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张崟,花卉、竹石、佛像皆佳,尤擅山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张崟,花卉、竹石、佛像皆佳,尤擅
山水
张崟(1761-1829),字宝崖,一字宝岩,号夕庵、且翁、夕庵老人、铁瓮城东蛰叟,室名饮渌草堂,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贡生。
自坤子,与从兄铉俱以诗画著名。
花卉,竹石,佛像皆工,而尤擅山水。
幼承家学,以诗画著名京江。
花卉、竹石、佛像皆佳,尤擅山水。
幼年见同邑潘恭寿画仿文徵明,悦而效之,既而改宗沈周,得其苍秀浑噩,能脱四王窠臼,亦自难得。
生平高自位置,不轻落墨。
善画松,时顾鹤庆善画柳,有“张松、顾柳”之誉遇山水赏心处,或累月不归。
王学诰,改琦均盛称之。
从学者较多,有京江派(又作丹徒派)之称。
著有《逃禅阁诗集》。
张崟,是乾隆嘉庆时人,承家学,诗画都负盛名,尤擅山水,有文征明、沈周遗韵。
张崟是清代中期“京江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思想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首先,提出“画必荆关先筑基”,同时还提出“浑噩沉毅之气”这一范畴。
其次,强调“学古要存我”要依靠对自然的观察“出入藩篱”,反对娄东派、恽南田和王翚等诸家诸派。
要求“进法宋人”、“直接正派”。
其三,禅思想的深刻影响。
其四,对“六法”的重提。
这几个方面对于京江画派风格和绘画理念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幼年见同邑潘恭寿画仿文征明,悦而效之;既而改宗沈周,得其苍秀浑噩,惟缺乏清疏之气。
能脱四王窠臼,亦自难得。
尤长画松,时顾鹤庆以驿柳诗着称,并善画柳,故有张松、顾柳之誉。
生平高自位置,不轻落墨。
遇山水赏心处,或累月不归。
《仿古山水册》作于1813年,十二开,所绘雅逸精致。
此册页是张崟50多岁即艺术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册中所画山麓杂树成丛,陂
陀断续,石桥续之以成路,沿路逶迡而上。
松树丛中置以屋舍,后倚群山,湖水至山麓,流水淙淙,下汇成湖。
整幅作品画风细密,色彩雅致,特别是图中的劲松,树干挺拔俊秀,针叶谨细,密而不乱,全面展示了张崟的绘画才能。
作者以自然为师,笔法松秀,参以平涂积墨,令细微的墨点色点密密层层布满了画面,呈现出清朗明秀,平淡天真的风格。
此帧布局严谨,笔墨工整亦有力。
册中所画山石坚实而又清晰,虚实相生,境界幽美。
作者以点作画,以无数大小,或轻或重的焦墨布满画面,浓郁而多层次,使山川树木显得郁茂华滋,境界也富有进深感。
特别是他笔下的松树,树干挺拔俊秀,针叶谨细,密而不乱,构图上中景、前景通常添加隐居的屋舍楼宇、人物、云海松涛浓淡有序,层次分明,设色以浅绛为主,幽清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幅用笔虽嫌纤细,尚能深厚,乃张氏之佳作。
张崟,“京江派”之创始人,博学工诗画,父辈藏画极多,朝夕薰染,出入于文(徵明)沈(石田)诸大家间,更得江山风月之助,而自为气象。
是幅《松山观瀑图》构图巍伟,色墨浓湛,千笔万笔不觉其繁,而益见其雄奇郁茂,山林野趣尽出于纸墨之间。
440
张崟松山观瀑图
立轴设色绢本
133.5×55.5 cm
钤印:且翁、夕庵、丹徒张崟画章(1、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张崟》17、13印,965页)
题识:此余旧作,贮于䇲中几三载矣。
花朝酒后,展览之余,适竹屿兄至,见而索之,即补款奉赠,以博一粲。
戊辰(1808年)六月五日,丹徒夕庵张崟。
松山观瀑图 (题识)
张崟,字宝崖,号夕庵,清乾、嘉时江苏丹徒人。
博学工诗画,家素封,父辈藏画极多,朝夕薰染,出入于文(徵明)沈(石田)诸大家间,更得江山风月之助,而自为气象。
“笔意古逸,沉郁浓厚”,处隶家与行家之间,合写意与写实之长。
构境密实,笔墨严谨,望之若可游居,“京江派”之创始人也。
松山观瀑图 (局部)
此图写崇山幽壑之中,危岩高岗之间,有高士携友坐茅亭听泉,身后危磴入云,寺观深藏,构图巍伟,色墨浓湛。
然每于质实处以云泉路径作映衬,于是实处一实,虚处一虚,千笔万笔不觉其繁,而益见其雄奇郁茂,山林野趣尽出于纸墨之间。
观其题识,原为自藏之物,后为友人索去,是其用意之作无疑。
松山观瀑图 (局部)
张崟在清代中期不是最著名的画家,不过他的绘画风格很有个人特色,明艳雅致的色彩,细腻严谨的画风,让他在江南一带享有盛誉。
张崟喜欢画深山古寺、密林书斋这一类和文人有关的题材。
张崟的画作让世人看到了清代中期画家在彷徨中努力寻找新的创作方向,由于张崟的风格受到世人的喜爱,追随者众多,后人把以他为代表的这种绘画流派命名为“京江派”。
京江是江南名城镇江的别称,因长江流经京口(镇江古称)而得名。
张崟南村图
张崟出身很好,他父亲是个小商人,有多余的资财供他学习诗文书画。
张崟也很聪明好学,与当时的江南名家潘恭寿、邓石如等人都是好友。
张崟是个浪漫的人,不屑于学习尘世中能够用到的经济仕途。
在他父亲病逝之后,家业开始破败,由此这位翩翩佳公子成为了职业画家,靠卖画养家糊口。
虽然生活贫寒,但张崟的浪漫情怀一点也没有变,从他的作品中依旧可以看出来他对林泉之致的向往。
张崟南村图局部
在这幅《南村图》中,云雾绕山,营造出虚幻缥缈的意趣,紧接着画风一转,以写实笔法描绘近处书斋。
在虚实对比之中,尽情展示对生活的美好渴望。
这种情愫从客观上讲很像人们常说的“书呆子”,不事生产只求洒脱,只不过对于古人而言,这样的价值观很普遍。
清代中期国力开始衰落,乾隆又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帝王,即便是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也是民生多艰。
张崟身处富贵之中根本不屑于去体会民间疾苦,当他衣食不周之后依旧保留着所谓的“清高”。
他所接受的人群,接受的教育,注定不会对底层生活有真切的了解,于是他只能画文人心中的桃源乐土。
张崟南村图局部
张崟画树十分出名,从《南村图》中也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的创作才华。
画中松树中锋浓墨勾画枝干,团簇状的松针好似片片浮云。
别人画松树都爱表现刚直挺拔,张崟为了与作品主题相吻合特意画出了松树的高逸脱俗。
画别人画不出来的味道才是高手,张崟画到开心之处,顺手补上几棵秋槐、槭树,红叶点点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张崟南村图局部
《南村图》中暗含一个典故,晋代文人陶渊明一心想要定居南村,享受山水田园之乐。
张崟特意在画中书斋添加了几位文人,紧扣主题。
如果遇到能够读懂作品的人就会心有所悟,这也算是张崟在作品中留下的一个“彩蛋”。
春流出峡图
桂阴凉适图
秋林观瀑图
清代张崟与高廉的两幅一模一样的《溪山琴韵图》
在检索张崟拍卖作品《溪山琴韵图》的时候,偶然发现很久以前拍卖会是也出现过一幅一模一样的《溪山琴韵图》。
刚开始以为是张崟作品的早期拍卖记录,但仔细一看,却发现作者并不是张崟,而是一位名叫高廉的画家。
张崟的资料很丰富,但这位高廉的资料却少得可怜,百度百科无人撰写,仅仅在某一件低价拍品的介绍中找到一行字:“高廉,字玉泉,江苏镇江人。
工画山水。
”画是的时间是清代晚期,与张崟似乎是同时代的人。
这两件拍品的奇特之处在于:两幅画除了署名不一样,其它地方几乎全部相同,画幅大小、结构、画法、着色,甚至题款的字形用笔都极其相似,例如“溪山琴韵”四字,不仅字形相同,甚至细丝萦带也一模一样。
连细节都一模一样的作品不可能两件都是真迹,分析起来不外乎两种可能:
1 张崟的《溪山琴韵图》是伪作,因为高廉的《溪山琴韵图》作
为拍品出现在2004年,而张崟拍品则是2012年。
2 高廉在清朝仿的张崟《溪山琴韵图》,因为张崟在当时名气很大,比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高廉可要大多了。
另外一个根据是,高廉作品特意将创作时间从“己卯”(1819)改成了“己亥”(1839年)。
一字之差,相差20年。
究竟何者是真,何者是伪,未见原作不好妄下结论。
暂时搁置在这里,等待专门研究张崟作品的专家来判断吧。
作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