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光的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光的传播

西埔中学林锦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电筒、玻璃砖

教学过程:

引入:光的神奇

让学生看图,说出这一幅幅美丽图画都是由于有什么的存在呢?

一、光源

提出问题“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你们身边有哪些物体能发光?”从而引入新课.简介人类很早就不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还研究和使用人造光源了.说明人看清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劳动创造人类文明观点的教育.分析归纳学生举出的例子。得出光源的概念。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电灯、荧光棒、篝火等

眼睛能看见物体的两个条件:(1)物体能够发光或反射光

(2)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二、光的传播

提出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呢?

实验探究:光的传播

实验目的:探究光在水、玻璃中传播的路径

实验器材:激光电筒、水槽、水、玻璃砖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由实验可知: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

同样可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是沿传播的。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曲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

例子: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1、影子的形成原理: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物体的背后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的大小决定于点光源物体和光屏的相对位置。

2、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a区.

3、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a区。

★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由于

三、光线

光看得到却摸不着,为了研究光的方便,引入光线的要概念。

1、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2、光束: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

四、光速

打雷时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

光在水中的速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

●小结: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 10 8 m/s.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略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通常取在

真空中的速度)

●做一做

1、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

后,这说明,光的传播比声音的传播速度。

2、“一叶遮目,不见泰山”,这是因为造成的。

3、李白的著名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人”是由于光

沿直线传播所形成的。

4、日食是由于挡住了太阳光,而月食是由于挡住了

太阳光,它们都是由于 而形成。

5、神话中的孙悟空,一个跟斗飞行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 km ),

设翻一个筋斗用的时间是1s ,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是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空中的光速。

细心选一选: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 、月亮

B 、烛焰

C 、明亮的镜子

D 、钻石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源发出的光叫做光线

B 、光线是实际存在的射线

C 、光线是表示光传播的路线和方向的直线

D 、光线是光源发出的无数条线

应用拓展

1、2004年6月出现的金星凌日天象,人们可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点,如图甲所示,黑点即为金星,太阳、地球和金星三个天体可能分别处在图乙中,a 、b 、c 三个位置上,其中金星应处在 位置。

课后作业:

练习册P23 1~8题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现象:广场上空的光束显示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年份日期日食类别可见地区全食时间

2001 6月21日全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南部4分56秒

12月15日环太平洋,中美洲-

2002 6月11日环苏拉威西岛,太平洋,墨西哥-

12月4日全大西洋,非洲南部,印度洋,澳洲2分3秒

2003 5月31日环格陵兰岛-

11月24日全印度洋,南极洲1分57秒

2005 4月9日全环太平洋,南美洲北部42秒

10月3日全大西洋,非洲南部,印度洋,澳洲2分3秒

2006 3月29日全巴西,大西洋,非洲,土耳其,俄罗斯4分6秒

9月22日环大西洋,南美洲北部,印度洋-

2008 2月7日环南极洲,太平洋-

8月1日全加拿大,北冰洋,俄罗斯,中国2分27秒

2009 1月26日环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亚-

7月22日全太平洋,印度,中国6分38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