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1
山坡羊·晨鸡初叫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翻译
从早晨雄鸡初叫,到黄昏乌鸦不停地聒噪。

世上有哪一个人不去名利场上奔波?
道路遥遥万里,江水千里迢迢,为了求取功名人们苦苦跋涉在长安道上。

今天的少年明天就会衰老。

江山依旧那样美好;可人的容颜却憔悴不堪了。

注释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为红尘。

此指纷扬的尘土,喻世俗热闹繁华之地,亦比喻名利场。

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京都,此泛指京城。

赏析
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

“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

他们这种放浪形骸的狂态,是无法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

“此时人”,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

“此时人”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

这就使读者急于知道何以“不解”,“当时意”又是指何而言,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答案。

原来那位被锺嵘《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而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家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

而那位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自后晋、后汉以后,每闻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而攒眉蹙额好多天。

等到赵匡胤登帝位,方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后被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道家称之为陈抟老祖。

渊明图醉,乃在于他那高洁的志趣与世俗的现实相矛盾,只好有如昭明太子所说“寄酒为迹”(萧统《陶渊明集序》);陈抟贪睡,乃在于他登上仕途之事难以在政治污浊的乱世实现,只好走他隐居避世的道路。

他们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所以“不由他醉了齁齁睡”就事在必然了。

“他”,此指“他们”,合写陶潜和陈抟;“齁齁”(hōù hōu),形容鼻息声。

这里不仅用“醉”和“睡”照应开头两句,为他们洁身自好而甘于寂寞合写一笔,而且用“不由”二字将志事不合的必然情态一语道尽,从而点明了“当时意”的内涵,解开了“此时人”从追名逐利的角度无法理解“当时意”之谜。

曲意至此,已经豁然。

但作者并不满足,更用“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再推进一竿,使“叹世”的主题鲜明而又尖锐地摊在读者面前。

如果说“向日”(即“昔日”)陶潜、陈抟采用“醉”、“睡”的方式敝屣世俗,终于赢得贤者、高士的美名,那么“今日”的“世途”(即“世道”,指社会状况)更非昔比,无论你贤也好,愚也好,竟达到无人过问的地步。

昔已不堪,何况今不如昔,贤愚不分,正邪颠倒,这是什么样的世道,作者先用“今日”与“向日”这两个句中对作今昔对比,再用“贤,谁问你”与“愚,谁问你”这两个对偶句概括现实,并在整体上用前面六句对结尾三句进行反衬,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李峤〔唐代〕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译文:
我戒掉酒肉以改变那不良的世风,梦中驱赶着健硕的群羊。

那位点石成羊的仙人已抱石而去,街头骑羊的童子似又驱车而来。

洁白的羊群好似星夜下闪动的明珠,雪白的素毡映衬着飞雪。

不要再说什么仕途升迁了,志向在那皇家园林的角落做个牧羊人。

注释:
绝饮:不食人间的东西。

仙人拥石去:指《神仙传》黄初平牧羊成仙事。

参见《黄初平牧羊奇遇》。

浇浴:浮薄的社会风俗。

逸材:原指兽畜健壮有力。

这里是指才智出众的人,指黄初平。

“夜玉”四句:指诗人愿作个牧羊人,不愿作高官,永在皇帝身边。

夜玉:夜明珠,比喻白羊。

毡,羊毛。

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比喻仕宦的升迁。

上林:皇家的林苑。

隈:角落。

作者介绍: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3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朝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

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
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古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古名作。

在他古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万山坡羊”曲牌写下古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少沉郁,色彩最少浓重。

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古潼衰引到人民百姓古苦难,
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古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古思索和对人民古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古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古是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古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古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万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少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古,万如聚”化静少动,一个万聚”字表现了峰峦古众格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古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万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古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古,而万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古情感和意志,一个万怒”字,写出了波涛古汹涌澎湃。

万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万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古满腔悲愤之情。

少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万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古险峻,乃少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古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

万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古无限感慨。

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古汉唐大帝国古国都,历代有格少励精图治古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格少无道古昏君,在此滥施淫威,虐杀人民,成少历史古罪人。

长安,在这个特定古历史舞台上,演出过格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古戏剧;又有格少诗人,作家,写过格少有关长安古诗文。

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格少血汗!这就是作者万意踟蹰”古原因和内容吧!
万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少历史古陈迹。

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古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少尘土。

曾经盛极一时古秦汉王朝,在人民古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

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格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古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
代,它们潼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一个朝代潼起了,必定大潼土木,修建奢华古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古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古也是人民。

他指出历代王朝古潼或亡,带给百姓古都是灾祸和苦难。

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古潼亡史中概括出来古一个结论。

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

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万潼,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古潼也好,亡也好,受苦古都是老百姓。

作者从对历史古概括中提炼出古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古,提出古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古。

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古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古无比愤慨。

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古一个十分精辟古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古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

这种复杂古感情要结合作家古生平经历才能理解。

张养浩特殊古仕途经历,决定了他古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古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万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万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万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古,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

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古沉重,以深邃古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古真理万潼,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古是层层深入古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古景色、深沉古情感和精辞古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古感染力。

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古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古特色,又有与众不同古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少一份难得古沉重。

《山坡羊·潼关怀古》创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
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无羊
谁谓尔无羊?
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
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
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译文:
谁说你们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

谁说你们没有牛?七尺高的有九十。

你的羊群到来时,只见羊角齐簇集。

你的牛群到来时,只见牛耳摆动急。

有的奔跑下高丘,有的池边把水喝,有的睡着有的醒。

你到这里来放牧,披戴蓑衣与斗笠,有时背着干粮饼。

牛羊毛色三十种,牺牲足够祀神灵。

你到这里来放牧,边伐细柴与粗薪,边猎雌雄天上禽。

你的羊群到来时,羊儿小心紧随行,不走失也不散群。

只要轻轻一挥手,全都
跃登满坡顶。

牧人悠悠做个梦,梦里蝗虫化作鱼,旗画龟蛇变为鹰。

请来太卜占此梦:蝗虫化鱼是吉兆,预示来年丰收庆;龟蛇变鹰是佳征,预示家庭添人丁。

注释:
1.尔:指放牧牛羊者。

2.三百:与下文“九十”均为虚指,形容牛羊众多。

维:为。

3.犉(rún):大牛,牛生七尺曰“犉”。

4.思:语助词。

5.濈(jí)濈:一作“戢戢”,群角聚集貌。

6.湿湿:摇动的样子。

7.阿(ē):丘陵。

8.讹(é):同“吪”,动,醒。

9.牧:放牧。

10.何:同“荷”,负,戴。

蓑(suō):草制雨衣。

11.餱(hóu):干粮。

12.物:毛色。

13.牲:牺牲,用以祭祀的牲畜。

具:备。

14.以:取。

薪:粗柴。

蒸:细柴。

15.雌雄:“飞曰雌雄”,此句言猎取飞禽。

16.矜(jīn)矜:小心翼翼。

兢(jīng)兢:谨慎紧随貌,指羊怕失群。

17.骞(qiān):损失,此指走失。

崩:散乱。

18.麾(huī):挥。

肱(ɡōnɡ):手臂。

19.毕:全。

既:尽。

升:登。

20.众:蝗虫。

古人以为蝗虫可化为鱼,旱则为蝗,风调雨顺则化鱼。

21.旐(zhào):画有龟蛇的旗,人口少的郊县所建。

旟(yǔ):画有鹰隼的旗,人口众多的州所建。

22.大人:太卜之类官。

占:占梦,解说梦之吉凶。

23.溱(zhēn)溱:同“蓁蓁”,众盛貌。

赏析:
第一章描述所牧牛羊之众多,开章劈空两问,问得突兀。

前人常指“尔”为“牛羊的所有者”,不妥:“所有者”既有牛羊,竟还会有“谁”疑其“无羊”,那是怪事。

倘指为奴隶主放牧的奴隶,则问得不仅合理,还带有了诙谐的调侃意味。

奴隶只管放牧,牛羊原本就不属于他。

但诗人一眼看到那么多牛羊,就情不自禁高兴地与牧人扯趣:“谁说你没有羊哪?看看,这一群就是三百!”极为自然。

劈空两问,问得突兀,却又诙谐有情,将诗人乍一见到众多牛羊的惊奇、赞赏之情,表现得极为传神。

许许多多牛羊集聚在一起,气象很壮观。

倘若运用“羊来如云”“牛聚如潮”来比拟,当也算得形象了。

但此诗作者不满足于此类平庸的比喻,他巧妙地选择了牛羊身上最富特征的耳、角,以“濈濈”“湿湿”稍一勾勒,那(羊)众角簇立、(牛)群耳耸动的奇妙景象,便逼真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这样一种全不借助比兴,而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梅尧臣语)的直赋笔墨,确是很高超的。

第二、三章集中描摹放牧中牛羊的动静之态和牧人的娴熟技艺,堪称全诗写得最精工的篇章。

“或降”四句写散布四近的牛羊何其自得:有的在山坡缓缓“散步”,有的下水涧俯首饮水,有的躺卧草间似乎睡着了,但那耳朵的陡然耸动、嘴角的细咀慢嚼,说明它们正醒着。

此刻的牧人正肩披蓑衣、头顶斗笠,或砍伐着柴薪,或猎取着飞禽。

一时间蓝天、青树、绿草、白云,山上、池边、羊牛、牧人,织成了一幅无比清丽的放牧图景。

图景是色彩缤纷的,诗中用的却纯是白描,而且运笔变化无端:先分写牛羊、牧人,节奏舒徐,轻笔点染,表现着一种悠长的抒情韵味。

方玉润《诗经原始》叹其“人物并处,两相习自不觉两相忘”,正真切领略了诗境之幽静和谐。

待到“麾之以肱,毕来既升”两句,笔走墨移间,披蓑戴笠的牧人和悠然在野的牛羊,霎时汇合在了一起。

画面由静变动,节奏由缓而骤,牧人的臂肘一挥,满野满坡的牛羊,便全都争先恐后奔聚身边,紧随着牧人升登高处。

真是物随人欲、挥斥自如,放牧者那娴熟的牧技和畜群的训
习有素,只以“麾之”二语尽收笔底。

全诗至此,已将放牧中的诗情画意写尽,收尾就很难。

若还是从牛羊身上落笔,则不见好处。

此诗收尾之奇,正在于全然撇开牛羊,而为放牧者安排了一个出人意外的“梦”境:在众多牛羊的“哞”“哶(即咩)”之中,牧人忽然梦见,数不清的蝗子,恍惚间全化作了欢蹦乱跳的鱼群;而飘扬于远处城头的“龟蛇”之旗(“旐”旗),又转眼间变成了“鸟隼”飞舞的“旟”旗——诗人写梦,笔下正是这样迷离恍惚,令人读去,果真是个飘忽、断续的“梦”。

接着的“大人占之”几句,读者无妨将它读作画外音:“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随着占梦者欣喜的解说,充塞画面的鱼群和旟旗,即又幻化成漫山遍野的牛羊(这正是放牧者的“丰收”年景);村村落落,到处传来婴儿降生的呱呱喜讯(这正是“室家”添丁的兴旺气象)。

诗境由实变虚、由近而远,终于在占梦之语中淡出、定格,只留下牧人梦卧时仰对的空阔蓝天,而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这由实化虚的梦境收束,又正有梅尧臣所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之妙。

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诗不借比兴而全用赋法,只要体物入微、逼真传神,一样能创造高妙的诗境。

此诗不仅描摹精妙,而且笔底蕴情,在展现放牧牛羊的动人景象时,又强烈地透露着诗人的惊异、赞美之情,表现着美好的展望和祈愿。

一位美学家说:“使情趣与意象融化到恰到好处,便是达到最高理想的艺术。

”不必说《小雅·无羊》就一定达到了这种“理想”境界,但也已与此境界相去不远。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5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代: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及注释
骊(lí)山四顾,阿(ē)房一炬(jù),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
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yíng),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

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

北曲属中吕宫,以张可久《山坡羊·酒友》为正体,十一句,押九韵,或每句入韵。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

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

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主旨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6
山坡羊·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

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喃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

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注释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喃喃:燕子的叫声。

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王谢:代指高门贵族。

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赏析
在此曲中,作者托情于燕,抒历史兴亡之叹。

燕子有飞迁的习性,秋天飞往南方,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

作者用燕子的来去喻示时间的流逝,又赋予燕子以人的视角。

接着写燕子喃喃细语,忙碌争飞,似乎在寻找王谢繁华旧迹,诉
说人间兴亡之事,实际上是移情于燕子,将燕子的本能活动赋予人的主观意识。

在只有“巷陌乌衣喃照斜”的无奈失望中,作者更是借燕子的口吻直接诉说历史兴亡的慨叹。

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继承了古人却又不拘泥、重复,立意新颖。

尤其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此曲更具婉转、曲折之妙。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是一个对偶句,依旧借助燕子的视角慨叹历史,文学上将这种手法称作“移情”,即将人的主观感受转移到某样事物上,使人物合一,强化情感的表达。

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兴亡往事最终都付与评说,人世喧嚣也都归于“喃喃”之语。

曲的结尾很有一种有淡世事的超然之感。

羊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山坡羊:词牌名(曲牌子)。

聚:聚集。

表里:内外。

表,外边。

里,里边,内里。

踟蹰:徘徊犹豫。

这里指情绪变化剧烈。

【古诗今译】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故地,当年那无数间宫殿早已经都变成了泥土。

世世代代以来,无论哪朝哪代,王朝兴旺,百姓受苦;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赏析】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随做本曲。

《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