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15周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15周限时训练
出题人:温燕飞审题人:张惠芬
一、选择题
1.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业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
这表明(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
2.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3.阅读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956~1965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
A.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B.“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C.导致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D.1961年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得益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4、改革开放后,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初步纠正当时农村工作中的“左”倾思想路线
D、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5.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6.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
7.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位的变化
个特权。
”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
A.马歇尔计划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布雷顿森林协定》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12、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由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 B.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C.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13、“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件早已作古的事件,是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
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今天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这些问题,人们阅读后都能找到答案。
”这本书讲述的应该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这意味着(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欧洲经济的强势复苏
C.美国的黄金储备量增加 D.全球一体化影响巨大
16、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
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A.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受益 B.关贸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获利匪浅C.关贸总协定消除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 D.美元控制世界贸易额的大部分
17、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
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8、下表为某国际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
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成立关贸总协定
C.建立世界银行的运行 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
“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材料二在美国的策动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大大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执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金融危机。
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比较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突出特点。
(3分)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导致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9分)
高一历史第15周限时训练
班别:姓名:分数:
高一历史第15周限时训练
21、(1)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或:美国在资本主义各国中拥有绝对的经济优势)。
(3分)
(2)原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地位持续上升,英法等国的经济地位日益下降,绝对优势的经济实力使美国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世界经济秩序。
(4分)
影响:有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稳定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秩序。
(4分)
(3)特点: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3分)
原因:西欧国家联合自强,经济发展;日本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的优势相对减弱。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