶段相符合的自制力,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注意力比较集中;活动性的兴奋或抑制处于正常状态。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依赖别人,不屈从别人,不嫉妒别人,也不固执己见。

(5)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能较好地适应变化了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东西,能够承受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

总观当前的初中学生,应当说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

但毋庸讳言,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据调查,
这些问题还有上升的趋势。

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心理与自己年龄阶段特征不相符的自我意识水平。

(2)自制力比较弱,容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

(3)心理承受力较弱,患得患失。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上至中央,下至各级教育部门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的课程。

可以说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大事情。

具体来说,其重要性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

在不同状态下人们常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点。

比如,在正常状态下,个体的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在不平衡状态下,其个体常会做出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

应当说,中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的只是极个别,大部分的心理问题只是属于不平衡状态。

一旦个体处在不平衡状态,通常情况下,他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二、注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1、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
社会的各种要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

如果个体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最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

所以,要防止或消除非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说,就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三、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出现了性的需要;其次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

这两种需要与他们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常常产生矛盾。

于是便形成了他们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

而这些特点又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从矛盾中解脱出来。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不断提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从学校方面看,中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试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初中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从社会环境方面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注重和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呢?总体来说,就是要“对症下药”。

比如,针对初中学生在心理与自己年龄特征不相符的自我意识水平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教育:(1)教育他们多征求与听取父母与师长的意见。

初中生要求独立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与师长的见识与经验毕竟较多,看问题也全面些,多听取长辈的意见大有裨益。

(2)教育他们多从小事做起。

青少年逐渐长大,从依赖父母到依靠自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能逐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

(3)教育他们自尊,
自信,不畏难。

人总是在克服困难中成熟起来的。

初中生刚学办事,碰到困难是肯定的,在困难面前不要畏惧。

又如,针对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弱,患得患失的问题,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教育他们:(1)教育学生从大处着想,从远处想,立大志向,心胸开阔,以天下为己任。

今天的挫折与失败就看作磨练自己,总结经验与教训,跌到了,爬起来再干。

(2)教育学生要对自己有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时的失误不代表永远。

(3)多对学生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不要让他们养成凡事总是“一帆风顺”的思想,适当地给他们出一些难题。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又要不断地探索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篇: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摘要】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

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学生因小事而自伤、伤人,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各种类型的案例常常见诸于各种报刊媒体,让人惊诧之余陷入痛楚的沉思。

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

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

而造成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如此偏执行为?答案只有一个,心里健康问题!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

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

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

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

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

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

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

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如:上学期有个学生性格特别粗暴,动不动就骂人,满嘴的粗口;差不多天天都有同学投诉,教育了多次也没有改变,只好请家长帮忙了。

结果请家长来的那天,人还没有到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骂骂咧咧的声音,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就是那个学生的家长拉着儿子来认错。

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到,孩子的性格之所以这样,有一部分都是受家长的影响。

此外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
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交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

家长管教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育更为重要。

而且现在在校学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

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

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我班有个学生有事无事都经常不来上学,我觉得好奇怪。

经我家访调查才发现:原来他是家中的“小太阳”。

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疼得厉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

后来爸爸妈妈回来了,觉得对他有所歉疚,所以也很宠他。

结果他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主要父母稍有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不来上学。

如果家长是骂了或打了他,他就会成天不在家躲起来,令家长很头疼。

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他谈心、教育,又和家长沟通、联系,他才慢慢有所改变。

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

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也更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

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

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

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

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

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例如: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

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

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
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加强心里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宽容、平等、愉快、自主、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一要发挥学校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二是不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上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提高家长的心里科学教育知识。

三是重视社会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保证。

形成尊重、关心,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位教师曾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努力使他们都成人。

成为正常的社会人。

”他所说的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就是指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

应当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变得刻不容缓。

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说到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应该如朝阳一般充满活力与生机。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导致他们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据国内的大量调查: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忧郁、强迫症等。

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末成年人有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心理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德性问题上
对学习没有兴趣,讨厌学习。

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更加严重者则不听课,破坏课堂纪律,甚至出现逃学、弃学和离家出走。

学生经常对老师或家长撒谎,他们恐吓,勒索别人。

或者参加不良组织,经常抽烟、喝酒,甚至偷窃。

二、一般适应性问题上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的低落、消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

并且由于身心还没有发展成熟,出现自负、嫉妒、逆反等心理。

这些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总是沉默寡言,敏感多疑,紧张抑郁,不爱说话。

他们有性别角色紊乱、性意识困惑、过度手淫等。

三、学习问题上
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意识不稳定,遇到困难时,缺乏自己动脑思考,动手解决的能力。

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用时不合理,听课不得法,复习无技巧,用脑不科学。

有些学生学习动机过强,过度好胜,而有些学生则动机不足,厌学。

部分学生学习过度疲劳,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

导致考试焦虑,学习成绩不良。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学校教育关心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使我们的中小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因此,加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我们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保障学校的正常动作,保证家庭的幸福安康
因为我们的人的心理状态有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和
不健康状态。

如果一个人处于不平衡状态或者不健康状态下,可能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扰乱社会的安定秩序,或是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动作,使我们的家庭失去幸福。

如有些未成年人从开始的抽烟喝酒起,到偷窃,再到杀人放火。

这种人往往是品德不良的人。

由于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及时帮助,一步步地走向犯罪的深渊。

如果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使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心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是学生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消除青少年一些非道德行为,如抽烟,喝酒,对家长或老师撒谎,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只有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容易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道德规范,适应社会,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德。

相反,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往往最易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地生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敏感的阶段。

个体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经历着重大的变化,他们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之间往往发生矛盾。

如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这些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