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5根据具体语境品味语言特色(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语言特色
考点
5: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语言特色
【考情梳理】
★词语的赏析★
从词义
的角度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表达的情感。
格式:加点词语的原意为……,这里指……,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从词性
的角度
①判断词性→②词语反映的情形→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的形象、品质等。
A.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B.副词:××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一词,贴切形象地体现了……的特
征,表达了……的情感。
C.叠词:运用了叠词××,音律和谐,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音韵美。
D.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作者……的
情感。
从修辞
的角度
①运用的修辞手法→②修辞的作用→③表达的情感。
格式:加点词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
现/达了事物/人物……的特点/情感。
从人物
描写的
①运用的描写手法→②描写手法的作用→③表达的情感。
格式:××词是××描写,该词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角度
★句子的赏析★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先判断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境,根据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具体赏析。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先判断该句的描写对象和使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语境,根据该描写方法的一般作用进行赏析。
分类类别特点作用/答题规范
根据描写对象分类环境
描写
自然
环境
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
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
林原野等的描写。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
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
④衬托人物……精神品质;
修辞手法赏析思路
比喻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 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拟人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夸张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xx的xx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排比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xx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反复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xx内容,增强了表达效果。
反问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xx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⑤为……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⑥揭示主题。
社会环境指对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
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
民风、民俗等的描写。
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人物描写外貌
描写
描述人的身材、容貌、衣着、
打扮以及仪态、风度、习惯、
特点等。
作用:
①反映人物心理;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规范:
运用了(动作、神态、外貌、心理、
语言)描写,写了……内容,突出
了人物……特点,表达了……情感。
语言
描写
对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
物谈话的具体描写。
动作
描写
又称行动描写,对人物个性化
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心理
描写
对处在一定环境下的人物心
理活动(内心感受、意向、愿
望、思索、思想斗争……)的
描写。
神态
描写
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
根据描写角度分类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
现的特征。
写出(表现)人物特点(如:性格、
心理、情感等),给人直接、真实、
具体的感觉。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
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
②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3.从句子的表达方式角度赏析。
(1)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2)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
(抒情性散文常考)
(3)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议论性散文
常考)
【答题规范】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4.从句子的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5.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专项练习
一、(2022·辽宁沈阳·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沈阳市第二十三中学)校考二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中棍”
张金刚
①“哒哒”,木棍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响,回荡在医院走廊,有些突兀。
我搀着母亲的左臂,母亲右手拉着木棍,慢步走向楼上化验室。
“哒哒”,木棍敲着地面一声再一声,敲得我心上有些生疼。
②这木棍是我以前从朋友那里淘到的深山六道木,正好给生病走路已然蹒跚的母亲当拐棍。
③其实,在我年少时的印象中,母亲手中倒是常握着一根木棍。
只不过,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清贫的烟火日子。
④“娘,我回来了!”年少的我还没进院门,就远远望见母亲正趴在锅上,挥舞木棍,搅着一锅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疙瘩,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年轻的面容。
哪料,母亲听到我的声音猛扭头,直起腰,全然不顾正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骂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看来是有人提前向母亲告了我一状。
⑤我生怕被母亲逮住摁在墙角,用细柴禾棍抽打,便扔下书包,撒腿就跑。
母亲跑得快,我跑得更快。
她停步喘口气时,还不忘将搅棍横在嘴边,转着圈儿地啃光粘在上面的玉米面,边啃边嚷:“小兔崽子,给我站住!”我跑上了山,母亲忽地站定,一跺脚惊道:“不好,疙瘩煳了锅了!回来再找你算账!”一担头,
挥舞着搅棍,冲回了家。
⑥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回家,送给母亲做搅疙瘩棍时,饭菜已摆上了桌。
我“嘿嘿”一笑,分明闻到了丝丝煳锅的味道。
母亲接过木棍,狠狠地朝我头上打来,却又轻轻落在了我的屁股上:“以后可别打架了,快吃吧。
”我“哦”一声坐下,埋头扒拉饭。
如今,母亲已没心力搅疙瘩给我吃了,可那两根被母亲磨得溜光的搅棍,还挂在墙上。
至今,我也没告诉母亲,那唯一一次与同学打架,是因为他啃着方便面,骂不远处垂涎欲滴的我是“穷鬼”。
⑦早出晚归进山摘酸枣的习惯,母亲曾坚持了几十个秋天。
一来,可以泡酸枣醋;二来,酸枣核可卖钱贴补家用。
⑧母亲说:“一进山就弄根棍儿,可以打掉前面草窠的露水,可以‘打草惊蛇’,免得被吓着,还可以敲掉酸枣叶和干了的酸枣。
更重要的是,出山时,天慢慢黑了,或赶上阴雨天,扛着酸乘不好走,这棍儿就顶大用了。
”
⑨听母亲一说,我打心里心疼她、佩服她,并感恩那不计其数陪母亲进山、出山“顶大用”的棍子。
有时,如果酸枣摘得不多,母亲手里、肩上可能会多几根木棍:那种细长、顶端带个木钩的,用桶从井里打水时用;那种细长、不带钩的,用作打枣竿、打核桃竿、夹柿子竿;那种粗长、直溜的,用作铁锨把、镰刀把、锄把;那种细而轻巧的,陆续多弄些,用来搭菜架,插篱笆,做蒸箅;以棍当尺量脚做鞋……母亲用这些源自大山里的木制工具,经营着家里、地里的活计。
⑩近年,我回老家次数多,常拿起那些老木工具帮年迈的父母做些活儿。
每次干活儿,我都会穿上母亲用了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的那双布鞋,觉得踏实、舒服。
我拎起提水木钩,去井边“哗啦啦”打一桶井水,似打捞起无数清甜的岁月。
扛起长竿去打枣、打杏、打核桃、夹柿子,忆起了和家人树上树下一起劳作的欢愉;拿起铁锨、锄头、镰刀下地干点碎活儿,用着格外趁手。
回来后,我将它们靠在墙角或挂在墙上,突然想到那些母亲从山里淘回的、已被磨得溜光水滑的木棍,已再也不能被她拿在手上使用,不由得黯然神伤。
⑪上医院二楼,母亲身体明显侧向了我,我的右臂加了把力。
木棍的声响已很微弱,我生怕母亲打滑或拄空,使叫她停下,接过木棍夹在了我的左腋下。
母亲虽然重复说:“拄着棍儿能走,能走。
”却分明又将身体压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地使足了劲,反倒走得快了,稳了。
⑫母亲住院观察一周,无大碍,便回了村。
但那根六道木拐棍却成了近80
岁老母亲的随手之物,从不离其身边。
母亲的活动范围缩小了,仅限于院里院外几十米内。
她坐在院里,还不时挥挥手中的木棍,哄哄鸡、扒拉下乱柴草、指点父亲和我做这做那……我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她用拐棍在地上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日后,母亲再自己进山、出村,肯定是不可能了。
她只能一手拉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完全用双手拉着我——我应当是母亲最可靠的“手中棍”了。
1.请按时间顺序概括文章情节,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1)→(2)
→母亲从山中带回大小不一的木棍,用作生活和劳动的工具。
→(3)
→木拐棍成了80岁老母亲的随手之物
2.分析文中画线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1)母亲接过木棍,狠狠地朝我头上打来,却又轻轻落在了我的屁股上:“以后可别打架了,快吃吧。
”(“母亲”的心理活动)
(2)我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她用拐棍在地上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我”的心理活动)
3.结合选文分析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文第⑨段划线句子。
5.结合上下文分析本文第③段加点字“舞”的表达效果?
“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清贫的烟火日子”。
6.文中母亲的“手中棍”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答案】
1.小时候,因为在学校打架,母亲用搅棍“打”我。
母亲进山摘酸枣,总备根木拐棍。
母亲拄着我给她准备的大拐棍去医院化验室。
2.(1)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狠狠地”“打来”“轻轻落”来表现母亲既想给我教育,又舍不得打的心理。
写出母亲对“我”的爱。
(2)用“在地上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通过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母亲病后反应迟缓,表现了“我”为母亲的衰老而心疼的心理。
3.交代了上了年纪的母亲拄着木棍住院的情况,开篇点题,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更自然地为下文写木棍引发的回忆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
展。
4.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强调了母亲的木棍多,功能多,侧面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表达“我”对母亲的赞美。
5.“舞”本意是跳舞,这里将母亲使用木棍的样子写成“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母亲使用木棍时的自如,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写出了“我”对母亲的赞
美。
6.第一层级:理解角度单一,只能从表面上理解“手中棍”。
示例:母亲的“手中棍”是母亲年老有病后的拐棍,是母亲操持家庭、下地劳作的工具。
第二层级:理解角度多样,能涉及两重意蕴。
示例一:母亲的“手中棍”不仅是母亲的拐棍,操持家庭、下地劳作的工具,更是母亲勤劳持家的形象见证。
示例二:母亲的“手中棍”不仅是母亲操持家庭、下地劳作的工具,更是母亲勒劳持家,爱儿子的形象见证。
第三层级:思维全面,理解有深度,能关联多个层面。
示例:母亲地“手中棍”不仅是母亲操持家庭、下地劳作的工具,也是母亲勤劳持家、关爱儿子的见证,更是儿子回报母亲的象征。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概括。
结合题意,可根据时间顺序找出答案区间,然后进行概括性作答。
根据已知情节定位情节区间,“母亲从山中带回大小不一的木棍,用作生活和劳动的工具”,该情节出现在第⑨自然段,因此第一、二空的答题区域在第⑨段之前。
结合第⑤⑥段中“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回家,送给母亲做搅疙瘩棍时”和“母亲接过木棍,狠狠地朝我头上打来”分析,可概括出第一空的情节为,母亲用搅疙瘩棍打我。
结合第⑦⑧段中“早出晚归进山摘酸枣的习惯”“一进山就弄根棍儿,可以打掉前面草窠的露水”分析,可概括出第二空的情节为,母亲弄根棍进山摘酸枣。
结合第⑪段中“木棍的声响已很微弱,我生怕母亲打滑或拄空,使叫她停下,接过木棍夹在了我的左腋下”分析,概括出第三空情节为,母亲住院后拄着木棍行走。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探究。
注意结合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进行分析。
(1)结合关键词“狠狠”和“轻轻”二词,狠狠表示程度深,而轻轻指动作轻柔,母亲想要狠狠的打我但是最后落手动作轻柔,体现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2)结合“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进行分析,母亲划拉半天,写出母亲动作不再灵活,结合前文中“母亲用这些源自大山里的木制工具,经营着家里、地里的活计”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先的母亲勤劳能干,现在的母亲动作迟缓,第①段中写到“敲得我心上有些生疼”,体现出我对母亲的心疼。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我搀着母亲的左臂,母亲右手拉着木棍,慢步走向楼上化验室”进行分析,可概括出母亲因病入院,依靠木棍和我行走。
结合“‘哒哒’,木棍敲着地面一声
再一声,敲得我心上有些生疼”进行分析,可概括出体现我对母亲的心疼。
第①段直接写出母亲手中拉着木棍与标题母亲的手中棍内容相仿,照应标题;结合第③段中“其实,在我年少时的印象中,母亲手中倒是常握着一根木棍”,内容前后联系,由现在母亲手中棍引出年少时光,为下文作铺垫。
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那种细长、顶端带个木钩的”“那种细长、不带钩的”“那种粗长、直溜的”“那种细而轻巧的”进行分析,语句结构相似,内容相仿,可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母亲木棍之多,结合“母亲用这些源自大山里的木制工具,经营着家里、地里的活计”分析,体现出母亲的辛劳,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
5.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应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母亲将棍子舞在手上,“舞”本义指跳舞,在这里指棍子被母亲支配自如,体现出母亲对木棍运用的灵活。
结合“支撑起我们全家清贫的烟火日子”分析,母亲用棍子支撑家庭,体现出母亲的勤劳和作者对于母亲的赞美。
6.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梳理概括。
手中棍在文中多次出现。
结合第③段中“母亲手中倒是常握着一根木棍”“支撑起我们全家清贫的烟火日子”分析,可知手中棍是母亲辛勤劳作的工具,体现母亲的勤劳。
结合第⑥段中“母亲接过木棍,狠狠地朝我头上打来,却又轻轻落在了我的屁股上”分析,母亲舍不得打自己的孩子,是母亲对孩子爱的见证。
结合第⑫段中“她只能一手拉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完全用双手拉着我——我应当是母亲最可靠的‘手中棍’了”分析,我现在成为年迈母亲的支撑,是我对母亲的爱的象征。
二、(2021·云南曲靖·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
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
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立刻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
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
”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
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
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
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雪雨,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
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又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⑪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
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
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烧柴了。
⑫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
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
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是否他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⑬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
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虽然我曾期待过它开花,但我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⑭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⑮时光流转,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陌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著走去。
7.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语句。
孤零零的苹果树,让人可怜→①_____________→不开花的苹果树,让人失望→②________________
8.请对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9.文章第⑨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0.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谈谈这棵“不开花的苹果树”和紫藤萝分别带给作者哪些关于“生命”的思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答案】
7.楚楚动人的苹果树,让人期待从容独特的苹果树,让人可怜
8.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苹果树在父亲精心的照管下生长的状态,为后文写“我”期待它开花结果的内容做铺垫。
9.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苹果树一直不开花”“我”也找不到原因,引出下文由“不开花的苹果树”所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内容上:苹果树一直都不开花“我”也没找到原因,思考后明白“不开花的苹果树”其实更令人敬佩,不开花也许遗憾,但能从容地做自己,更让人欣赏。
(意思对即可。
)
10.本文中,“不开花的苹果树”让作者明白,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些许遗憾,能坦然洒脱的面对,做独特的自己,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真谛。
材料中遭遇不幸后又重新盛开的紫藤萝让作者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分析】
7.本题考查梳理事件及人物感情。
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可知“孤零零的苹果树,让人可怜”,“不开花的苹果树,让人失望”为第⑦段的内容,因此①空答题区域为第③~⑥段,根据第③段句子“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第④段句子“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可概括为“楚楚动人的苹果树,让人期待”;
②空的答题区域为第⑧~⑬段,根据第⑩段句子“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等概括为“从容独特的苹果树,让人敬佩(可怜)”。
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再分析其妙处。
从“懂得感恩”一词,可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这是描写苹果树生长的样子。
本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描写苹果树生长的优美姿态,既表明了父亲对它的精心照顾,也为下文“我”期待苹果树开花结果做了铺垫。
9.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
题干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段落的位置判断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因为第⑨段位于文章中间,其结构上一般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一般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进行分析,根据第⑨段句子“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可知,这是承接上文“苹果树一直不开花”,“我”也找不到原因。
再根据第⑨段句子“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引出下文由“不开花的苹果树”所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最终明白“不开花的苹果树”其实更令人敬佩,不开花也许遗憾,但能从容地做自己,更让人欣赏。
10.本题考查阅读比较。
分析材料中句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可知,人即使遭遇不幸,也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要积极面对生活的挫折与磨难,勇敢前行。
分析本文中“不开花的苹果树”带来的关于“生命”的思考,需要结合文中“苹果树不开花”的经历,感悟出生命的独特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第⑩段句子“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
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又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第⑭段“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第等,提炼出作者由“苹果树”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人的生命中或许会有遗憾,但是应该做自己,保持坦然的心态,不疾不徐活出生命应该有的样子。
三、(2021·广东深圳·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