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天涯区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天涯区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
力》幼儿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 )。
A.记忆知识
B.思维能力
C.掌握技能
D.非智力因素
答案::B
解析::
B【解析】智育的核心问题是思维能力。
2.体现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特点的活动是()。
A.儿童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
B.儿童能抓住毯子的一角,通过拉毯子来取得放在毯子另一角的玩具
C.孩子认为比他小的都是弟弟妹妹,他们将来都会变成自己
D.儿童试图打开一只稍开口的火柴盒,失败后,他会缓慢地一张一合小嘴,最后突然顿悟,将手指插进盒子把它打开
答案::C
解析::
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A、B选项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D选项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3.关于心理发展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发展随年龄增长日趋完善
B.发展体现了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C.发展不等同于发育
D.发展就是指向前推进的过程,而走向衰退消亡则不属于发展
答案::D
解析::
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后天环境作用下,心理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它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发展”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发育”或“成长”。
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
发展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不可逆的变化。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程四要素的是
A.课程设计
B.课程目标
C.课程组织与实施
D.课程内容
答案::A
解析::
幼儿园课程的四要素:
1. 幼儿园课程目标
2. 幼儿园课程内容
3. 幼儿园课程组织实施
4. 幼儿园课程评价
5.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幼儿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父亲
B.同龄人
C.母亲
D.教师
答案::B
解析::
选B。
影响幼儿情绪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和幼儿之间的关系。
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和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同伴的相互作用对幼儿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6.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
这是幼儿思维的()所致。
A、固定性
B、片面性
C、近视性
D、经验性
答案::B
解析::
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会出现“好心帮倒忙”的情况。
7.“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A、民主型
B、专制型
C、独断型
D、放任型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容易不关心,不信任孩子,缺乏交流,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
这种属于放任型亲子关系。
8.幼儿教育评价的目的是()
A、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B、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C、完成教育评价任务
D、加强家园合作
答案::A
解析::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9.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A.儿童的深度知觉
B.儿童的计数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儿童的守恒能力
答案::C
10.儿童恐惧症、儿童焦虑症等属于()。
A.情绪障碍
B.神经症性障碍
C.一般行为偏异
D.心理疾患
答案::B
解析::
恐惧是儿童面对各种环境比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所致。
父母和孩子的分离,吓唬孩子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独自关在一个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进行惩罚等,都有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恐惧心理。
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可能患上恐惧症,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儿童焦虑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
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无指向性的恐惧、胆怯、心悸、口干、头痛、腹痛等。
婴幼儿至青少年均可发生。
儿童的恐惧和焦虑都属于神经症性障碍,本题选择B选项。
二、解析题
11.以“小动物与生气虫”为题,设计一个中班的活动方案。
解析::
小动物与生气虫(中班)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乐意为小动物动脑筋想办法,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知道生气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小猪、小猫、小兔、小狗)、自制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白)、“生气蛋糕”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利用录音,激趣导入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听(播放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白)谁在笑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2.观察课件,理解故事
(1)观察阶段一
提问:谁在草地上高兴地玩?他们的歌声、笑声传到了谁的耳朵里?生气虫非常爱生气,看到提问:生气虫会想什么鬼主意让小动物们生气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教师过渡语:真有那么多令人生气的事情吗?让我们来看看谁上了生气虫的当。
(2)观察阶段二
提问:谁上了生气虫的当?生气虫想了什么鬼主意让小猪上当?教师小结:生气虫用生气面粉做了个生气蛋糕,他想让小动物们也整天生气,真是个可恶的家伙。
出示“生气蛋糕”,引导幼儿表演。
教师引导语:瞧,这就是那个香喷喷的生气蚕糕,我们来演演这一段。
(集体与个别结合)
①教师以旁白的形式指导幼儿的表演。
②引导幼儿想象并表达角色的语言。
③引导幼儿想象并表演角色的动作与表情。
教师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会怎么样?(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气的样子,教师可适当丰富幼儿语言,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气鼓鼓地”“气得涨红了脸”“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等)
(3)观察阶段三
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变成了什么?
小猪吃了生气蛋糕竟然成为了生气猪,瞧他的肚子气鼓鼓的,越气越大,像一只气球似的飞上了天。
小伙伴是怎样救他的?成功了吗?结果呢?小动物们在天上会喊什么呀?(救命)
教师提问:这下可怎么办呢?赶紧想个办法救救可怜的小动物们吧。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并肯定幼儿的想法)
教师过渡语:小动物们听了你们的主意,自己也有了好办法。
(4)观察阶段四
教师提问:瞧,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唱歌)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办法真灵,小猪一高兴,肚子里的气就慢慢消了,大家回到了草地上快乐地游戏,这可把生气虫气坏了,他“嗖”的一声飞上了天,再也下不来了。
3.完整倾听故事
教师引导语:谁给这个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可选幼儿起的名字)让我们完整地听听这个故事。
4.迁移拓展
(1)教师引导语:故事里的小动物动脑筋想办法战胜了可恶的生气虫。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生气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联系经验,师生共同谈谈生活体验)教师小结语:万一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别人帮忙(如与别人谈谈,请别人出主意,听听音乐缓解情绪等)。
多生气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我们要让自己天天开心,这样,生气虫就无机可乘,不会欺负我们了。
(2)让我们听着音乐开心起来吧!(师生跟着音乐跳起来)
(3)我们回到教室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
三、问答题
12.教师在户外投放一些“拱桥”(见图1),希望幼儿通过走“拱桥”提高平衡能力。
但是,有幼儿却将他们翻过来,玩起了“运病人”游戏(见图2)他们有的拖、有的推、有的抢、、、、、、玩的不亦乐乎。
对此,两位教师反应不同。
A教师认为应立即劝阻,并引导幼儿走“拱桥”;B教师认为不应阻止,应支持幼儿新玩法。
问题:
(1)你更赞同哪位老师的想法(2分)?为什么?(8分)
(2)你认为“运病人”游戏有什么价值?(10分)
解析::
(1)更赞同B教师的想法。
该教师支持幼儿的新玩法,这一理念符合游戏的基本特征。
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的最本质属性的表现。
材料中针对幼儿自发生成的“运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支持幼儿进行游戏。
②游戏是在假想中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在过程,没有外在强加的目的,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
部分幼儿虽然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体育锻炼游戏,但他们在“运病人”游戏中有的挑、有的推、有的抬,玩的不亦乐乎,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获得了全方位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因此,教师应当给予支持。
(2)“运病人”的游戏属于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
“运病人”的教育作用如下:
①促进幼儿认知、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在“运病人”游戏中,可以增加幼儿关于照顾、运送病人方面的“医护”知识,促进幼儿交流表达的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增加对“病人”这一角色的了解,体会要爱护病人和关爱病人的情感;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此外,在与同伴共同“推”、“抬”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③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运病人”游戏是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并且在游戏中可以思考“运送”病人的多种方法,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的发展,提高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④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在“运病人”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各种情感,如友好、同情、责任心等积极情感,也可以促使幼儿在成功运送病人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等。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问题1][简答题]
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分)
[问题2][简答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分)
[问题3][简答题]
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 (6分)
解析::
1、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在两头放积木容易倒塌。
(2)一开始难以使积木达到平衡状态。
(3)支撑点的位置不固定,找不到使积木平衡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以下学习经验:
(1)与物体稳定搭建相关的学习经验。
稳定地摆放积木是完成这一探究活动的基础,幼儿解决“在两头放积木容易倒塌”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在有一定斜度的平面上使堆积的物体保持稳定的技巧,使得幼儿关于物体稳定搭建的经验更为丰富。
(2)与平衡相关的学习经验。
幼儿通过尝试各种摆放方式,克服一个个困难,逐渐找到使“积木跷跷板”达到平衡的方法。
感知与理解什么是平衡,如何达到平衡。
(3)与探索规律相关的学习经验。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若每次支撑点的位置都不一样,两边摆放的积木数量每次都不同,幼儿会产生疑惑。
通过多次探索,幼儿可以逐渐找到影响平衡的因素,探索出使积木平衡的规律。
3、该游戏中材料的特点为:数量丰富,种类较少,能拼搭出多种物体,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探索活动。
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具有如下影响:
(1)能使儿童的基本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获得协调发展。
(2)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锻炼儿童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设计、构思的能力等,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3)可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4)能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合作等良好的情感品质。
(5)引导幼儿感受建构作品的造型美,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培养幼儿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4.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解析::
(1)情绪的易冲动性;(2)情绪的不稳定性;(3)情绪的外露性。
15.请为幼儿园小班设计一份以“辨别图形”为主题的活动教案。
解析::
活动内容:摸图形。
活动目标:(1)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
(2)用触觉感知圆形、方形的特征。
(3)辨别图形,学说词语“圆的”、“方的”。
活动准备:(1)圆形、方形块若干;圆形、方形卡片若干。
(2)圆形、方形纸盘若干(平面的),方手帕一块。
(3)摸箱或摸袋,里面装有若干方形块、圆形块。
活动过程:(1)辨认圆形和方形。
出示圆盘子和方手绢,比较圆的和方的不一样。
再出示圆形卡片和方形卡片,辨别圆盘子与哪个图形相像,方手绢和哪个图形相像,学说“圆的”、“方的”。
(2)出示摸箱(或摸袋)。
这是摸箱,里面有许多方饼干和圆饼干(圆形块、方形块的)。
幼儿每次取一个图形卡片,再到摸箱里摸出一个图形块,告诉大家是什么饼干。
或根据教师的指示摸图形块,如“摸一个方饼干”。
(3)分组活动。
(通过图形配对、分饼干等活动进行分组活动。
详情略。
)
活动建议:(1)把摸箱游戏材料放到数学角,吸引幼儿来玩摸箱游戏。
(2)玩“喂饼干”游戏,在数学角摆放立体动物头,动物的口型有的是圆形(如猫的嘴),有的是方形(如熊的嘴),将动物头放在幼儿够得到的地方。
(3)在生活中找找像圆形的物品,找找像方形的物品,找到了,贴上这种图形的标记。
16.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
解析::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2)记忆容量的增加;
(3)记忆内容的变化;
(4)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