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事业史(04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新闻事业史校考复习题
1.P138《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怎样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P135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由英国传教士米怜,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立。

月刊,雕版印刷。

宗教性刊物。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宗旨,运用传统儒学的观点阐发基督教义。

也有一些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介绍,线装书样式,适应读者阅读习惯。

是我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刊。

2.P138《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是怎样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P135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该刊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该刊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内容包括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新闻等各个方面,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

报刊以时政为主,每期必有一定数量国内外新闻,宣传策略也是中国线装书板式,处处“附会儒学”。

1833年12月刊载《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第一篇新闻自由专论。

3.P142简述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的发展情况P139-141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华拓展的步子日趋加快,商业性报刊逐渐成为报业发展的主流,至9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个垄断中国报业市场和新闻舆论阵地的庞大的外报网,上海是这一外报网的中心。

1)1872年4月30日,《申报》创刊,英国商人美查等创办,成为当时最成功、最有
特色的商业性报纸,确立了中国商业性报纸的基本模式。

2)1882年5月18日,字林洋行创办中文日报《沪报》,后改名《字林沪报》,并创
办中国报纸第一个副刊《消闲报》。

3)1893年2月17日,《新闻报》创刊,由英国商人丹福士等创办,出版一年后发行
量已仅次于《申报》而位居第二。

4)在上海出版的中文宗教性报刊,数《万国公报》影响最大。

4.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P141 可发挥
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为列强利己宣传、政治讹诈、
经济掠夺、文化征服、武力侵华服务。

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a)它们为被封建统治者长期禁锢的中国读者,打开了看世界窗口
b)它们所刊载的商业信息,为新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利用
c)它们所介绍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可避免地为中国的一部分知识
分子所吸收,中国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报宣传的影响。

3)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a)带来了近代报刊理念,体现了民主观念
b)冲破了封建王朝对办报的种种束缚,客观上为国人办报提供了生存基础
c)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d)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新闻工作者。

6. P145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及其新闻思想。

P143
王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提出一系列办报思想,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贡献主要是:
1)创办了《循环日报》,并任主笔。

该报是中国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公开鼓吹变法图强的报纸。

也是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报纸。

2)首创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创立了报刊政论文体,并在《循环日报》上发表过数以百
计的政论文章,并开中国人自办报重视政论的先河。

3)出版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刊政论文集:《弢园文录外编》。

4)提出“办报立言”等新闻思想。

王韬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

其新闻思想主要有:
1)办报的目的与意义:提出“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2)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与内”。

3)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
创办报纸。

4)报纸的文风。

他的政论反帝爱国,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
一种新的报章文体。

5)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7.P150简要评述梁启超及《时务报》的业绩P146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旬刊,由黄遵宪等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

该报创刊后,梁启超独揽全部编撰工作,日撰评论4千多字,其中《变法通议》自创刊号起在报上连载了43期,第一次全面系统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梁启超在主办《时务报》期间,还首创报章文体,又称“时务文体”,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影响了一代文风。

9.P150《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P149
《新民丛报》于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持编务,在政治上鼓吹保皇立宪,在内容上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模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

宣言资产阶级保皇思想。

《民报》于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亲自撰写《发刊辞》,第一次将其革命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以作为《民报》的办刊宗旨,章太炎等曾任主编。

宣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
目的:为清除资产阶级保皇派的思想影响,扫除革命发展障碍
内容:
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2)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之祸。

结果:这场大论战持续到1907年冬《新民丛报》停刊止,以《民报》大获全胜而告终意义:不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还为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8.P150简述清末新闻立法活动的基本情况P147
在维新运动中,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以皇帝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谕为主要方式,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1898年6月“百日维新”开始后,光绪帝发布上谕,正式承认近代报刊具有合法地位,官绅士民得到了办报自由权利。

1)新闻法(当时称报律)的制订也第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1898年8月9日,康有为在上光绪帝《恭谢天恩条陈办报事宜折》的同时上了一个
附片《请定中国报律折》,在中国首次提出了报律的制订问题。

这次借维新变法运动之势而兴起的新闻法制建设活动好景不长,在1898年夏秋之际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镇压了维新变法运动后被迫中止,刚取得的一些新闻法制成果也被毁于一旦。

10. P153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是如何扭曲自由新闻体制的?P150-151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立即废止清朝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通过立法手段将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作为基本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

袁世凯上台后不久,就开始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甚至公然使用已经废止的亡清《钦定报律》,钳制舆论、阻碍报业发展。

1914年4月2日,教令第四十三号《报纸条例》颁行,不仅把亡清《钦定报律》对报刊的禁限条款悉数照抄,还从日本《新闻纸条例》等外国报律中搬来了许多新的禁限措施,如“学校学生”不得申办报纸等。

同年《出版法》颁行。

1915年,《报纸条例》修改为《修正报纸条例》,并以大总统名义公布施行。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各派军阀先后控制北京政府,继续通过法律等手段扭曲新闻体制,钳制和迫害进步报业。

11. P153简述“癸丑报灾”的前因后果P151
民国成立之初,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确认,民族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报纸数量急剧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大小300多个政党主办的政治性报刊。

“同盟会—国民党”系统、“共和党—进步党”系统都在全国办有报刊。

袁世凯上台后,政党报刊开始遭到迫害与摧残。

“二次革命”失败后,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及其他持进步立场的政党报刊,一律被扣上“乱党报纸”的罪名而遭查封,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立报》等因发行受阻而被迫停刊。

至1913年年底,继续出版的报纸仅有139家,较之民国元年500家锐减了三分之二左右,史称“癸丑报灾”。

袁世凯死后,政治性报刊一度复苏,但为时甚短,终未能挽回由盛转衰之势。

政治性报刊因屡遭迫害而由盛转衰,却给商业性报刊等职业报人主板的报刊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民族报业的发展出现了职业化的走向。

12. P153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贡献?P153
黄远生,江西九江人,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从事新闻工作,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担任《庸言》编辑,后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等报驻北京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撰述。

以擅长撰写新闻通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有不少独到的办报观点,如“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著有《远生遗著》的出版,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本报刊通讯文集。

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开创了“通讯”这种新闻文体。

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2)提出新闻记者“四能说”: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该理论对新闻记者提出了相当高的
要求和标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3. P156简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对中国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的贡献。

P156
1918年10月14日成立。

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会长蔡元培,副会长徐宝璜。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将新闻学研究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徐宝璜《新闻学》:1919年12出版,中国人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讲义整理而成。

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戈公振是著名新闻记者和新闻学者,曾在《时报》工作,发起组织上海报学社。

1925年起在上海国民大学讲授《中国报学史》,后将讲稿整理成书,1927年出版。

14. P161简述《新青年》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P157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创办并主编。

该刊在内容上以思想启蒙为要务,“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1917年初,随着陈独秀赴京,《新青年》也随之迁到北京,并由个人主办的刊物发展为由一批进步的教授、学者共同编撰的同人刊物,主要编撰人有胡适、鲁迅、李大钊等。

《新青年》一创刊,就高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新青年》宣传的内容,
1)提倡导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斗争;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反对迷信;
3)发起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意义:《新青年》是宣传新思想、新观念的主要阵地,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杂志。

唤醒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但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
16.P172简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期间的改革及其收获P169
背景:1942春天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解放日报》走在前列。

《解放日报》: 1942.4.1实行改版,刊登《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和《致读者》。

检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八股等问题,以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联系群众和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党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之后努力实践“全党办报”方针,1942年8月兼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加强同陕甘宁边区党组织的联系。

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联系实际探讨新闻学基本问题和无产阶级党报基本理论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工作基本原则
2)党报的性质、特征与任务:确立“全党办报”的思想和方针
3)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思想。

4)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反对“技术第一,政治第二”。

5)反对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

6)发扬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7.P177史量才兼并《新闻报》为什么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干涉P173(稍微扩展)
自民国成立后一直沿着企业化方向发展的《申报》等民办商业性报纸,此时已具备了走上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经济实力,但因国民党当局实行新闻统治政策而以时报而告终。

1929年1月初,申报馆主史量才同福开森达成购买《新闻报》的协议并办理了交割手续。

新闻报馆内部以汪伯奇、汪仲韦兄弟为代表的所有工作人员坚决抵制,而国民党当时对报业集中和垄断现象十分关注,考虑到报业托拉斯对新闻统制之实施不力,于是支持《新闻报》的内部抵制运动,采取一系列手段对付史量才的报业兼并活动。

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史量才在中国建立报业托拉斯的计划彻底破产,不得不作出让步,退出了部分股票,承诺对《新闻报》的编务不加干预,仍由汪伯奇和汪忠韦兄弟全权主持。

19. P222政党报刊时期的特点P220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先后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政权,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不同党派竞相创办或控制报纸以宣传政见、争取舆论、扩大影响。

因此,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均进入了一个时间长短不一的政党报刊时期。

这一时期报刊的主题是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其特征是
经济上依靠政党资助,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倾向,
内容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

特点是政治立场鲜明,不以盈利为目的,观点偏激。

20.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P218-219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基本观点是认识理性的,抨击封建统治,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

弥尔顿著有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于18世纪开始在英、法、美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

21. P230非党派独立报纸产生的时代背景(泰晤士报等)P223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至40年代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在这段时间内,英国广泛采用和发展大机器生产,实现了各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也对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非党派独立经营的报纸于此时出现。

22.P230美国主要的廉价报纸及其特点P224
廉价报纸: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从18世纪末期起,美国开始了手工工厂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社会中下层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参政意识不断增强。

美国的报纸开始向社会中下层扩散。

以美国为先,各国纷纷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纸,因售价低廉,被称为廉价报纸,因其读者均为平民大众,又被称为“大众化报纸”。

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趣味性的软新闻;
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非政党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的演进奠定了基础。

美国早期较为著名的廉价报纸都出现在纽约,他们是:
1、纽约《太阳报》,1833年创刊,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
2、纽约《先驱报》,1835年创刊
3、纽约《论坛报》,1841年创刊
它们被称为“纽约三大便士报”。

23.P230早期通讯社的竞争与垄断P225
世界上最早建立的4家著名的通讯社是:法国的哈瓦斯社、德国的沃尔夫社、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港口新闻社(美联社)。

1、哈瓦斯社:世界上第一个新闻通讯社,1835年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办。

2、沃尔夫社:德国人沃尔夫与1849年创办。

3、路透社:德国人路透于1851年在伦敦创办,19世纪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

4、美国港口新闻社:现在的美联社,1848年由纽约6家报纸联合组建。

随着英、法、德殖民扩张,通讯社势力也扩大。

19世纪60年代基本把世界新闻市场各分完毕。

1)“连环同盟”缔结(三社四边协定1870-1934)
1870年1月17日,路透社、哈瓦斯、沃尔夫签订三社协定,划分采访和发布新闻的势力范围。

美联社后来以参加者身份加入,这个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

2)“连环同盟”解体
三社四边协定缓解了四大社之间的冲突,但没有消除竞争,冲突不断。

20世纪初,美国出现合众社和国际新闻社,不是联盟成员,对外活动无顾忌,很快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至此,连环同盟名存实亡。

1934年11月各通讯社代表在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召开会议,宣布取消协定。

同时美国提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布新闻的原则。

4家通讯社独占世界新闻市场结束。

28. P269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媒体的发展过程P26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新闻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1)1992年初至1994年底:私有化与权力斗争
2)1994年底至1996年中期: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总统大选
3)1996年中期至1998年中期:寡头瓜分媒体与新闻战
4)1998年中期至今:政府、媒体权力回归
十几年来,俄罗斯新闻业和整个国家一样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转型过程,整体面貌和俄罗斯时期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俄罗斯新闻业逐渐形成以下特点:
1)媒介产业集中化、
2)媒介经营商业化
3)媒介手段西方化
4)媒介布局分散化
29.P269互联网对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

P268-269 自己发挥
20世纪90年代,以互联网传播为特征的多媒体传播技术兴起,使它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是人类新闻传播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与传统的大众媒体相比,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
1、集多种传媒功能于一体
2、互动性与开放性
3、快捷性
4、大容量和灵活性
其作用和意义在于:
1、互联网为“新经济”或知识经济奠定了基础
2、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开放度
4、促进了大众传媒的更新
24.P240报业垄断的形成及其特点(19世纪末)P233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处以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与此同时,报业垄断逐渐形成。

一、美国报业垄断的形成:
1、世纪之交的报业发展
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中,美国经济上很快超过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同时,美国
城市人口倍增,交通邮电业空前发达,初等教育基本普及。

在此背景下,美国报业
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报刊经营全弥漫转向商业化轨道。

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报刊,其成功的经营活动为美国报刊的专业化(职
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代表的报纸有:
纽约《世界报》:1860年创刊,1833年由著名报人普利策接办,以煽情新闻增加销
量,以揭露社会弊端、发动改革运动赢得声誉,是美国现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典范。

普利策的办报方式代表了当时美国报业的新潮流,因而被称为“新式新闻事业”。

《纽约新闻报》:1895年由赫斯特接办。

结伴之后,赫斯特将《世界报》作为竞争
对象和超越目标。

两报“黄孩子”漫画专栏之争的结果,是新闻界将他们称为“黄
色报纸”,两报以煽情手法炮制的新闻也成为“黄色新闻”。

《纽约时报》:1851年创刊,1896由奥克斯接办,创办时就是一份内容翔实的严肃
报纸。

奥克斯决议把报纸办成新闻全面、言论文件的报纸。

他摒弃黄色新闻,使该
报称为面向上层读者的格调庄重的现代报纸的先驱。

2、早期报团的形成
美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一个报业集团是斯克里普斯报团。

该报团形成于1885年,
著名报人斯克里普斯创建。

世纪之交,被称为黄色新闻鼻祖的赫斯特也组建了报团。

二、英、法报业垄断的形成:
1、英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此开始了报业垄断的过
程。

世纪之交,在大众化报刊纷纷出现的基础上,英国早期报团形成。

北岩报团:形成于1908年,是英国第一个现代报团。

北岩拥有多种报刊,并组成
了庞大的报业帝国,故被称为“舰队街的拿破仑”。

还有罗瑟米尔报团、比维布鲁克报团等。

2、一战之后,法国报业出现了兼并集中的趋势。

这一时期法国主要的报团有:普
鲁沃斯特报团、柯蒂报团、温德报团、帕特诺特报团。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日本报业: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起了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的中央集权国家,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扫平了道路。

正是在这一时期,孕育和诞生了日本的近代报刊。

《横滨每日新闻》创办于1871年,标志日本尽带报纸的诞生,以新闻和广告为主
《东京日日新闻》创办于1872年,是东京最早的日报,得到政治家的支持
以上“大报”出版的同时,日本还出现了以娱乐为主的通俗、廉价的“小报”。

《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小报”。

垄断报业特征有两个方面
其一:报纸的种数逐步减少,报纸的销量不断增大。

同一城市中,往往只有一家或几家报纸发行,但属于同一老板。

“一城一报”现象遍及大中小城市。

其二,报团日益膨胀。

各报团为了生存、发展而兼并他报,从而导致报团的规模不断扩大。

报团拥有规模巨大地技术设备,广告收入丰厚,下辖各报共同采访,共发新闻,以雄厚财力兼并资本少,规模小的报纸。

25. P240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英美)P240
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日臻完善,电视广播开始进入社会生活。

世界上最早开办电视广播的国家。

1929年,BBC(英国广播公司)用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装置,开始进行实验性广播。

1930年,BBC与贝尔德合作进行了声音广播和电视图像同时播出的试验。

1936年,BBC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11月2日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每周13小时。

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的第一次广播。

1937年5月12日,BBC有了第一辆电视转播车,播送了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的实况,也是英国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

2、美国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试验性电视广播,并首先出现有线电视。

1928年4月,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实验电视台第一个领到饰演电视广播执照,1930年开始试验广播。

1937年,非商业性实验电视台已有17座。

1939年4月30日,NBC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罗斯福总统主持纽约世博会开幕的实况,约几百架接收机接受了这次电视实况广播。

1941年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始办法商业电视广播执照。

6月17日,美国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WNBT成立,7月1日开播。

在英美两国进行电视研究和电视试验广播的同时先后进行实验的还有苏联(1931)、法国(1932)、德国(1935)、日本(1939)。

26. P246二战期间法西斯轴心国新闻管制的特点P242
为了服务于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的需要,德国、日本、意大利均于二战前建立了法西斯的新闻管理体制。

法西斯轴心国新闻管制的特点,都是基于媒体、行政、法律三个方面。

一、德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一贯重视舆论宣传,对报业实行了全面控制,具体措施:
1、建立法西斯垄断报业(媒体)
2、建立法西斯新闻统制机构(行政)
3、制定《编辑人法》,限制从业人员的行为(法律)
二、日本
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急剧扩张,日本报业越来越被置于军国主义的控制之下,成为其驯服工具。

军国主义当局控制报业的措施主要有:
1、成立内阁情报局(行政)
2、制定新闻统制法规(法律)
3、实行“一县一报”的合并措施(媒体)
三、意大利
20世纪20年代初,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正式成立并“进军罗马”后,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实行一区一报制(媒体)
2、制定《新闻记者登记法》(法律)
3、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媒体)
4、实行新闻检查(行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