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仲元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理科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黄河壶口瀑布
B. 华山西峰绝壁
C. 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2.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 横断山区
B. 塔里木盆地
C. 内蒙古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3. 2014年初,我国部分省区实行“单独二胎”,人口生育率将有提高,要让人口增长与环
境相协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可不加控制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
C.人口增长与消费习惯、受教育程度正相关
D.人口增长与资源、科技水平正相关
4.沿京广高速所见的景观差异,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差异 B.经度地带性差异
C.水分差异导致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
5. 下列岩石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
6.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
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7. 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8.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因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 前者是风力堆积作用,后者是流水侵蚀作用
B. 前者是风力堆积作用,后者是流水沉积作用
C. 前者是流水沉积作用,后者是褶皱和断层作用
D. 前者是流水侵蚀作用,后者是褶皱和断层作用
9.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 河流阶地、大峡谷
B. 喀斯特地貌、陡崖
C.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 角峰、U型冰川谷
10. 下列城市中,规模等级最高、服务功能最全的是:
A.广州 B.韶关 C.湛江 D.潮州
11. 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A. 岩层的弯曲形态
B. 地形的起伏状况
C. 岩层的坚硬程度
D. 岩层的新老关系
12. 下列有关地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移动
B. 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
C.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D.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
图1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13.由图可知
A.甲为变质岩 B.乙为沉积岩
C.丙为岩浆岩 D.丁为岩浆
14.下列描述符合地壳物质转化过程的是
A.由乙到丁为冷却凝固作用
B.由甲到丁为外力作用
C.由丙到甲为重熔再
生作用
D.由甲到丙为变质作用
读某地质结构图,回答15~17题。
15. 从图中岩层形态看,B处地质构造为
A. 褶皱
B. 背斜
C. 向斜
D. 断层
16. 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D处一致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泰山
C. 渭河平原
D. 天山
17.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可能储石油
B. B处可能储水
C. D处可能形成富士山
D. E处可能有泉水出露
18. 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
A. 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 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C. 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
19.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教区
1998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石灰岩广布的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甲图)。
读下图回答20题。
20. 甲图所示地貌形态与乙图中的哪一种地貌形态成因相同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下列自然灾害中,由外力作用推动的是
A. 地震
B. 海啸
C. 火山爆发
D. 干旱
22. 下图是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 向斜
B. 背斜
C. 断层
D. 褶皱
23.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尺度最大的地区是
A. 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C. 南美大陆中纬地
D. 非洲大陆低纬地区
24. 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科学家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 B.学者去国外访问讲学半年
C.暑假到外地打工,勤工俭学 D.高中毕业后到外省市上大学
25. 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主要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26.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整体性
C. 恒定性
D. 周期性
27. 下列自然地理要素中,不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 植被
B. 岩石
C. 气候
D. 土壤
人们把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28-29 题。
28. 不同纬度高山雪线的高度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势的高低不同
B. 土壤的肥力不同
C. 热量的纬度差异
D. 植被的覆盖差异
29.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高山的雪线高度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全球降水增多
B. 全球气温升高
C. 地壳运动剧烈
D.海平面的上升
30. 关于自然带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在水分条件下形成的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
C. 地形高低起伏是非地带性因素,所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是非地带性规律
D. 各自然带之间都以明显的界线分开
31.新中国成立以来与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区流向欠发达地区
B.从迁移原因看,都是经济因素自发迁移的
C.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
D.从迁移方式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
32.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属的自然带类型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3. 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
A. 亚欧大陆
B. 北美大陆
C. 非洲大陆
D. 南美大陆
34. 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
C. 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 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35.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 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36. 我国塔里木盆地主要景观特征是
A. 荒漠广布
B. 稻花飘香
C. 黑土广阔
D. 河道纵横
37. 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读下图,回答38题
38.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
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
口的比例是
A. 78%
B. 13%
C. 23%
D. 56%
39.下图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此判断该功能区是:
早晨中午黄昏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40. 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41、判断右图中表示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状况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4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读某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下图),回答43-44题。
4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越贵②距离市中心越远,商品的价格越高
③图中时装店的服务范围最小④图中杂货店的服务范围最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4.图中“角落部位”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位置偏僻②距市中心较远③通达度较差④居民密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5.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福利C.文化观念 D.自然环境
46.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A.计划生育政策 B.经济发展水平
C.受教育程度 D.传统观念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7--48题。
4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48. 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更高的经济收入
C. 更多的休闲时间
D. 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4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B.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
C.压缩城市人口规模的需要
D.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50.下图为城市各功能区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
与线段a、b、c付租能力
相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51. 一般情况下,大型购物中心应布局在
A.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低的地区
B.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
C.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
D.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高的地区
52.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A. 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 资源数量呈负相关
C. 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自然环境条件无关
53.城市内部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气候类型
B. 科技发展水平
C. 居民受教育程度
D. 市场和交通状况
54..有关内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都很剧烈
B.内力作用都很缓慢
C.内力作用有的剧烈,有的缓慢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进行很快
55. 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与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密切关系。
以下聚落形态与区域相
匹配的是
A.网格状聚落——干旱地区 B.零散小聚落——平原地区
C.条带状聚落——河谷地区 D.团块状聚落——高山地区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57 题。
56. 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A. 地形崎岖
B. 降水丰富
C. 交通便捷
D. 传统工业集聚
57. 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 低级住宅区
B. 中心商务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58.观察地质构造图,选择正确答案
A.甲向斜成山,乙背斜成谷
B.丙背斜成山,主要受外力
C.丁地有良好储水构造
D.甲、丁成山的原因都是内力造成
59.某山塘湿地周边森林被伐,湿地沼泽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各自发展的差异性 B.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性
C.互相各不干预的协调性 D.共同发展的普遍性
60.广州打造千年商都,一般情况下,大型购物中心应布局在哪更有优势
A.高档机场 B.人群稠密的街巷
C.地价昂贵的市中心 D.交通便捷的郊区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61. 下列地理过程属于风化作用的是
A. 植物根系撑大岩石裂隙
B. 烈日曝晒岩石破碎
C.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
D. 暴雨冲刷形成冲沟
6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经济因素有()
A.土地的付租能力B.付租人收入的高低
C.地区知名度的大小D.通达度的优劣
63. 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4.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人口的自然增长 B.死亡率的高低
C.人口的迁移 D.出生率的高低
65.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 地壳运动
B. 风化作用
C. 岩浆活动
D. 侵蚀作用
66. 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限明确
B.大城市所具备的职能小城市也都具备
C.大城市不仅有小城市所具备的职能,而且也有小城市所没有的职能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67. 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正确叙述是
A. 自然带沿着纬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B. 以热量为基础
C. 在低纬和高纬最明显
D. 中纬度没有这样的分异
68.关于中心商务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商务区只提供商务服务
B.中心商务区的中心是高级商业区
C.中心商务区分布一定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D.中心商务区服务遍及全市,因此多位于市中心
69. 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C. 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D. 物理风化微弱,生物风化显著
70.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正确的叙述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广东仲元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理科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A B B D A
C A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D B B D D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D B B B C B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C C D A D C B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 A C C A A B B
D C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C D C C C B C B D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AB AD AD AC AC CD BC BD BD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