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讲义之十一(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2018年版本高中语文人教版本必修三学习教学学习设计:第11课师说高品质版本
师说课题师说教学目标教课要点: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教2.掌握文章对照论证的说理方法。
材分教课难点:析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掌握师道的内涵。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实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涵养,虚心勤学的精神。
从师而学应当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唐施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教学二、新课教课过程(1)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认识状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现)设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有名文学家、古文运动计的倡议者。
因先世居昌黎,宋朝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宽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朴素,气概雄伟。
宋朝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现)实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同提出“文以载道”、“文道联合”的看法。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异散文,果断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脆而不坚的文风。
韩愈用其优异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忱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确立了唐宋适用散文的基础。
《师说》可看作是倡议古文的威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现)唐朝,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王孙公子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不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能够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喧笑之,认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管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因而可知,韩愈作《师说》,浩浩荡荡地宣扬自己的看法,是难能难得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doc
《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韩愈“尊师重道”的论述和及其思想意义。
2. 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贝I」、于、乎、所以” 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古今异义词语。
4.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良好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 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朗读一一教师启发引导一一学生自主探究一一教师总结【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并解题“文章虽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以古文宣传儒家思想,反对当时盛行的佛老学说,反对“饰其词而遗其意”的骈文,使千年儒风得以发扬光大。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师说》的意思就是“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一篇文章。
二、作家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在当时士大夫中存在着遵“家法”而鄙从师的恶习,存在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正音:愚(yu )句读(dbu)谀(yu )经传(zhuQn)炎K (tan)萇(chang)聃(d和)蟠(p^n)巫(wu )2.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1:第11课 师说
师说【教学目标】1.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3.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5.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分析:第1段,正面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标准。
本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句),阐述教师的作用。
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的三个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第二层(第2、3句),阐述从师的必要。
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
第三层(第4~6句),阐述择师的标准。
第6句是本段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概括地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第2段,运用对比的方法,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本段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
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
第二层(第3~5句),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第三层(第6~8句),把习句读从师与惑而不从师的现象对比,批评“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不明智的作法。
第四层(第9~13句),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对比,批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习。
第3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第2段和第3段,分别从反面和正面阐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中心论点。
第4段,说明作《师说》的原因。
继第3段引“古之圣人”孔子从师的范例之后,以李蟠作为当时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蟠是勉励,对当时求学的人是号召。
2.疑难词句解释。
分析:(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的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教案2
《师说》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了解韩愈在文中宣扬的儒道思想培养从师学习的良好风尚学习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内部、外部原因,掌握文章的内涵。
通过问题探究法,感受本文层层深入、互相照应的说理艺术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理解它对下文立下了理论基础。
分析文章的结尾,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宣扬的“儒道”主张。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1、走近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韩氏昌黎是当时有名望的贵族,韩愈为了提高自己的门第就自称昌黎。
世称“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少小孤苦,三岁丧父,其父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大家,死后李白为其写墓碑,其叔父与杜甫相交甚好。
出身书香门第。
由兄嫂抚养长大,兄韩云也是一个大文豪,因事被贬。
韩愈十八岁就来到长安,二十五岁中进士,但由于没有人推荐,只能在长安困居三年,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长安十年结识梁肃、柳宗元、刘禹锡,开封任节度使幕僚的三年时间结识孟郊、张籍。
累官至吏部侍郎。
A唐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国子是指“公卿大夫之子弟” 国子监是晋武帝时期最高的学府,祭酒、博士是国子监的长官。
),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
张籍就是韩门大弟子。
B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文。
C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代表作《进学解》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以“进学”为题,来抒写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朝廷用人不公的愤慨。
《祭十二郎文》“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云的嗣子老成,排行十二,是韩愈的侄子,二人情同手足。
韩愈十一岁时候三个哥哥都相继死去,只有和十二郎形影不离,十八岁时候韩愈进京十年和他见过三次面,后来打算西归永远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忽然听到他的死讯,悲痛至极,写下了这篇千古祭文。
人教版必修三高一第11课《师说》教案(3课时)
人教版必修三高一第11课《师说》教案(3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这一堂课着重掌握课文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课文读音、断句。
一、课外小故事导入(一)课外知识补充? 知识卡片1:杏坛与杏林1.展示“杏坛”图片。
2.讲解什么是“杏坛”。
“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
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
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
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
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种植杏树,遂以“杏坛”命名。
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3.“杏坛”和“杏林”的区别。
“杏坛”和“杏林”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
前者指教育,后者指医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doc
师说学习自主化•目标明唏化V课程学习目标:目麻解读1. 借助工具书和课木注释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 掌握重点实词“说” “相” “传” “贻”,以及重点虚词“于” “乎”“其”。
3. 学习木文运用止反对比论证、事理结合的写作方法。
4.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木文的思想意义。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学法指导1. 纠正读音。
以小组(4人)为单位,每位同学读1段,读完后,由同组的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
然后同组的同学把全文齐读一遍,巩固读音。
2. 纠正翻译。
以小组(4人)为单位,每位同学翻译1段,当翻译出现错误时,同组的同学要纠止译错的地方,并说明原因。
3. 归纳垂要的文言知识。
以小纽(4人)为单位,把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进行归纳,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4.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以小组(4人)为单位,思考探究以下问题: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乂是什么呢?1.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 领会并运用对比论证、事理结合论证的方法。
3.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教学建双1•诵读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
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揣摩文意。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提问法。
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B读、H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勇于向老师提出疑问。
3. 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
“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4. 在疏通文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借鉴对比论证和事理结合论证的写作手法。
材胖仕念化•仕倉矢童化背景知识推送解文8J“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优秀教学设计.doc
第11课师说主备人:钟晓英次备人:付勇忠【教学目标】1.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 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了解词性活用的词语,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知识与能力)2.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学会反复论证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训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的能力。
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
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2.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明确课时目标。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三)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复习任务十一学写演讲稿课件
一、掌握演讲稿规范格式 对演讲的主题和材料进行的组织安排,就是演讲稿的结构,它是演讲 稿的外在表现形式。演讲稿一般由标题、称谓、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 分组成。 1.标题 有的演讲稿需要拟标题,有的则不需要,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标题要 与演讲内容相联系,或直接揭示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可以借鉴 议论文拟题方式。
(4)以哲理性的语言结尾。哲理性的语言往往深刻、精辟,能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启示。
(5)以提出愿望的方式结尾。
二、演讲稿“高分”须知 (一)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的理性认识和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 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则缺乏说服 力,就会失去演讲的作用。演讲之所以最容易激发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 思想为之震动,精神为之亢奋,情绪为之激昂,热血为之沸腾,就在于演 讲内容的鼓动性。因此,同学们写作时要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 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 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是“挤”出来的, 而要发自肺腑。
复习任务十一 学写演讲稿
[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任务”]
[任务解读]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
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
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
动。演讲稿属于议论文的一种形式。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亲爱的同学们,雄鸡一唱天下白,拿云系日少年心。顺境不骄,志存 高远,我辈青年志向高,大鹏展翅扶摇上。亲爱的同学们,你可还记得当 年许的愿、立的志?是否因为今天的志得意满而忘之脑后,是否因为现在 的春风得意而懈怠不前?请记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沉迷 眼前的成功,不留恋脚下的坦途,勇敢地向前攀登,记住,没有比人更高 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你顺境不骄,冷静做事,低调做人,你会 看到星辰大海,你会收获云月长空。我辈少年郎,晔晔如扶桑,鹰击长空 景,鹏飞万里疆。
高三语文 1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重点]一、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一、通感手法的运用。
二、对本文语言技巧的鉴赏。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就是写出了《背影》、《绿》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
二、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三、朗读课文1.朗读课文。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也可自己有表情地朗读)2.初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简介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
当年4月12日,南方发生“四一二”政变。
面对“南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
高中写作讲义之十五(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高中写作讲义之十五(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作文改造(模仿)实例原文:快乐是一种美德你将要远行,孩子。
你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
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爸爸要保持快乐,孩子。
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快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
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流、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您的笑声作为纪念,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的时候,他们也会记得曾经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快乐是一种美德。
你要把他象情人的手帕一样带在身边。
无论你带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他扔在路边的沟里。
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脚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紧紧地攥着快乐,不和他离开半天。
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传染。
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无论他是赤脚的孩子还是为米发愁的母亲,你都要把快乐传染给他们,让他们象鲜花一样绽开笑脸。
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人们都会象亲人一样对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水,给你的包裹里塞满了干粮。
你就给他们快乐吧,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他能让你在人们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35×20=700字心态平和是一种美德你将要远行,孩子。
你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行走,你有一路的风雨等着你去经受。
我送你一句话带在身边。
---心态平和是一种美德―――爸爸要保持心态平和,孩子。
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平和的心态,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心态平和,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在每一个黎明和黄昏。
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流、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您的笑声作为纪念,在你经过的每一座城市,和平的心态。
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的时候,他们也会记得曾经有一个平和、谦让、大度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心态平和是一种美德。
你要把他象情人的手帕一样带在身边,你要把他象父母的叮咛一般铭记心中,。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第11课 师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师说1.作者作品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韩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明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创作主张,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他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
著有《昌黎先生集》,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文题解读本文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
“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明老师的重要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
这里的“师”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的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而非狭义上的老师。
3.背景探寻唐代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等学习。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尊“家法”而鄙“从师”。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文体知识说“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说”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
《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类文体。
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高中写作讲义之七(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五、稳妥巧妙的构思前面主要讲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有时为了求得稳妥,我们一般写一个小故事或写成较理性的议论文,这就要求我们在下笔前有一个大致的构想。
一、议论文的构思这里说的议论文是指一般性的议论文,这类文章在构思上是有讲究的,程式化较强。
①层进式结构:它一般是回答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好诚信:应论述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讲诚信――我们应该如何做才算是诚信。
第二部分是重点系列举出几点理由。
如:日常交往需要诚信,商业活动需要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这三部分稍加论述,举例这篇文章就成功了。
“出与入”什么是出,什么是入――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出,如何做到入――强调指出出和入在今天的意义价值。
②对比式结构:即针对自己论述的话题找出反面加以印证。
诚信的表现及好处(正)什么是诚信强调诚信不诚信的事例及危害(反)从这类结构方式的写作来看很简单,很容易学,但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在第二部分出问题,即论述时正反混杂,条理不清导致结构平淡且混乱,一般的安排是:①诚信的内含100字左右。
②诚信的表现(A日常交往B商业活动)及好处(300字),不诚信的表现(A日日常交往B商业活动)及危害(300字),强调80―100字,本文即可完成。
③总分式结构: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或总分总式。
如:《包容》一文是总分式,也可以将开头移至后文,改成分总式,总分式以排比段的形式安排,主体部分如: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诚信是每个人的立人之本。
③诚信是人与人交往必备的基础。
因而我们必须讲诚信。
④诚信是市场经济下每人必备的素质。
⑤诚信是我们将来成就事业的保障。
分总将二者颠倒即成总分。
品味牵挂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的纽带。
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
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牵挂的长短。
“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妙句佳章,都描述着因牵挂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
第11课时主题写作课教案
第11课时展信知悉扮古人
【课型】主题写作课
【学习内容】学生所写感谢信
【学习目标】
练习从表达是否得体的角度修改感谢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这节课就通过修改写的感谢信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会更得体地表达。
二、学习环节
活动一:组内阅读感谢信
1.组内顺时针传阅感谢信,读信时你要把自己当作收信人,结合你对收信人的了解看看他(她)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看看问候语、称谓、礼貌用语是否恰当;说话态度、语气、目的是否合适。
2.从写给杜甫、杜牧、陶渊明、李清照四人的信中各挑选一名学生读信,听众扮演收信人,结合上题所给评价标准给他们提出建议。
活动二:评改感谢信,得体地表达
1.选取代表当堂读信,其他同学按要求听读评改感谢信。
2.教师针对学生所写进行点评,统一提出修改意见。
提示:主要从以上所列评比标准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点评。
问题可能有:感谢的内容不具体;感谢的语言不恰当;感谢的态度不诚恳。
三、作业
1.再次根据修改建议完善自己的感谢信,然后将自己所写的感谢信的电子版发给科代表,科代表汇总之后打包发给语文教师。
2.根据学生手中的练习资料,选题让学生完成:复习本单元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名言警句的默写与翻译、所涉及的文学文化知识。
《2023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11文章写作技巧精讲
2024年高考已经不远了,对于许多高考生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要想拿到高分,不仅要掌握好语法和词汇的运用,还需要在文章写作上有很好的发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在2024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11中所讲述的文章写作技巧精讲。
一、主题的选择在写作前要明确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有价值的、独特的,同时还要与题目相关联。
在明确主题后要对主题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将其体现出来,需要准确地表达主题,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展开,展示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结构的设计文章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要将文章分为引入、阐述和总结三个部分,这样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论。
引入部分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对主题产生兴趣;阐述部分应该是文中最主要的部分,要对主题进行深入的展开,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部分要对阐述部分做出一个总结,对主题进行概括,使读者能够领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语言的运用在文章的写作中,正确的运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要尽量减少语法上的错误。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比喻和类比的手法,这样可以让读者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还能增加生动有趣的感觉。
在表达观点时,一定要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来进行,如果过于啰嗦,就会让读者产生疲劳感,难以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还要注意使用一些高级的词汇,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但是过分使用也容易让读者感到疑惑。
四、逻辑的设计文章的逻辑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整个文章的逻辑性清晰,并且条理清晰。
对于每一个观点要有一个有力的论据,这样才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阐述各个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顺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理清思路,保持连贯性。
五、修辞的运用在文章的修辞上,加入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文章的质量。
比如反问、对比、排比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也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但是要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应该是自然的,不能过于刻意和矫揉造作。
人教版新课程高三unit11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高三unit11教案(一)主题任务(Core tasks)根据本单元的中心主题,建议设计以下主题任务。
专题调查活动时间:在学完本单元之后活动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语言知识要求:本单元词汇与句型语言技能要求:听、说、读、写活动过程:1.选择内容:所要调查的内容与本单元话题相关。
例如,阅读习惯、学习风格、个性特征、人生目标,等等。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编制调查问卷。
例如:2.展开调查:小组的每个成员运用小组编制的问卷选择对象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有关信息。
3.分析信息:在小组范围内交流有关内容,分类整理,得出结论。
4.撰写报告:选择一个小组成员执笔撰写调查报告,其他同学也要参与补充、修改。
记住运用曲线图、柱状图、饼图和其他图表形式。
5.交流信息:在全班交流调查报告。
6.各抒己见:小组活动,就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每个成员撰写文章,列举问题,提出措施。
(二)热身(Warming up)该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问题。
例如:通过对下列表述做出True或False的判断,可以调查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听力(Listening)该部分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听前,教师要做好铺垫。
1.帮助学生扫除词汇障碍:1)教学与科学调查有关的词汇,例如:survey,questionnaire,comments,observation,majority等。
2)教学科学调查中常用的统计方法,例如百分比和频率的英文表达方法。
3)介绍各种用于科研目的的图表。
2.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讨论,除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与学生课余生活有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例如:1)Do you like ball games? Do you often play basketball/football after class?2)How often do you go to cinema?3)Do you play PC games? Where do you play? Do your parents / teachers allow you to do so?4)How much pocket money do your parents give you each month? Is it enough?5)Do you have many friends? Where do you make friends?听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分解难度:1.分段播放,先放1-3段,做练习2中的表格题;再放4-5段做练习2中的饼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写作讲义之十一(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三、主题的模仿
主题的模仿往往伴随着对事件的模仿,这种模仿一定要注意人物名称事件本身的调换,如下下面三篇文章:
一、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
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
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惟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惟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二、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
那人说:“觉得越来越沉重”。
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是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
三、放下就是快乐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
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
一位农夫挑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擦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啊?”
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算,每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
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
这样既滋润了他人心田,自己也尝到了快乐尝的味道。
是想,人们成天名利缠身,有何快乐?成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又在哪里?成天小肚鸡肠,心胸如豆,快乐又何处去寻?
因此,“放下就是快乐”是一枚开心果,是一味解忧丹,是一偈欢喜禅。
只要你心头无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溪泉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怒放!
这三篇都写仿写文章:①是和尚。
②是平常人。
③是富翁。
事件:①是打柴不得而获苹果,②是生活负担太重无法了解。
③是放不下包袱。
主题:①③是一致的。
②则相反但也是模仿且有创新。
表面的功夫
有一次,两个美国人和两个犹太人搭火车旅行
美国人很单纯,每人买了一张票;而犹太人精打细算,两个人只买了一张票。
美国人见到这种情形,就问犹太人:“你们只有一张票,那等列车长来查票、你们怎么办?
犹太人神秘地笑而不答,上了火车不久,便传来列车长查票的声音,只见两个犹太人一起挤进一间厕所内。
列车长查票,来到他们的车厢。
敲了敲厕所的门,说:“车票看一下!
门开了一条缝,一只手拿着一张票伸了出来。
列车长再怎么样也想不到,一间厕所内,竟会躲着两个人。
他看过票,道:“嗯,好了,谢谢!”又把票从门缝中塞了回去。
到了目的地,他们四人玩得很尽兴。
踏上归途买票时两个美国人心想:“早上来时,犹太人的方法真不错
••…”
于是他们几经讨论后、决定也买一张票。
轮到犹太人时.只见他们摇摇手,说这次就不买票了。
上了火车,两个美国人非常期待:不知道犹太人又有什么好方法,说时迟那时快,列车长又来查票了美国人顾不得观看犹太人的新招式,俩人赶紧钻进了厕所
又是“叩、叩”两声,犹太人敲了敲厕所的门门应声而开,一只手拿着一张票,从门缝中伸出来犹太人:“嗯谢谢—”
两个犹太人拿了票,立刻往前一节车厢的厕所奔去——一模仿固然是学习的开始,但每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人格、经历各有不同,若是不能全然了解对方成功过程中主要观念.而只是一味地用肤浅的想法点到即止地去学习一些表面的功夫,往往正是失败产生的缘由
其实这篇文章的主题在另一文中出现,即战国时有一个人去游说各国一个去说,秦加强军事,一个说齐加强农业,两个都获赏,而另一人的儿子一个说秦加强农业,一个说齐加强军事,都获罪。
这就是不看对家环境而一味模仿的恶果。
杨长荣。