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这是由于手足口
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暴发性、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中医认为主要由外感实邪疫毒,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一系列外感症状,中期表现为疱疹显现以及身热持续、烦躁口渴等里热证候,后期疾病恢复期表现为疱疹渐消、身热渐退、口唇干燥、纳差等一系列阴液耗伤及脾虚证候,因此治疗时宜根据疾病
的发展状况,辨证用药。
(一)内治方法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大致可以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治疗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
并随证加减。
1.前驱期
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方用:连翘9 g、金银花9 g、桔梗9 g、薄荷9 g、竹叶4 g、荆芥穗9 g、淡豆豉6 g、牛蒡子9 g、生甘草6 g。
2.发疹期
发疹期临床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脉滑数。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可分为湿热并重、湿重于热以及热重于湿3种类型,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
2. 1疏散风热,托毒外出
对于发疹初期,患者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
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
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透疹汤治疗,方用金银花10 g、连翘5 g、栀子8 g、防风8 g、蝉蜕6 g、紫草8 g、桔梗8 g、滑石10 g、车前子6 g。发热咽痛者加柴胡、玄参;口唇干燥加芦根。
2. 2清热解毒除湿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因此治宜清热
解毒祛湿,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方药组成:卤地菊15 g,金银花、板蓝根各12 g,蚤休、萆薢各9 g,荆芥6 g,防风、苍白术各4. 5 g,黄连、蝉蜕各3 g加减,清水煎服,每日1~2剂。
2. 3清泄心火
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因此主张以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 多在导赤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其组方为:芒硝3
g(冲服) 、大黄5 g(后下) 、甘草10 g、山栀子10 g、黄芩
10 g、连翘15 g、竹叶10 g、细辛3 g、黄连3 g、生地黄15
g、薄荷10 g(后下) 。
3恢复期
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可用用陈皮6 g、厚朴6 g、苍术6 g、砂仁(后下) 2 g、神曲6 g、麦门冬9 g、芦根9 g 加减。另外手足口病患者在后期以阴液亏少、脾虚失运为主,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均可以作为恢复期调护方。(二)外治方法
除上述内治方法外,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可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处;对手足疱疹还用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