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学习目标
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和地貌特征。
2.了解海岸地貌的成因、分类和特征。
3.了解冰川地貌的分类、地貌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导引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
新知预习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________和喀斯特________。
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特征:(1)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____ 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________。
________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2)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________,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________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3)溶斗又称喀斯特________,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
米。
溶斗下部常有________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________。
(4)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________。
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________、____ ____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助学助记
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
CaCO3+CO2+H2O===Ca(HCO3)2
二、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地貌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________、_______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2.分类:海岸地貌分为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地貌。
3.特征
(1)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__ ______,称为海蚀崖。
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________,称为海蚀平台。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成为________。
(2)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部
洋盆海岭
特点大陆向海洋
延伸部分,
深度不超过
200米
大陆架外缘
的巨大陡坡
海底狭长洼
地、深度大
大洋底的
主体部
分,面积
广大
一般位于大
洋中部,绵
延很长
剖面
示意
三、冰川地貌
1.冰川:冰川是指________或________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按冰川的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大陆冰川面积_____ _,冰层______,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
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________地区。
2.冰川作用和冰川地貌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
冰川作用导致___ _____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常见的冰川地貌主要有________、冰川槽谷(U 形谷)、________和刃脊等。
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间冰期是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
地质时期的冰期,气温较低,冰川从高山向平原,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扩展;间冰期气温升高,冰川后退。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探究点一 喀斯特地貌
核心归纳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
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
岩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
岩石的透水性
水体成分及溶蚀力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
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
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水体流动性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2.喀斯特地貌的代
表形态及成因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形态
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
残峰溶蚀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淀积
应用体验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沉积作用有关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 .石芽、漏斗、落水洞B .石钟乳、石笋、石柱C .天生桥、石林、洼地D .溶洞、地下河、峰丛
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
核心归纳1.相关概念
(1)海岸带: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2.海岸地貌的类型
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1)海蚀地貌类型成因及地貌特征
图示
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
海面的陡
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塌而形成的与岸
分离
的岩柱
海蚀穴
波浪冲蚀海岸形成的槽形凹穴,沿海
岸线
分布
海蚀拱桥
沿岸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
蚀穴互相贯通,形
似拱桥
(2)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类型成因及地貌特征
图示
海滩指由海水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
滩、泥
滩沙嘴水下沙坝离岸堤
应用体验
山东省海岸线绵长,有丰富的海岸景观。
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文字是对上面四幅图的描述,请选择合适的景观图片进行匹配。
①在海岸,向南眺望,海面上可见一块突出的大块岩石,形似慈祥的老人。
②地处海洋与大山之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大海,险峻壮观,令人赞叹。
③大海之滨,河流在平坦泥泞的地面上缓慢地流淌着,它带来的有机质滋养出丰富的生态系统。
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海浪拍打着海岸,嬉戏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大人们在海水中畅游。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四种景观的主导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①A—河流堆积②B—海浪侵蚀
③C—海浪侵蚀④D—海浪堆积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
探究点三 冰川地貌
核心归纳
1.冰川: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冰川的分类
类型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南极洲、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面积小,冰层较薄中低纬高海拔地区
3.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
4.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1)冰川侵蚀地貌
(2)冰川堆积地貌:如冰积丘陵、冰碛湖、冰碛垄等。
注意:冰川堆积物大小混杂,没有分选性。
(3)冰川地貌遗迹:如冰蚀湖、峡湾等。
应用体验
下图示意某地地表形态的演化。
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地表形态演化的顺序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①③D.③②①
2.塑造该地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风B.流水
C.冰川D.构造运动
3.该地可能位于( )
A.英国北部B.南非高原
C.东欧平原D.亚马孙平原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 巩固落实
[2022·河南新乡高一期末]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600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
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
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
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
据此完成1~2题。
1.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 )
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 ③多为深层地下水 ④石灰岩分布极
少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
[2022·广东肇庆高一期末]南寨山位于福建省平潭岛南部的北厝镇,南寨石林景观集中于“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阳峰、神雕峰、青蛙峰和神龟谷,山势不高,易于攀登。
来到南寨山的游客,都会到这里观赏神奇的海边石林景观和浩瀚的大海风光。
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五峰一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海水侵蚀D.冰川侵蚀
4.下列地貌成因与“五峰一谷”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
A.新疆的风蚀蘑菇B.海蚀柱
C.挪威的峡湾D.长江三角洲
[2022·黑龙江双鸭山高一期末]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 )
A.冰斗、U形谷、角峰B.U形谷、冰斗、角峰
C.冰斗、角峰、U形谷D.角峰、冰斗、U形谷
6.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
A.③地貌属于冰碛地貌
B.②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
C.①地貌的形态特点是高耸尖锐
D.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非洲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
教材第55页 探究
1.①海岸地貌:图中海岸滩地宽广、滩坡平缓,岸上地势平坦,潮间带宽阔。
我国的海岸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②冰川地貌:图中山顶冰雪广布;山峰陡峭、棱角分明;山脊坡陡脊尖,形如刀刃;山谷形状如漏斗。
我国的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山高原地区。
③喀斯特地貌:图中有的山峰孤立存在,形成孤峰;有的多个山峰基座相连,峰丛林立;山峰之间有平坦的洼地。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在西南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2.三类地貌景观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是因为受不同的外力作用影响。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作用,海岸地貌是海浪与海流作用,冰川地貌是冰川作用,不同的外力作用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地表形态。
教材第58页 活动
1.图略。
“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石灰岩分布区,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等)尤为集中。
2.地表景观:石林、峰林、钙华坝等。
地下景观: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
(其景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
教材第60页 活动
1.(1)海蚀地貌:海蚀崖——高出海平面的陡崖,垂直坡度大。
海积地貌:①海滩——沿海岸分布,平坦、面积较大,主要由砾石、沙子或泥土等沉积物组成。
②沙嘴——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狭长沙滩。
③离岸堤——不规则带状的泥沙沉积坝,与海滩不相连,与海岸大致平行。
(2)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海滩可分为砾石滩、粗沙滩和细沙滩。
当沉积物来自悬崖或附近的沿岸山脉时,海滩主要由岩石矿物颗粒组成,粒度相对较粗,多为砾石。
当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远距离搬运时,海滩的沉积物质较细。
沙质海岸滩肩常由干燥的沙子组成,是进行阳光浴、沙滩排球、烧烤、篝火晚会等的理想场所。
滩面的沙子湿而坚硬,是跑步者喜欢的地方。
(3)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会使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剧,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损毁
以及海水倒灌,还会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
2.(1)(结合个人情况回答即可。
)我国的岬角举例如下:①成山角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伸入黄海,南临荣成湾,为我国北方沿海航线的要冲。
②老铁山角在辽东半岛最南端,大连西南部,为黄海、渤海的分界线。
③临高角在海南省西北临高镇以北,北临琼州海峡。
(2)在波浪的不断侵蚀下,岬角海岸通常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3)甲为非洲;乙为亚洲;丙为南美洲。
教材第63页 活动
1.U形谷谷底一般较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
冰川沿由地面滑动侵蚀形成的沟谷,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不断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
V形谷两壁较陡峭,谷底狭窄。
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侵蚀作用大,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呈V形谷。
2.(根据个人了解情况回答即可。
)冰川遗迹是冰川在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如由于冰蚀作用形成的U形谷、角峰、冰斗等;由于冰积作用形成的侧碛、底碛丘和终碛等。
3.(1)青藏高原上常见的地貌是冰川地貌。
主要分布在高山顶部,典型地貌有冰斗、角峰、刃脊等。
内蒙古高原上常见的地貌是风成地貌。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典型地貌有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沙丘等。
云贵高原上常见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
典型地貌有溶洞、石芽、峰林、孤峰、石笋、石柱、石钟乳等,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黄土高原上常见的地貌是流水地貌。
沟壑纵横,起伏较大,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墚等。
(2)长江上游河段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流水侵蚀地貌较为常见,例如深邃的V形谷。
长江中下游河段及河口地区地形起伏趋缓,流速变慢,流水堆积作用显著,流水堆积地貌较为常见,例如沙洲、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4.略。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一、
1.岩溶 可溶性
2.溶蚀地貌 沉积地貌
3.(1)溶蚀 侵蚀 石脊 云南石林 (2)陡峭 广西桂林 (3)漏斗 落水洞 天坑(4)钙华 钙华坝 钙华湖
二、
1.海水运动 生物作用
2.海蚀 海积
3.(1)陡崖 基岩平台 海蚀柱 (2)波浪 沿岸流
三、
1.极地 高山 形态 规模 大 厚 高海拔
2.侵蚀 搬运 地表形态 冰斗 角峰
探究点一
应用体验
1~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钟乳石,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答案:1.A 2.D 3.B
探究点二
应用体验
1~2.解析:第1题,①中关键信息“形似慈祥的老人”,对应图B青岛石老人;②中关键信息“垂直的角度”“险峻壮观”,对应图C长岛九丈崖;③中关键信息“丰富的生态系统”,对应图D黄河入海口;④中关键信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对应图A黄岛金沙滩。
第2
题,沙滩属于海积地貌,是海浪堆积形成的;青岛石老人是海蚀柱,长岛九丈崖是海蚀崖,都是海浪侵蚀形成的;黄河入海口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
答案:1.B C D A 2.B
探究点三
应用体验
1~3.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表形态是由地表起伏和缓到地形崎岖,应该是外力不断侵蚀形成的。
①阶段地表起伏较和缓,地表被侵蚀程度较轻,③阶段地表起伏程度加深,被侵蚀程度加重,②阶段地表被侵蚀程度最重,冰斗、角峰、U形谷等地貌广布,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所以该地地表形态演化的顺序是①③②。
第2题,由②阶段可以看出,该地形成了冰斗、角峰、U形谷等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所以可以判断塑造该地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冰川。
第3题,冰川地貌一般分布在气候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者高山地区,排除B、D项;东欧平原纬度较高,但海拔低,当地没有冰斗、角峰、U形谷等冰川侵蚀地貌,C项错。
答案:1.B 2.C 3.A
课堂达标检测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
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
第2题,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B、C 错误。
答案:1.A 2.D
3~4.解析:第3题,根据“来到南寨山的游客,都会到这里观赏神奇的海边石林景观和浩瀚的大海风光”可知,石林景观位于海边;“五峰一谷”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的侵蚀作用。
第4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五峰一谷”地貌为海蚀地貌,与其成因相同的是海蚀柱,B正确;新疆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而成的地貌,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侵蚀而成的地貌,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而成的地貌,A、C、D错误。
答案:3.C 4.B
5~6.解析:第5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斗是一种三面环山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②符合;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①符合;U 形谷是由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 形,③符合;因此,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角峰、冰斗和U形谷,D正确,A、B、C错误。
第6题,图中③地貌为U形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错误;②地貌为冰斗,是山岳冰川地貌,两极地区为大陆冰川地貌,B错误;①地貌为角峰,特点是高耸尖锐,C正确;冰川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纬度较低的非洲大陆分布少,D错误。
答案:5.D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