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同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同学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测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同学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同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经验动身,让同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同学提供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同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同学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同学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
——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同学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身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同学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
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测,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资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生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同学大胆猜测、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学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
这样,即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同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想——验证,让同学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发明,培养了同学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优秀教案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①同学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同学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身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方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同学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身的方法。
(可能出现
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丈量或只丈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同学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同学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同学去猜测、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同学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发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同学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需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助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
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同学操作,观察讨论,猜测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沛创设情境、提供协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同学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发明的火花,我们的同学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
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模式的背景
(一)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剖析
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尽管已经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子:课堂上淡化情境的创设;教师讲的多,学生探究的少;关注更多的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忽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知识建构环节时间分配少,套用公式的巩固练习时间多,课堂小结流于形式等。
(二)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学生对于数学概念这类知识的学习习惯于死记硬背,只知道其然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因此出现了只会套用,而不会灵活应用的弊病。
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概念就会零散,自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基于上述原因,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我县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自己数学教学的实际,确定了:铺垫引入、温故知新——情境激趣、引发思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巩固应用、反馈调节——自我梳理、总结提升”的主体发展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所谓主体发展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二、模式的论证
我从五个环节对我的教学模式进行论证、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大多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的。
复习旧知,可以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会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此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可以通过填空、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一个源于生活实际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使他们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等。
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引导、点拨,提升学生的发现,建立正确的模型。
学生可通过质疑、猜测、尝试、验证、操作、交流等形式进行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索,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可以是直观演示,也可以是动手操作;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是对结论的验证。
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建立表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明理。
环节(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的主要途径。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
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生活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同时,课堂练习要与学生反馈相结合,做到及时反馈,适时“调节”。
环节(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提
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你今天表现如何?”是我们常用的总结语。
教师可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从知识、方法、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再进行总结提升。
三、模式的论证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应用意识,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设计: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接着让学生为网球场、橡皮、课桌面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让学生结合实物正确区分面积单位,进一步巩固了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面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估计面积、动手摆面积单位来测量面积,让学生初步感知每行、几行与长和宽的关系。
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摆面积单位比较麻烦,应寻求计算的方法,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知识的目的。
然后让学生猜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最后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到底什么有
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此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这个环节我将分为4步来实施:
1、动手验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2、交流归纳。
观察表格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深入明理。
为什么长乘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演示后小结,让学生既掌握公式,同时明白其算理。
4、知识迁移。
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此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
(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基础练习:包括填一填、选一选,计算花坛的面积和周长。
变式练习:求正方形的面积
综合练习: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拓展练习:巧算面积
这些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此环节大约需要11分钟)
(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注重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总结了学习新知的方法。
最后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更充分地
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九义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2小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备课伊始,我们首先研读教材和教参,明确本节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这个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学习中的地位和意义。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在本单元的前几节课学生又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而本节课是小学阶段探究图形面积的第一节课。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能为以后探究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计算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
我们的教学思路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但有些内容,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的,就让学生真实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操作经验,更有利于他们认识表象的形成。
以上这些都成为我们进行最初预设的基础。
二、磨课历程:
本节课我们大体经过三轮的备课、试教和修改。
在此过程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专家们所强调的两个“充分”:一是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二是要充分领会教材意图。
(一)、导入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们原来设计了一个情境:“两个操场,要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你怎么想?”我们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比较面积大小的一般方法:重叠法,用单位面积测量后再比较的方法……,体会出此处用这些方法都不方便,不现实,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如何利用面积公式,直接求出这2个操场的面积?
听过我们的预设后,专家老师提示我们两点:
一是没有立足于教材的前后联系,完全抛开了前面所学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图形的面积大小就是看这个图形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些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二是教材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单元主题图并不仅仅是一块“单元敲门砖”,不能只在单元起始时使用一下就扔掉。
为何不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又另外寻找导入的载体呢?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常态教学的研究,要注重节约教育成本,解放教师。
所以,我们最终选择直接使用单元主题图引入。
因为这幅教室场景图是学生十分熟悉而亲切的,并且图中提供了关于面积的丰富的学习信息,可充分加以利用。
我们设计教师从图中选取墙上的一幅长方形的画作为导入的载体,让学生估一估这幅画的面积,然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以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以及图形的面积大小就看其中包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这样在与学生相关联的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感觉比较自然流畅。
(二)、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原来的设计思路是:实验操作→猜想→验证。
⑴、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
⑵、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来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⑶、再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猜想,得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出现的问题:
专家指出:一般我们都是根据多次操作、实验获取结果,再观察、发现其中规律性的地方,才能依此做出猜想。
像例2的第1小题这样,
只根据一组数据就要求做出相关的猜想,这是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和研究规范的。
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两个问题:
⑴、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无法得到长和宽的数据。
由于第1次操作时直接给出了长和宽的数据,学生在此只是量出了面积,而对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者之间的关系感受还不够,因此到摆不同的长方形时,部分学生对于通过操作得出长、宽的数据有些困难。
⑵、猜想过程中结论过早出现,导致部分学生直接套用猜想填数据,出现“伪验证”。
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未按要求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而是直接套用猜想,填写长、宽的数据,未能达到验证的真实效果。
有鉴于此,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此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
3、修改后的设计:
此处分成4个层次:
⑴、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摆,然后通过铺摆结果能看出长方形的面积以及长和宽。
这次的铺摆,着眼点在于通过操作找到铺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铺摆面积单位的个数得到长和宽的数据,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的活动扫清障碍。
同时帮学生感悟所摆面积单位的个数与长和宽的关系,便于学生接下去理解、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⑵、学生拼长方形,运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得到长方形面积以及它的长和宽。
由于学生拼的长方形各不相同,这里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为观察、归纳提供了素材。
⑶、观察、比较这些数据,发现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⑷、验证:出示一个长方形,直接告诉它的长和宽,让学生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了第3次的铺摆,再一次验证,以最终确定结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有了好的开头,才意味着有好的结尾将出现。
现在我就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如下:
一、从生活中来引发问题
在一节课的开始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镜,并能引发新的问题,让学生能轻松愉快自然的接受,老师导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如:课的伊始,师生共同复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温古而知新,于是从生活入手,如测量橡皮用哪个面积单位、书本表面、再到黑板、操场等,很自然地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体现数学生活化,孩子们也能较自然地接受学习任务。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猜测——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认为“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种很好的游戏,一种娱乐项目。
通过猜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们带着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结果,才能做的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
如:在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让小朋友大胆地猜想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老师省力,学生更乐于学。
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探索,善于发现。
2、动手合作探究
通过先猜测,然后有序地开展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展示探究结果
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4、推测——验证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测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推测完成,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
三、迁移运用、分层提高
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
并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如:我们班都是数学爱好者,回答得真好,请你大胆地猜想,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吗?等等……
四、总结很关键
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加快专业成长,作为学生的表率,我们老师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和提醒,培养他们也成为一个会学习、善反思,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
这对他们终身收益!所以,课的最后,我们一般都要加上让学生或老师小结课堂。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40—42页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
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
2、学习目标:
⑴、知识技能: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